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女性独立,能否挣脱被“标签化”?
为了不在茫茫人海中失联,请把我们设为“星标 ★
点击上方蓝字“南周知道” →进入新页面,点击右上角“...” → 点击第一栏“设为星标
如今,鸡汤和励志文已经太多,相比与眼泪和感动,女性更需要看到的是那些生活中真实的抗争与挣扎,不止是光鲜亮丽的明星,而是来自于社会各行各业的普通女性。 “知道”(nz_zhidao)告诉你,新时代的女性独立,能否挣脱被“标签化”? (视觉中国/图) 最近,真人秀访谈节目《女人30+》在网上热播,节目围绕张柏芝、陈乔恩、秦岚等女明星的生活展开,反映的是社会及同龄段女性共同关注的问题,如面对家庭、事业、婚姻的人生状态和价值观选择等,一经播出,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女人30+》把视角对准了当下热点——女性对于年龄的焦虑。在传统观念中,30岁好像就是一个分水岭,过了30的女性就被认为是“老了”、“剩女”、“中年妇女”等,因而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女性会或多或少地会感到焦虑。而《女人30+》刚好选择了这一年龄段且生活状态各异的女明星,有单身未婚的陈乔恩,有离异的张柏芝,也有处于婚姻中的谢娜,通过她们的生活状态的呈现来给人们提供某种共鸣。 的确,这档节目里呈现了现代女性面临的真实年龄困境,其中最明显的问题是婚恋。这一点在陈乔恩身上尤其凸显,尽管陈乔恩已经买房,且在经济上十分富足,但她依旧会因为单身不得不面对外界的压力。这或许就是当下的现实,从近些年层出不穷的《女儿们的恋爱》、《我家那闺女》等真人秀中就可以看出,即便已经实现财富自由,女明星们也依旧要被父母和社会舆论所催婚。 在现实的生活中就更是如此, “都30岁了,别挑了,赶紧找个人嫁了吧”、“女人不结婚就意味着生命不完整”,这样的言论比比皆是。也就是说,在传统观念中,婚姻被认为是女性必须完成的一件事情,没有结婚的人会被认为是孤独和可怜的。就如陈乔恩在节目中所言:“我明明很快乐,大家觉得这个人一定不快乐,寻找各种蛛丝马迹去刺痛你,来证明所谓的快乐都是装出来的。”可以说,陈乔恩是很多当下单身女性的缩影,她们希望传达出:单身并不可耻,女性没有必要为了结婚而焦虑。 除了婚恋之外,另一重忧虑是工作。女明星一旦过了30便很难再接到好的角色,最终只能去扮演妈妈和婆婆。对于普通女性也同样困扰,她们不仅很难再获得升职加薪的机会,还要面临某种身份上的焦虑,就是所谓的“中年危机”,毫无疑问,社会对于女性的要求更为苛刻,她们会被看作是妻子和母亲,在工作和家庭中忙得焦头烂额,而非一个独立的个体。 从这个角度看,《女人30+》 是在传递女性的声音,以及鼓励她们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但是仔细分析,人们便会发现其中的言论和当下热门女性公众号的论调是大同小异的。不能说她们说的不对,但或多或少有些过于“政治正确”。 中国演员咏梅。(新华社记者 单宇琦/图) 换而言之,节目并没有深度挖掘生活中那些幽暗矛盾的地方,只是停留在光鲜亮丽的表面。这或许和节目选取的对象有关,即便在谈论自己的困惑,但她们华丽温馨的房子和精致的妆容依旧能把整个氛围带入充满粉红泡泡的温情,真实的生活却显然不是如此,要残酷和复杂很多。比如谈到婚育问题,随口说出一句,看看那些没有生过孩子的女生有多酷很简单,即便这种回答会很吸粉,实际这更像是一种很肤浅的口号式语言。 对于一个真正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而言,她可能会更为理性的看待这个问题。正如今年《GQ》 杂志在访问柏林影后咏梅时,她特意说:“我没有孩子,这是我的选择。但这个话题,如果不能深入谈的话,就先别谈。这会给人一个印象,或者一种引导——你看咏梅,49岁拿了奖,人家不要孩子,结婚很晚,还过得很好。这不是绝对的,不是每一个人都这样。对于女人来说,你不能忽略生理上这个根本的东西。我们可以专门去谈,深入地、多方面、多层次、多维度谈,要让大家看到这个事情有多面,但不要标签化,不是说女性就应该这样。” 显而易见 ,在当下的语境中,这种有质量的女性声音并不多见 。哪怕近些年,也有众多女演员提及到了中年女性的年龄困境,其实她们本人对待年龄的态度依旧是相对保守的。如秦岚所说:“谁愿意看快40岁的女人,去跟个小鲜肉谈恋爱?”从某种程度上看,这恰恰说明了当代女性的矛盾之处,一方面,她们不满传统性别观念对于女性的束缚;另一方面,她们已经不知不觉的被这套话语体系所内化,从而用这些陈旧的观念来要求和审视自己。 所以,她们会认为女性过了40就不能再和小鲜肉谈恋爱了。但在法国电影中,六十多岁的于佩尔却屡次在和小鲜肉谈恋爱,因为她觉得“我从来不会把年龄看作是一个问题。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仍然是角色的思想,她的价值,她的命运。这才是塑造一个角色的关键所在。” 可以说这是个女性崛起的时代,在互联网上有着各种针对女性的公众号和产品,越来越多的女性也会将独立、自我、优秀挂在嘴边。这当然是属于女性的进步,人们却应该注意到这并非属于女性的唯一答案,更何况僵硬的喊口号和真正如何用之去生活之间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或者说,将这些个性特征标签化只是第一步,大多数女性都知道“女性要独立”、“不要为了世俗的眼光而凑合”,现实却是大多数人在生活中却做不到。这好比一个真正独立的人不会将独立当成一种说教的材料,而会用自身的行动来表明独立个体的生活状态是怎么样的。 如今,鸡汤和励志文已经太多,相比与眼泪和感动,女性更需要看到的是那些生活中真实的抗争与挣扎,不止是光鲜亮丽的明星,而是来自于社会各行各业的普通女性。就像波伏娃所言:“人们将女人关闭在厨房里或者闺房内,却惊奇于她的视野有限;人们折断了她的翅膀,却哀叹她不会飞翔。但愿人们给她开放未来,她就再也不会被迫待在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