न्यूज़ीलैंड
हिन्दी(Hindi)
साझा करें

如何做对人生决策,让你从此远离迷茫

转载लेखक: 阿秀
如何做对人生决策,让你从此远离迷茫
सारांश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进击的阿秀”(ID:zchxuexi),作者进击的阿秀,经授权……

大家好,我是阿秀。

前一段时间,中信出版社邀请我,为美国知名作家史蒂文·约翰逊新出的《远见》一书做序。

因为经常在知识星球和公众号后台,遇到不知道该如何决策的朋友,而这本书恰恰就是关于“如何做出对未来有利的决策”。因此我特意把这篇序推荐给大家。

在这篇序里,我大体梳理了决策的基本流程,和要关注的相关要点,希望能够对当下正在迷茫的朋友,能够有所帮助。

2016 年我刚进入体制内工作时,月薪是 1962 元,那是我人生的前二十几年中最艰难的一段时光,那时候连房租、医药费都掏不起,只好开始了公众号这个副业,想要找找机会。

万幸,经过两年的耕耘,我做“进击的阿秀”这个公众号已经有一点小成绩了,我各种收入加起来比最初翻了50 倍,年收入超过了100 W。

后来在各种因素的合力之下,我准备离职转战互联网。

现在回想起来,当初离职的决定还是有头脑发热的因素在:

一方面,因为我在单位拿到了北京户口,6年内任何时候离职,都要赔偿单位 20W 人民币;

另一方面,我毕业两年来一直都在体制内工作,对互联网行业并没有那么了解。

我当时做出离职的决定,更多靠的是一腔孤勇,就像我后来在一篇爆款文章《我花20w从体制内跳槽:看十年,“稳定”越来越成为奢侈品》里说的,我单纯是因为认为:

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加速进化的进程当中,未来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一方面技术进步在加速,人类改变世界的能力将愈发强大,越来越多的旧行业将被颠覆;

另一方面传统的故事、规则正在失效,贸易保护、反全球化、虚无主义日益盛行。

我就是因为相信这句话,所以才毅然跳出来的:未来,“稳定”可能会是最昂贵的奢侈品。

虽然后来我的事业发展地还算不错,证明我当时的决定并没有错。但是当我看到史蒂文·约翰逊的这本《远见》时,我才有一阵后怕,因为我当时做出这么重要的决定,我的决策方法竟然毫无科学可言,完全是凭借着一腔热血离开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

就像这本书里说的,认知心理学中有个著名的论断,越是当你相信自己必然正确的时候,你就越可能犯错。所以想想我当时蒙头直冲的架势,我还是觉得有点后怕的。

如果我能够在上学的时候,遇到这本书就好了。因为我发现当初选学校、选专业、选工作等等决定,大多数都是凭借直觉、机会,被动得做出了人生中大部分的重要决定。

在我看来,科学决策应该包含一套最佳流程,以及千锤百炼的实战技巧,而不是被动的等待机会、运气、直觉,或者等待别人给自己带来启示。

前者是使用科学方法,帮你做出富有远见的决定;而后者则单纯是“赌”,行或不行多半要仰仗天意。

不幸的是,现实中大多数人都是后者。

更关键的是就像我说的,未来的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一方面你熟悉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不断涌现,我们的世界正在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如果我们还是靠直觉来“赌”自己的命运,未来一定会走更多弯路,面临更多逆境。

我很有幸看到了这本书,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我收益良多,看到了当时很多本可以避过去的坑和雷。所以我非常高兴,能够把这本书推荐给读者朋友和身边的朋友。

在此,我也将向大家推荐书中关于决策的重点内容,大家也可以以此为地图,对全书进行阅读。

第一,消除决策盲点。

在做决策时,我们最怕的就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很可能你没考虑到的那个盲点就会是决策失败的主要原因。

比如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华盛顿在保卫纽约时决定把军队布置到各个交通要道上,试图在城市外围跟英军决战。

