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观察:新西兰的房屋种类和历史发展
后花园新西兰房地产在线10月27日报道:
新西兰房屋的种类
新西兰房屋的历史发展
(1)1890年代以前:早期房屋
建于1890前的简单房屋,为手工建造,多为方形,面积较小且设计简陋,仅能满足初到新西兰的欧裔移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2)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别墅洋房(Villa)
1890年代,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新西兰住宅开始大批量生产。开发商开始成片盖房,由于工厂的统一设计,很多房屋都非常类似。
(3)20世纪30年代:花园小屋(Bunglow)
花园小屋(Bunglow)是从美国加州流行过来的 Californian Bunglow的简化版本。建筑为一层,外表比别墅更加简约。
(4)20世纪30年代-70年代:政府房 (State Housing)
工党于1930年代大萧条时期首次修建了第一批政府房,从此政府房开始大行其道。由于设计简单,该房在二战和冷战时期,非常流行。
(5)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单元房(Multi-Unit)
这种连排的单元房,大都是一层建筑(也有少数两层建筑)。保暖和木头门窗的质量普遍较差。
(6)20世纪80年代:拥有保温棉的住宅
进入80年代以来,大部分房屋还是以一层为主。斜坡地的房子很多是楼下是车库,储存间或工具房。 在这个时期,越层式的房子逐渐多了起来,客厅也大了些。其中很多房子都有车库,但很少是内进式的。
1978年,保温棉标准被官方正式提出。自此住宅开始使用保温棉。但由于很多房子都是在实行保温棉标准之前被审批下来的,所以,80年代初的很多房子也没有保温棉。不过,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住宅在保暖方面还是有了非常大的提高。
(7)20世纪90年代:漏水房开始出现
虽然每个年代的房屋都有自己的缺点,但公认的高危漏水房大概是从上世纪90年代之后开始出现的。由于1991年的Building Act 、1992年的Building Regulation 和 Building Code 大幅度放宽对建材的使用要求,很多没被特殊处理过的木头被直接用作框架,最终造成了漏水房问题的大爆发。
(8)21世纪:现代化新型住宅大量兴建
2000年之后随着移民的大量涌入,房屋需求开始大幅增加。因此,大量新房开始问世。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公寓和城市屋的兴起。
从90年代起,很多住宅已经开始采用内进式车库了,而在2000年之后,内进车库基本上成为了新房的必备要求。
与此同时,房子越盖越大,内部设施诸如地热,排风扇,中央洗尘,HRV,空调和煤气等越来越齐全,客厅和套间的数量也有所增加。人们的居住水平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不过建房用地也日渐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