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tearoa
Te Reo Māori
toha

600万粉情感第一大号HUGO之死

财经Kaituhi: 罗超频道
600万粉情感第一大号HUGO之死
Whakarāpopototanga7月22日深夜,头部情感自媒体HUGO显示成“该账号已注销”,该公众号无法被搜索到,给公众……

7月22日深夜,头部情感自媒体HUGO显示成“该账号已注销”,该公众号无法被搜索到,给公众号发消息则显示“该公众号已自主注销,你可取消关注”。

hougarden

5个月前,这样死亡的是微信超级大号咪蒙“死亡”,HUGO与咪蒙有很多相似处:用户群体均以女性为主,内容均以紧随热点的情感话题为主,标题具有显著的标题党特性,因此被外界称为“咪蒙2.0”。

咪蒙2.0之死

HUGO对自己的一句话介绍是“新单身女性聚集地”,其读者群体人身独立、经济独立、精神独立,以及对物质生活有较高的追求。在整个微信生态,HUGO是跟咪蒙同一级别的头部大号,根据蓝鲸报道,截至2019年2季度,HUGO粉丝数超过560万,粉丝以女性为主,男女比例为3:7,头条平均阅读量在80-100w+,次条平均阅读也高达25-40w+。

最新数据则显示,HUGO注销前,已有600万粉丝,4天前,“广告狂人”发布的《李佳琦一条广告费 = 我10年工资!》一文显示,HUGO刊例价在各类大号中排名第五,头条广告刊例高达65万/条。

hougarden

本月初,蓝鲸财经曾对HUGO的运作模式进行深度报道,其对HUGO自2月起的一些典型标题进行了分析,发现其标题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为字词分别为“女孩”5次、“死”4次、“卵”4次、“尿”3次、“杀”2次,蓝鲸财经认为:

hougarden

HUGO最被诟病的问题是“吃人血馒头”,该账号在诸多热点事件中曾发布至少一篇文章,内容存在过度渲染甚至臆想创作的行为,被网友纷纷指责。

比如5月“17岁少年跳桥事件”后曾连推三篇内容:

再比如“杭州女童失踪案”连推四篇:

最近这段时间,类似夸张标题就有:

hougarden

负能量,惊悚夸张,挑拨情绪。

在咪蒙自主注销后,HUGO开始采取“自删除”方法来逃避监管:即在文章爆发后、平台出手前,自行删除有争议的文章,一边实现涨粉的传播目标,一边避免账号本身被处罚。根据蓝鲸财经统计,截至7月初的5个月内,HUGO一共自主删文30篇。

不只是HUGO,现在“自删除”方法业界已开始流行,比如另一个自媒体大号“周冲的影像声色”在警方宣布“杭州女童失踪案”女童尸体被发现时,第一时间发布推文《杭州失踪女童尸体找到了,整个事件令人不寒而栗》,脑补事件的各种可能性和情节,“替警方断案”,很多人质疑该文早已备好。在传播爆发并引发争议后,其自行删除该文,目前这一账号安然无恙。

从HUGO自主注销来看,“自删除”的做法并不能真正意义上绕开监管,前台删除微信后台依然存档,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

hougarden

根据蓝鲸财经报道,HUGO账号主体为杭州菓果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12月2日。在HUGO外,还有一个名为“青年鉴定局”的大号,粉丝规模达到85w,这一团队是否有更多公司主体以及更多账号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HUGO自主注销对该公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咪蒙”为何层出不穷?

HUGO不是最后一个“类咪蒙号”,但凡有社会重大热点事件,就会有一堆类似账号冒头,留心观察朋友圈便是,“一个咪蒙倒下,一堆小咪蒙诞生”,一语成谶。

hougarden

为什么“咪蒙”层出不穷?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无非都是利益。

在社会热点外,读者受众最广泛的就是情感。不论是粉丝量还是刊例价排名,位居前列的都是情感号。特别是相对于汽车、科技和财经等垂直类目而言,情感号的受众群体广泛不少,汽车、科技、财经、时尚等垂直类目,微信有百万粉丝便是大号,情感号500万粉丝才算真大号。

情感号很容易“做文章”,一般来说情感号都会针对特定群体做内容,比如年轻人、比如女性用户,比如家庭主妇,不同群体有不同情感诉求,情感号围绕对应群体的情感做文章,这无可厚非,但一些情感号为了实现流量粉丝双增长,抓住社会热点事件去做内容,甚至不惜“吃人血馒头”,通过臆想创作、虚拟创作和夸张标题等形式剑走偏锋,以获取流量和粉丝。