但是华盛顿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有一条能够直插美军军营侧后方的小路没能引起他的重视,就是这一个决策盲点,导致纽约全线失守。

在这一点上,我跟作者的观点高度一致:

要想做出科学决策,就要尽可能的减少决策的盲点,前期要对决策问题进行翔实、全面的研究,尽可能的收集相关信息,克服自己的直觉和偏见,尽可能的思考不同的决定和视角,能够把我们带往何方,会产生什么不同的结果。

作者还指出,备选方案的数量跟决策成功之间有直接的关联,没有备选方案的决策只有不到一半的成功率,而最少有两种备选方案的决策,三分之二都是成功的。

也许会有读者质疑:消除所有盲点并不现实,而且如果前期在调查和备选方案上花费太多时间,真的高效么?

这种质疑是有道理的,我们不可能消除所有盲点,比如高考选择学校时不可能知道所有考生的成绩,打仗的时候也不可能完全掌握敌人信息。

所以作者认为,我们掌握 70%的决策信息就够了,做过多调查会让我们犹豫不决,掌握的太少则会让我们决策失败。

第二,预测未来,评估不同选项可能带来的结果。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人类是唯一一种能够思考未来的生物,这也是人类有别与野兽的重要智力特征。

那么如何才能尽可能地预测未来,做出正确决策呢?

学者研究发现,在预测过程中,真正起作用的不是财富、地位、智商、学历,真正起作用的是思考方式的开放程度。

比如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召集了一大批专家预测一个问题,越是那些思维固化的专家越喜欢用自己的方式理解世界,而且还会异常自信的一条道走到黑;

而那些思维开放包容的专家,则会尽可能收集信息,思考各种可能性,不会用一个万能理论解释所有问题,预测正确的可能性就越大。

简而言之,思维越是固化的人,决策失败的可能性越大,思维越是开放包容的人,决策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给自己创造一个假想敌,一方面你越是认为没问题的地方,敌人越可能攻击这里;另一方面你不能只思考自己想做什么,也要思考敌人、风险,想要做什么,尽可能打破自己的思维藩篱。

第三,那我们应该如何做出抉择呢?

在我们尽可能全面得出选项,以及分别预测了不同选项及其后果,我们应该如何进行选择呢?

第一步,我们需要衡量优先级。我们可以把所有想要达成的目标和相关选项写出来,通过目标的重要性,衡量选项的重要性。

如果目标不重要,那么选项再多也不需要着重处理;如果目标很重要,那么选项再少再难,也需要优先处理。比如,你认为年轻的时候应该为成家准备充足的资本,那么你就应该好好工作,而不是找男女朋友。

第二步,我们需要计算风险。计算风险的目的,不是让你思考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而是需要你明白风险一旦发生,带来的后果将会有多严重。

比如,有很多人在过马路时喜欢闯红灯,虽然司机会自行躲避,行人被撞的几率不大,但是一旦被撞伤可能结果就会非常严重。一个最为谨慎的做法,就是不要盲目相信概率,而是尽可能不做这类选择,哪怕概率非常小。

第三步,我们需要减少不确定性。不管你多么富有远见,调查多么翔实、周全,也不管你多么善于预测未来,你也不可能消除所有的不确定性,你只能尽可能减少不确定性。

那么你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你不能只关注最可能的结果和你最想要的结果,因为你一旦有了这种想法,就会自然一厢情愿得认为事情会向那个方面发展,从而忽略可能性相对较小,或者你不太喜欢的那个可能。

其次,你要尽可能选择那些还有转圜余地的路径。你要有风险思维,世界的不确定性太多了,如果一个选择决定了就不能改,一旦遇到变故,你就会非常尴尬。决定了不能改的方案,收益总体上不如决定了还能改的方案。

以上就是这本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但是你要知道的是,即便是流程非常清楚、策略非常明确,你在执行的过程当中也还是会面临非常多的问题,需要你不断的练习,才能掌握这一套科学决策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