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实现财务自由的
故事梗概来源于我早年工作时,老板和我的一次谈话,主题即是本文的标题“我是如何实现财务自由的”。
这次谈话基本上梳理了老板的奋斗史,也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我略去一些细节,把重要的部分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01.工作之前从Z先生的谈话中,我得知,他出身农村,上大学时家境并不太好。以至于后来Z先生从杭州去深圳面试的400元路费,都不得不找大学教授帮忙才得以凑齐。
和那个年代很多后来成功的企业家一样,草根出身,白手起家也是Z先生的一大标签。
在大学的时候,Z先生属于个性十分腼腆,“多看女生几眼就会脸红”的类型,因此也少了很多风月情爱之事,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学业上,以至于连续几个学期的高等数学课程,几乎全部满分。
后来Z先生准备出国留学,那个年代出国很多都走公派渠道,需要参加国家统一考试,这对Z先生来说并不算什么难事。
后来由于80年代末特殊环境的影响,留学项目取消,Z先生转而在浙大继续攻读研究生,学制三年,他一年半提前结束了学业。
看得出,Z先生在出身社会之前,就是标准的学霸。“这个世界终究还是属于学霸的“,这样的说法,我认为不无道理。
02.第一桶金
Z先生毕业后,接受国家分配,进入了杭州某物理研究所,干起了一名普通基层研究员的工作,但这份工作并没持续多久。
那时,深圳作为邓公刚刚划定的改革开放试验田,还没发展多久,但已经开始展现出热火朝天的工作氛围,与全国大部分地区“包分配”的工作模式迥然不同。
很多国企和事业单位的领导,都时常会去深圳考察,包括Z先生的老领导。
“小Z呀,年轻人要真正做大事,我建议你去深圳,那里才是国家的未来!”
毕业不久的Z先生,凭借着尚且“冲动”的年轻人特有的干劲,把老领导这句话听在了耳里,也记在了心上。
Z先生拿着老领导从深圳出差带回来的企业单位名册通讯录,一个个打电话,然后通过挂号信的方式,再一个个寄简历。
由于Z先生还没有多少工作经历,所以每次寄出简历的时候,他都会附上一份学业成绩单,那是他能拿得出手,也值得骄傲的“成果”证明。
直到现在,无数事实都一再证明,大学里成绩好,是一个非常加分的优势。那些鼓吹大学里学习成绩不重要的人,都太朴素了。
和现在很多小朋友找工作一样,Z先生寄出的简历,几乎全部石沉大海。直到有一天,他收到一封署名为深圳大学的挂号信。挂号信的内容并不多,仅有七个字:
Z先生真的去了,坐了三十个小时火车,从杭州到深圳。到了深大后,那边的工作人员看着这个风尘仆仆的小伙子,第一个问题是这样问的:
“年轻人,作假也要靠点谱嘛!哪有人数学成绩连续几个学期都是满分的!”
后来经Z先生解释,再与浙大教务处确认属实后,Z先生得到了面试机会。最终,他也获得了人生第一份真正“市场化”的工作:帮深圳大学英语培训中心招生。
就这样,Z先生干起了英文培训招生的工作,也就是一名销售员。和当今林林总总的英文培训机构销售比,本质上并没什么不同。但Z先生足够早,用他的话说,他比俞敏洪还更早进入英文培训市场。
就这样,凭借学霸的头脑,和敢于冒险的精神,再加上吃苦肯干的踏实,Z先生在第一年,就赚了50万。赚到这些钱之后,Z先生做的第一件事,是给老家的父母在城里买了套房子。
50万按照现在的眼光看并算多,但按照当时的购买力来看,已经算得上数额不小的第一桶金。
03.从炒股票到华尔街一个偶然的机会,Z先生的一个学员急需雅思报名表,说如果Z先生可以帮忙搞到这个表,就帮Z先生炒股票,炒股票百分百赚钱。那个年代,中国股市刚刚成立没几年,炒作氛围十分浓厚,的确容易赚钱。
Z先生答应了这位学员,并从几万到十几万逐步跟随那个学员进入股市。
“我原本以为这个世界上,没有比搞英文培训赚钱更快的方式了,直到我接触到股票!”
