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
中文简体
分享

如果父母像徐锦江一样黏人,你会怎么做?

转载作者: 曾于里
如果父母像徐锦江一样黏人,你会怎么做?
摘要时下,某视频网站推出的一档亲子类户外真人秀《一路成长》在年轻人当中火了起来。

时下,某视频网站推出的一档亲子类户外真人秀《一路成长》在年轻人当中火了起来。

节目播出后,#徐锦江反差萌#、#徐锦江自我反省#等一再登上微博热搜,徐锦江对儿子的依赖也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

“知道”和你谈谈,现实生活中,如果父母也像徐锦江一样黏人,我们还会觉得“可爱”吗?

hougarden
徐锦江和妻子蚂蚁姐 (IC photo/图)
时下,某视频网站推出的一档亲子类户外真人秀《一路成长》在年轻人当中火了起来。该节目堪称成人版的“爸爸去哪儿”。五个刚刚走向社会的年轻人,在年过半百的父亲的陪伴下,一同探访祖国秘境,同吃同住、共同劳动,观察彼此成长。
节目邀请了五组嘉宾:演员吴刚和儿子吴羽卿,演员徐锦江和儿子徐菲,演员梁家辉和双胞胎女儿梁颖晨、梁静曦,歌手信和女儿小丸子,以及新生偶像李汶翰及其父亲李剑。节目播出后,#徐锦江反差萌#、#徐锦江自我反省#等一再登上微博热搜,徐锦江对儿子的依赖也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现实生活中,如果父母也像徐锦江一样黏人,我们还会觉得“可爱”吗?

"黏人“的父母
徐锦江是知名反派演员,演过很多恶人,比如《鹿鼎记》中的鳌拜、《倚天屠龙记》中的谢逊、《仙剑奇侠传》中的拜月教主、《射雕英雄传》中的欧阳锋,给观众留下的印象是不苟言笑、不近人情、凶神恶煞。在节目中,儿子徐菲用四个词来形容徐锦江,总结得非常精辟到位,那就是:反差、严厉、婆妈、健忘。
反差在于,真实的徐锦江是一个敏感细腻、多愁善感、动不动就感伤落泪、生活自理能力极差的“大龄宝宝”。当妻儿偷偷出门,他自己做早餐很生疏还有点茫然,准备食材的时候多次忘关冰箱门;把鸡蛋放进煮蛋器,过了一阵儿才发现没插电;不太懂外卖是什么流程,得靠儿子订餐;搞不太明白电脑的操作,随时有不明白的就给儿子打电话询问求助……
徐锦江的严厉与婆妈是一体的,他有自己的一套规矩,希望妻儿也去遵守。比如徐锦江不让母子俩吃垃圾食品,他爱吃面包,一家人就都得吃。徐锦江的妻子已经二十多年没吃过这些东西了,而儿子徐菲十五岁才第一次吃庆丰包子。
徐锦江对儿子还有一套严格的“家规”。早上起来儿子要给老爸请安:道声早上好、握手、脸颊对一下;出门要先知会老爸一声;不许外宿在朋友家,晚上必须12点之前回家;孩子写作文给他看,包括进组之后的感受,还有这次旅行的心情……如果儿子外出没有报备,徐锦江就会来个“夺命连环call”。像先导片妻儿没打招呼出门,几个小时徐锦江给儿子打了至少七个电话。
像徐锦江如此黏人的父母,现实生活中并不鲜见,很多子女也“苦不堪言”,因为黏人往往意味着对孩子的干涉与控制。但为什么年轻观众对于徐锦江的黏人如此“宽容”?

hougarden
徐锦江和徐菲 (IC photo/图)

