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小村资本郑赞表:聚焦产业与克制规模,这些对母基金和VC同样适用丨LP怎么看
文丨陈之琰
编辑丨洪鹄
在扩张有理、资源集聚的中国资本市场,能长期走“小而精”的路,可视为一种兼具被动和主动的选择。
为何以产业资本为主的市场化母基金规模通常有限?母基金如何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呈现差异化定位?此种定位又会如何影响LP对于GP 的评判标准?
就这些话题,专访了母基金业务的合伙人郑赞表,通过这次对话,他介绍了目前市场化母基金募资的现实情况,小村资本母基金走“产业”路线的具体做法,以及他们是如何去选择最好GP的。
“小村做母基金,一方面的确是上市公司产业价值升级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和上市公司的深度绑定合作,并购的不确定因素会有所降低,希望把一级市场退出的口子打开。”
规模不足5亿人民币、投资基金不超过10家,这便是成立不到四年的小村探寻者母基金一期,也是国内最早的专业化家族办公室小村资本涉足主动投资型市场化母基金的开端。
小村资本旗下这支足够小的母基金有着市场中足够鲜明的生存策略:产业——主要资金来源于小村自身及汤臣集团、苏宁环球、步长制药等企业集团;战略定位为产业资本和创新资产之间桥梁。
2017年5月,A股上市公司中际装备收购苏州旭创获中国证监会核准通过,总交易金额达28亿元。资金一头,中际装备是小村资本多年的合作伙伴;资产一头,苏州旭创是小村母基金所投机构的被投企业。小村资本则是这笔交易背后实际的推动者。
目前,小村资本投资组合包括金沙江创投、经纬中国、云启资本、初心资本、熊猫资本、峰瑞资本等一级市场优秀机构,覆盖摩拜、映客、360金融、找钢网、找油网等超过300个创业项目,收获账面回报已超过2.5倍。
“小而精”也被运用在小村资本选择GP的过程中,郑赞表告诉,规模反映了GP与LP之间的关系是否纯粹,同一个团队管多支基金,势必造成精力的分散。GP对规模存有克制,会带来更好的投资节奏,还能提升投后的质量。
「LP怎么看?」是的新栏目。过去两年,我们广泛报道了中国市场上最活跃的投资机构和投资人。而作为这些机构背后的出资方,LP (Limited Partner) 站在一级市场的最上游。在这个新栏目里,我们将和其中最顶级的那些——母基金、政府引导基金、资管机构以及家族办公室们聊聊,溯源他们对于市场的理解,还原资本的最真实意图。
如果您也是相关从业者,欢迎和我们交流:[email protected]
立于产业资本和创新资产间的母基金“桥梁模式”:近几年,“产业”是小村资本做母基金的最鲜明的特点,为何会有这样的策略?:小村资本母基金的出资方主要来自上市公司和产业集团,这是定位”产业资本和创新资产之间桥梁”的主要原因吗?从一级市场资产端的角度,募、投、管、退,退最难。就像一根水管,创投浪潮下它的进口很大,但是末端却很小,甚至常常堵塞。一级市场中沉淀了大量的资产需要寻找证券化的出口。
小村做母基金,一方面的确是上市公司产业价值升级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和上市公司的深度绑定合作,并购的不确定因素会有所降低,希望把一级市场“退”的口子打开。
:目前这种”桥梁模式“最成功的案例是2017年上市公司中际装备收购苏州旭创。这起案子是怎么发生的,小村资本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因为小村是达泰资本的LP,有了比较好的沟通支点,而达泰对小村、对项目都很熟悉,经过2016-2017一整年,最终完成了并购。通过这个案子,我们也强化了对母基金功能的认知。
:最关键的认知是什么?:从2015年到现在,“桥梁模式”的成功案例还并不多,它能长期有效吗?规模反映GP与LP的关系是否足够纯粹:截至现在,小村探寻者母基金一期的业绩情况如何?:达成较好业绩的方法是什么?:你把“精品战略”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从母基金的角度来说,规模不能成为业绩的“朋友”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选择定位精品路线,专注投资早期创投基金,兼顾业绩回报的诉求和产业连接的作用,投资了八九支规模在2~10亿左右的基金。
