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Zealand
English
Share

铁打的中秋月饼 流水的望月情怀

转载作者: 徐文欣
铁打的中秋月饼 流水的望月情怀
摘要最近,有关中秋月饼的大数据登上了微博热搜,数据显示莲蓉蛋黄馅的月饼稳坐销量第一的宝座,并且较2018年销量增加1.8倍,妥妥的成为最受欢迎的月饼。

最近,有关中秋月饼的大数据登上了微博热搜,数据显示莲蓉蛋黄馅的月饼稳坐销量第一的宝座,并且较2018年销量增加1.8倍,妥妥的成为最受欢迎的月饼。

hougarden

微博截图

双黄莲蓉馅的月饼不仅在国内收获好评,在国外也倍受欢迎。近百年前。它就随着华侨华人的足迹流到了海外。广东华侨博物馆有两个月饼模具,其中一个是20世纪上半叶华人下南洋谋生时带至海外,上面便刻有“双黄莲蓉”四字。模具的花纹与现在几无二样, 可见百年前,“双黄莲蓉”馅的月饼就已俘获大家的心。

hougarden

图为华人带至海外的木质月饼模具 图片来源:广东华侨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另一个模具署有“新丰梅坑李制”的名字,是东南亚华人家庭使用的传统手工月饼模具。使用时先在模槽内撒放面粉,再将用粉皮包好的馅料均匀压进模槽内,把饼模反过来扣在桌面轻敲一下,月饼就做出来了。

hougarden

图为华人带至海外的木质月饼模具图源:广东华侨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这两个模具距今已近百年,那时的华侨华人离开故土远赴海外生活,大多比较清贫,但他们临行前却没有忘记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不远万里地将这些月饼模具带到海外。


透过近百年前的模具看中秋月饼,月饼的花纹、形状以及馅料与现在相较几无二样,但随着我国国家实力的提升,华人数量的增加、经济水平的增长,月饼对华人来说已经不再是奢侈品,在海外过中秋的氛围也越来越浓了。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王大伟教授是家中第3代留学生,他在20世纪80年代赴英读书。有次演讲,他说起留学时独特的月饼吃法:当时他在行李中装了几块月饼。中秋节想和同学分享,可同学太多月饼太少,无奈便将月饼切成薄片“分享装”与大家享用,后来王教授与同学们因月饼生情,还竞选上了班长。

hougarden

视频截图

李建勋是一名在中国长大后移居英国多年的餐饮业者,他一直有个把中国月饼推荐给老外愿望,他希望外国人知道月饼蕴含的中国文化和意义。这个愿望源于儿时珍贵的台湾月饼记忆,李建勋小时候,台湾与大陆还没有通商通航,一块小小的月饼要经由日本或香港才能抵达大陆,因为舍不得吃,他把一块台湾月饼藏起来,最后竟然放到干硬咬不动。

“现在的中秋对我而言意味着可以品尝各式各样美味的月饼,而在各式月饼中我最青睐依然是台湾月饼。” 李建勋说道。


随着华侨华人数量的增长,教育、经济水平的提升,他们将中国的月饼、节日、文化带到世界各地。从一定意义上讲,李建勋把中国月饼推荐给老外的愿望已经实现了。

目前,海外华侨华人已达6000多万,分布在198个国家和地区。这一数据仍在增长。在世界各地建立聚居区的华侨华人,也把中国文化带到了他们居住的地方。

今年的中秋,各色月饼如期而至,就连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也在列治文华人超市发月饼、与华人分享中秋的喜悦;美国华人社区的月饼商家推出新口味吸引年轻华裔;马来西亚的月饼也推陈出新,出现了凯蒂猫、米老鼠等卡通图案……

除了中秋月饼,花灯会、慰侨文艺演出等中秋庆祝活动层出不穷,越洋电话、视频通话也让海外游子与家人咫尺天涯,跨越时空,共度佳节。

hougarden

美国华社超市汇集来自中国的知名月饼品牌。(美国《世界日报》/赖蕙榆摄)

有人说,现在国外过中秋有3件套——吃月饼、看演出、和家人打视频电话;也有人说,在国外过中秋是中华儿女的一种身份认同,不管怎么说,近百年过去,中秋节的一切还紧紧围绕着月饼与团圆。而幸运的是,对华侨华人来说,月饼与团圆已不再那么奢侈。

hougarden

网友评论截图


华侨华人们在海外不再孑然一身,他们有了自己的社区、同学、朋友、家人,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了中秋节并向他们表示祝福。在极具归属感的节日里,大家与世界各地的人们聚在一起,虽无法免去“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甜蜜思念,但抬头望月时,身边月饼、陪伴以及跨越时空的团圆方式正让一切变得更好。

hougarden

资料图(图文无关)

而身在异乡,即便不能与家人围坐在一起,当我们抬头望月时,想起远方亲人细腻的挂念,相较于那飞鸽传书的时代,这慢慢变好的生活又何尝不是一种的幸福?

来源:新华网、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新华日报、广东华侨博物馆等

(责任编辑:Aimee)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