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投之王:蔡崇信、刘炽平和刘德的精密战争
“如果腾讯投资部不想谈合作,而是想一起打打麻将,吃个鸡,学个猫叫,看个电影什么的,那我向腾讯道歉。”
什么是战略投资?
直到罗永浩的突然出现,让过去1年多以来围绕三家公司投资部的重重非议与猜测彻底放大,而上述三家公司总管最高战略的上层建筑即便有百般的不情愿,眼下也不得不直面这些关于坏爸爸们的非议。
历经数十天复盘与调查ATM投资部的真相,追溯背后动机与战投原点时「朱思码记」悄然发现:
或许因为接近了权力之巅,才让一些人错误的以为他们真的拥有了权力。
阿里巴巴,只要结果2014年4月,阿里巴巴集团投资部悄然间发生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变化:原架构上隶属于全称为“阿里巴巴集团战略投资和发展部”的“阿里资本”被取消,阿里对外投资业务仅保留战略投资。
可实际上,在彼时千团大战犬牙交错的关系网中,两家却是标标准准的竞争对手。
美团和聚划算的这次合作本应配上“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辞藻,但王兴却在与慧空见面的第一时间就把话彻底说死了。来自前聚划算早期团队的一位朋友描述了当时的场面:
来自前阿里资本的一位朋友告诉朱思码记,当蔡崇信于2014年宣布取消阿里资本架构而全盘转向战略投资时,对内的解释有两个:
北京时间2018年12月6日晚,蘑菇街(美丽联合集团)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上市,证券代码“MOGU“。当蘑菇街历时8年修成正果的新闻传回国内时,一个无法回避的历史问题便是阿里投资部当年与蘑菇街的那段恩怨。
“总共只去了两次,陈琪当时也愿意接受投资,但其中一个矛盾出在估值问题上,老谢的意思就是既然是我们阿里出来的,所以理应给我们打个折,但这个问题上陈琪肯定不那么认为,最后就没谈拢。
关于阿里投资与蘑菇街谈判破裂的更多细节,另据一位接近蘑菇街高层的朋友向朱思码记透露,「事情与当时阿里中高层过度封闭的对待有关」。
正当蔡崇信完成投资策略转型的第三年,没人想到罗永浩挑起了话题。
面对上述几个疑点,国内某顶级投资机构的一位董事向「朱思码记」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那天下午我当着面把他公司尽职调查的报告一页页讲给他看,告诉他为什么我不投你,不过他倒是不像罗永浩那样,他反而告诉我:你讲的很对。
为了保全面子而牺牲集体,或者别人的利益,我觉得这样的人可笑,而且很可怜,我认为一个没有里子的人连谈面子的资格都没有。」
面对第一个问题,来自一家阿里D轮被投企业的副总裁向「朱思码记」介绍了关于两家合作对接时的一些细节:
面对第二个问题,前阿里资本的一位朋友向「朱思码记」介绍了关于阿里投资部的一票否决权问题:
可如果继美团之后,再有被投公司试图反抗阿里的控制,甚至不惜采取极端,甚至同归于尽的方式时,阿里又该怎么处理呢?
由此可见,在这轮单车大战阿里方面并没有发生像当年失去美团进而几乎丢掉本地生活赛道后那样的措手不及,因此蔡崇信今天的战略投资策略在无视外界舆论压力的情况下,对于维护阿里利益来说显然正确的。
而此期间他们与集团之间信息打通,同时阿里在这些投资公司中大多又是LP的身份,因此可以保证当阿里真正介入这些项目晚期时可以保证畅通无阻,而未来蚂蚁金服通过组建早期基金所扮演的角色也是为了达到此种目的。
不过这样布局的所产生的另一个问题则是大量阿里前员工创业项目与嫡系资本之间极有可能是原上级部下关系或旧相识,而当前员工创业项目与集团投资发生利益往来时容易引发自下而上的寻租腐败。(参考文章:创业坟场)
2016年3月,蔡崇信在自己的母校——耶鲁大学法学院接受了师弟师妹的提问时,首次正面回答了17年前自己放弃瑞典银瑞达集团70万美元年薪而加入阿里巴巴这个冒险决定时的真实想法:
“出手的对象都不会是‘下一个阿里巴巴’,我们可以不赚钱甚至亏钱,但必须通过这个项目在别的地方替我们赚到钱,不算小帐但会算大帐。”
显然只有走过弯路,才最能确信当初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一位前蔡崇信团队的朋友总结道。
腾讯,不需要如果仅凭这张榜单,或许只有对于腾讯公司核心业务不了解的人来说,才会以为腾讯也是一家投资公司吧?