:小村资本投资的金沙江创投、云启资本、熊猫资本等基金规模都不大。精品战略也适用于对GP的选择吗?郑赞表:从某种程度上看,规模反映了GP与LP之间的关系。小村希望GP和我们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能将精力重点放在他们所管理的某一期基金上。同一个团队管多支基金,势必造成精力的分散。
:小村资本如何配置白马基金和黑马基金?郑赞表:我们布局白马基金和黑马基金的比例约在1:1。白马,也就是成熟的一线创投机构,有品牌、机制成熟、积累了know-how,投它们主要是业绩的稳健性有保障。但白马也可能存在问题,比如规模和团队相对庞大,决策的效率和质量有所缺失,对团队激励不够充分等。而黑马,小村倾向于投资“老兵新基金”,这些GP是带着know-how出来自己创业的,也重视基金机构化和体系化建设,打造可持续能力。黑马的问题在于团队之间的磨合,但在效率和深度上会比大型机构要做得更好。:“老兵新基金”也对应2013年开始出现的VC2.0浪潮。随着这些基金的发展,也出现一种质疑:好的投资人未必就是好的GP。:什么情况会导致“老马失前蹄”?郑赞表:优秀的投资人出来创办基金,可能会出现合伙人团队能力、名气、性格悬殊太大的矛盾,或者一个人过于自信、头脑不够开放,带来团队之间磨合的问题。
另一种情况是募集了过于庞大的首期基金。新基金的机器虽然已经搭建完成,但还需有一段时间的磨合期。如果规模比较小,掉头、补救会较为容易,而规模大就意味着投资压力大,这种情况下很可能导致机器故障。
:小村资本投资GP时,规避风险的主要方法是什么?至于水上部分,其实所有母基金的关注点都差不多,主要围绕团队、投资策略、真实业绩分析、风控体系建设、与LP关系处理的风格等。
市场真正认知到母基金的价值还需五年:从小村资本过往投资的GP来看,还是关注在移动互联网、消费互联网等新经济领域。未来在行业聚焦上是否会有调整?未来,技术领域的创新更不用说,包括生命科技、医疗健康、AI、大数据等方面会产生更大的机会。我们认为,技术与工业、产业结合的改造机会会非常大。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改造,为供给侧改革提升效率和质量。
:从模式创新向技术创新转移的大趋势会改变小村资本选择GP的标准吗?郑赞表:模式创新、消费互联网的红利会越来越少,挣这些钱的难度会越来越大。未来有大机会的产业、技术领域,对于投资机构的确会有更多的要求,比如对产业理解的深度、对获取资源的要求等都会更高。
:一直以来提到母基金都会将其至于挑选者的位置,竞争离这个行业还很远吗?郑赞表:从投资GP这一端来看,只要是好、专业的LP,即没有对GP的额外要求和介入、相信GP的能力比自己强、做好投后监管等,在中短期内,专业机构化的LP在市场中仍然稀缺。
:这是中国市场化母基金面临的独特问题吗?郑赞表:在国外,有很多成熟的机构投资人,视角和偏好期限都很长期,对于收益风险认知更理性。这样的投资人在国内还是比较稀缺的。
但是,市场化的母基金在整个股权投资链条中还是相对新的东西,2016年才被称为“元年”。投资者对于机构品牌、专业价值的认知都还不足。母基金的真实价值,可能要五年之后才有认知。
:小村资本母基金的出资方主要来自上市公司和产业集团,这是定位”产业资本和创新资产之间桥梁”的主要原因吗? 从一级市场资产端的角度,募、投、管、退,退最难。就像一根水管,创投浪潮下它的进口很大,但是末端却很小,甚至常常堵塞。一级市场中沉淀了大量的资产需要寻找证券化的出口。 小村做母基金,一方面的确是上市公司产业价值升级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和上市公司的深度绑定合作,并购的不确定因素会有所降低,希望把一级市场“退”的口子打开。 :目前这种”桥梁模式“最成功的案例是2017年上市公司中际装备收购苏州旭创。这起案子是怎么发生的,小村资本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 因为小村是达泰资本的LP,有了比较好的沟通支点,而达泰对小村、对项目都很熟悉,经过2016-2017一整年,最终完成了并购。