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ager

全国最强“求贤令”,深圳官宣:45万的个税,政府帮你交30万!

财经auteur: 每日经济新闻
全国最强“求贤令”,深圳官宣:45万的个税,政府帮你交30万!
résumé“我们地方政府,深圳会代这类人才来补齐税收……你100万年薪,本来要缴45万的税,现在只要……

“我们地方政府,深圳会代这类人才来补齐税收……你100万年薪,本来要缴45万的税,现在只要缴15万,你一下子多了30万,家里面的人很高兴,所以你的日子也会更好过。”

这两天,深圳市副市长王立新的这段话在网上刷屏。网友惊呼:为了“抢人”,深圳真是拼了!

hougarden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不少人应该还记得,5月21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

4天之后,深圳就有了正面回应。

5月25日,王立新在出席2019未来论坛深圳技术峰会时透露,“在境外人才引进政策方面,来粤港澳大湾区工作的短缺人才也将享受15%的个人所得税减免优惠”。

随后,王立新就作出上面那番解释。

令人颇为好奇的是,深圳此次真金白银“放大招”,将产生怎样的“冲击波”?

早有探索

其实,深圳此次“官宣”,早就有迹可循。

今年3月,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下称《通知》)。其中明确:

广东省、深圳市按内地与香港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对在大湾区工作的境外(含港澳台)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给予补贴,该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hougarden

图片来源:财政部官网截图

换句话说,粤港澳大湾区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可以与香港一样,享受15%的税收优惠政策。

对于网友此次普遍关心的资格认定、政策落实等问题,《通知》提出,“在大湾区工作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的认定和补贴办法,按照广东省、深圳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虽然目前具体落地政策尚未出台,但城叔注意到,自2013年起,包括广东横琴、深圳前海及福建平潭在内,均已相继试水针对港、澳、台居民、境外高端人才的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补贴政策。不过,三地在补贴力度、覆盖人群等方面,都有差异。

以“特区中的特区“深圳前海为例,区内工作的境外高端紧缺人才可享15%个税优惠,一直被视为其最吸引人的优惠政策之一。

根据本月初修订的《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认定办法》,申报个税补贴须具备以下资格:

可以看出,申报门槛着实不低。那么,个税补贴引才效果如何?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该政策实施以来,前海共认定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453人次,发放个税补贴超1.73亿元。其中,港籍人才278名,约占50%。而从行业来看,主要集中在金融业、科技服务业、专业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等前海重点发展产业。

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告诉城叔,此次新政,实际上正是前海等地的“推广”版本。

港人港税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政策正好呼应了粤港澳大湾区备受关注的“港人港税”问题。

有统计显示,按税收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

正是这堵无形的“墙”,在很大程度上挡住了两岸人才有效流动。

hougarden

港珠澳大桥 图片来源:摄图网

比如,按照相关规定,任何人不论在内地生活或工作超过183天,从境内或境外所得收入都须在内地缴税。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此前就谈到:

去年底,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发布《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发展报告》也提出,“税制冲突明显,影响人才集聚”。

在林江看来,从前海开始,“港人港税”的做法就是为了吸引更多香港金融业与现代服务业人才进入深圳,而香港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才资源。“港人港税”,有望在税制层面打破人才流动障碍。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香港代表团的热议话题就是“港人港税”。其中,全国人大代表、禹洲集团董事局主席林龙安提出,希望“港人港税”政策能够得到粤港澳三地政府在大湾区的落实推广。

面对这些声音,香港特区政府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聂德此前坦言,税务是比较复杂的议题,无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有否提及,都必须处理税务问题。

“若个别城市想吸人才,可用财政补贴方式,(让香港人才)只需要交香港税率,(与内地税率)差额我帮你付,这是公司或(当地)政府可以做的事。”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长余凌曲告诉城叔,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税收政策存在差异,进行类似税收“调剂”是国际通行做法。但在采取相关措施时,同样应注意公平原则。

林江则认为:“在大湾区引才问题上,要首先提升对港澳地区的吸引力,下一步才有可能更好推广到其他地区。”

发展掣肘

每年净流入数十万人口,为何深圳在吸引高端人才上如此较劲?

在25日的论坛上,王立新道出深圳人才状况的一个侧面:

2018年,深圳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4.2%,相当于以色列的水平;全市高新企业1.44万家,居全国第二。与此同时,截至2018年底,深圳全职院士总量41名、累计认定高层次人才12611人,两个指标较北京、上海等城市存在较大差距。

王立新总结:“高端顶尖人才紧缺、原始创新能力不足、重大创新平台缺乏等问题和薄弱环节,也成为深圳可持续创新发展的掣肘。”

hougarden

图片来源:摄图网

3年前,深圳市政协一项调查显示,72%企业认为发展最大的困扰是缺乏高端人才。此后,关于深圳“留不住高端人才”的声音不绝于耳。

对此,时任深圳市政协常委、经济委兼职副主任李真分析认为:“一方面由于深圳的高房价、高生活成本加大了引入人才的难度,另一方面人才引进增加速度远远跟不上企业需求发展速度。”

事实上,在引进人才上,深圳走在城市“起跑线”前列。林江回忆,正是因为前海片区拥有多重政策叠加的身份,在深圳经济特区、第二批自贸区等条件共同推动下,“港人港税”才得以率先在此落地。

与此同时,深圳先后出台“孔雀计划“、”鹏城英才计划“等政策,大手笔招揽人才。统计显示,2016-2018年,深圳累计发放高层次人才奖励补贴超过1万人次,共计33.63亿元。

但深圳的“软肋”也很突出。

在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看来,“人才最核心的问题是住房”。从能不能找到适合的金融支持、专业服务机构,到有没有足够的住房、能否为子女提供充分教育配套……都在成为城市吸引人才的“必答题”。

城叔与多位专家交谈时,他们普遍认同的观点是,即便“港人港税”能够在短期内解决吸引外籍人才的问题,但最终还是应当回到提供足够的住房便利、银行贷款、专业机构等问题上。

眼下,深圳正拿出更多诚意。近日,深圳集中推出的5块住宅用地全部配建人才住房,以解决人才刚需居住难题,就是最新例证。

随着一系列支持政策释放,深圳能否再次“逆袭”成功?

本文作者:刘艳美、杨弃非、郑直,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