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ager

30岁骗出45亿身家,转眼身败名裂,「女版乔布斯」打了谁的脸?

财经auteur: 冯仑
30岁骗出45亿身家,转眼身败名裂,「女版乔布斯」打了谁的脸?
résumé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ID:fengluntalk),作者冯仑风马牛,……

将近 100 年过去,科学日盛,迷信盲从的人也似乎越来越少。在遥远的大洋彼岸,另一个 29 岁的年轻人在宣布,「只需一滴血,就能检测 200 多项指标,提前预知可能产生的疾病。」听上去,她比当年的郭沫若更加崇拜创造的精神,更加崇拜血。

这个年轻人叫做伊丽莎白·霍姆斯,中产家庭出身,斯坦福大学肄业。大学主修化学工程,懂一点编程,打小脑袋里就有数不清的奇思妙想。2013 年高声喊出「一滴血」的口号时,她已经从斯坦福退学后创业了 10 年。

hougarden

最开始,她以为自己是下一个斯坦福之光

霍姆斯的故事可以从 2003 年说起。那一年她 19 岁,也是她对血液检测的兴趣最浓的时候。在此之前她在「新加坡基因组研究所」实习,负责收集血液样本,用以分析严重急性呼吸道系统综合征(SARS)。这份整日和注射器打交道的经历让她印象深刻,她既害怕尖锐的针头扎进皮肤,又对血液承载的海量信息感到着迷。

回到斯坦福后,霍姆斯找到了医学大拿菲利斯·加德纳,阐述自己关于「新的血液检测」的想法:「针头无需扎进人体,仅用刺破指尖滴下的几滴血液,来获得医疗诊断所需的大量数据。」加德纳告诫她,她所描述的实际上就是 1970 年代曾流行的「血液多项检测技术」,很容易出错,整个医学界努力了近 20 年都没有很好的解决途径。仅凭她薄弱的技术基础,几乎不可能实现。

霍姆斯却坚信自己找到了绝无仅有的创新点子,不肯放弃,并最终在工程学教授钱宁·罗伯逊那里得到肯定,随即退学,拿着父母给的学费成立了公司 Theranos 。值得一提的是,罗伯逊本人就是一位明星型的「非主流」学者,因高调反对烟草行业而成名。

像那些天资聪颖、有些偏执、敢拼敢闯的创业者一样,那时的霍姆斯,也给人们留下了这样的形象。如果按照她所说的方向钻研下去,或许她真的会颠覆血液检测和医疗健康行业。

hougarden

跨界,说来容易做来难

然而,公司成立后不久,霍姆斯事业就受到重挫。在用学费租来的地下室里,霍姆斯和几个合伙人昼夜不休,希望用计算机芯片开创的微加工技术实现微量血液的移动。持续了 4 年,并没有进展后,霍姆斯不得不放弃这个想法,又花了几年时间发明出一种有三个运动维度的龙骨臂,用来重复科学家在试验台上的动作,并命名为「爱迪生机」。名字虽然响亮, Theranos 却仍然没有研究出能用少量血液一次检测多种疾病的办法。作为一家创业公司,或者说作为一个承载霍姆斯野心的容器, Theranos 已经耗不起了。

于是在爱迪生机发明的同时, Theranos 对外宣称,一种更便宜、更高效、更无痛的血液检测方法问世了,不用去医院或者实验室,只要在路边药店购买一个「血液胶囊」,用 2.99 美元和一滴指尖血,就能得到检测结果。

对医疗行业而言,这个消息无异于一颗重磅炸弹。如果属实, Theranos 即将打破几家医疗公司在血液检测行业的长期垄断。 Theranos 也以此作为宣传重点:当全世界都在忍受针头刺入皮肤抽取一管血、等待十几个小时才能得到一些检查结果时,该公司仅用指尖的几滴血, 在 4 个小时以内就能得到 200 多种检测结果,并帮助医生预测没有表征出来的疾病。各色媒体蜂拥而至, Theranos 因此成为备受瞩目的「颠覆性创新型公司」。

hougarden

Theranos宣传图

不久, Theranos 和一些连锁药店合作,推出迷你实验室,以便普通人可以绕过医院和医生处方,自行选择血液检测,这吸引了大批有「针头恐惧症」而不敢体检的人。在创业 10 年之后, Theranos 终于走向商用市场。估值 760 亿美元的美国血液检测市场就像是安逸已久的沙丁鱼群,被霍姆斯这尾「鲶鱼」搅和得天翻地覆。