可事实上,即便是投行同僚对于腾讯投资的疑惑、异议仍不在少数。来自国内某投资机构的一位高层向「朱思码记」抱怨了一系列关于腾讯投资种种举动的疑惑与不解:
不完全统计2011-2018年腾讯并购投资部三轮投资热潮代表案例:
时间拨回2011年春节后,腾讯接连在北京、三亚、杭州等城市组织开展了名为“诊断腾讯”的10次诊断会,到场的高管中就包括日后共赢基金的主导者刘炽平。
腾讯创始人之一的曾李青曾参与了2005年3月对张小龙所在的广州博大公司的并购案堪称腾讯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对外投资
尽管阿里巴巴和腾讯两强争锋的领域在今天中国甚至超越了互联网所能限定的行业边界,但相比纯战略投资为导向的阿里巴巴,腾讯的财务投资能多到引发投资界的不解甚至不满的原因又是什么?
腾讯一家被投公司的CEO向「朱思码记」坦言,腾讯投资风格与阿里和小米相比之下:代表公司意志的目的性几乎是最弱的,且非常接近于投行。
2018年软银集团在东京证交所完成日本史上最大规模IPO的当日完成破发:与其核心5G设备宣布禁用华为品牌有直接关联
一家曾经接受过腾讯、阿里投资的企业CEO告诉「朱思码记」,他的公司被腾讯投资后自己的团队日常跟腾讯业务部门的接触很多,但作为被投公司并没有外界想象中的其他特权。
在访谈前后不到一周的2019年1月8日,微信钱包九宫格中原本属于摩拜单车的入口被突然撤下,入口数量重新调整为11个。横向对比之下,那么接受阿里战投的企业又会拥有怎样的特权?
既然被投公司没有特权,那么腾讯系公司在自己搞流量却触犯了微信的规则时,又会怎样?
关于腾讯投资历史上是否已经出现过险情的说法,一位接近滴滴高层的朋友向「朱思码记」讲了一个故事:
但如果当时马化腾尊重了总办多数人的意见,而放弃投资滴滴,换成别的公司是不是就不是今天的局面了?如果更晚一些涉及本地出行赛道,是否会让阿里巴巴先下手为强?如果丢失本地出行的数据和业务,今天又该如何救场?
2019年1月9日晚,广州,微信之夜。张小龙历时4个小时演讲的最开始部分,他回忆了自己当年发邮件给马化腾的全过程:
其实我现在想起来真的挺害怕的,因为如果那天晚上我跟平常一样去打桌球,或者忘了写邮件这个事情,是不是就没有“微信”或者由其他团队做出一个完全不同的产品,是不是就没有今天这个局面了?
对Musical.ly的成功并购成了一颗卖交给字条跳动的「银弹」
一次次的险情,一次次不经意间的抉择时刻,又是一次次的化险为夷。对于腾讯来说,他们是幸运儿,但对腾讯投资来说,未来最不希望看到的词是“如果”。
小米,围城的真相但令人意外的是小米上市前夕的认购中,雷军却拿到了来自二马的支持,一段英雄惜英雄的佳话仿佛在账户上一串天文数字跳动的背后,诉说着三位领袖长达20年的中国互联网往事。
主管小米生态链战投的负责人也并非像蔡崇信、刘炽平那样的投行背景,自己就做过多年投资人的雷军钦点了那位掌管公司产品工业设计的首席产品经理、设计师——小米联合创始人刘德。
2013年下半年起,刘德从开始组建团队截止今天,小米生态链投资相关企业超过100家。仔细调查、梳理、归纳这些被投公司时,我们会发现几个共同特点:
如果简单的从小米投资的风格上看,对比纯战投且强调控制的阿里巴巴,以及财务投资为主来建立松散邦联以构建生态圈的腾讯时,小米采取了一种50%A+50%T的“中间策略”:
可是既然持股比例低,又缺乏投票权,当前小米是如何保证对被投企业的控制力的?
