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

教育部发布2019年第一号留学预警:中美贸易战,会影响孩子留学美国吗?

转载著者: 谢劲波
教育部发布2019年第一号留学预警:中美贸易战,会影响孩子留学美国吗?
概要6月3日下午,教育部在国新办发布“2019年第1号留学预警”:“一段时间以来,中方部分赴美……

6月3日下午,教育部在国新办发布“2019年第1号留学预警”:“一段时间以来,中方部分赴美留学人员的签证受到限制,出现签证审查周期延长、有效期缩短以及拒签率上升的情况,对中方留学人员正常赴美学习或在美顺利完成学业造成影响。”

早在教育部发布“留学预警”之前,关于贸易战背景下,留美中国学生的境况已经让留学圈的家长非常操心了。我们还要送孩子去美国留学吗?中国留学生去不去美国,到底是中方更担心,还是美方更担心?本文希望能给到您一些解答。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谢劲波 ”(ID: JINBO_BBY),如果喜欢精英说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不久前,一个家长发给了我家长群里的一段聊天记录,见下。

hougarden

上周一位同事跟我说,他最近看了好多有关贸易战的文章,他第一次强烈地意识到,在世界性的对抗中,个人的存在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我在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他感叹到。

在同样感叹个人的微不足道之时,我想,如果今天拿美国学生签证的难度是2、3的话,那我去留学的九十年代,拿到学生签证的难度系数是90、100。

中美贸易战会影响我们留学美国吗?

如果会,那么我们如何应对?

我会从美国的核心利益

01

中美贸易战会影响我们留学美国吗?

显然,贸易战已经在影响人了。

我知道很多家长已经在考虑送孩子去美国以外的其它国家,一些家长或学生对即将到来的签证申请会担心、焦虑。最近去美国学习敏感专业的学生在申请签证时也确实有被调查(background check)的情况,还有报道说在美国做科研当教授的华人被开除。

这些消息都挺吓人的。去美国留学本来就意味着有未知的风险,现在这种不确定感被进一步加强了。

英语里有句话,在情况变好之前,会变得更糟。也就是说,有可能我们接下来会听到更多不好的消息,因为“战事”一开,双方都不知道对方会出什么招,就像美方突然对华为发动了致命打击那样。此刻也容易谣言四起。那么留美中国学生会不会成为交战双方的一张牌呢?做最坏的打算,我觉得连交战双方都不一定知道,这取决于“战事”的激烈程度和需要。

且由于我们对留美的各种不利消息高度敏感,传播起来也极为迅速(想想家长群的传播力量),但凡有一点点不好的消息,比方,某同学签证被拒了,很快大家都会知道、都会紧张起来,情形容易愈演愈烈。

虽然我不认识大多数读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但我不希望大家痛苦、慌乱和焦虑不安。我做了一些分析,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出一些思考这个问题的角度,也能抛砖引玉引发大家更多的理性思考。如果这篇文章还能给大家一些实质性的帮助,那就更好了。

直接说我的看法。我觉得:

除非中美双方真的打到了底,贸易战在短时间内对留学美国产生重大影响的机率不大。

先来看美国。我觉得要真正理解美国各种看似混乱且常常自相矛盾的言行,一个最可靠的方式是从他最底层的思想去理解他。

简单点说,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他的强大就建立在他能吸引全世界最有抱负、最聪明能干的人这个基础上。我们看深圳,这也是一个吸引了全中国最有追求最能干人的城市,所以它经济最有活力。同时它还是全中国最没有地域歧视、排外文化的城市,通俗一点说,这些来自不同区域的优秀人能比较开心地在一起大干。这点和美国可以说很像。换句话说,美国不但要吸引人才,还要让人才感觉好。

特朗普总统上任后发表过很多对移民不友好的言论,但他于今年五月对外公布的新移民改革提案才可能反映了他真实的想法。

这个提案将移民政策极大地向有技能和教育良好的合法移民倾斜,提出“积分择优制”,提出“建设美国签证”计划,欢迎“非凡人才”以及“专业和特殊技能人士”(包括优秀学生)进入美国,代替“家属移民”为主的旧法案。

根据这个计划,美国未来引进“技术移民”的人数将增加近四倍,据测算,会从目前占移民总数的12%增至57%,相应地“家属移民”人数从目前的66%减少到33%。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无论我们觉得特朗普总统如何”乱说话”,如何“不按常理出牌”,他非常清楚什么对美国重要。他对人才的重视已经到了愿意牺牲过去出于人道主义价值观的亲属移民的利益。

中国是美国最重要的优秀移民来源之一,而主要渠道是留学,那么打断留学,就打断了中国技术移民最重要的通道,美国利益受损。作为世界上最重商的国家之一,我认为他们不会这么干。

有朋友可能会问,即使美国希望吸引人才,会不会特意限制来自中国的人才呢?我的答案是,基于美国种族和人权等主流价值观及法律制度,这种情况基本不可能。

那么中国会不会限制留学呢?我不知道。但我们也可以想想,当年在中国经济极度落后于美国的情况下,邓公提出要送几万名中国学生去美国留学,明知大部分人会有去无回,他是怎么考虑这件事的?他那得是一种什么样的思考、气度和远见呢?而今天我们的经济已居世界第二,我们在各种国际会议上都在展现和倡导一种更加开放的姿态和做法,我们会停止输送留学生吗?

