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eva Zelanda
Español
compartir

淡化自有品牌,「曼申」做智能门锁战场背后的“军火商”

财经autor: 陈绍元
淡化自有品牌,「曼申」做智能门锁战场背后的“军火商”
resumen中国智能门锁的战争无疑已经白热化,传统锁具品牌、家电厂商、互联网品牌、安防厂商、电子通信巨……

中国智能门锁的战争无疑已经白热化,传统锁具品牌、家电厂商、互联网品牌、安防厂商、电子通信巨头、智能家居公司等,纷纷涌入赛道,希望在快速崛起的市场中分一杯羹。

在这些激烈厮杀的自主品牌公司背后,有一家从事门锁行业14年的公司——曼申,放弃了自主品牌,退居幕后做“军火商”,为360、联想、网易严选等多家做自主品牌智能门锁的公司,提供研发、制造、服务支持,并于2018年3月获得了知名投资机构达晨创投的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曼申在过去的14年中,伴随中国锁业的发展,如何一步步发展至今?经历了哪些探索、成功、失败?又为何放弃品牌走“卖水人”的路线?怎么看中国智能门锁行业的竞争和发展?

带着这些疑问,于近日专访了曼申CEO张宝强。

2004年,湘火炬汽车集团投资成立了湘火炬安防公司,创立了曼申品牌,张宝强出任总经理。公司设立初衷是做汽车配套锁,然而经过调研,团队发现中国门锁业的机会很大。

“有房就有门,有门就有锁,而且当时中国的房地产发展很快”张宝强告诉。

门锁硬件主要由面板、锁体、锁芯三个部分构成,其中锁芯是难度最大的核心精密部件,当时国内能做好的极少。于是曼申瞄准锁芯研发,并于2005年推出了“超B级”锁芯,建立了自己的生产线,为当时门锁最大的市场“防盗门”客户供应锁芯产品,同时销往海外。

单纯做锁芯硬件想象空间有限,曼申也在探索更多可能性。

2008年,伴随着物联网概念的兴起,智能家居成为行业认为能最快落地的场景之一。曼申看到了这个机会,成立了智能家居研发中心,公司也从过去的纯机械技术架构,升级为软硬件综合技术架构。2010年,曼申全无线智能家居系统通过公安部检测。

然而受制于技术、功能体验、成本等因素,彼时的智能家居产业并没能发展起来,曼申投入上亿元的尝试在商业上失败了,但却为后来曼申的发展埋下了重要的积累。

2011年,张宝强成立了慧晶智能公司,并将曼申品牌转移了过来。产品和商业上的探索依然在继续,在硬件智能化的趋势下,曼申将猫眼、门锁联动,于2013年推出了智能防盗门产品,实现了数千万元的年销售额,超过了团队预期,这也让团队思考应该做智能家居系统还是做单点突破。

这个思考并没有持续太久,2014年,Google以32亿美元估值收购了智能温控器创业公司Nest,这件事在行业内产生了极大震动,曼申也因此坚定了通过单品突破,培养用户需求,再不断拓展智能家居场景的战略路线。

智能门锁成为了曼申选择的核心单品。一方面是看重智能门锁高频、较刚需、存量增量市场大、更换成本较低的特性,另一方面多年制锁和智能家居的经验,能让曼申快速做出智能门锁产品。于是,曼申将其他业务都砍掉,All in 智能门锁。

2014年,曼申推出与微信连接的云智能锁ILock M1;2015年曼申与阿里联合推出云智能锁iLockA2,淘宝众筹45天突破1500万元;2016年,曼申iLock A5淘宝众筹突破1650万元。

hougarden

在这个似乎应该继续大力推进智能门锁的节点,曼申却再一次调整了战略,影响因素是——ofo。

2016年,共享单车兴起,头部玩家ofo寻求联网电子锁解决方案,最终锁定了曼申。随着共享单车的爆发式增长,ofo给曼申的智能车锁订单,也从最初的每月几万件,到几十万件、上百万件。

“当时我们判断共享单车是一个难得的时间窗口,能够锻炼曼申的大规模生产作业、测试、品控的综合能力,同时快速拓展供应链等行业资源”张宝强告诉。相比之下,智能门锁虽然小有起色,但是依然在每月几千件销量的缓慢爬坡状态。

于是曼申将主要精力暂时放到智能车锁业务,练兵积累,很快到2017年,张宝强认为车锁的风口即将过去,要再回到智能门锁赛道。

而此时,智能门锁赛道已充斥了各类玩家,不乏头部参与者。抛开“千锁大战”的热闹,曼申发现智能门锁的供给端难以支撑行业快速和健康发展,重复建设、产能不足、品控不严、安装服务滞后等,直接影响到产品交货、成本、质量、消费端体验等。

相比于头部玩家在资金、品牌、渠道等方面的优势,曼申认为继续做自主品牌的模式,将会耗费巨大且未必能占到优势,而曼申锁多年积累的全形态智能锁(锁芯、推拉、转轴、贴锁等)研发设计,以及百万量级智能锁的生产经验,则是行业非常稀缺的。

另一方面,很多拥有品牌、资金、渠道等优势的跨界玩家,需要快速推出自己产品,同时保证稳定质量、交付能力,不能砸品牌,而智能门锁涉及机械结构、电子、通信、云平台、安全等综合技术,以及大规模生产、品控等,显然不是短期能速成的,他们也需要寻找能支撑自己争夺市场,或开展IoT战略的优质供应伙伴。

这样一来,曼申决定淡化经营了十多年的自主品牌,退居幕后,做军火商、卖水人。

2018年,曼申成立了中国智能锁共享产业平台(CSLP),在中山投资建设百万量级产能的生产基地,一期面积达3.5万平米。

CSLP的核心能力有3块:研发、制造、服务。具体包括营销支持、云服务、SaaS定制、产品规划、资金孵化、云客服、线下安装等,覆盖智能家庭、智能交通、智能公寓、智能办公、行业应用等5类解决方案。

经过一年发展,CSLP已经与多类客户达成合作:跨界智能锁品牌运营企业,如360、联想、严选等;布局物联网的运营商,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房地产巨头,如万科、碧桂园等;自如等公寓;TATA木门等行业客户,以及以色列、荷兰、日本公寓等外贸客户。

hougarden

2018年10月,360发布了699元(不含300元安装费)的M1智能门锁,将行业价格拉到千元内,引起了行业震动,这款锁背后的研发、制造、服务商正是曼申。

张宝强告诉,曼申的中山生产基地自18年8月正式投产,第四季度单月产能突破十万套,预计2019年总产能将突破200万套。

值得一提的是,CSLP并非定位为“代工厂”,而是掌控整体技术方案、核心制造工艺、品控等关键环节,同时通过汇聚闲置产能的方式,实现压铸、开模等非关键环节的加工制造,这样做的目的是:即能保证曼申的不可替代性,同时能最大化生产效能,降低成本,提高灵活性。

谈及中国智能门锁行业的未来发展,张宝强认为,2019年是智能门锁大洗牌的一年,由于经济、融资、利润、制造等问题,中国的智能门锁品牌厂商,会从现在的3000多家,锐减到百十来家。未来3~5年,行业格局会确定,剩下10家以内的主要品牌。

曼申从最初的机械锁芯,到智能家居,再到智能门、智能门锁、智能车锁,以及现在的“军火商”,14年的锁业经历,折射出了中国锁业、智能门锁、共享单车的发展缩影,同样也折射出在中国快速变化、竞争激烈的复杂商业市场环境中,一家企业所面临的机遇、挑战、成功、失败、抉择。

也许,在合适的时机,曼申还会重归品牌之路?

——————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