从哥大毕业后,Z先生进入了华尔街的一家投资银行,从事投行分析师的工作。
04.第一次创业华尔街工作几年之后,大约在90年代末期,全球第一波互联网浪潮达到顶峰。很多中国留学生开始回国创业,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李彦宏、张朝阳等人,也包括腾讯阿里等巨头,都是那一波开始成立的公司。
Z先生也回到上海,在张江科技园开始了人生第一次真正的创业。创业的主题,和他在华尔街从事的工作毫无关系,是当时火热的网络科技。
很快,随着2000年美国科网股泡沫的破灭,全球互联网科技公司绝大部分倒闭,大的上市公司股价也一落千丈。网易公司股价跌到几美分后段永平抄底,成就了“中国巴菲特”的“投资神话”,也就在那个时候。
嗯,这没有什么意外的。无数人第一次创业都是怀揣着美好愿望出发,但当着美好遭遇现实时,才知道真相的残酷。
05.第二次创业互联网领域创业失败后,Z先生不得不首先解决“现金流”的问题,或者接地气地说,他得先赚钱活下来。
当人在走投无路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也不应该是“我想做什么”,而是“我能做什么”。
于是顺理成章地,Z先生开始干起了他在华尔街干的老本行:投行业务。砍掉了科技公司所有不相关的人员之后,Z先生事实上成了“光杆司令”。当然,从投行业务的角度来说,他帮公司撮合交易,有他自己也完全足够了。
后来,三星进入中国的一个小的并购案,为Z先生带来了第二次创业的第一笔现金流。有多少呢,15万美元。Z先生回忆说:
“那时人家要来上海参观我的办公室,我哪有什么办公室!我也没员工啊,后来我就临时找了个五星酒店租了个套房,让几个亲戚朋友来充当了临时员工,好在都混过去了!”
从那以后,Z先生开始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在公司并购、财务咨询、投资者关系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
几年之后,Z先生的公司,做到了同类业务里全国最大的几家机构之一。
06.第三次创业撮合交易始终只能拿佣金,和投资成功几倍几十倍甚至更高的回报,完全没法比。想通这个逻辑后,Z先生开始将公司转型。投行业务资产出售给同行,而自己全身心投入投资领域。
在投资哲学上,Z先生近乎完全地借鉴了巴菲特的模式。也即是投得少而精,通过深入研究来规避风险,并且在认准目标后敢于下重注。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仍需高人指路。”
这是Z先生和我见第一次面,给我说的几句话。当时我听完的感觉只有一个:卧槽!真鸡儿牛逼!这人我跟定了。
事实上,上面这一段话,也是Z先生做投资的哲学。他任何可能的时间都在阅读,常年奔走在调研公司的路上,从公司创始人CEO到前台行政员工都会做深入细致的沟通,也经常和圈内大佬餐叙“取经”。
几年下来,Z先生并没有投资多少公司。但是,但凡投过的公司(通过一级市场或者二级市场)都可以称得上成功甚至经典:
要知道,在两千零几年的时候,这些公司远没有它们后来所表现的那样“如日中天”。
时间回到2006-2007年,A股市场上出现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波牛市。很多人的资产在里面翻了十倍以上。
07.我学到了什么?我跟随Z先生做投资时间不算太长,只有短短几年。但他对我的影响,不可谓不大。Z先之于我,是学校之外最重要的老师。所谓师父领进门,这个师父对于刚出身社会的年轻人来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巧合的是,我自己后来的经历,和Z先生竟然也有几分相似。比如我一开始也想搞互联网,后来才转到自己擅长的本行。比如我读书的时候,也十分腼腆,不敢多看女生几眼。这大概就是冥冥之中的缘分。
任何一个在某个领域做得特别成功的人,事实上都不可复制。每一个成功都离不开特定的各种因素的加持,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当中总结经验教训,供自己参考学习。
就Z先生的成长经历而言,我总结的常常鞭策自己的几点,也和你们分享:
1)趋势、趋势、还是趋势。
第一桶金为什么是深圳?为什么是英文培训?为什么第一次炒股票容易赚钱?为什么2000年科技创业失败了?为什么06-07年翻了十倍?为什么投中的那些公司能带来巨额回报?
