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爆红背后:博物馆的奇妙生意经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响”(ID:deep-echo),作者彭方婷,经授权发布。
不管你买没买到票,故宫都占据了你的注意力。 2月19日元宵节,已有94年历史的北京故宫博物院首次开放夜场,举办“紫禁城上元之夜”点亮活动。一时间,一票难求,以至于让人惊讶感叹:中国人什么时候这么有“文化”气息了?
但事实上,在2012年单霁翔改革之前,故宫也只是众多“景点”之一,故宫以外,更多的博物馆门可罗雀,无人问津。
火灾中的巴西国家博物馆(图片来源:新华社/法新)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却忽略了其成长过程中的付出与艰辛。博物馆绝非坐享前人的伟大,其对于藏品的管理,开发的节奏,商业化的把控等等方面都是生意背后真正的考验。 隶属于文化部,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以政府部门方式来进行管理,此前曾是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单霁翔便是被政府任命为故宫博物院的新院长。 由于博物馆的非营利性,它们的收入来源主要都是政府补助款、基金及企业赞助和遗赠。即使是年销售收入为15亿的故宫博物院,54%的经费还是来自于国家。 而在自身的运营收入上,不同的博物馆也会采取不同的策略,大体上有这么几类: · 捐款,大英博物馆为免费入场参观,游客可以自愿捐款,一般建议为12美元; · 展览项目赞助收入,高盛集团在2013年就赞助了大英博物馆的庞贝展; · 会员费,美国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国内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都建立了会员制度; 根据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年报显示,其在2018财年的收入为3.7亿美元,由于机构资助和游客捐赠金额的降低而同比下滑5.3%;而支出费用为3.93亿美元,同比下降0.6%。 在2018财年中,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亏损了近2400万美元。为了平衡赤字,这家50多年来都是免费的博物馆开始向非纽约居民强制收取25美元的门票费用。 即便投入成本不变甚至有轻微地降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也是赔本的。毕竟除了较为固定的文物保护、人员等成本,为了追求深远的影响力和社会价值,有些博物馆还得在展览活动和艺术品上投入更多的额外资金。 也因此商业化成为了全球各地博物馆的唯一选择,主要收入来源的不稳定更是加强了这一趋势。 因为运营不善而传出倒闭消息的案例也有,尤其是那些对商业价值要求较高的非国有博物馆。 2017年9月,美国新闻博物馆的主要出资者自由论坛基金因为前者亏损太严重,公开表示考虑出售整幢博物馆大楼。 博物馆并不是个容易的生意。虽然能获得一定程度的补助,但是收支平衡依然是个让人头疼的事情。 “含着金汤匙出生”,故宫的起点是很多中小博物馆无法企及的终点。 从此,凭借着接地气、反差萌的设计与策划,故宫的文创产品每次发布都能引发热议。 除了花样频出的文创产品外,故宫还有《我在故宫修文物》《上新了故宫》等高口碑的剧集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