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
中文简体
分享

实地探访:国内首批自动驾驶商业牌照落地,不仅能路测还能载客运营

转载作者: 机器之能
实地探访:国内首批自动驾驶商业牌照落地,不仅能路测还能载客运营
摘要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机器之能”(ID:almosthuman2017),作者微胖,……
hougarden

首批自动驾驶商用牌照的背后,更多的是痛苦的经济转型中,城市之间争夺有限资源的全力以赴。不过,这种全力以赴并非不顾现实,也不是过于超前,而是满足了企业公司长久以来「临门一脚」的内在需求。不过,商用牌照距离真正的规模化商用还很远。

9 月 22 日上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 (武汉) 测试示范区正式揭牌,百度、海梁科技、深兰科技拿到由当地政府颁发的首批七张自动驾驶商用牌照。

这意味着,悬挂此证的智能网联汽车,不仅可以在 特定的公开道路上 进行自动驾驶 载人测试 ,还可以进行 商业化运营。

hougarden

上班时间,测试路段也基本上看不到什么车辆

24 日早上,机器之心前往位于汉南区的示范区。从武监高速下来不久,就看到交通监控栏上悬挂蓝色标牌,提示你已进入 5G 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测试区。

hougarden

开放测试路面上,每隔几百米就能看到这样类似摄像头的装置

hougarden

挂着沪 D 牌照的自动驾驶测试车辆

hougarden

hougarden

通顺河上方道路就是通顺大道,也是开放测路段之一。 智慧汽车小镇是封闭测试场地所在处。

目前,除了武汉,多达十几个都出台了道路测试管理规范,划定了具体道路开放区域。

不过,武汉是全国首个基于 5G 通讯技术 V2X 车路协同系统全覆盖的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

其中,5G+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更是国内首次大范围应用,可以实现毫秒级的时延和厘米级的定位。

hougarden

除了开放道路测试部分,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还包括封闭测试区。此次,我们也前往了位于智能汽车小镇的封闭测试基地现场。

按规划,9 月之前,这里会建成 2 平方公里的封闭式测试场。不过,我们发现这里并没有动工迹象。

hougarden

为什么是武汉?

距离武汉承办的世界军运会开幕只剩下二十多天,全球第一批商用牌照的出炉,无论对于游客还是高层,都是一个亮点。

不过,更为深层的动机,仍然需要从武汉经济转型中寻找。

距离示范区十公里左右的沌口,是东风汽车大本营所在地。一条名为东风大道、全长仅 13 公里的绿色走廊,聚集了近 2 万家企业,其中包括 7 家整车企业,12 个汽车总装工厂,500 多家零部件企业。

作为全球汽车工业密集度最高的轴线之一,这里贡献了武汉 GDP 的近四分之一,也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千亿大道。它见证了武汉从「钢时代」走向「车时代」,也正见证了武汉汽车制造的衰落。

近几年,东风汽车销量雪崩,除了日系品牌外,韩系、法系、自主品牌都跌得「面目全非」。经济转型,成为地方政府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一方面,武汉有汽车制造基础和完成产业链;另一方面,在 5G 通信、北斗导航方面,武汉也有自己的优势。

因此,自动驾驶和新能源,顺理成章成为一个重要转型方向。

hougarden

示范区所在智慧生态城的开发规划

航向定了,接下来就要考虑如何吸引企业前来筑巢,带动经济运转起来。与一线城市相比,新一线城市对自动驾驶企业更为求贤若渴。

与其他人工智能落地场景不同,自动驾驶的落地与规模化,严重依赖地方政府态度和政策。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 Uber。

如果不是亚利桑那州州长道格·迪塞 (Doug Ducey) 这枚头号粉丝的鼎力支持,政策上一路绿灯,Uber 根本不可能取得今天的进展。

国内也是如此。长沙政府的开放态度,也让百度大张旗鼓地将 RobotTaxi 业务落地长沙。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2019 年 2 月 21 日,全国共有 22 个省市区出台了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管理规范或实施细则,其中有 14 个城市发出测试牌照,牌照数量总计 100 余张。

