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画派“四大天王”新加坡首次集展,一窥存世孤品良机
6月15日,画展一共持续三个星期,到7月5日才结束。绝对是艺术爱好者的佳音。
出生于广东揭阳的陈文希(1906-1992年)是“南洋画派”的开山鼻祖之一, 想必大家对陈大师很熟悉。 他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美专,后转校至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受教于潘天寿等名师。1928年与陈宗瑞等画友合力创办春阳绘画社,并在汕头、广州、香港、上海等城市举行个展。1937年,参与在南京举行的中国第二届全国美展,受到徐悲鸿赏识,同年,被英国画室杂志列入当代中国十大画家之一。 1948年,陈文希远道下南洋,先后任教于新加坡华侨中学(下文统一简称“华中”)、南洋美术专科学校(下文统一简称“南洋美专“)。陈文希立足传统中国书画之根,吸收西洋绘画之精髓,成为融会贯通的艺术大师,被国际艺术界誉为“东方毕加索”。他中西结合的画风,奠定了他在国际艺坛上的地位,同时也是现代中国画大师中的标杆。 1952年,在华中校长郑安仑的鼓励支持下,华中四位美术老师陈文希、刘抗、钟泗滨、陈宗瑞,结伴到印尼峇厘岛旅游写生创作。次年,四人在新加坡联合举办轰动一时的“峇厘之旅作品展”,此后一种展现南洋地区社会风貌的艺术语言逐步形成——“南洋画派四大先驱画家 陈文希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的猿猴画作,堪称一绝。 “南洋画派”的代表人物还有陈宗瑞、钟泗滨、刘抗。 陈宗瑞(1910-1984年)是陈文希半个老乡,也是潮汕人,出生于广东汕头的一个商贾之家。1931年于上海美专毕业后,他南下新加坡定居,从事文化教育工作,先后执教于端蒙、中正、华中 1952年,陈宗瑞与刘抗、钟泗滨、陈文希等画家到马来亚东海岸写生,并举办联展,轰动一时。 刘抗华中 刘抗有个儿子十分有名,就是人称“新加坡城市规划之父”的刘太格。 刘太格是新加坡“花园城市居者有其屋(HDB)局长、市区重建局(URA)局长与总规划师。他先后参与中国30多个城市的规划设计 他说:“中国城市规划像是西餐式做法。一堆马铃薯、一堆菜,一堆肉,提倡的是功能分区。我的做法是炒饭,马铃薯、菜和肉都切小,我把新加坡炒成一碟饭,一个综合性功能的环境。” 钟泗滨华中 ▲ 当时著名的电影大亨陆运涛对钟泗滨的作品青睐有佳,在其资助下,钟泗滨于1961年开始全职作画。钟泗滨展出的作品,署名“钟泗滨”的有些是他1952年前的作品,而之后的作品就是大多署名没有“氵”部首的“钟四宾”。 钟泗滨的作品从写实派转变为现代派,为新加坡画坛公认为东南亚一带的新潮画家。 值得一提的是,钟泗滨的作品《晒咸鱼》连同陈文希的猿猴作品,印在新加坡“人像“系列50元钞票背后。 上面说的是南洋画派的“四大天王”。够牛了吧? 然而,没有最牛,只有更牛。 接下来,隆重出场的是…… 林学大。 林学大(1893-1963年)生于福建厦门,1915年毕业于省立福州高级师范学校艺术教育系。1923年9月1日,他和画家黄燧弼和黄庚堂三人共同创办了厦门美术学校,林学大任训育主任。1930年代初,校名改为“厦门美术专科学校”(简称“厦门美专”)。 1936年,应华中(即今天之南洋艺术学院NAFA),获推选为首任校长,兼任艺术教育系主任并教导水彩、油画。 ▲ 南洋美专成为东南亚地区培育美术人才的重要摇篮,林学大功不可没。创校之初,收纳学生14名。面临学校种种的问题,林学大坚毅面对,毫不退缩。1940年第一批毕业生终于诞生。之后,虽然南洋美专逐渐步上轨道,但在财务上总是入不敷出,林学大每周数天还去南洋女中和华中兼课,将所得薪俸津贴贴补南洋美专开支。 在1940年代末至1950年代初,林学大说服了好几位才华横溢的画家到南洋美专任教,当中包括钟泗滨(1947年)、陈文希(1950年)、陈宗瑞(1951年)、张荔英(1954年),他们后来各自对南洋美专的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他如李大白、施香沱等画坛名家先后加入担任导师,促使南洋美专发展日益壮大。 林学大享有“南洋美术之父”和“南洋美专之父”的美誉。南洋美专于1990年改名为“南洋艺术学院”。如今,在南洋艺术学院林学大展览馆门口,伫立着林学大的全身铜像,以资纪念和表扬他对艺坛的杰出贡献。 可以说,如果没有林学大创办南洋美专,就没有现在的新加坡美术。 聪明的读者现在看出林学大与南洋画派“四大天王”的一个共同点了吧? 对。他们都跟百年名校华中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