前几天任正非先生接受采访,说了很多有关教育和人才的话。他说:“美国两百年前是印第安人的不毛之地,就是政策对了,今天是世界霸主。我们国家有五千年文明,有这么好的基础,应该拿出政策来拥抱世界人才来中国创业。”

他又说:“我认为,如果能够真真实实把优秀人才引进来,对我们改革是好的。如果还是强调自主创新,就会浪费非常多宝贵时间。”

换句话说,美国和中国都在争夺优秀人才。我感觉我们国家是有信心并准备在世界范围内跟其它国家展开竞争和合作的,“打”只是过程中的分歧和矛盾,远没有到要逆转全球化这个共同目标或大趋势的程度。

在这个大背景下,贸易战再怎么打,对优秀人才的争夺都不会停,甚至会愈演愈烈。没错,对于贸易战的演变,普通人根本做不了什么,但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人才、做好当下的工作,却在自己的掌控范围内。在纷纷扰扰的外部动荡中,这是不是我们最明智的应对策略呢?

hougarden

当然,我们还有其它的角度来思考贸易战的影响问题,比方,2018年在美就读的中国留学生有363,341人,占全美国际学生总数的33.2%(数据来源:美国Open Door Report)。这么多这么高比例的中国留学生,在中美“交战”的时候可能都算不了什么(相对于更大的经济、政治利益来说),但对于各大学的日常运营、对美国大学两百年来所追求的学术和教育理念会造成广泛的影响甚至构成巨大的威胁,严重到相当于过去大学坚信的重要信念都要推倒重来。

就在5月23日,耶鲁大学校长苏必德(好精心的中文名字,英文名是Peter Salovey)发表了一封公开信,信中直接指出,在中美关系紧张的情况下,耶鲁大学再次明确对国际学生和学者的坚定承诺,强调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和学者对保持耶鲁大学学术水平和实现耶鲁大学“为今天也为后代改善世界”的使命的重要性,并表示欢迎、尊重国际学生和学者,对他们的专业、创造力和奉献精神表示感谢。还提示,“遇到签证或其他任何问题的国际学生和学者,请联系耶鲁的国际学生和学者办公室。”

信的结尾说,“我将继续为获得政府政策进行呼吁,以支持在美国工作和学习的国际学生和学者。开放是美国顶尖研究型大学取得卓越成就的关键,也必须始终是耶鲁大学的标志。”大家可以去读这封简短的邮件《耶鲁大学校长的声明

据报道,除耶鲁大学外,还有包括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数所知名大学的校长发表了类似公开信。

加上其他不在此多做分析的角度,我的初步结论是:除非中美贸易战打成了一场不顾后果的战争,除非美国不再在意从全世界吸引最优秀的人才,我认为中美贸易战对中国人留学美国的实质性影响不大。

02

贸易战的影响,

当然,在短期,贸易战引发的震动可能会波及留学生。以下我就大家最关心的几方面(要不要留学,美国找工作、留学生签证)可能的影响做一些分析,并提供一些应对建议。

“贸易战下,

首先,中美关系的不确定一定会影响到部分人的留学选择,人们会担心美国不再对中国友好。

成长于改革开放前的父母甚至会担心,这种不友好会出现在孩子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例如,教授同学同事对我们不再友好,甚至歧视迫害的事都有可能出现。

我想说,这种情况在整体层面上是不太可能发生的(会有个例,而个例一直有)。要充分解释为什么这种情况不会发生需要相当长的篇幅,这里我就简单说,这种情况的发生是美国的主流价值观(人权、平等、尊重个人无论种族或政治立场或宗教信仰、个人利益高于国家利益等)所不允许的。每一个美国人从小到大就是被这样的价值观教育大的,这就如同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尊重老人、老师一样,它已经变成了本能。中美政府之间可以说很难听的话,但大部分普通老百姓难以这样对待周围的中国人。

我们可能还会想,中美之间的这种关系会不会影响到我们的专业选择,比方,某些敏感专业,人工智能,就不好申请了?

这是有可能的。但同时我们也还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这些,对此,我们应该持续观察。

说起敏感的人工智能,任正非先生在访谈中提到“人类在人工智能的科学家中,有50%左右是华人”。我想说,在今天这个互联互通全球化的时代,技术的封锁和限制其实已经很难了,控制成本非常高。我认为美国仅会对最高精尖的研究项目加强控制(过去也一直有监控),其它项目,即各种本科专业、一般硕士博士项目会保持开放。

“毕业后在美国找工作会受影响吗?”