1. 首先,控制力的保证来自于被投企业对小米的强烈依赖程度。
来自小米生态链的一位朋友告诉「朱思码记」,被投公司和小米甚至没有KPI协议的存在,即便是商家想退出小米商城和有品也没问题,当前被投公司和投资方仅仅只是厂家与渠道的关系,而入场券则是双方建立的投资关系。
2. 其次,小米控制力的执行者来自于小米公司派出的两个人:一个名叫“产品经理”,另一个名叫公司负责人。
关于产品经理如何执行控制力,一位生态链企业的产品负责人向「朱思码记」叙述了他与小米产品经理之间关系:
这个人非常厉害,只要是打米家和米标的产品必然会有产品经理介入,通常的情况要么是我们去他们这里,要么是他到我们公司来,只要有新品后续要上线,那么3~4个月时间里这个人将会是最终拍板,决定生杀大权的人。
但是除了米家标意外的产品,这些人就不会介入了,因为我们自己的品牌没办法上小米商城,只能上天猫旗舰店和京东这些电商平台,但是有品方面可以。
3. 最后,雷军本人及小米高层的管理团队与被投公司核心团队及创始人之间的千丝万缕的私人关系,保证了投资关系的稳定。
“我们每年都要开一次小米家宴,这个跟其他公司年会不同,我们是‘家人’而不是合作伙伴,所有生态链里的被投公司CEO的关系都是兄弟。
关于小米生态链企业在兄弟中的排名,除了每年家宴的桌次外,更重要的依据在于小米的投资的占股比例。来自另一家生态链企业的CEO向「朱思码记」介绍了他们接受小米投资的全过程:
地位决定了分到的资源,资源决定了销量和曝光,而上述两者综合起来直接影响的是这家被投公司的估值和发展前景。当前小米对外投资基本可以分为两大框架:
1. 首先,小米对生态链的投资是否能真的满足被投公司对资金的需求?
来自一位生态链的企业负责人向「朱思码记」介绍,小米将进入生态链的硬性标准设定为投资,而能够进入商城的产品只有两种:1.米家标 2.米标。
当前采取POP商城入驻模式的有品团队与直采模式小米商城之间处于强烈竞争关系
2.其次,小米品牌影响力如此强势的同时给生态链是否也带来了负面效应?
对我们的教训就是不能过于依赖小米平台,跟小米做生意逻辑就是要远离他的核心区域,鼠标、充电宝、数据线、小米平台对这类产品就像黑洞一样把你公司吸进去,直到你脱不了身为止”
同样来自一家生态企业的负责人指出,当前小米生态链内一家专注乐器的智能硬件厂家——开发Populele尤克里里的视感科技就是通过教学课程的增值服务进行利润创收的代表。
3.雷军长期以来的贯彻的投熟人策略是否会为腐败和关联交易提供温床?
之前链内有个老人手机的项目,说实话产品很不好,定位低于红米了明显做不起来,但是创始人跟了雷总很多年,雷总素来有情有义就不断的帮不断的救他。可是这是不是在给外界一个暗示?
但对于一个帝国来说,它的进步是不断的推翻昨天的尝试,它的成功则是推翻自己曾经高耸旧城墙的过程。
怒海争锋但ATM在投资领域的争锋还远没有结束,好爸爸还是坏爸爸的争议还在持续。
成功的捷径通常只有两个,一个是有个好爸爸,另一个是有一身好本事。
坎通纳多年后回忆起这件事情称自己曾感到十分的懊悔,原因竟然是他觉得自己那一脚踹的还不够狠。
仅凭这张榜单,或许只有对于腾讯公司核心业务不了解的人来说,才会以为腾讯也是一家投资公司吧?
