分享

滴滴新规刚上线就整改:背后真相远没有你想象的这么简单。

生活作者: 澳洲第一传媒
滴滴新规刚上线就整改:背后真相远没有你想象的这么简单。
摘要435天前,滴滴顺风车业务无期限下线整改。

01

滴滴重新上线,新规引争议火速整改

435天前,滴滴顺风车业务无期限下线整改。

前几日,它携带着全新的规则回来了,却因为一处细节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滴滴称:

平台将从11月20日起陆续在哈尔滨、太原、石家庄、常州、沈阳、北京、南通7个城市上线试运营顺风车业务。

在试运营期间,滴滴将在这7个城市首先提供5:00-23:00(女性5:00-20:00)

就是(女性5:00-20:00)这几个字,引起了轩然大波。

一时间,网友们的指责铺天盖地而来:

hougarden
hougarden
hougarden
hougarden
hougarden

这个新规则仅仅存活了一天就被重新整改。

这次,不论男性女性8:00之后一概不能乘坐顺风车。

hougarden


02

滴滴真的是纯粹在歧视女性吗?


在歧视的声讨浪潮中,不少人也在纷纷感叹滴滴太难了。

新京报发表一篇题为《“性别歧视论”不是讨论滴滴顺风车限时令的正确姿势》的评论文章。

hougarden

文章指出,限制女性乘车时间,不是为了限制搭乘权利,也不是着眼于性别歧视,而是基于复杂现实情形的迂回保障手段,或者说,是理想中的安全保障体系被现实给“加了码”。它考虑的,是降低侵害的发生几率。

hougarden

也就是说,滴滴顺风车也许并不是真的出于歧视女性,或者抱着甩锅的想法才如此规定的。

顺风车乃至网约车、出租车上所发生的种种人身伤害事件,也一再说明了多数女性用户也是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而且根据顺风车过往的安全投诉数据统计,

20:00-23:00和23:00-5:00两个时段,

涉性类投诉数量

比5:00-20:00分别高45%和465%。

2018年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公布的数据,

在出租车和网约车行业,

夜间是刑事案件的高峰时段。

hougarden

因此,无论从法律政策、行业规范还是平台规则角度对女性给予保护都具有合理性。

所以,晚上8点以后女性用户不能使用的规则虽然不是最好的方案,但相对而言,在目前的条件下总体上也能降低安全风险。从这个角度来考虑,滴滴虽然规则欠妥,但是并非真的在歧视女性,“甩锅乘客”。


03

关于乘客安全,Uber是这么做的


Facebook 工程师陈涵在他的公号“涵的硅谷成长笔记”(HanGrowth) 里整理了 Uber、Lyft 是怎样处理用户特别是乘客隐私的:

有一次,我跟司机闲聊,才知道原来美国的 Uber 司机对乘客信息,知道的这么少。

比如,你叫了一辆 Uber,然后系统就会给 Uber 司机派单。

重点来了,在接单之前,Uber司机对你“一无所知”。

你的姓名:未知。

你的头像:未知。

你的性别:未知。

你的目的地:竟然还是未知!

显示在司机端屏幕上的只有乘客的评分,以及他/她的当前位置。大概长下面这样:

hougarden

相反,倒是乘客能够看到司机的注册姓名和头像。

在之前女乘客被杀害的事情发生后,一张滴滴应用的截图在社交网络上广为流传:

hougarden

以及类似于这样的:

hougarden

没错,这些留言,都是顺风车的司机(或其他同行者)留下的。除非你也在在滴滴上提交对同行者的留言,否则你将永远看不到这些留言。

作为乘客,不论男女都会被迫接受一个又一个猥琐的陌生司机和同行者,对自己行从上到下,从外貌到声音的全方位评价——如果这不是侮辱,那什么才是呢?

