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
中文简体
分享

“我985毕业,成了第一批被外企裁掉的中年人”

社会作者: 拉勾网
“我985毕业,成了第一批被外企裁掉的中年人”
摘要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拉勾”(ID:lagounews),作者勾妹,经授权发布。

第一家进军中国市场的世界软件巨头公司Oracle宣布将对中国研发中心的1600名员工“动手”。

hougarden

这离上一家陷入裁员风波的电商巨头亚马逊不过短短20天。

从京东、滴滴、美团、小米,到亚马逊、Oracle……裁员风波此起彼伏,2019注定是中国互联网的黑色元年。

风水轮流转,遥想十年前,能在互联网外企工作是多么风光的一件事,多少人挤破脑袋想在IBM、微软大楼中占据1平米的小小工位。国内最顶尖的985技术人才都在那,不够优秀的人才会选择BAT。

hougarden

可如今,随着国内互联网公司的崛起,那批早先被“淘汰”,只能去BAT的人异军突起,混上了企业中、高管位子,逆袭成人生赢家。走前“前面”的人却面临丢饭碗的风险。

根据拉勾招聘APP数据显示,近些年,求职者往外企投递简历的数量直线下滑,18年仅为16年的42.7%。且外企员工离职数量从2014年开始猛增,15年、16年迎来两个小高峰,而后降低。这可能与2014是中外互联网格局转折点有关。

嗅觉敏锐,在2013年、2014年跳出的外企员工恰巧赶上国内互联网崛起的风口,发展普遍不错,去向不乏腾讯、新浪、阿里这样的大公司,而那些后知后觉的员工就没这么幸运了,他们多转向了中小型互联网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流出的外企员工有67.11%的人年龄分布在26-35岁之间。其中31-35岁的仅占28.81%。也就是说,在30-35岁这群即将触碰职业生涯天花板的人群中,多数人选择了安于现状。

hougarden

【外企职业天花板高,高龄群体出走率低】

一方面,他们年纪稍大;另一方面,长时间呆在朝九晚五,工作生活两手抓的环境,已无法适应国内996的节奏。发展比较受限。

我们再来看组数据。

hougarden

【国外互联网企业门槛放低,外企越来越留不住人才】

自2014年以来,应聘者投简历到国内互联网公司邀约率平均为0.79%,而外企邀约率高达4.21%,是国内的5倍多,招聘门槛降低不少。

hougarden

【国内互联网公司邀约率骤降,越来越难进】

14、15年去往国内互联网公司求职难度最低,邀约投递率分别为1.95%、3.85%;17年骤降至0.44%,19年仅0.07%。

hougarden

【国外互联网公司门槛降低,邀约率平稳】

而去往外企最困难的时候是14年,仅0.34%;15年16年猛然升至5.27%、5.04%,18年最容易,高达7.44%;受互联网巨头Oracle和亚马逊裁员影响,19年降至2.58%。

由此不难得出,这些被裁外企员工欲再就业跳往国内公司,难度还是不小的。

2014年是中国互联网产业的转折点,大量国内互联网企业崛起,企业招聘量、求职者投递量直线上涨。

hougarden

【国内互联网公司更受人才青睐】

国外互联网公司简历投递量则在2016年后迎来全面下跌。

hougarden

【国内互联网公司吸引力逐年下降】

架构师沈世钧在社交平台上对外企裁员发表过如下言论:

就薪资而言,拉勾后台数据显示,从外企向外跳的群体中,年薪10K起的占67.38%,20K起的占25.39%。

而那些逆势跳入外企的人群,年薪10K起的占53.18%,20K起的占17.37%。不管是刚入职还是后期发展,国内互联网企业给的待遇都要高于外企。

外企每况日下,如今,优质人才更加青睐BAT、TMD等国内互联网公司,在外企也很难见到40岁以上的员工,外企养老已成过去式。

MSN、Uber、eBay、Apple、亚马逊、谷歌、雅虎、肯德基、金拱门、优衣库……回看这么多进军中国的外企,除了Apple,其余互联网行业的在中国都鲜有成功,他们多是大张旗鼓地进军中国市场,然后灰溜溜的退出。除了政策原因外,更多的是没有本土化。通俗点说是不接地气,难听点叫“自负”。

hougarden

刘强东曾在访谈节目中坦言,亚马逊在中国做不起来最核心的问题是亚马逊对中国团队缺乏信任。决策者都是没在中国生活过的外国人,在转瞬即变的中国区市场,如果一线员工没有大规模的授权,业务发展是会出问题的。

用户感受较深的可能就是亚马逊的物流慢;页面过于性冷淡,没有购买欲。另外,kindle的售后服务只能走邮件这种在中国早已淘汰的操作仍然延续至今,有点让人费解。

“不授权、不信任”也是Oracle的毛病。Oracle创始人Larry Ellison去年接受FOX的采访时直言不能让中国培养出比美国还多的工程师。

hougarden

他们虽是IOE时代的龙头,但在中国云计算普及的大趋势下,未免反应过于迟钝。意识到问题时,也只是通过简单的买买买来抢占市场,并没有好好的吸收这部分收购过来的资源。

此番,Oracle业务调整后能否重上正轨,还是个未知数。

留不住人才,又不放权给一线员工,互联网外企能否逆势翻盘,不得而知。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