宏观大势几乎决定一切,永远要寻找Beta,不要过分放大Alpha。
2)打铁还需自身硬,万丈高楼平地起。
基础很重要。没有Z先生在大学里的苦读钻研(更重要的是养成的高度自律和终身学习的习惯),没有后来几十年如一日的阅读和学习,后面的事情和他不会有太大关系。
3)开放的心态,冒险的精神。
在“包分配”的年代,敢于放弃国家正统体面的职业,只身南下深圳当“销售员”,这样的勇气,在任何时代都是稀缺品。这种勇气根植于开放的心态和冒险的精神,这是成事的必须条件。
4)空杯心态,随时准备“再出发”。
5)认清优势,恪守能力圈。
这是巴菲特投资哲学的核心要义,也是被Z先生创业经历佐证的道理,还是我这两年折腾的最真实最走心的感受。“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不要被人性控制,专注自己的领域,才能在概率上获得更大的赢面。
6)懂金融很重要。
金融市场提供了天然的杠杆和周期波动,可以让运用得好的人,更快实现财务自由,这是一个无需置疑的结论。纵观Z先生的经历,不难发现,他对金融的理解和运用,对其事业的发展,起到不可磨灭的贡献和作用。
7)勤奋一点,再踏实一点。
“聪明人很多,能踏实做事的人也不少,但既聪明又能踏实做事的人,太少。成大事的,一定是这种人。”
一个偶然的机会,Z先生的一个学员急需雅思报名表,说如果Z先生可以帮忙搞到这个表,就帮Z先生炒股票,炒股票百分百赚钱。那个年代,中国股市刚刚成立没几年,炒作氛围十分浓厚,的确容易赚钱。
Z先生答应了这位学员,并从几万到十几万逐步跟随那个学员进入股市。
“我原本以为这个世界上,没有比搞英文培训赚钱更快的方式了,直到我接触到股票!”
从哥大毕业后,Z先生进入了华尔街的一家投资银行,从事投行分析师的工作。
04.第一次创业华尔街工作几年之后,大约在90年代末期,全球第一波互联网浪潮达到顶峰。很多中国留学生开始回国创业,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李彦宏、张朝阳等人,也包括腾讯阿里等巨头,都是那一波开始成立的公司。
Z先生也回到上海,在张江科技园开始了人生第一次真正的创业。创业的主题,和他在华尔街从事的工作毫无关系,是当时火热的网络科技。
很快,随着2000年美国科网股泡沫的破灭,全球互联网科技公司绝大部分倒闭,大的上市公司股价也一落千丈。网易公司股价跌到几美分后段永平抄底,成就了“中国巴菲特”的“投资神话”,也就在那个时候。
嗯,这没有什么意外的。无数人第一次创业都是怀揣着美好愿望出发,但当着美好遭遇现实时,才知道真相的残酷。
05.第二次创业互联网领域创业失败后,Z先生不得不首先解决“现金流”的问题,或者接地气地说,他得先赚钱活下来。
当人在走投无路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也不应该是“我想做什么”,而是“我能做什么”。
于是顺理成章地,Z先生开始干起了他在华尔街干的老本行:投行业务。砍掉了科技公司所有不相关的人员之后,Z先生事实上成了“光杆司令”。当然,从投行业务的角度来说,他帮公司撮合交易,有他自己也完全足够了。
后来,三星进入中国的一个小的并购案,为Z先生带来了第二次创业的第一笔现金流。有多少呢,15万美元。Z先生回忆说:
“那时人家要来上海参观我的办公室,我哪有什么办公室!我也没员工啊,后来我就临时找了个五星酒店租了个套房,让几个亲戚朋友来充当了临时员工,好在都混过去了!”
从那以后,Z先生开始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在公司并购、财务咨询、投资者关系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
几年之后,Z先生的公司,做到了同类业务里全国最大的几家机构之一。
06.第三次创业撮合交易始终只能拿佣金,和投资成功几倍几十倍甚至更高的回报,完全没法比。想通这个逻辑后,Z先生开始将公司转型。投行业务资产出售给同行,而自己全身心投入投资领域。
在投资哲学上,Z先生近乎完全地借鉴了巴菲特的模式。也即是投得少而精,通过深入研究来规避风险,并且在认准目标后敢于下重注。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仍需高人指路。”
这是Z先生和我见第一次面,给我说的几句话。当时我听完的感觉只有一个:卧槽!真鸡儿牛逼!这人我跟定了。
事实上,上面这一段话,也是Z先生做投资的哲学。他任何可能的时间都在阅读,常年奔走在调研公司的路上,从公司创始人CEO到前台行政员工都会做深入细致的沟通,也经常和圈内大佬餐叙“取经”。
几年下来,Z先生并没有投资多少公司。但是,但凡投过的公司(通过一级市场或者二级市场)都可以称得上成功甚至经典:
要知道,在两千零几年的时候,这些公司远没有它们后来所表现的那样“如日中天”。
时间回到2006-2007年,A股市场上出现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波牛市。很多人的资产在里面翻了十倍以上。
07.我学到了什么?我跟随Z先生做投资时间不算太长,只有短短几年。但他对我的影响,不可谓不大。Z先之于我,是学校之外最重要的老师。所谓师父领进门,这个师父对于刚出身社会的年轻人来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巧合的是,我自己后来的经历,和Z先生竟然也有几分相似。比如我一开始也想搞互联网,后来才转到自己擅长的本行。比如我读书的时候,也十分腼腆,不敢多看女生几眼。这大概就是冥冥之中的缘分。
任何一个在某个领域做得特别成功的人,事实上都不可复制。每一个成功都离不开特定的各种因素的加持,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当中总结经验教训,供自己参考学习。
就Z先生的成长经历而言,我总结的常常鞭策自己的几点,也和你们分享:
1)趋势、趋势、还是趋势。
第一桶金为什么是深圳?为什么是英文培训?为什么第一次炒股票容易赚钱?为什么2000年科技创业失败了?为什么06-07年翻了十倍?为什么投中的那些公司能带来巨额回报?
