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导演:打着漫画电影的幌子,拍一部窥视现实的电影
编者按:今年十月初,华纳兄弟推出R级电影《小丑》,一经上映便在全球引起轰动。在票房飙升的同时,反对的声音也持续不断。顶着“鼓励社会暴行”的批评,《小丑》拿下了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并有望进击下一届奥斯卡。面对愈演愈烈的社会争议,华纳如何做出恰当的回应?在项目内部意见不一、公司管理层的变动的紧张时刻,这部被誉为“DC崛起标志”的漫画电影如何在大胆冒险与降低风险中寻求平衡?本文译自《纽约时报》,作者Brooks Barnes 和Nicole Sperling,原标题为“‘Joker’ Is a Risk, but a Calculated One, for Warner Bros.”
票房口碑双丰收
《小丑》改编自DC漫画,讲述了蝙蝠侠的死对头——小丑(Joker)——如何因精神疾病和社会遭遇,从一名落魄的喜剧演员变成杀人如麻的罪犯的过程。
该片预计首周在北美和加拿大获得8000万美元票房,但这番预估显然太过保守:事实上,在该片上映首周,仅仅在北美就获得了9350万美元的好成绩,截止10月22日,全球票房更是高达7.37亿美元。
在收到市场热烈欢迎的同时,《小丑》也获得了来自艺术领域的认可:在今年八月末的威尼斯电影节上,它荣获金狮奖——这是威尼斯电影节最高奖项,也被誉为电影界最高荣誉之一。同一时期,该片主演杰昆·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也被认为极有可能获得下一届奥斯卡提名。
抵制势头愈发猛烈,好莱坞是否需要“言论自由”?
在席卷全球电影市场的同时,从媒体到社交网站,针对《小丑》的争议也愈演愈烈。
“将暴力合法化”是对这部电影最大的争议之一。
据《纽约时报》报导,包括华纳兄弟公司内部员工在内的部分人士认为,这部充满写实暴力镜头的影片具有潜在的社会危险。他们认为,这部电影并非是在指责社会机制失灵导致枪支泛滥的现象,而是在用艺术的形式将这种行为“合法化”,由此可能会激发更多类似的暴力事件。《纽约时报》还表示,类似于“不负责任”这样的词汇反复出现在有关《小丑》的评论中。
针对上述潜在的社会问题,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也严阵以待:他们在网络上(尤其暗网)密切追踪有关《小丑》的帖子,并与纽约、洛杉矶等警方合作,防止各大影院内潜在的射杀事件。美国的阿拉莫库房电影院甚至直截了当的提醒观众:“《小丑》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漫画电影”、“不是为孩子们准备的、孩子们也不会喜欢(因为没有蝙蝠侠)的电影”。
此外,在2012年科罗拉多州奥罗拉电影院枪击案中遇难者的亲友也致信华纳兄弟,表示剧中对小丑一角的富有同情色彩的描绘“令人不安”,并希望对方能够“担负起社会责任”“改善枪支泛滥问题”。
对此,华纳兄弟公司已经进行官方回应,称他们“支持公司的言论自由”,“对小丑这个角色感到满意”,但同时也声明“这部电影和小丑这一形象并非是对现实世界中任何形式暴力的认可”,“无论是制片人还是公司,都不会把电影里的这个角色当成英雄。”
可以说,对这部电影的争论将“言论自由边界问题”再一次推向美国民众:好莱坞是否可以使用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所赋予的言论自由?亦或是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减少此类电影的制作?
