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uvelle-Zélande
Français
partager

1月定全年?如何看待A股的“1月效应”

财经auteur: 华泰证券
1月定全年?如何看待A股的“1月效应”
résumé在行为金融学中,日历效应里面有个著名的“1月效应”,即1月定全年,具体是指每年的1月股市的……

在行为金融学中,日历效应里面有个著名的“1月效应”,即1月定全年,具体是指每年的1月股市的涨跌通常预示着全年走势,如果1月份股市上涨,该年全年股市有较大机会上涨,若1月股市下跌,那么全年股市下跌的概率较高。当前2019年1月份已经接近尾声,而年初以来上证综指累计上涨3.49%,深圳成指累计上涨3.92%,纷纷收获开门红,我们认为指数未来在1月末收涨已经成为大概率事件。那么从历史统计结果来看,A股的“1月定全年”效应是否显著呢?

A股1月份收益率对全年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1月效应”最早被发现是在美国的股市中,然后其他国家的学者也陆续发现“1月效应” 存在其他股市之中。对于一月效应的出现,学者认为这与美国“资本增值税”的税务安排、基金“粉饰橱窗”、员工的年终奖金及美国年末的重要假期(感恩节、圣诞节、元旦)有较大关系。而且根据统计学的验证结果显示,1月份的回报率往往是"正数",1月股市的涨跌对全年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学界称这种现象为“1月效应”。

对于A股来说,显然在多方面与美股存在一定差异(比如美国最重要的假期是12月末圣诞节,而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是2月前后的春节),因此“1月效应”在A股可能有着不同的特征。我们统计了2000年以来上证综指和深圳成指每年在1月份的涨跌幅以及当年全年的涨跌幅,通过对比我们发现:(1)2000年以来,1月份上证综指、深圳成指上涨的次数为11次、10次,对应概率分别为57.9%、52.6%,因而1月份并不十分显著地表现出上涨趋势;(2)2000年以来,上证综指、深证成指1月份收益率与全年收益率方向一致的次数分比为13次、14次(下表中用颜色标记),概率分别为68.4%、73.7%,表明A股1月份的指数收益率对全年方向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以上证综指为例,2000年以来,仅有2000年、2001年、2003年、2004年、2014年、2018年出现1月份指数收益率与全年收益率方向不一致的情况。

hougarden

对于这种“1月定全年”效应背后的原因,我们认为一定程度上在于A股机构投资者考核的周期性。通常A股中大部分机构投资者考核的投资周期是1年,而在12月底意味着上一轮考核周期的结束,进入到1月份,则新的一轮考核周期重新开始。机构投资者一般在上一年末制定好新的一整年的投资方向和投资策略,到1月份则开始贯彻已经制定好的策略,因此1月份的投资方向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全年的投资方向。例如:如果制定新的一年投资策略是看多,则机构投资者倾向于在新的考核期开始的1月份进行加仓,从而导致指数上涨。根据有效市场的理论,股票价格已经反应已有的信息,因此除非市场发生超预期事件(尽管超预期事件发生是非常常见的),否则1月份的方向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全年的方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2018年1月份指数上涨和全年指数下跌出现了比较大的背离,我们认为这背后的原因是由于中美贸易摩擦超过市场预期导致的。

TMT行业的“1月定全年”效应更加明显

如果我们进一步分行业来看,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A股TMT行业的“1月效应” 比周期性行业要更显著。我们统计了2000年以来各个一级行业1月份的收益率以及全年收益率,其中方向一致的情况出现频次最高的5个行业分别为:传媒、计算机、电气设备、通信、综合,这些行业通过1月份收益率预测全年的胜率分别达到甚至超过90%;而出现频次最低的5个行业分别为:食品饮料、银行、建筑材料、房地产、钢铁,这些行业通过1月份收益率预测全年的胜率不到60%。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逻辑去解释上述现象:一是周期性行业(比如钢铁)本身价格的波动较大,预测难度也大;二是周期性行业比较容易受到政策影响。另一方面我们注意到:银行、 食品饮料在历史上的“1月效应”也不显著,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银行和食品饮料都作为机构的一种防御性品种,当机构不看好新的一年的行情时候,会在1月份加配银行和食品饮料,从而比较容易出现1月份和全年走势不一致的情况。相反,对于TMT来说,其背后的驱动因素更多的是在于长期的产业逻辑,因此1月份对全年的指示意义较强。

hougarden

投资逻辑:重点关注TMT行业的“1月效应”

总结来看,A股的1月效应有着不同的特征,根据2000年以来的统计结果来看,A股在1月份并未表现出明显的上涨特征,但1月份指数走势的方向大致可以预测指数全年的方向,预测胜率达到70%左右,我们认为其主要逻辑在于机构投资者考核的周期性。从具体行业来看,TMT行业的1月份的走势对于全年行业的指数预测作用更为显著,如传媒、计算机、电气设备、通信等行业,预测胜率可以达到90%左右,我们认为其背后的逻辑在 于TMT行业基本面更多是由于背后长期的产业逻辑驱动,方向更加明确。但另一方面,周期性行业预示作用较弱,其可能原因在于周期行业受价格或政策影响本身波动大,难以预测。而银行、食品饮料行业同样预测效应较差可能是因为自身的防御属性较强。

风险提示:“1月效应”是基于历史数据统计得出的概率性结论,实际情况复杂多变,可能会有偏差;中美贸易摩擦有所反复,或进一步升级压制市场风险偏好;指数持续下跌导致股权质押、融资、信托等爆仓引发流动性风险。

本文作者:曾岩、钱海,来源:华泰证券,华尔街见闻专栏作者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