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
中文简体
分享

你永远不知道刷屏的热文里有多少故事是编的

转载作者: 陈香香
你永远不知道刷屏的热文里有多少故事是编的
摘要中国自媒体“北美留学生日报”和美国老牌报刊《纽约客》的支持者们,正互相攻击究竟是谁比谁更擅长“歪曲事实”?


就在三天前,你或许还想象不到如此魔幻的一幕,会切实发生在自己的朋友圈——
中国自媒体“北美留学生日报”和美国老牌报刊《纽约客》的支持者们

hougarden

hougarden

究竟是谁在“说谎”?
事情的起因是8月19号,《纽约客》发布一篇名为The “Post-Truth” Publication Where Chinese Students in America Get Their News 的,对北美留学生日报团队的专题报道。
文中提到,北美留学生日报(以下简称“北留”)一篇被多家官方媒体转发过的爆款文章《我给叙利亚的朋友看除夕中国放鞭炮的视频,他哭了…》的作者Deng He,在采的”、“是老板让我写的”。
随后,《纽约客

hougarden

《纽约客》报道中译文截图

就在这篇译文短时间内刷爆了朋友圈,众人纷纷讨伐北留的“捏造”行径之时。
北美留学生日报立刻在8月21日开展反击,发表文章《西方如何歪曲报道中国?你能从纽约客对留学生日报的报道找到答案》,称“造假”的不是自己,而是《纽约客
并列举了对方的几大罪状——中文版标题故意错译;“西方无良媒体”带着目的性来采访;2月份就做完的采访,偏偏等到8月份北留怒斥香港时间时发稿;此前用“奇怪的隐喻”来“恶心中国”的种种黑历史等等。
同时在每一点下面,附上了一个微笑脸表情包。


北美留学生日报文章截图
就这样,双方你说我捏造,我说你断章取义,沟通几乎是不可能了。
虽然至今都没人站出来澄清或驳斥
但在舆论场引发的争议,却一波接着一波。
支持北留的粉丝,接二连三的举例西方媒体污蔑中国时的假新闻,以证明“纽约客也不是什么好鸟”,此举在这个敏感的时间点是居心叵测;
也有人表态“纽约客订阅数2013年时候才100万出头,还没有自媒体北留的订阅数多”,暗指对方在“蹭热度”。
反对者则对北留不正面回应内容真实性、只顾着和对方打嘴炮的行为,表示失望。批评其只知道“煽动情绪立靶子”、扒作者han zhang的个人资料,殊不知连人都搞错了:该记者并非21世纪前雇员,只是重名。
此外对于北留口中美国记者是“专挑敏感时机发稿”,@方可成等媒体人也并不赞同。他认为“二月采访、八月发稿并不是什么稀奇事”,核查员花长时间证实采访内容的可信度,反而更证明其严谨性。

hougarden

北留晒出的与纽约客记者的聊天记录中,也提到了事实核查员(factchecker)的存在。

这不是自媒体大号北美留学生日报,第一次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了。
2019年7月29号,北留刚刚因“涉及低俗、性暗示或色情信息”,被限制跳转至公众号主页。

只因此前发布的,一篇题目异常“吸睛”的刘强东案相关文章。文中称依据警方公布的档案显示,是女方主动邀请刘强东去公寓,并在车内激吻、同洗鸳鸯浴、发生关系后一起熟睡数小时。

hougarden

此文一出,立刻有网友去查阅了警方披露的149页英文档案,发现北留的文章不仅整篇站在男方的立场。
还把女方口中的“强吻”、“强行把她拉进浴室”等证词,翻译成了“激吻”、“鸳鸯浴”等带有性暗示意味的标题。
网友纷纷指责此举“对当事人来说无异于又一次强奸文化的羞辱”。事实上,在去年9月,北留自己还推过一篇的文章。

hougarden

时间回到2017年2月10日,“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的选手@文杰Jackson,还曾发现北美留学生日报在一篇揭露“外国渣男”的文章中,未经允许使用了自己的肖像。
甚至把照片和“嫌疑犯

hougarden

@文杰Jackson朋友圈截图

hougarden

“知音体”又现江湖

近三年,北美留学生日报的名声越来越大。但同时也一直在不停收到对其专业性的指责,“标题党”、“博眼球”等批评不绝于耳。

hougarden

北留被指责“标题党”的内容
曲解夸大事实、脑补案发现场细节等举动,也被人吐槽过是“把白纸黑字的警方报告,写成了情色地摊文学”。
在《纽约客》的文章里有这样一句话:“不管你写什么,总有人会骂你。但尽管如此,你还是在从他们身上赚钱,就当向他们收智商税了。”
《纽约客》称是采访对象Deng He早前被封禁的“某蒙”等自媒体同行的。
但这倒是反映了一个双方都点出的事实——
的确是有不少人在热点事件中,热衷于做贩卖添油加醋的“假真相”的生意的。
在向来真假混杂的舆论场上,这不是内地的独有现象,也不是近两年才有的事情。
去年美国传统媒体,就围剿过facebook假新闻事件;早年间的香港八卦报纸最喜欢干的,就是靠着几张照片,脑补出明星情侣的心理对白。
而伴着80、90后长大的《知音》等著名“绿皮车读物”,也是靠此在草根中深深扎根的。

hougarden

“我现在看的书都是一种社会人文类的,比如说知音和故事会。”——中·罗玉凤
他们擅长的是意淫明星爱情故事的种种细节,配合着封面看着就很刺激的字眼,拨动读者的肾上腺素——
《蔡依林爱的抉择:有个骑士在默默守望》
《王菲和李亚鹏的娘:从麻辣婆媳到情同母女》
《章子怡依偎妈妈,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

