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
中文简体
分享

CMO被传离职,还丢了大客户谷歌,WeWork 麻烦缠身

转载作者: 焦佳星
CMO被传离职,还丢了大客户谷歌,WeWork 麻烦缠身
摘要自从踏上IPO之路,共享办公巨头WeWork的日子过的可不怎么好。

自从踏上IPO之路,共享办公巨头WeWork的日子过的可不怎么好。10月18日,谷歌宣布拒绝了与WeWork的合作,转向其竞争者IWG的怀抱。

据报道称,谷歌一直加速在加拿大市场的扩张,并于6月份进行洽谈,准备在多伦多市中心即将落成的一个写字楼中租用办公空间。而由于多伦多金融和科技公司的快速发展,以及办公空间的紧缺,该市中心的写字楼市场跻身于北美最紧俏的市场之列。

因此,谷歌一直同WeWork谈判,希望在其规划的海湾街357号的大楼中租用办公空间。但最近WeWork的负面消息不断,最终谷歌放弃与WeWork签署租赁协议,转而与其竞争对手IWG签订了一份多年期的租赁协议,在IWG位于多伦多金融区中心皇家银行广场的Spaces大楼租赁了两层楼,办公面积约为2.4万平方英尺。

另据外媒报道,WeWork首席营销官罗宾·丹尼尔斯(Robin Daniels)将会离职,而他是过去几周卸任的第三位C级高管。

在WeWork麻烦缠身之际,它的竞争对手——全球最大共创空间品牌IWG正在加速品牌扩张,抢夺更大的市场份额。

IWG是一家已经有三十多年历史的比利时联合办公品牌,无论是会员数量、空间资源、覆盖国家等多个方面相较于WeWork都处于优势地位,但估值仅为37亿美元,甚至都不到高峰时期WeWork470亿美元估值的零头。

与WeWork的高调风格不同,IWG作为一个管道型的办公空间租赁公司,在金融危机后受到了成本激增、风险扩大等一系列问题的影响,面对不断增长的边际成本IWG选择了收缩的市场策略,致力于将已有空间做好、做活,保持了较为稳定的盈利空间。

与之完全相反的是,WeWork这家兴起于金融危机的新兴公司,连续收购了多家竞品,进军拉美、印度、中国市场,在加速国际化的同时,还开始涉足教育产业,开启多元化进程。在资本的助推下,巨额资金刺激了WeWork不计成本的扩张,根据财报显示仅2018年就亏损了19.27亿美元。

而在资本市场的高光之外,WeWork的经营模式受到了投资人的质疑。虽然其自称是一家互联网技术驱动的高科技企业,通过网络平台做共享办公空间租赁的管理者,是一家轻资产的共享经济企业。但WeWork其“低价租入、整合装修、高价租出”的经营模式,从商业模式看仍属于管道型公司,互联网平台的应用并没有改变其“二房东”本质。

WeWork自九月IPO受阻后,公司发展陷入困境。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其估值一降再降,从软银估值的470亿美元直线暴跌至70亿美元,仅仅为公司巅峰时期估值的零头。同时管理架构的调整影响了投资人对WeWork的信心,受挫的IPO之路又进一步造成了其人员的大量流失,高管的陆续退场让WeWork难以招架。

目前,WeWork手头的资金将在11月耗尽,如果无法从外部获得业务发展急需的资金,其业务可能无法持续到今年年底。为削减开支暂停了海外市场的布局,关闭了在曼哈顿开设的私立学校WeGrow,停滞的工作让大多数员工无事可做,高达2000人的裁员令其难以面对即将到来的寒冬。

但受到网约车公司Uber和Lyft上市以后股价暴跌的影响,使得投资者对任何估值较高、却没有直接盈利途径的公司都特别警惕。身处漩涡但无人“接盘”,或许是WeWork将要面临的最大挑战。

软银作为WeWork的最大股东,向其伸出橄榄枝,计划继续追加50亿美元的投资,以获得控股地位。但软银的豪赌也为其自身带来风险,10月14日,软银的东京股票下跌7.3%,两周内软银的市值直接损失了220亿美元。

命悬一线的WeWork还在困境中苦苦挣扎,其未来走向不仅事关自身,更关于软银的命运。短期看来,这场资本豪赌还无法结束。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