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游戏有毒?那是你没玩对游戏
还有人在玩《文明5》对欧洲历史了解了不少。看来,电子游戏也不全都是“毒药”,尤其是专门为学习设计的点子游戏。
(Edward Melcer 本人,嗯人家还不到30岁……)
“裹着巧克力的西蓝花”?
所谓教育性游戏,其实是我们所说的“严肃性游戏” (也称作功能性游戏)的一类。教育类游戏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们学会某种技能或者某项知识。
而说到将教育性融入游戏,我们则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时代。哲学家柏拉图曾在其语录中提到了一款田间乡野的游戏让孩子们掌握干农活的多项技能,并盛赞游戏对于学习的帮助。
公元前6世纪的时候,在古印度出现了第一款多人同玩、模拟军事计谋的游戏 Chaturanga 。而在中国,象棋则是古代教育类游戏的一个代表。
电子游戏则随着二战后晶体管、电子计算机等科技设备的问世而随之诞生。而教育性质的电子游戏则在上世纪70年代得到人们广泛关注。
之后,随着CD机在1982年出现,以及90年代后后网络的出现,教育类电子游戏随着电子游戏的不断演化也随之发展。
那么是不是只要有教育因素在游戏中,或者有游戏因素在教育中,就可以称得上是一款教育游戏呢?
巧克力再甜,孩子们对于西蓝花还是会非常厌恶。比如,近些年国内比较火的一个“玩+学” 数学学习平台,打着玩的旗号用五彩缤纷的色彩和动物卡通作为诱导, 让学生重复不断地做数学题。
哪个孩子在反反复复做数学题的时候会觉得这是在玩游戏?难道他们会对妈妈说:妈妈,再让我玩一会儿数学吧?
“我们认为,教育性一定要体现在其如何‘内化’(internalize) 到游戏之中,让大家在感受到游戏的乐趣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学会知识与技能。” Eddie 强调。
还有一点大家要注意的就是市面上常常将游戏与游戏化(gamification) 混为一谈。游戏化是指非游戏的环境中带有了些许游戏的特征。
而游戏化则是不考虑前两方面特征,而直接关注于奖励性,以求让用户“上瘾”。比如,星巴克咖啡的积点兑换、礼品赠送等行为,目的就是让你多买。
看来,教育游戏的门道还真不少,大家选择的时候也要多加注意。那么,教育游戏对于我们现有的教育体系意义何在呢?
教育游戏让“另类教育” 大放异彩
Eddie 则希望利用不同于普通课堂的游戏方式让大家体验另类教育。在 Eddie 看来,教育游戏不会取代老师和传统课堂,但是却会起到补充、助力的效果。
强调“运动性”(Physicality) 的Eddie 举了一个如何在游戏中学会建楼的例子。我们都有过搭建建筑模型的经历:坐在桌子前,对着图纸,动手搭建,完成!
那么在 Eddie 看来如何用另类的方法来建楼呢?Eddie 把建好的模型放在“地震桌子” 上,也就是不断地晃动桌子,让你建的楼一次又一次地倒掉!
然而在Eddie看来,这种“自杀式” 寻求失败的游戏是最好让建造人学会土木工程技能的方式。因为,从一次次的倒掉中,建造者要去探索这一次楼是从哪个角度倒掉的,为什么会倒掉,下一次如何改进。
“学会失败,是我们的目的。而游戏是让我们最好学会失败的方式” Eddie说到。小探想补充一句:失败才是成功之母。
小伙伴们戴着VR一边小心翼翼却又兴致冲冲地做着实验,一边在“踢倒公公、带倒婆婆”的实验台上学会如何换位思考,如何与你视角不同的人合作。在玩中学习,这才是教育游戏的真谛。
从STEM到STEAM教育
教育游戏不仅让另类教育大放异彩,还为最近流行的STEAM教育添砖加瓦。
E(engineering)是工程,M(mathematics)是数学。而最近流行起来了 STEAM 教育,也就是多了个 A(art)艺术。这个A通常指语言艺术、视觉艺术和表演艺术。
STEAM 这个词最初由美国著名的罗德岛设计学院的老师提出,目的就是为了把艺术与设计融入到科技中,让艺术家们通过艺术设计带动科技公司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促进艺术创新。
为什么艺术在 STEAM 教育中非常重要?STEAM 教育的支持者认为科技创新中艺术元素必不可少。像我们用的iPhone、iPad 都是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同时,支持者们也强调,STEAM 教育不应当成为“奢侈品”教育,而应当注入到所有学校的日常教学中。简而言之,就是要“内化”到教育中。
教育类电子游戏,则是典型的STEAM教育代表。要想设计出一款好的游戏,艺术、设计元素必不可少,同时,扎实的电子科学知识也是必须的。
小探在 Eddie 的实验室和两名研究生聊了一下。为什么要选择游戏设计这条路?—— 因为我们都爱玩游戏!而教育游戏则是将STEAM五大元素同时汇聚的最好例证。
美国市面上曾经推出过一本针对STEAM教育的书籍,叫做 STEAM Team 5。目的是让女孩子们读着故事学习 STEAM 知识。
这本书的本意自然是好的。然而,小探就想问问作者:你把五个女主角取名: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艺术,哪个看书的孩子会傻到认为自己在读一本有趣的小说?而不是在啃一本科技书籍?
Eddie 一直提到的 “内化” 教育,听起来简单,但真正做到却很难。
在采访的最后,Eddie 表示,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其实已经可以开始玩教育电子游戏了。在家长的引导、陪伴下每天玩30分钟到一个小时,是不错的选择。
当然没问题,小探请 Eddie 给大家准备了一份适合6岁以上儿童的亲子互动游戏清单。有娃的家长们可以做个参考!
好,最后的最后,小探也跟大家来一个小征集:小伙伴们都玩过怎样的教育游戏呢?或者觉得现有的游戏中,让你受益的游戏又有哪些?有什么学习心得?欢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