但是,这些牌照中,允许自动驾驶企业开展载人测试的并不多,更难言进行商业化服务。

瞄准这一要点,武汉政府「在现行法律法规框架内,突破传统思维」率先颁布了经营许可证,将企业心里想的上升为政府意志,足见其挖角的「野心」。

获得商用牌照的深兰科技告诉机器之心,在法规和监管突破方面,武汉政府迈出了很重要一步,敢作敢当。而且,武汉场景也有很有吸引力。

一位本地自动驾驶创业公司负责人告诉机器之心,示范区就在地铁 16 号线附近,交通枢纽附近三到五公里范围,很适合处在商业化初期的自动驾驶落地,因为路况不会太复杂,同时需求会比较活跃。

相反,成熟出城区路况复杂,技术研发成本高,但未必带来匹配的高回报。

该负责人进一步分析,5G 牌照提前发放,2020 年也许会成为自动驾驶企业的关键「赛点」。抢先获得商用牌照测试、拥有变现潜力的企业,或将更有机会获得资本垂青。从这个角度看,武汉政府这一招很有吸引力。

不过,出于安全考虑,智能网联汽车要取得商用许可证,车辆必须在开放道路运行 5000 公里以上,且没有违规记录。

据了解,此次共有四辆客车申领自动驾驶商用许可证,但交通运输部门审核后,只发放了两张。这两辆客车在开放道路上的行驶里程,均超过 7000 公里。

商用牌照意味着什么?

这次商用牌照瞄准了两类用车: 乘用车(百度)与商用车(深兰科技和海梁科 技)。 这也是当前自动驾驶商业化的两大突破方向。

近年来,中国客车市场一直处于下行阶段,提前入冬。与此同时,自动驾驶巴士一致被认为是解决城市「最后一公里」难题的有效方案。不仅技术相对容易实现,也更容易被政策制定者监管。

行业也普遍认为,自动驾驶技术在特定场所和公共交通领域的使用将早于乘用车市场。

正是基于这样的共识,国内 L4 级自动驾驶巴士从研发技术、测试情况、试运行情况等方面都走在自动驾驶行业前列:

海梁科技早在 2017 年 12 月就发布了阿尔法巴智能驾驶公交;今年 6 月,深兰科技获得广州正式发放的智能网联汽车路测牌照,这也是唯一一张公交车牌照;8 月,深兰科技又对外宣布,熊猫智能公交车获得了上海市首张智能网联客车牌照。

但是,大家仍面临包括道交法在内的制度困境。百度获得了首枚乘用车商用牌照,不过,机器之心就此询问百度方时,对方表示不便多说。

由于 5G 牌照在 6 月的提前发放,业内人士预测,国内在自动驾驶商业化上只会加速,不会减速。近期,就有自动驾驶出租车落地有加速迹象。6 月 15 日,广州发放了首批 24 张路测牌照,全部是乘用车自动驾驶路测。

在政策方面,政府允许自动驾驶企业招募志愿者,为自动驾驶的企业未来商业化落地、运营做了很好的铺垫和准备。

长沙也发放了第二批 49 张牌照,直指商业化重点,未来测试车除了常规自动驾驶测试外,也可以进行「载人测试」、「高速测试」。长三角政策也有所放开,不局限于单纯测试,开始尝试功能化的载人应用。

不过,和在政策层面,政府对商业化运营仍有严格规定。

比如,广州市 2018 年年底发布的文件明确要求,「不得向测试参与者收取费用或报酬,不得利用测试车辆从事或者变相从事运输经营活动」。

事实上,全国多个城市相关文件都有类似条款约束。商业化是企业的共同诉求,否则,自动驾驶依然停留在免费技术测试和科研探索阶段。

武汉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 商用牌照的最大意义在于,推动智能驾驶技术在真实场景下的应用,尽快实现自动驾驶的全面上路: 全环境、全流程,完全按照市民日常乘坐场景去运营,全面检测智能网联汽车的性能。

还有多远?

此次商业牌照的颁发,表示自动驾驶已经走过了「科研探索期」(从 0 到 1),现在进入「产品孵化期」(从 1 到 10)。

从 0 到 1 固然艰辛,然而,「从 1 到 10」的阶段更加充满挑战,这个阶段会非常漫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李德毅认为,直到 2025 年之前,这个行业都将处于从 1 到 10 的产品孵化期。

由此看来,发出商用牌照对于自动驾驶的真正商业落地,并不具有立竿见影的意义,更多的只是资源争夺上的有利亮点。

事实上,最能影响规模化商用的关键因子包括最核心、最基本的安全问题,产业链条不同玩家的利益划分、以及如何用法律将这些规则和利益划分固定下来。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