当一个新媒体将阅读量、增粉量等作为核心运营指标,难免就会出现编辑为了KPI而创作高风险内容,置账号风险于不顾,毕竟编辑只需要对内容本身负责,而不是账号。一般来说,账号会有更高层级的内容审核,比如主编总编双重审核制,甚至内容评审委员会,来给内容上多重保险,但问题是,新媒体如果采取“追热点”的方式,往往要抢发布时间,甚至争分夺秒,在这一过程中很难确保内容审核执行到位。

我们看一下纸媒时代。一份报纸,一份杂志,其发行量往往是以年为周期的,有着固定读者,不凭单个内容去吸引特定读者,因此纸媒们都在用心去做好内容,用工匠精神去办报,不搞标题党,不吃人血馒头。但你也会在路边报刊亭看到一些封面诱人、标题惊悚的小报小刊,这说明对应的报刊缺乏固定发行读者,需要吸引路人购买,日光之下,没有新事,这跟新媒体是一样的。

有人就问了:为什么新媒体要将阅读量和增粉量作为核心指标呢?能不能不看这个?咱们能不能不要去做八卦花边新媒体,而是做一个百年老报呢?只看内容质量,只看媒体价值,只看粉丝满意度。问题是,新媒体的变现模式基于流量,粉丝量和阅读量是广告主衡量账号广告价值的两大核心指标,新媒体要想变现就要不断提升这两大指标——每天都有新账号涌现,同类账号每天在增长,你不增长就是退步,就会没有广告投放。

这是一个“屁股决定脑袋”的问题。

“HUGO”自主注销了,但类似HUGO的账号还存在,还会继续出现,只不过“杀鸡儆猴”的效应下,这些账号会做得更加隐蔽,同时会纷纷启动“备胎计划”,随时准备着自主注销。

在罗超频道看来,这不是长久之计,就算你有备胎,就算你已赚得钵满盆满,但看着几百万粉丝的账号一夜消失,应该还是会很心疼的。

要注意的是,罗超频道并没有幸灾乐祸,跟HUGO团队素不相识,也没有什么竞争关系,更多是想谈谈行业。从咪蒙、HUGO先后自主注销来看,情感号或许已成为重点监管对象,微信在维持平台内容健康生态上一直都在积极作为,不可能放任类似行为。

因此,我认为还是应该从长计议,从根子上避免成为HUGO。

如何避免成下一个HUGO?

新媒体如何避免成为下一个HUGO?罗超频道(luochaotmt)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向思考:

1、持续的价值观建设。

在流量和粉丝两大量化指标外,狠抓内容价值观建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还要对团队提出更高要求,要做好团队最终执行突破公司要求底线的可能性。比如有做得非常优秀的头部情感号就坚持“不吃人血馒头”,不追热点。再比如有的账号坚决禁止伪原创,虽然这些做法不一定会导致封号,但这依然是一种正向的价值观。

互联网公司都在强调“科技向善”,内容创业也要多想想“内容向善”这四个字的含义,做内容可以作恶,也可以不作恶。科技公司渗透到用户生活方方面面,有了“科技向善”的觉悟,新媒体影响力越来越大,同样应该有这样的觉悟。

2、将价值观纳入KPI。

价值观建设的关键是要落地,可考核,可执行,可迭代,内容创业公司可将价值观作为团队KPI的一部分,就像阿里巴巴将价值观作为员工KPI考核的一部分一样。

互联网公司现在流行OKR,这是英特尔发明的一套“明确和跟踪目标及其完成情况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全名是目标与关键成果法,据说比KPI更先进,内容创业者可以琢磨琢磨引入OKR。

3、构建内容安全体系。

沿用传统媒体的内容安全管理体系,如主编、总编、编委会的同时,结合新媒体的内容创作、分发和传播特性优化,建立新的安全审核体系,比如先审后发机制、交叉检查机制、内容复核机制,飞行检查机制等等,同时还要舍得花钱引入市面上成熟的内容SaaS等工具,对内容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实时化管理。

有条件的内容创业公司甚至可以设置“首席内容安全官”,负责公司内容安全体系建设、监督和落地,最终从制度层面构建多重内容安全防线,确保内容安全。

hougarden

4、不唯流量论英雄。

“广告狂人”的大号刊例排名很有意思,一些自媒体有3000万粉丝,刊例价却跟300万粉丝的账号一样,TOP10里面有一个只有几十万粉丝的账号。一个新媒体的广告价值,不跟账号粉丝数和阅读量成正比。粉丝足够优质,内容足够创新,效果足够精准都可以成为加分项,甚至比数据本身更重要。当然,什么是优质,什么是创新,什么是精准,就要广告主根据自身的广告投放诉求来进行综合判断,业内当前急缺一套成熟的新媒体价值评估体系,这存在新的商业机会。

欢迎关注罗超频道(luochaotmt) 或者添加 luochaozhuli 加群交流。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