可事实上,即便是投行同僚对于腾讯投资的疑惑、异议仍不在少数。来自国内某投资机构的一位高层向「朱思码记」抱怨了一系列关于腾讯投资种种举动的疑惑与不解:
不完全统计2011-2018年腾讯并购投资部三轮投资热潮代表案例:
时间拨回2011年春节后,腾讯接连在北京、三亚、杭州等城市组织开展了名为“诊断腾讯”的10次诊断会,到场的高管中就包括日后共赢基金的主导者刘炽平。
腾讯创始人之一的曾李青曾参与了2005年3月对张小龙所在的广州博大公司的并购案堪称腾讯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对外投资
尽管阿里巴巴和腾讯两强争锋的领域在今天中国甚至超越了互联网所能限定的行业边界,但相比纯战略投资为导向的阿里巴巴,腾讯的财务投资能多到引发投资界的不解甚至不满的原因又是什么?
腾讯一家被投公司的CEO向「朱思码记」坦言,腾讯投资风格与阿里和小米相比之下:代表公司意志的目的性几乎是最弱的,且非常接近于投行。
2018年软银集团在东京证交所完成日本史上最大规模IPO的当日完成破发:与其核心5G设备宣布禁用华为品牌有直接关联
一家曾经接受过腾讯、阿里投资的企业CEO告诉「朱思码记」,他的公司被腾讯投资后自己的团队日常跟腾讯业务部门的接触很多,但作为被投公司并没有外界想象中的其他特权。
在访谈前后不到一周的2019年1月8日,微信钱包九宫格中原本属于摩拜单车的入口被突然撤下,入口数量重新调整为11个。横向对比之下,那么接受阿里战投的企业又会拥有怎样的特权?
既然被投公司没有特权,那么腾讯系公司在自己搞流量却触犯了微信的规则时,又会怎样?
关于腾讯投资历史上是否已经出现过险情的说法,一位接近滴滴高层的朋友向「朱思码记」讲了一个故事:
但如果当时马化腾尊重了总办多数人的意见,而放弃投资滴滴,换成别的公司是不是就不是今天的局面了?如果更晚一些涉及本地出行赛道,是否会让阿里巴巴先下手为强?如果丢失本地出行的数据和业务,今天又该如何救场?
2019年1月9日晚,广州,微信之夜。张小龙历时4个小时演讲的最开始部分,他回忆了自己当年发邮件给马化腾的全过程:
其实我现在想起来真的挺害怕的,因为如果那天晚上我跟平常一样去打桌球,或者忘了写邮件这个事情,是不是就没有“微信”或者由其他团队做出一个完全不同的产品,是不是就没有今天这个局面了?
对Musical.ly的成功并购成了一颗卖交给字条跳动的「银弹」
一次次的险情,一次次不经意间的抉择时刻,又是一次次的化险为夷。对于腾讯来说,他们是幸运儿,但对腾讯投资来说,未来最不希望看到的词是“如果”。
小米,围城的真相但令人意外的是小米上市前夕的认购中,雷军却拿到了来自二马的支持,一段英雄惜英雄的佳话仿佛在账户上一串天文数字跳动的背后,诉说着三位领袖长达20年的中国互联网往事。
主管小米生态链战投的负责人也并非像蔡崇信、刘炽平那样的投行背景,自己就做过多年投资人的雷军钦点了那位掌管公司产品工业设计的首席产品经理、设计师——小米联合创始人刘德。
2013年下半年起,刘德从开始组建团队截止今天,小米生态链投资相关企业超过100家。仔细调查、梳理、归纳这些被投公司时,我们会发现几个共同特点:
如果简单的从小米投资的风格上看,对比纯战投且强调控制的阿里巴巴,以及财务投资为主来建立松散邦联以构建生态圈的腾讯时,小米采取了一种50%A+50%T的“中间策略”:
可是既然持股比例低,又缺乏投票权,当前小米是如何保证对被投企业的控制力的?