宏观大势几乎决定一切,永远要寻找Beta,不要过分放大Alpha。
2)打铁还需自身硬,万丈高楼平地起。
基础很重要。没有Z先生在大学里的苦读钻研(更重要的是养成的高度自律和终身学习的习惯),没有后来几十年如一日的阅读和学习,后面的事情和他不会有太大关系。
3)开放的心态,冒险的精神。
在“包分配”的年代,敢于放弃国家正统体面的职业,只身南下深圳当“销售员”,这样的勇气,在任何时代都是稀缺品。这种勇气根植于开放的心态和冒险的精神,这是成事的必须条件。
4)空杯心态,随时准备“再出发”。
5)认清优势,恪守能力圈。
这是巴菲特投资哲学的核心要义,也是被Z先生创业经历佐证的道理,还是我这两年折腾的最真实最走心的感受。“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不要被人性控制,专注自己的领域,才能在概率上获得更大的赢面。
6)懂金融很重要。
金融市场提供了天然的杠杆和周期波动,可以让运用得好的人,更快实现财务自由,这是一个无需置疑的结论。纵观Z先生的经历,不难发现,他对金融的理解和运用,对其事业的发展,起到不可磨灭的贡献和作用。
7)勤奋一点,再踏实一点。
“聪明人很多,能踏实做事的人也不少,但既聪明又能踏实做事的人,太少。成大事的,一定是这种人。”
互联网领域创业失败后,Z先生不得不首先解决“现金流”的问题,或者接地气地说,他得先赚钱活下来。
当人在走投无路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也不应该是“我想做什么”,而是“我能做什么”。
于是顺理成章地,Z先生开始干起了他在华尔街干的老本行:投行业务。砍掉了科技公司所有不相关的人员之后,Z先生事实上成了“光杆司令”。当然,从投行业务的角度来说,他帮公司撮合交易,有他自己也完全足够了。
后来,三星进入中国的一个小的并购案,为Z先生带来了第二次创业的第一笔现金流。有多少呢,15万美元。Z先生回忆说:
“那时人家要来上海参观我的办公室,我哪有什么办公室!我也没员工啊,后来我就临时找了个五星酒店租了个套房,让几个亲戚朋友来充当了临时员工,好在都混过去了!”
从那以后,Z先生开始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在公司并购、财务咨询、投资者关系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
几年之后,Z先生的公司,做到了同类业务里全国最大的几家机构之一。
06.第三次创业撮合交易始终只能拿佣金,和投资成功几倍几十倍甚至更高的回报,完全没法比。想通这个逻辑后,Z先生开始将公司转型。投行业务资产出售给同行,而自己全身心投入投资领域。
在投资哲学上,Z先生近乎完全地借鉴了巴菲特的模式。也即是投得少而精,通过深入研究来规避风险,并且在认准目标后敢于下重注。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仍需高人指路。”
这是Z先生和我见第一次面,给我说的几句话。当时我听完的感觉只有一个:卧槽!真鸡儿牛逼!这人我跟定了。
事实上,上面这一段话,也是Z先生做投资的哲学。他任何可能的时间都在阅读,常年奔走在调研公司的路上,从公司创始人CEO到前台行政员工都会做深入细致的沟通,也经常和圈内大佬餐叙“取经”。
几年下来,Z先生并没有投资多少公司。但是,但凡投过的公司(通过一级市场或者二级市场)都可以称得上成功甚至经典:
要知道,在两千零几年的时候,这些公司远没有它们后来所表现的那样“如日中天”。
时间回到2006-2007年,A股市场上出现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波牛市。很多人的资产在里面翻了十倍以上。
07.我学到了什么?我跟随Z先生做投资时间不算太长,只有短短几年。但他对我的影响,不可谓不大。Z先之于我,是学校之外最重要的老师。所谓师父领进门,这个师父对于刚出身社会的年轻人来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巧合的是,我自己后来的经历,和Z先生竟然也有几分相似。比如我一开始也想搞互联网,后来才转到自己擅长的本行。比如我读书的时候,也十分腼腆,不敢多看女生几眼。这大概就是冥冥之中的缘分。
任何一个在某个领域做得特别成功的人,事实上都不可复制。每一个成功都离不开特定的各种因素的加持,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当中总结经验教训,供自己参考学习。
就Z先生的成长经历而言,我总结的常常鞭策自己的几点,也和你们分享:
1)趋势、趋势、还是趋势。
第一桶金为什么是深圳?为什么是英文培训?为什么第一次炒股票容易赚钱?为什么2000年科技创业失败了?为什么06-07年翻了十倍?为什么投中的那些公司能带来巨额回报?
