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PP是否可能在“偷听”?怎样避免大数据杀熟?

转载作者: 闫泽华
APP是否可能在“偷听”?怎样避免大数据杀熟?
摘要APP是否可能在“偷听”?怎样避免大数据杀熟?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产品通过算法实现内容的精准推荐,基于用户的历史数据和行为,进行用户画像,从而有针对性地将商品或内容推送给终端用户。然而,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推荐,给用户的信息安全带来挑战。不仅用户的浏览和搜索记录会被用来进行大数据分析,很多APP还会调用用户的通讯录、地理位置等信息,有的还会要求麦克风和摄像头权限。甚至有用户怀疑,自己的谈话可能被App“偷听”了。另外,“大数据杀熟”也时常成为热点新闻,同样的产品和服务,是否会向不同的用户收取不同的价格?

互联网产品的内容推荐机制是怎样的?

App是否真的可能“偷听”?

应该如何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

怎样避免大数据杀熟?

hougarden

本期嘉宾

闫泽华

曾任百度搜索架构工程师、凯叔讲故事技术负责人、今日头条资深产品经理,先后负责头条视频的数据流和策略分发、头条号粉丝变现相关业务和微头条的策略分发业务,现任知乎知识市场产品总监。

关于信息流、内容算法与推荐机制、个人数据隐私保护等话题,看看他们都聊了什么。

hougarden

技术上app是否可以做到偷听?

哪些操作行为可能会被记录?

Q:

闫泽华:可以。静默开启麦克风即可实现。想一下家里装的小爱音箱,是不是也会碰到在说什么无关的词,突然触发小爱音箱响应的情况?

Q:

闫泽华:

hougarden

Q:

闫泽华:

Q:

闫泽华:

hougarden

有哪些保护个人隐私及数据安全的措施?

Q:

闫泽华:

Q:

闫泽华:

hougarden

Q:

闫泽华:

Q:

闫泽华:

Q:

闫泽华:

hougarden

怎样避免大数据杀熟?

Q:

闫泽华:

Q:

闫泽华:

Q:

闫泽华: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