2014 年和 2015 年的上半年,是 Theranos 公司,或者说是霍姆斯的高光时刻。先是 Theranos 累计获得超过 9 亿美元的投资,公司估值达到 90 亿美元,霍姆斯作为创始人拥有一半股份,身价飙升为 45 亿美元,高居美国白手起家女富豪榜首。

随后霍姆斯登上《福布斯》杂志封面,成为「全美最杰出人士奖」史上最年轻获得者,又被媒体冠以「女版乔布斯」的头衔,和她的偶像平起平坐。此外,霍姆斯还获得了由奥巴马授予的「2015 年创业者大使」称号。

hougarden

霍姆斯封面秀

在这些闪闪发光的荣誉背后,霍姆斯构筑了一个不可小觑的人脉圈。最开始,霍姆斯从邻居、著名风投人蒂莫西·德瑞普那里得到 100 万美元启动资金。之后她又借助德瑞普,认识了一大串举足轻重的人物并把他们拉入了公司董事会,包括甲骨文的投资人拉里·埃尔森、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亨利·基辛格、前国务卿乔治·舒尔茨、前国务卿比尔·佩里,以及资深参议员萨姆·纳恩等众多政商界名流。

对霍姆斯而言,每一个大人物都是一大笔资源。这些「聪明的脑袋」一个个都自愿被捆绑在 Theranos 不断上涨的股份价值上,向外界昭示着「如果 Theranos 拥有这么一个豪华的董事会,那它一定是真的吧。」

尽管到这时,作为一家医疗健康公司, Theranos 还一直以「商业机密」为由,拒绝透露任何「爱迪生机」和血液检测的作用原理和机制,只是不停对外宣传其用来储存血液的「胶囊」。

神秘、高估值、技术流、颠覆性创新…… Theranos 表现出来的正是硅谷传奇企业们长期以来对外表现出的气质。媒体如获至宝,以惯有的娴熟技巧反复报道这个「独角兽」公司,它们不关心独角兽是否真从神话中现身了,只关心它出现时吸引来多少目光。

除了高昂的市场估值,创始人霍姆斯刻意经营的对外形象也总是让人相信 Theranos 前景远大。自从获得媒体关注之后, 20 来岁的霍姆斯改头换面,总是穿着一身黑色高领毛衣,刻意用一口和本来嗓音完全不同的低沉女中音说话。

她不再像学生般莽撞直言「想用少量血得到尽量多的检测数据」,而是再三重复「爱迪生机」的发明创新,也不像其它公司用近百亿美元估值来增加可信力,而是强调公司一直在为「医疗健康数据的基本人权」而努力。

这种高调与她身上本该代表专业、朴实的黑色毛衣碰撞出一种微妙的违和感。

她的至暗时刻说来就来了。就在她乘坐私人飞机穿梭在各式各样的活动和宴会中,她的恋人——资深硅谷人、曾任职于微软和莲花公司却对医疗一窍不通的巴尔瓦尼——作为 Theranos 的 COO 牢牢把控着公司内政之时,公司首席科学家吉本斯因对科研进展绝望而自杀,整个科研团队陷入了困境。

哪怕 Theranos 的内部混乱被捂得严严实实,产品效果却不会说谎。数万名美国人已经体验了「爱迪生机」和迷你实验室,很多人得知自己可能身患绝症,忧虑地进入医院治疗却又发现身体完全健康。Theranos 的神秘开始慢慢变色。

hougarden

质疑与日俱增

血检高失误率终于让专业人士注意到了这家跨界的「硅谷+医疗」公司。自 2015 年 5 月起,生物学家戴尔·芒狄斯坚持在《临床化学与医学》上一连发表 5 篇长文,按照数据和逻辑分析质疑 Theranos 的专业水准。

同年 10 月,《华尔街日报》记者卡雷路一反媒体追捧常态,撰文起底 Theranos ,引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检察官办公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其的调查。外界谁也不曾料到,打造 Theranos 的名声用了 10 年,崩塌却只需要 6 个月。

这 6 个月里,面对外界的质疑,霍姆斯总是闪烁其词,仍以「保密」为由拒绝透露具体技术,反而将这些质疑与学界同行的嫉妒心挂钩,反复塑造一个饱受攻讦的天才创业者形象。

