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全新西兰都在帮助这个华人家庭,众筹款超过7.6万,用行动对种族歧视说“不”!
后花园新闻部8月8日报道
过去一年,新西兰的一个华人家庭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
相信大家还有印象,去年有一个华人家庭在开车途中遇到“路怒”,对方多次发起野蛮追赶,发表种族言论,最后甚至直接撞了上来,导致车内两名儿童飞出车外,摔在地上。
这起事件给一家人造成了极大影响。
虽然已经过去了1年多,但他们依旧有余悸,他们害怕Milne会找他们报仇。于是,这个华人家庭再也不敢开车,也不敢和亲朋一起出游。
如今,这家人又遇到了新的压力,因为家里的爸爸患上了脑癌,正在医院里接受保守治疗。而家里的妈妈却没有工作。
爱心涌流,善款已超7.6万纽币
为了帮助他们,Counties Manukau警察局的亚裔联络官Justin Zeng在Givealttle众筹网站上面为他们成立了一个页面。
截至发稿前,13天的时间已经收到了1420位好心人的捐款,共计76,712纽币。
捐款页面写道,“他们为了更好的生活来到这个国家。如今,他们的梦彻底碎了。”
页面还显示,这个华人家庭得到了永久隐名权。
Zeng表示,因为(他们有)语言障碍,所以从第一天开始我就成为他们的联络官。
“我和他们保持密切联系,确保他们得到(足够的)支持,我也想做点什么在经济上帮助他们,这就是为何我创立了Givealittle的页面。”
Zeng表示,受害家庭对于警方以及社会大众给予他们的帮助十分感激。
时隔1年多,案件终于有结果
今年5月份,Fraser Milne在奥克兰高等法院出庭受审,承认了包括危险驾驶和故意伤害在内的4项指控。
上个月,这起案件终于有了判决结果。
21岁的Milne被判2年6个月的刑期。这一刑期是进行了50%减刑后的结果,其中20%是出于Milne对自己罪行供认不讳,20%是因为Milne年轻,10%是因为Milne有悔过,并提出了1万纽币的赔偿。
Milne还被禁止在出狱后一年内不得驾驶机动车。
检察官Jasper Rhodes表示,幸运的是,没有人在这起案件中受伤,但这绝非是简单的路怒,Milne的攻击是种族仇恨推动的。
即使在被捕后,Milne也未停止发表种族歧视言论。他告诉警方, 他认为这家人是非法入境的亚洲黑手党。
他称自己当时看到这家人的车辆经过商店时极度愤怒,“想要伤害所有的亚洲人”。他还承认,他想要杀死这家人里的爸爸,想要抓住他的脖子把他勒死。
然而法官Sally Fitzgerald不同意检察官的观点,表示:
“案件总结中没有任何东西表明(Milne)犯罪的根本和主要原因是种族仇恨。他补充说:“对事实的总结表明,当(Milne)勃然大怒,决定追赶另一辆车时,他并不知道受害者的种族。”
目前,新西兰法律事务办公室(Crown Law)正在考虑是否上诉。
噩梦的开始
2018年3月4日下午,这个华人家庭前往奥克兰南部的Awhitu半岛摘蓝莓。
由于不太熟悉当地道路,他们开得比较慢。
当时,一位21岁新西兰男子也在Awhitu附近驾车,与华人家庭的汽车相向而行。
在两车相汇时,双方发生了冲突…
名为Fraser Milne的新西兰男子声称华人家庭的汽车越过中线,行驶到了他的车道上,他只能转向避让,结果撞上排水沟和栅栏,导致车辆发生了轻微损坏。
结果,路怒症爆发的Milne开始了一波野蛮的袭击行为:
Milne调转车头,将这个华人家庭的汽车逼停,并要求对方给予赔偿。
但华人家庭坚持他们没有过错,拒绝赔偿。
Milne威胁这家人,说自己是帮派成员。
感到恐惧的一家人马上回到车内,紧锁车门,并拨打报警电话。他们决定取消出行计划,赶紧开车回家。
但是,盛怒之下的Milne并没有收手,继续开车跟踪这个华人家庭,并很快就将他们再次逼停在路边。
这次,Milne带着他的比特犬下了车。而华人一家因为害怕,并没有下车。
Milne试图扯开司机的车门,并拍打车身,还威胁要让比特犬咬死对方全家。
华人家庭惊恐不已,再次开车离去,但因道路不熟而与Milne冤家路窄——双方再次相遇。
这一回,彻底失去理智的Milne做出了一个疯狂的举动——加速猛撞华人家庭的汽车。
剧烈的撞击使得华人家庭的汽车在空中翻转一圈后落在了Milne的车顶上。
随后,Milne突然刹车,使得华人家庭的汽车又重重地摔到了地面上…
此时,华人家庭车内的两个儿童——分别只有12岁和10岁,从车里飞了出来,摔在地上。据悉,这两个孩子是在被Milne惊吓后,为尝试逃跑才解开了自己的安全带。
随后,Milne下车走到华人家庭的汽车前,大声辱骂对方,并充满种族歧视色彩的词语对这一家华人进行人身攻击。
根据事发地附近商店的店员的描述,Milne在事发时发表了很多种族主义言论:
“亚洲人正在接管这个国家,亚洲司机不能正常驾驶,亚洲人造成了交通事故,弄坏了自己的汽车。他们之所以总选择逃离,是因为怕被遣返回老家。”Milne说道。
原文链接:
https://www.nzherald.co.nz/nz/news/article.cfm?c_id=1&objectid=12256658
(责编:Sun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