我先简单介绍一下在美国找工作的基本情况。在美国,留学生毕业后可以有一到三年的实践期(OPT),可以用来找工作做工作。要长期工作,需要拿到工作签证。每年的工作签证数量有上限,共85,000个。虽然这个数量与多年前相比已有大幅度增加,但想申请美国工作签证的人增加得更快,所以找工作难,包括部分美国公司因为工作签证难而放弃了招外国留学生,这种几年前就已经发生了。

目前贸易战还完全没有涉及到工作签证的问题,再看看特朗普总统移民提案的精神,估计贸易战不会对中国留学生找工作有影响,但有些敏感岗位的影响可能是长期的。

“如果签证更难了,我们如何准备?”

中美贸易战对留美学生签证的影响,可能是目前看得见、大家都比较担心的,这件事因为近期有人被拒签而被传得沸沸扬扬。

要说清楚怎么拿到学生签证这事,请允许我先让回顾一下中国留学申请学生签证的艰难历史。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和本世纪初的开端几年,留美学生签证是非常难拿的。

难到什么程度呢?当时几乎所有的中国留学生都有美国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包括学费和生活费),因为当时中国人的平均工资才一百或几百块一个月,根本付不起美国的学费和生活费。即使有全额奖学金,估计仍有一半左右的人被拒签,理由是“有移民倾向”。

当年的美国驻华使馆签证处、驻上海驻广州领事馆签证处每天早上四五点钟开始就会有几百人排队和围观,像菜市场一样热闹。因为太多人被拒签,人们每天聚集在一起,有的观察“最近的签证风声”,有的在打探哪个签证官好签,或者议论签证官都问了什么问题,怎么回答好像就拿到签证了,怎么回答就被拒了。

那时候每天都有很多奇奇怪怪的传闻,比方,某人申请签证时表现出一种“拿不到签证也无所谓的态度”就拿到了签证,第二天就有人特意表现出了这种无所谓甚至强硬的态度,立马被拒。

这里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在当年中美经济差距巨大的时候,美国国务院(主管签证的政府机构)非常清楚,99.99%的中国留学生都有移民倾向,那么,签证官为什么不拒签99.99%的申请人呢?

在我看来,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美国人本来就希望有优秀人才去移民,而留学是当时唯一的通道。

换句话说,我们也可以把这事解读为:在所有中国申请人都有移民倾向的情况下,签证官又是以什么标准给谁签证不给谁签证的呢?以我对美国人工作方式的了解,她们肯定不是随机给的。

我认为,她们是这么给的:在申请人各方面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谁比较诚实(没有中国人的那些套路)、谁比较有主见(比方,知道自己学习的目标,知道为什么要去美国留学,而不是那么随大流地跟风留学等)、谁比较堂堂正正有理有据不卑不亢为自己说话为自己争取权利(这方面最近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是中央电视台刘欣的“打击”美国福克斯电视台主播的一段视频,大家可以多看几遍学习一下),谁就更有可能拿到签证。

为什么美国人会以以上标准来决定签证的发放与否呢?原因很简单,因为美国人认为:

在学术水平同等的情况下,诚实、有主见、能堂堂正正有理有据表达自己观点争取自己权利的人是更有可能成功的人,是更优秀的人才。既然大家都有移民倾向,那么,签证官就挑最优秀的吧。

同时,最优秀的人,因为他们有主见、有自信,反倒最有可能不一定非要呆在美国不可(因为他可去的地方多),即,他们是移民倾向最小的人。

从这个角度说,签证官在知道所有中国学生都有移民倾向的前提下,已经做出了符合美国利益和法律要求之最好的决定。

当然,以上的分析是我基于自己对美国体系的理解得出的,这些分析并没有获得任何来自美国签证处内部人士或资料的证实。

今年的学生签证虽然可能会比过去几年要麻烦,但难度和上个世纪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而获得签证的准备工作,除了填好表,多做一些签证模拟的训练以外,记得我上面提到的三条:诚实、有主见、堂堂正正不卑不亢。说得更具体一点,就是尽量想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去美国读书,能说服自己,也能简短(一句话)清晰自信地表达清楚。

然后就是不要紧张,不要乱分析原因。比方,本文开头的那个签证情况,

签证官问:“如何评价当下的中美贸易战?” 他回答:“我只想学习知识,不评价贸易战”。结局是当场拒签。

我具体说。首先,这个学生被拒签,不一定是因为这个问题没有回答好。我不知道他的其它情况,所以无法判断他拒签的原因。

第二,他的回答肯定是不够好的,仔细看,他的回答跟我前面提到的三点有出入:很明显“我只想学习”是一个中国套话(签证官很懂中国)。对方知道他是想回避这个问题,不够坦诚(当然,不一定就因此拒签)。

更真实的回答可能是:“我读了不少谈论贸易战的文章,我真有点搞不清楚状况,我怀疑我根本就没有读到全面真实的报道。” 或者回答:“我真没太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我的英语水平也没到能让我一句两句话说清楚我的想法的程度”。当然,还有很多其它真实的回答。

我们说“入乡随俗”,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无论是思考贸易战对留学美国的影响,还是申请美国大学、美国研究生或签证,直至在美国学习、找工作、工作好和获得成功和幸福,客观了解中美文化差异、价值观、社会体系与思维模式是我们每一个想留学美国的人都需要高度重视、急需恶补的功课。

我们要认真工作,甚至做好码农,但我们的眼光一定要,超越表象、超越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