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轶可微博“维权”,明星该不该动用“注意力权力”
假若非得利用微博“维权”,也应该首先指向与公共利益相关。如果是涉及到私人纠纷,那么明星首先得回归到普通人的身份,按照法定的程序“维权”,而不是轻易利用自己公众人物的身份,把身份当压迫他人的“特权”。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明星该不该动用“注意力权力”。 图为曾轶可现身机场的资料图。(IC photo/图) 近日,明星曾轶可因“维权”上了微博热搜。 事件源于6月17号下午,曾轶可在微博上发文称遭到机场工作人员的刁难,表示自己通过了机器自助查验,却被工作人员勒令摘掉帽子,还被叫进房间录像教训,最后是其上级让她离开。字里行间是愤怒,连用“蛮不讲理”、“滥用私权”等词,还po出九宫格,晒出机场工作人员的无码照片。 此时舆论是站在曾轶可这一旁的,许多粉丝涌向@北京边检官微讨说法。 但很快事情便反转了。6月19日,北京边检作出回应称,曾某某在首都机场边检入境现场办理入境手续时,在进入自助查验通道后,民警提示其脱帽进行面相对比曾某某不配合,民警依法对其进行人工复核却遭其爆粗口,随后民警其带离通道并指出错误。期间,曾某某不服从检查并两次近距离对民警拍照,干扰执法。 随即,曾轶可通过个人微博就近期发生的对民警爆粗口事件道歉,表示“承认自己前两天言行失当,难以相信自己当时竟是如此情绪化”。此事告一段落,但留给公众的反思却不止于此:如今越来越多的明星成为拥有数百万甚至数千万粉丝的大V,不少明星也经常利用粉丝庞大的注意力在微博上“维权”,事半功倍,只是明星利用自己身份的边界究竟在哪里? (曾轶可微博道歉截图) 明星之所以利用微博“维权”,原因显而易见:明星有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粉丝,一“维权”就获得了极大的曝光率,立即成为公共事件,引发舆论的广泛讨论,并且粉丝一拥而上站在明星一旁,声势浩大。涉事方不会坐视事情闹大了还不管,他们会较快给明星妥善解决好难题。 我们可以将明星身份的特殊性带来的巨大关注度称之为“注意力权力”。“注意力权力”一词衍生自“注意力经济”一词,“注意力经济”我们都不陌生,即通过吸引用户或消费者的注意力来赚取利润。相对的,“注意力权力”指涉的是公众人物本身就能够带来足够的关注度,这种关注度会演变为一种“权力”,它在明星“维权”时会带来巨大助力。 明星微博“维权”屡见不鲜。像2015年,韩雪通过微博发表了一篇题为《对不起,我发火了》的长文,称自己去医院看眼睛时候遇到“不负责”的医生。她除了详细讲述了看病过程,还为自己爆粗口致歉,但她也斥责该医生“不配白衣天使的称谓”。不过韩雪的做法当时也引来了批评,有人质疑:韩雪用普通病占用深夜急诊资源,还要求医生事无巨细专门为一个人检查,未免有些败好感?2016年,张歆艺也曾在微博上“挂”过一个医生,同样让网友觉得小题大做、“幺蛾子”太多。 2016年那会,孙俪在山西晋中拍《那年花开月正圆》时,她下榻的酒店附近有建筑工地施工噪音,声音大到孙俪忍无可忍,于是发博向有关部门投诉。发博没到半小时就得到官方回应了,很快就把噪音问题给解决了。此事当时也引起很大讨论,有网友就觉得工人们养家糊口不容易,孙俪为了自已,就动用了明星特权。 非常著名的还有去年的毛俊杰“维权”。毛俊杰在微博上控诉在深圳口岸过关时,遭遇了海关工作人员的蛮横态度。她自诉,作为一个宝妈,不忍孩子和老人在广场上被晒着,自己只是想“请快点检查”,海关工作人员反而“故意”拖延时间,连用过的旧包包和鞋子都要仔细检查,花费一个多小时,并且在文末配上两张工作人员手指镜头和横眉怒目的照片。但不久后,微博上有疑似海关人士的网友表示:调取监控后发现,对该公众人物的实际检查时间只有9分钟,包括排队全部时间不超过40分钟,期间海关人员没有与她发生争执。随后毛俊杰发文道歉。 除此之外,刘涛、袁珊珊曾在微博求助寻找自己遗失或被窃的财物;王宝强曾在微博斥责肇事者酒后驾车逃逸,并求助当地警方尽快抓捕凶手;陈坤想陪儿子去加拿大读夏令营被加拿大使馆拒签,他应对方式是发微博;黄小蕾发博称在上海迪士尼游玩乘坐矿车时,被工作人员反复刁难孩子身高…… 究竟,我们该如何看待明星利用“注意力权力”“维权”的做法? (视觉中国/图) 很多人的观点是,公众人物也是人,他们有权利维权。这自然是没错,但公众人物的身份和影响力,使得他们每一次维权都间接发动了大量媒体资源和舆论资源,这在某种程度上又像是种“特权”。 “特权”是否意味着明星高人一等?如果这样理解,那就大错特错,也很容易犯错。事实上,公众人物的身份对于明星来说,意味的应该是更大的责任:作为明星,关注度高,就得遵纪守法,一言一行更应做好表率。这也是为什么一些明星私德有亏便会遭到舆论强烈的批评,因为明星的行为具有示范效应,如果明星走歪路了,可能一部分粉丝也会跟着走歪路。 因此,假若明星的“注意力权力”真是一种“特权”,那么这份“特权”也应该用来做好事、做善事,凭借自己的影响力为粉丝树立良好的人格榜样,号召粉丝做公益、献爱心。 假若非得利用微博“维权”,也应该首先指向与公共利益相关。如果是涉及到私人纠纷,那么明星首先得回归到普通人的身份,按照法定的程序“维权”,而不是轻易利用自己公众人物的身份,把身份当压迫他人的“特权”。实在调解不了要诉诸网络“维权”,也应该时刻记住控制尺度,切勿引导粉丝对他人进行网络攻击和暴力——因为一旦到微博上,双方的声音和力量就是不对等的。 这一回曾轶可遭受批评的一大原因是,她深知自己拥有“注意力权力”,她晒出涉事工作人员的个人信息,是想利用舆论声势给工作人员一个“教训”,这本质是恃强凌弱,是利用“特权”压迫他人。退一步说,假若真是工作人员工作不当,她这样的“维权”也是叫人反感的。 曾轶可风波不是说明星不能维权、明星得“遇事别吭声”,而是说,明星如果使用“注意力权力”,请一定要珍视和敬畏这一权力,切勿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