华纳兄弟的态度是,粗暴的禁止或简单的正面宣传都不是解决措施,电影故事的目的是“将复杂的社会议题推向观众”并“推动公共讨论”,“是时候让电影本身来说话了”。
导演:漫画故事只是个“幌子”
回到故事本身,可以看到华纳兄弟渴望突破“政治正确”的野心。
在Netflix、Amazon、YouTube等流媒体广受欢迎的今天,电影公司似乎是想要用这种挑战极限的故事将观众重新引回电影院。
举个例子,除《小丑》外,同期在影院上线的“大胆”电影还有讲述纳粹大屠杀的黑色幽默片《兔嘲男孩》,以及反映警察种族歧视及暴行的剧情片《皇后与瘦子》。
《小丑》的导演陶德·菲利普斯曾为华纳兄弟执导过多部经典喜剧,如《宿醉》系列和《单身男子俱乐部》。他于2016年开始构思《小丑》,在人物设定的初期,他曾想要抛开传统的英雄电影设定,将小丑设定成一个与现实情况相符的出租车司机。
导演在接受娱乐新闻网站The Wrap的采访时表示:“(我想做的是)打着漫画电影的幌子,在摄影棚的工作环境里拍一部窥视现实的电影。”
而且,菲利普斯还为小丑设定了新的人物背景。
漫画中恶棍的诞生方式通常是“掉进化学池”继而“毁容+变异”,但本部电影中的小丑却是一位患有精神疾病及脑部残疾、最后精神崩溃的年轻人,随着行为愈发暴力、影响力逐渐扩大,他被那些感到权利受到剥夺的人群奉为“领袖”。这样的设定与奥罗拉电影院枪击案的凶手如出一辙。
正如一位豆瓣用户在该电影的点评中说道:“30年前,制造小丑需要推进化学池;30年后,制造小丑只需要推进社会。”可以说,整部电影无关超能力和特效,却比通常意义上的超级英雄电影更加震撼人心,也让部分秩序维护者更加坐立不安。
剧本:公司内部曾有分歧
据悉,剧本撰写的过程并不顺利。
华纳兄弟于2018年正式同意制作《小丑》。但知情人士向《纽约时报》透露,四位电影的负责人曾对这一版本的设定否能得到公司的通过存在分歧,华纳的部分高管也对故事里的暴力元素和过于冷漠的基调感到担忧。此外,他们还需要处理和《自杀小队》中小丑的扮演者杰瑞德·莱托的关系,后者因为华纳公司让菲尼克斯担任主角而强烈抗议。
新小丑的设定是否有观众缘呢?
在当今的英雄电影市场中,漫威已经有了相当成熟的套路,按照既定的公式就能轻松生产出高票房的英雄故事。而DC似乎是失去了独属自己的超级英雄风格,2016年推出的《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也遭到不少批评,流失了不少观众。
放眼过去,华纳最受欢迎的电影都是曾对社会提出质疑、进而引发巨大争议的题材:1994年上映的《天生杀人狂》讲述了媒体如何不负责任地美化一对杀人狂情侣的故事;1971年上映的《发条橙》则讲述了政府如何通过非人道主义实验将一个具有性暴力的男孩转变成厌恶性、没有还手之力的“好人”的过程,该片因为间接引起了多起残暴性犯罪而被禁长达三十年。
研究娱乐领域的南加州大学的诺曼·李尔表示:“独特的视角,古怪的视角——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会爱上70年代的电影。如今一些工作室想要重新走上这条道路,寻找与众不同、引人注目、题材尖锐的故事。”
《小丑》的背景正是设定在上世纪70-80年代的高谭市。电影中随处可见肮脏的地铁站,破败的居民楼,灰暗街道上行色匆匆的冷漠行人,灰暗天空下成堆的垃圾——在这样的环境里孕育出一个古怪而邪恶的角色似乎是一种必然。
针对这样“危险”的设定,华纳兄弟公司最终决定予以支持。据悉,华纳还在上映期间推出了相关的周边产品:沃尔玛公司现已推出“小丑”系列的睡衣。
华纳:鼓励冒险,降低风险
在内容达成一致后,《小丑》的发行又遭遇华纳兄弟管理层内部人士调动。
首先是“换了老板”。今年年初,美国大型电信公司——电话电报公司(AT&T)——以85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华纳。AT&T力图将华纳兄弟从传统的院线电影制作者转型为“流媒体的服务者”,这对华纳来说是全新的挑战。
其次是“换了CEO”。今年三月,华纳原首席执行官因丑闻辞职,华纳管理层由此陷入混乱。几个月后,被外媒称为“好莱坞圈外人”的美国BBC工作室的总裁安·沙诺夫接任华纳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管理层的变动加上近几个月的票房成绩不理想——《夏福特》、《地狱厨房》、《小丑回魂2》均未达到预期收益——这让《小丑》肩负了巨大的压力。
由此,在鼓励该电影创作的同时,华纳公司也采取了一些列降低风险的措施。
这些措施主要体现在经济层面。
在电影开拍之前,华纳就从Bron Studio和Village Roadshow两家公司成功进行了融资。这种联合融资降低了华纳在媒体中的曝光率,避免了潜在的批评。此外,华纳还力求控制成本——整部电影的制作预算只有5500万美元。
此外,由于题材敏感,华纳公司对《小丑》的宣传也并不顺利。
在新闻发布会上,某英媒影评人向菲利克斯尖锐地提问,他是否会担心该电影“最终鼓励了‘小丑’这类人,并导致悲剧性的后果”。菲利克斯听罢便离开发布会现场。批评家罗宾·科林称,华纳的公关人员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才使得对话恢复。
在其他类似的采访中,菲利克斯曾对游戏媒体IGN表示“如果有人有情绪障碍症,那他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燃料’”。
但无论如何,从市场反馈来看,《小丑》无疑是一部成功的电影。至于它引起的恐慌是否过激、引发的社会讨论是否具有建设性,也许只能交由时间去评判了。
译者:Michi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