“黏人”背后的孤独
观众看《小欢喜》中宋倩与英子,都发怵于宋倩的掌控欲,但互联网上对于徐锦江的“黏人”,接受度大得多。
一方面,徐锦江解释道,他的黏人是刻意为之,是故意要烦儿子。“我其实是故意地烦,我想他去多点关心我,多点陪伴我。其实我内心很孤独,我会拒绝外面的一切。”“成年就意味着长大,长大就意味着离开你……我喜欢的是,但愿人长久。珍惜眼前的一切,那是最幸福的。”说到这里,徐锦江便哽咽了起来,眼眶含泪,又努力挤出微笑。
换句话说,从徐锦江身上,观众看到的是一个上了年纪的父亲的孤独,他不爱社交,无法融入外界环境,希望儿子多关心自己。于是对儿子故意地“没事找事”。
这也是俗话说的:老去的父母就像是我们的小孩。随着年龄增长,父母的身体、心智都慢慢退化,会有更多孩子气的一面;以前是我们依赖他们,老去的他们也越来越多依赖我们。
另外,徐锦江的黏人,与宋倩式的强行控制也有差别。像徐锦江细腻的心思总能接收到外界的爱意与善意,他无比珍视;并且他有强烈的自省能力,当他发现自己离开儿子啥也不会时,对着摄像头自言自语自己“没用”。
由此,观众也可以窥见徐锦江的良好“家风”:珍惜善意,懂得感恩,善于反省。这样的家教下,儿子徐菲也是一个温柔、有耐心、懂得尊重人的人。他对于父亲徐锦江的黏人,表现出了极好的耐心,接受父亲对自己的需要。
如果父母不那么“懂事“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父母对于子女只有黏人和控制,却少了徐锦江式的尊重与自我反省。也不是每一个子女都可以像徐菲这么有耐心,更多的时候,面对父母的关心、唠叨以及依赖,子女的态度是不耐烦和反感。
“烦”是因为不爱吗?也不尽然。小津安二郎的传世经典《东京物语》中,父母满怀憧憬去东京看自己的子女,他们以为子女会很欢迎,可未曾料到,大儿子忙到没时间带他们去玩,二女儿把他们安排去住廉价旅馆,偌大的东京二老无处安身……等到母亲逝去,子女结束葬礼便匆匆回东京。小女儿对此非常不平,二儿媳妇劝慰她:“我像你这么大时也这样想。但是子女长大后,总会离开父母,会有自己的生活,他们不是存心不良才这样的。大家都会以自己的生活为重。”
小津被认为是东方电影大师,深谙东方人的伦理和感情。这里点出现代东方人的无意识观念,即生命存在的意义是延续,家庭的繁衍比个体的幸福更重要。于是,成家立业后,我们总是倾其所有抚养子女,父母不再是我们生活的重心;而当子女成人时,我们即便再不舍,也只是目送他们的身影渐行渐远,我们也不再是他们生活的重心……生命就是如此,周而复始地延续和传承,既慈悲又不免残酷。
所以,有作家这样写道,“父母亲,对于一个20岁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栋旧房子:你住在它里面,它为你遮风挡雨,给你温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会和房子去说话,去沟通,去体贴它、讨好它。搬家具时碰破了一个墙角,你也不会去说‘对不起’。父母啊,只是你完全视若无睹的住惯了的旧房子吧。”
徐锦江的儿子徐菲,可以说是为许多子女树立了一个榜样:“老”与“小”都照顾得面面俱到并不容易,但请对父母更耐心一点,也更勇敢地表达对父母的爱。如果真的没有办法兼顾,也不必过于自责,这是生命繁衍生息的常态,尽力为之即可。
当然,东方式的父母总是习惯式地为孩子倾其一切,甚至也因此没有了自己。但孩子总归得成年,总有一天会远走,过度依赖孩子既可能让孩子感到沉重,自己也难免患得患失。所以,父母过于黏孩子,父母自个也需要检讨。
像《一路成年》中,吴刚的亲子关系是比较健康的,也很值得效仿。吴刚与妻子都很爱儿子,他们夫妻俩也非常恩爱,儿子有时就像是“电灯泡”;夫妻俩有自己的生活与空间,他们不是将全部的焦点放在孩子身上,也不需要从孩子身上获取过多的情感需求,孩子就能更独立、更自由、更舒展地成长。亲密无间,又彼此独立,这或许是最理想的亲子关系吧。
概而言之,对于黏人的父母,可以试着让他们寻找新的兴趣爱好或情感寄托,转移对孩子的过分关注。但假若父母总是像“不懂事”的孩子,身为子女在能力范围内,请多耐心一点。

(责任编辑:Aimee)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