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
中文简体
分享

一块橡皮大的琥珀里,居然装了40多个生物?

生活作者: 盛捷 胡茜垚
一块橡皮大的琥珀里,居然装了40多个生物?
摘要你觉得一颗琥珀里能保存什么? what?长颈鹿?呵呵。

蟑螂、甲虫、蠓类(蚊子一类)、蜂类、蜘蛛、螨虫、西瓜虫(鼠妇)、千足虫(马陆)、螺类、菊石(章鱼的近亲)……这些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统统聚集在眼前这枚缅甸琥珀里,而这颗琥珀,比矿泉水瓶盖大不了多少!

在一亿年前,这些来自海陆空生物,究竟经历了什么?

hougarden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陆地生态系统起源与早期演化研究团队”的博士生俞婷婷在王博研究员和张海春研究员指导下,与牟林博士等人合作,研究报道了这枚琥珀,它不仅为缅甸琥珀年龄提供了直接证据,而且揭示了一亿年前丰富多彩的热带海滨生态环境。

该研究于5月14日在线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美国《科学》、《福布斯》、《国家地理》等杂志和各大媒体对该进展进行了专题报道。

小琥珀大内涵

这颗晶莹剔透的琥珀,重6克,长33mm、 宽9.5mm、高29mm,但却包裹着异常丰富的化石类群——超过40个动物个体,包括1个菊石、4个螺类、4个等足类(即常说的西瓜虫)、23个螨虫、1个蜘蛛、1个马陆和至少12个昆虫成虫标本(蟑螂、甲虫、蠓和蜂)。

hougarden

这些生物分别来自海、陆、空不同的环境,却共存于一枚琥珀中,实属不易。

Tips:

hougarden

该枚琥珀内保存的多种生物

显微CT确定“不明物是章鱼的近亲 而非蜗牛”

在这枚缅甸琥珀中,有来自海中的菊石、螺和1个等足虫。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科研人员首次

hougarden

菊石标本 (A) 光学显微镜照片。(B) 显微CT缝合线重建图。(C) 显微CT侧面透视图。(D) 显微CT表面形态重建图。(E) 显微CT内部结构重建图

为了确定“菊石就是菊石,而非蜗牛”,研究团队利用高分辨率显微断层扫描技术(显微CT)对该琥珀中的菊石进行了分析,获得了包含缝合线结构的高精度三维重建图像。

研究发现,这是一个属于亚属的菊石的幼体标本,其家族的存活于白垩纪晚阿尔必期到塞诺曼期

琥珀内菊石缝合线重建过程

Tips:

hougarden

因为菊石和螺类的软体都已经丢失,并且壳体都有破损,表明螺类和菊石在被包裹前已经死亡,且被琥珀包裹前经历了一定的搬运作用。

由于菊石内部充填细砂粒,而琥珀珀体也包裹了类似的砂粒,表明菊石可能在沙滩或靠近沙滩位置被树脂包裹,从而与一些地栖生物遗体和砂粒混杂在一起。

揭“海陆空杂烩”琥珀身世之谜

那么,海洋中的菊石如何遇上树脂?又怎么跟空中飞的、地上爬的动物相遇?

科研人员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

案发地是热带海滨,海边长了很多树木,最外头便是沙滩,往内陆的树林处有些淡水池塘。海边的风浪如同一个搬运工,将菊石、螺类等带到小池塘边。树木分泌的树脂在下滴的过程中,一些蠓类、蜂类等飞舞的小昆虫经不住树脂的“香味诱惑”而靠上来,首先被包裹进树脂;树脂沿树干向下滚动的过程中,树栖的甲虫、蜘蛛、螨虫等也被包裹进来;当它滴到地上后,将路过的蟑螂、千足虫等以及被海浪卷来的菊石、螺类等的空壳,也包裹进来。

Tips:

这些来自海陆空的动物相聚于树脂中,经历了复杂的地质作用,便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枚琥珀。这是一系列的偶然导致。

hougarden

科研人员推测与缅甸琥珀森林相似的场景(中美洲多米尼加的海岸森林)

发现缅甸琥珀的现实意义

这枚缅甸琥珀的发现,主要有两大意义。

其一,菊石是一类判断地质年龄的、具有指示意义的化石,通过这枚缅甸琥珀中的菊石,可以直接确认缅甸琥珀的时代是在1亿年前左右。

其二,通过这枚琥珀,可以推断当时缅甸琥珀森林位于热带海滨地区,其环境类似于当今的一些热带海岸森林。

这一次,琥珀中发现了一系列的海洋生物。下一次,琥珀中还能发现什么?让我们耐心期待!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访问博士生(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Richard Kelly、苏格兰博物馆Andrew Ross教授、牛津大学Jim Kennedy教授、上海夏方远先生、美国印第安纳大学David Dilcher教授等参与了本项研究。南京地质古生物所潘华璋研究员在螺类鉴定方面提供了指导,殷宗军副研究员和吴素萍提供了显微CT的技术支持。

相关研究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科技部的支持。

作者单位: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视频剪辑:郭典

学术顾问:王博

审核:陈孝政

科学大院,中科院官方科普微平台。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