如今我们回头看这种文风觉得无比荒谬,殊不知翻翻朋友圈,才发现“知音体”早就有着死灰复燃、甚至掌控舆论之势。

吴谢宇弑母案中,有文章言之凿凿说他是gay,有人“爆料”他跟妓女谈恋爱。还有的称吴父出轨,并对当时的情景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写——

吴谢宇没有玩伴后,一个人回到家中。当他推门进去时,却看到晓芳正坐在自己父亲的大腿上缠绵。他愣了一下,没有说什么,只是从书架上拿了一本吴父公司专业的工程书,关上门,去外面读书了。
这篇稿子被广为流传,让很多网友都信以为真,直到陆陆续续被媒体采访中的相关人士否认。

今年7月的新城控股董事长王某某涉嫌猥亵女童案中,一篇10万+文章在警方调查结果公布前

hougarden

性侵女童案文章截图,发布者@喵哩国已经被封禁
上海17岁男孩跳桥事件里,这种堪比讲评书式的写作更是被发挥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公众号@今夜九零后连受害者和母亲在车内的规划已经“推测”出来了——
母亲说“想跳桥,你去跳试试看?”,于是悲剧就这么发生了。
直接把这位刚刚经历了丧子之痛的母亲,又推到了道德的砧板上批判。而此前,所有公开的视频和事实中唯一能确定的信息,只是母子两人发生了争吵,其实细节全都来自作者的想象力。

hougarden

类似的文章把真真假假的信息拼凑在一块,在合适的桥段加入一些批评原生家庭、大骂恋童癖、宣扬爱国情绪等的观点。
剧情一环扣一环着,就赚了个盆丰钵满。

hougarden

以讹传讹后,洗了谁的脑?
被事实依据打脸后再回头看,无稽的推测式写作和知音体文案,颇具反智色彩。当一些热点事件爆发,真相到来的速度,追不上人们好奇心扩大的速度时,它们能够钻空子也是不可避免的。
部分警惕性不够高的看客,在不明就里之时,就更容易跟着煽动者挥舞的大旗振臂高呼。
而在一些抨击北留的文章下,还有一种声音是:“大家都知道它(北美留学生日报)是营销号,你为什么要跟‘故事会’较真?
事实上,比知音体写作在当时引发的好奇、带来的轰动更值得警惕的,其实是对舆论场造成的后续影响,和对真相的毁灭性打击。

hougarden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知音》里那个像是“蹲在胡歌病房外边至今“胡歌和薛佳凝牵着手表白”的假细节,都在各种回顾当事人情史的文章中被当做引证流传着。
如果说当年还是大众接触信息渠道太闭塞,而对如今接收了过多蜂拥而至信息的看客们分清自己得到的每个信息点的来源、以及是否可信。
同样,也更容易被一个情绪最激烈、细节描写最栩栩如生的发声者牵着走,并把编的最假、却最高声的怒骂印在脑子里。
久而久之,甚至把它们当做了“真相”。
于是,17岁男孩跳河事件中那句推测的话被无数人误以为真,然后以“愿天下父母都不再用语言杀人”对男孩的母亲进行新一轮精神施虐;
于是,谈起去年的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直到今天都坚信“冷漠乘客自作自受”的人依然不在少数。即使那么被指责不制止司机活该

hougarden

于是你用“激吻、裸睡”依然可以搜到大量类似的文章,几乎都是在北美留学生日报已经删除的原文中,添油加醋了更多荒唐的细节。

hougarden

发生关系两分钟,变成了全套两分钟

北美留学生日报指责那篇“檄文”的中文标题里,“编故事”、“收智商税”是恶意翻译。而在《纽约客》的原标题里,他们把这种自媒体的写作风格定义为了——
“Post-Truth”,也就是“后真相时代”。
这是一个被收录进《牛津词典》的热词,最早指的是2016年美国大选中的盛行的假新闻风潮。
后意扩大为“无视客观事实,使用断言、猜测、感觉等表达方式,强化、极化某种特定观点,攻讦抹黑对手、或博取眼球效应和支持率的行径。更狠了,也更荒谬。

若一定要给如今盛行的的荒谬行为,寻找一个体面的合理性——
或许是想在博眼球之余,达到抨击黑暗、引起社会关注、弘扬爱国情怀的目的。
只不过在用极尽夸大之事来编故事、用脑补来充当真实被揭穿之后,连这个初衷都变得无法自圆其说了。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