有趣的是,此前霍姆斯从传媒大亨默多克手中拉来了 1 亿美元「救命投资」,以此恳求默多克施压旗下媒体撤销对 Theranos 的不利报道,但默多克以「不能干扰新闻独立性」为由拒绝了。

2016 年 4 月,美国医保与医疗救助服务中心宣布调查结果,认定 Theranos 实验室的操作过程和测试结果均存在大量缺陷,将「直接危害患者安全」, Theranos 一直以来也只被批准过一项相当简单的疱疹检测,其余的设备和检测项目仍在审批过程中。

这个一向「高冷」的公司不得不低头承认:此前迷你实验室得出的检测结果,大多数都是利用传统检测仪器测得的。打着神秘名义的遮羞布倏然撤下,里面全是谎言。

hougarden

深情凝视的,是前景还是「钱」景

明星公司转眼就成为撒下弥天大谎的「医疗骗子」。很多人都在问,这家公司凭什么就骗来了这么多投资,又凭什么骗来了数以万计的消费者呢?

Theranos 的故事发生在硅谷,这是一个又一个的传奇公司崛起的地方,雅虎、谷歌、 Facebook ……多少风投捏着大把金钱整日徘徊在这里,为了投中下一个传奇公司,收获几倍于成本的利润。在 2001 年安然公司崩塌之后,上市公司被迫透明化,非上市公司却越发神秘。尤其是在硅谷,创业公司此消彼长、优胜劣汰,大部分都只有不到 4 年的生存时间,导致保密主义盛行,成为大家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Theranos 正是钻了这个空子,在科技创业的沃土上,一个本应极具医学专业性的公司却不以科研为核心,没有经过任何同行评议和研究,就把成果应用于临床,还为自己绕过了医院而洋洋得意。

霍姆斯对自己的包装也助长了这种伪硅谷气质,她穿黑色高领毛衣,模仿乔布斯的语气和手势,声称自己的偶像是乔布斯,借对标名人刷足普通人的信任和好感。

作为医疗设备公司的 CEO ,在公开场合,霍姆斯很少提及公司的血液检测技术,反而多次讲到叔叔患癌去世、自己对针头的恐惧以及发明「爱迪生机」的不易。一个个催泪弹扔出来,再说上几句「得知自己的健康数据是基本人权」之类的美国梦,就收获了台下观众的大把好感和信任。

从前的硅谷「骇客」是什么呢,是腼腆的杨致远、格子衫的代表谷歌二少、一打衬衫换着穿的扎克伯格,他们言辞少、代码多、产品实实在在,而霍姆斯这个新型「骇客」,能讲故事、拍封面,就是说不清产品原理。

此外,与这些产品先行的公司不同,Theranos 不是先被用户使用认可的,而是被商业媒体们铺天盖地的头条捧出来的。自媒体横行的年代,商业媒体为了夺回眼球、巩固影响力,镜头跟着一大堆政治人物四处乱转。当《福布斯》、《财富》之类的一流媒体被前国务卿、前议员、前国防部长这样的头衔震晕,从而抛却常识吹捧 Theranos 公司时,他们忘记了当这些这些政客们经过「旋转门」摇身一变,就是学者、研究人员,也成为了可能因为人情和私利而有所偏颇的常人。

从第一个知名投资人领衔踏上 Theranos 的船开始,之后的投资人受利润翻番的诱惑,就像跟随头羊的群羊乖乖走进圈里等着吃草,哪怕曾有疑问,也会缄默不言。毕竟大家心知肚明,这就是硅谷流行的「 fake it until make it 」,只要源源不断地有下一只羊带着投资进来, Theranos 就将永不沉没。

如果按照 2003 年霍姆斯最初的想法钻研下去, Theranos 本该是一个彻底的「医疗+科技」创业公司。然而在其最辉煌的两年里, Theranos 的医疗资本和科技资本近乎为零,所谓「一滴血测百病」,不过是借助政治力量自我包装,又利用媒体鼓吹所得到的一场涉及数万民众、 9 亿美元投资、90 亿美元估值泡沫的骗局。

正如独角兽是神话中的动物一样,没有实力支撑,所谓的「独角兽公司」 Theranos 也只是个神话。然而,遥不可及的神话依旧是骗子们大行其道的利器。100 年过去,从吃人血馒头到一滴血预测疾病,人们的盲从与迷信,似乎并没么改变。事实上,真正改变世界的,从来只有脚踏实地的科技和创新。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