宏观大势几乎决定一切,永远要寻找Beta,不要过分放大Alpha。
2)打铁还需自身硬,万丈高楼平地起。
基础很重要。没有Z先生在大学里的苦读钻研(更重要的是养成的高度自律和终身学习的习惯),没有后来几十年如一日的阅读和学习,后面的事情和他不会有太大关系。
3)开放的心态,冒险的精神。
在“包分配”的年代,敢于放弃国家正统体面的职业,只身南下深圳当“销售员”,这样的勇气,在任何时代都是稀缺品。这种勇气根植于开放的心态和冒险的精神,这是成事的必须条件。
4)空杯心态,随时准备“再出发”。
5)认清优势,恪守能力圈。
这是巴菲特投资哲学的核心要义,也是被Z先生创业经历佐证的道理,还是我这两年折腾的最真实最走心的感受。“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不要被人性控制,专注自己的领域,才能在概率上获得更大的赢面。
6)懂金融很重要。
金融市场提供了天然的杠杆和周期波动,可以让运用得好的人,更快实现财务自由,这是一个无需置疑的结论。纵观Z先生的经历,不难发现,他对金融的理解和运用,对其事业的发展,起到不可磨灭的贡献和作用。
7)勤奋一点,再踏实一点。
“聪明人很多,能踏实做事的人也不少,但既聪明又能踏实做事的人,太少。成大事的,一定是这种人。”
我跟随Z先生做投资时间不算太长,只有短短几年。但他对我的影响,不可谓不大。Z先之于我,是学校之外最重要的老师。所谓师父领进门,这个师父对于刚出身社会的年轻人来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巧合的是,我自己后来的经历,和Z先生竟然也有几分相似。比如我一开始也想搞互联网,后来才转到自己擅长的本行。比如我读书的时候,也十分腼腆,不敢多看女生几眼。这大概就是冥冥之中的缘分。
任何一个在某个领域做得特别成功的人,事实上都不可复制。每一个成功都离不开特定的各种因素的加持,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当中总结经验教训,供自己参考学习。
就Z先生的成长经历而言,我总结的常常鞭策自己的几点,也和你们分享:
1)趋势、趋势、还是趋势。
第一桶金为什么是深圳?为什么是英文培训?为什么第一次炒股票容易赚钱?为什么2000年科技创业失败了?为什么06-07年翻了十倍?为什么投中的那些公司能带来巨额回报?
宏观大势几乎决定一切,永远要寻找Beta,不要过分放大Alpha。
2)打铁还需自身硬,万丈高楼平地起。
基础很重要。没有Z先生在大学里的苦读钻研(更重要的是养成的高度自律和终身学习的习惯),没有后来几十年如一日的阅读和学习,后面的事情和他不会有太大关系。
3)开放的心态,冒险的精神。
在“包分配”的年代,敢于放弃国家正统体面的职业,只身南下深圳当“销售员”,这样的勇气,在任何时代都是稀缺品。这种勇气根植于开放的心态和冒险的精神,这是成事的必须条件。
4)空杯心态,随时准备“再出发”。
5)认清优势,恪守能力圈。
这是巴菲特投资哲学的核心要义,也是被Z先生创业经历佐证的道理,还是我这两年折腾的最真实最走心的感受。“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不要被人性控制,专注自己的领域,才能在概率上获得更大的赢面。
6)懂金融很重要。
金融市场提供了天然的杠杆和周期波动,可以让运用得好的人,更快实现财务自由,这是一个无需置疑的结论。纵观Z先生的经历,不难发现,他对金融的理解和运用,对其事业的发展,起到不可磨灭的贡献和作用。
7)勤奋一点,再踏实一点。
“聪明人很多,能踏实做事的人也不少,但既聪明又能踏实做事的人,太少。成大事的,一定是这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