hougarden

这并不是个隐藏在应用菜单的功能,每个完成顺风车订单的人都能看到这个功能。

这意味着用户将不得不承受这种羞辱,直到他/她忍无可忍的那天。

遗憾的是,在看到这些留言之前,你没有任何的知情权;在看到这些留言之后,你也没有任何的拒绝权。

hougarden

相反,Uber 从来没有说过 UberPool,Lyft 也从来没说过 Lyft Line 是什么社交产品。

它们巴不得订单结束司机和乘客永远联系不上。这也是为什么 Uber 在 2015 年推出了“号码匿名化”功能,司机接单时只能通过一个随机生成的虚拟号码,发短信或者电话联系乘客。

hougarden

这个号码在订单结束后一段时间就会销毁,除非乘客主动给出自己的号码,司机将无法再和乘客取得联系。

在滴滴之前,Uber可以说已经身经百战了。在经历过印度乘客被性侵,以及美国本土大量的司机和乘客被害的事件。因为这些问题,uber本身也承受过巨额官司。这也是Uber为何对用户安全和真正的用户体验如此重视的原因之一。

hougarden

如果滴滴当初有心注意一些,这些漏洞本可以完全避免。可惜的是他们没有,他们选择利用对异性的追逐,对隐私的窥探欲等等人性弱点,滴滴顺风车笼络了一部分司机和乘客用户。

hougarden

幸好在这次新规中,滴滴明确的表明了将永久关闭个性化头像、性别等涉及到用户隐私相关信息的功能。另外,还会增设女性安全助手功能,帮助女性用户查看合乘方司机车龄、驾龄、人脸识别时间等相关信息,女性用户遇突发情况时,可立即通知紧急联络人。

希望这一次,滴滴的改进能真正保护到乘客的利益。

hougarden


04

要反思的只有滴滴吗?


实际上,滴滴快速的重新上线从侧面也说明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那就是——民众的需求。

有专家认为,在今天几乎由女性消费者主导的互联网经济、女性话语占据相当分量的互联网舆论中,很难想象一家企业有歧视女性的动机。这种“歧视性”政策,其初衷也不难理解: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滴滴没有万全的规避之策——只能彻底中断服务。

hougarden

这是典型的因噎废食。

然而滴滴没有预料到自己会遭到女权和理想主义者的抨击,只能再“废”一次,男性用户的服务时长一并缩短。

hougarden

反过来想,滴滴顺风车的再上线,吸引巨大关注也引发巨大争议,不少女性纷纷发出了“凭什么限制我使用”的不平之声。这种关注度以及被限制使用的“剥夺感”,变相说明了共享类型的出行服务,已经成为一种刚需。

而这种刚需背后,则是国内的公共出行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出行需求的现实。

hougarden

专家指出,且不说二三线城市,即便在一线城市,远距离交通尤其是夜间出行,都相当成问题。

公共交通的覆盖及时长相对有限,

出租车一言难尽的乘坐体验,

层层加码的网约车限制……

对于顺风车的期待与不满所投射出来的,就是公众对于共享出行的期待。

滴滴对于很多人来说不仅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产品,甚至是一个带有义务色彩的“公共服务”,进行极为苛刻的安全乃至道德审视。

hougarden

光明日报的评论员认为,在公共服务相对匮乏的领域,企业的进场反而嵌入了社会治理链条,必然要承载商业逻辑之外的社会评价。

这也是为什么即使出现了严重的事故,滴滴顺风仅仅下线400多天就上线,上线后还能引起巨大的关注和热议。

从一场舆论风波中吸取教训的,大概不只是企业本身。

一家企业的政策变化,就可以引发天量讨论,可见出行难题带给公众的困扰之深,公众的期待之大。

一旦企业退出这一领域,这些期待与诉求也不会消失。公共服务应该如何填补这一诉求空缺和做出有效回应?这些都应该是值得反思的问题。

对于滴滴男女一律20:00后

不能使用顺风车这件事,

你怎么看?

欢迎留言讨论哦~

编辑:Jessie

来源:微博、光明网、新京报网、品玩、搜狐、知乎,新京报。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编:Stella)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