通过这个案子,我们也强化了对母基金功能的认知。 :最关键的认知是什么? :从2015年到现在,“桥梁模式”的成功案例还并不多,它能长期有效吗? :截至现在,小村探寻者母基金一期的业绩情况如何? :达成较好业绩的方法是什么? :你把“精品战略”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从母基金的角度来说,规模不能成为业绩的“朋友”吗?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选择定位精品路线,专注投资早期创投基金,兼顾业绩回报的诉求和产业连接的作用,投资了八九支规模在2~10亿左右的基金。 :小村资本投资的金沙江创投、云启资本、熊猫资本等基金规模都不大。精品战略也适用于对GP的选择吗? 郑赞表:从某种程度上看,规模反映了GP与LP之间的关系。小村希望GP和我们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能将精力重点放在他们所管理的某一期基金上。同一个团队管多支基金,势必造成精力的分散。 :小村资本如何配置白马基金和黑马基金? 郑赞表:我们布局白马基金和黑马基金的比例约在1:1。白马,也就是成熟的一线创投机构,有品牌、机制成熟、积累了know-how,投它们主要是业绩的稳健性有保障。但白马也可能存在问题,比如规模和团队相对庞大,决策的效率和质量有所缺失,对团队激励不够充分等。而黑马,小村倾向于投资“老兵新基金”,这些GP是带着know-how出来自己创业的,也重视基金机构化和体系化建设,打造可持续能力。黑马的问题在于团队之间的磨合,但在效率和深度上会比大型机构要做得更好。 :“老兵新基金”也对应2013年开始出现的VC2.0浪潮。随着这些基金的发展,也出现一种质疑:好的投资人未必就是好的GP。 :什么情况会导致“老马失前蹄”? 郑赞表:优秀的投资人出来创办基金,可能会出现合伙人团队能力、名气、性格悬殊太大的矛盾,或者一个人过于自信、头脑不够开放,带来团队之间磨合的问题。 另一种情况是募集了过于庞大的首期基金。新基金的机器虽然已经搭建完成,但还需有一段时间的磨合期。如果规模比较小,掉头、补救会较为容易,而规模大就意味着投资压力大,这种情况下很可能导致机器故障。 :小村资本投资GP时,规避风险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至于水上部分,其实所有母基金的关注点都差不多,主要围绕团队、投资策略、真实业绩分析、风控体系建设、与LP关系处理的风格等。 :从小村资本过往投资的GP来看,还是关注在移动互联网、消费互联网等新经济领域。未来在行业聚焦上是否会有调整? 未来,技术领域的创新更不用说,包括生命科技、医疗健康、AI、大数据等方面会产生更大的机会。我们认为,技术与工业、产业结合的改造机会会非常大。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改造,为供给侧改革提升效率和质量。 :从模式创新向技术创新转移的大趋势会改变小村资本选择GP的标准吗? 郑赞表:模式创新、消费互联网的红利会越来越少,挣这些钱的难度会越来越大。未来有大机会的产业、技术领域,对于投资机构的确会有更多的要求,比如对产业理解的深度、对获取资源的要求等都会更高。 :一直以来提到母基金都会将其至于挑选者的位置,竞争离这个行业还很远吗? 郑赞表:从投资GP这一端来看,只要是好、专业的LP,即没有对GP的额外要求和介入、相信GP的能力比自己强、做好投后监管等,在中短期内,专业机构化的LP在市场中仍然稀缺。 :这是中国市场化母基金面临的独特问题吗? 郑赞表:在国外,有很多成熟的机构投资人,视角和偏好期限都很长期,对于收益风险认知更理性。这样的投资人在国内还是比较稀缺的。 但是,市场化的母基金在整个股权投资链条中还是相对新的东西,2016年才被称为“元年”。投资者对于机构品牌、专业价值的认知都还不足。母基金的真实价值,可能要五年之后才有认知。规模反映GP与LP的关系是否足够纯粹
市场真正认知到母基金的价值还需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