1. 首先,控制力的保证来自于被投企业对小米的强烈依赖程度。
来自小米生态链的一位朋友告诉「朱思码记」,被投公司和小米甚至没有KPI协议的存在,即便是商家想退出小米商城和有品也没问题,当前被投公司和投资方仅仅只是厂家与渠道的关系,而入场券则是双方建立的投资关系。
2. 其次,小米控制力的执行者来自于小米公司派出的两个人:一个名叫“产品经理”,另一个名叫公司负责人。
关于产品经理如何执行控制力,一位生态链企业的产品负责人向「朱思码记」叙述了他与小米产品经理之间关系:
这个人非常厉害,只要是打米家和米标的产品必然会有产品经理介入,通常的情况要么是我们去他们这里,要么是他到我们公司来,只要有新品后续要上线,那么3~4个月时间里这个人将会是最终拍板,决定生杀大权的人。
但是除了米家标意外的产品,这些人就不会介入了,因为我们自己的品牌没办法上小米商城,只能上天猫旗舰店和京东这些电商平台,但是有品方面可以。
3. 最后,雷军本人及小米高层的管理团队与被投公司核心团队及创始人之间的千丝万缕的私人关系,保证了投资关系的稳定。
“我们每年都要开一次小米家宴,这个跟其他公司年会不同,我们是‘家人’而不是合作伙伴,所有生态链里的被投公司CEO的关系都是兄弟。
关于小米生态链企业在兄弟中的排名,除了每年家宴的桌次外,更重要的依据在于小米的投资的占股比例。来自另一家生态链企业的CEO向「朱思码记」介绍了他们接受小米投资的全过程:
地位决定了分到的资源,资源决定了销量和曝光,而上述两者综合起来直接影响的是这家被投公司的估值和发展前景。当前小米对外投资基本可以分为两大框架:
1. 首先,小米对生态链的投资是否能真的满足被投公司对资金的需求?
来自一位生态链的企业负责人向「朱思码记」介绍,小米将进入生态链的硬性标准设定为投资,而能够进入商城的产品只有两种:1.米家标 2.米标。
当前采取POP商城入驻模式的有品团队与直采模式小米商城之间处于强烈竞争关系
2.其次,小米品牌影响力如此强势的同时给生态链是否也带来了负面效应?
对我们的教训就是不能过于依赖小米平台,跟小米做生意逻辑就是要远离他的核心区域,鼠标、充电宝、数据线、小米平台对这类产品就像黑洞一样把你公司吸进去,直到你脱不了身为止”
同样来自一家生态企业的负责人指出,当前小米生态链内一家专注乐器的智能硬件厂家——开发Populele尤克里里的视感科技就是通过教学课程的增值服务进行利润创收的代表。
3.雷军长期以来的贯彻的投熟人策略是否会为腐败和关联交易提供温床?
之前链内有个老人手机的项目,说实话产品很不好,定位低于红米了明显做不起来,但是创始人跟了雷总很多年,雷总素来有情有义就不断的帮不断的救他。可是这是不是在给外界一个暗示?
但对于一个帝国来说,它的进步是不断的推翻昨天的尝试,它的成功则是推翻自己曾经高耸旧城墙的过程。
怒海争锋但ATM在投资领域的争锋还远没有结束,好爸爸还是坏爸爸的争议还在持续。
成功的捷径通常只有两个,一个是有个好爸爸,另一个是有一身好本事。
坎通纳多年后回忆起这件事情称自己曾感到十分的懊悔,原因竟然是他觉得自己那一脚踹的还不够狠。
但ATM在投资领域的争锋还远没有结束,好爸爸还是坏爸爸的争议还在持续。
成功的捷径通常只有两个,一个是有个好爸爸,另一个是有一身好本事。
坎通纳多年后回忆起这件事情称自己曾感到十分的懊悔,原因竟然是他觉得自己那一脚踹的还不够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