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Zealand
English
Share

世上最富裕的年轻人,必须拥有辞职自由

社会Author: 36氪的朋友们
世上最富裕的年轻人,必须拥有辞职自由
Summary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ID:new-weekly),作者:尧葭;经授权转载……

今天说辞就辞的年轻人们,确实比他们的父辈来得洒脱。

中年人一边酸自己是领导怎么骂也骂不走的社畜,一边也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感慨现在小年轻们的心浮气躁。

但他们的洒脱也需要代价。当年轻人们递上辞职信那一刻,也放弃了握在手中的安全牌,即使等待他们的,是无尽的风险与未知。

十字路口的迷茫

网上有种说法:社会对于年轻人的期待都是揠苗助长——在还不确认人生方向的时候推他们出去找工作,在还不懂责任为何物的时候就要过早地成家。

所以迷茫这件事,几乎成了年轻人普世的状态。

工作的忙碌或许能暂时掩盖自己人生的困惑,那么辞职后,我是谁、我要去哪儿这些问题,就被明明白白摆上台面,成为避无可避、必须解决的症结。

无论夜有多深,总有加班的灯为你亮着。图/全景

这是Bob工作一年半第三次辞职。因为不肯去考公务员,他正在跟爸爸冷战,辞职的事并没有告诉家里人。

此时他盯着招聘网站上的职位列表发呆。列表旁边是各种弹窗,什么“共创未来”、’“ 快人一步”、“要的就是你”,吸睛诱人,仿佛点进去就拿到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有人说,“生活就是用一种焦虑代替另一种焦虑,从来没有一劳永逸这个选项”。相较于找不到工作的焦虑,对Bob来说更扎心的,是找不到想要从事的职业方向。

师兄建议他先筛掉自己不喜欢的和不能做的工作,逐步缩小范围,再从中挑选。但他筛了一圈,依旧剩下太多“干扰项”。

楼外的人看灯光夜景,楼里的人看永远做不到的KPI。

投出去的简历大多石沉大海,几个面试不了了之,把Bob一开始的自信慢慢消磨成自我怀疑。那些虚席以待的岗位,像单身狗未竟的爱情,喜欢的人不出现,出现的人不喜欢。

在这点上,师兄并没有告诉他应该怎么办。当学生时并不知道,长大后的选择题要比考试难得多,全是不定项,没有标准答案。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没有找到那条与自己百分之百match的道路,只是在一边试错一边试探。

然而“凑合”不符合Bob的价值观,一次次的将就相当于把偏离的航道一点点加长,最后离初衷越来越远。

Bob仍然在一边挣扎一边等待。即使尚无起色,他也还是相信,与其勉强自己做一份凑合的工作,在“虽然并没有特别满意但是来都来了就好好干”的混沌处事观中度日,不如琢磨清楚以后的路。

他对自己说,不用怕,这是值得的。

间隔期是一场与自己的对话

社畜们太忙了,忙得没时间与自己相处。当大部分的时间被工作填满,看似忙碌而充实,可一旦躺下来闭上眼,就只剩下空虚与疲惫。

互联网公司996的日子,Jeff过了一年零九个月。加班吃过的泡面比正餐还多,肚腩在压力和久坐的哺育下野蛮生长。

有一天,时刻绷紧的弦终于断了。因为意见不合,Jeff与领导华丽地吵了一架,在第二天递交了辞职信。

辞职后的Jeff,终于认真打量起镜子里的自己:眼眶凹陷、肚腩凸起,双目无神、印堂发黑——就好像这个人快要腐坏掉了。

他决定先不找工作,给自己放个假。办健身卡、学做饭,每天固定早上八点起床晨跑,中午晚上两餐做饭,固定留四小时看书,傍晚两个小时健身房,睡前冥想,十点半上床睡觉。

两个月后,Jeff的腰围缩小了3公分,体重减少了8斤,颈椎病也好了不少。留给自己的时间多了,Jeff发现,自己关注的焦点也从外界转回了内心。

他感知身体的点滴变化,修补和重构精神世界,每天醒来,都觉得自己比昨天好了一点点。他感激那个两个月前给自己放假的自己。如今,他觉得自己从内到外都重新做好了准备,开始不紧不慢地找工作,走向人生的下一个阶段。

与Jeff一样把辞职作为休养充电期的人不在少数,而Fannie的间隔期,比Jeff要来的更长一些。她也曾冷漠麻木地穿梭在深圳的写字楼和地铁里,过着一眼就能望到头的白领生活。

看到澳洲开放打工度假签证的消息,她几乎不假思索网购了一套雅思真题,并最终拿到了签证。顺便,她要感谢一下新来的业务能力堪忧的上司,逼走了部门里超过半数的员工,使得辞职出发的决定变得更加容易。

从澳洲最南端的塔斯马尼亚小岛开始,Fannie和闺蜜顺时针绕着澳洲的海岸线开车一路前进,边打零工边游玩,爬山、潜水、穿树林、过草地、睡帐篷,用300多天完成了一趟40000公里的旅程。

hougarden

辞职以后的Fannie,在Ningaloo Reef看海。

“假如我不知道将来会是怎样,那就证明了我的未来还有无限可能。”

秉持着无知即是惊喜的期待,拍了大腿就出发,出发了就不后悔。环澳的过程,Fannie黑了八个度,从萌妹子变成了女汉子,却在一路上尝试了很多从前的“不可能”。

生活的真实感,可以来源于亲手做的汉堡和香肠,农场踩到的羊粪粒,露营睡过的帐篷,大清早叫人起床的乌鸦……这一切比电脑前的文字,银行卡里的数字来得更有温度。

Fannie怀念在土澳的野性原始的风景里,远离现世中复杂的羁绊和人际关系,诚实地审视自己的时刻。走完这段间隔期,她也更清楚自己对自己的期待,更明白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hougarden

塔斯农场的阳光和狗,还有一片等待剪除的杂枝。

这个社会的年轻人总是太赶了。忙着高考、上学,毕业后又马不停蹄开始上班、考编。紧接着,买房结婚就要提上日程。任务一个接一个,催人前行,也催生不安。

被不安全感裹挟的年轻人,总是不可避免地负重前进,即使升职加薪带来了短暂的心理满足,也会很快被更多的责任和压力消解。

当然,辞职并不是万灵药,间隔期也无法使人脱胎换骨。但起码,这段时光能让我们暂时地跳出社会的规则、自己的欲求和别人划下的分数线,学习如何自处,如何坦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以及未来的人生。

遇见另一种可能

有些人的辞职是为自己按下了暂停键,为自己赢得短暂歇息和停留,而有些人的辞职,则是换台键,换个频道,去遇见新的可能。

设计师Jenna的公司是初创企业,一个人当两个人用,休息只是奢望。当她断断续续一个多月总因为心律失常而失眠到天亮,她终于向老板辞了职。

hougarden

身体好转后的Jenna,拉上自己的老同学开了一家培训画室,想要完成从前许下的一起装逼一起飞的梦想。

没有料到的是,尽管拉下老脸使出吃奶的力气宣传,拉来的学生却只有小猫两三只。Jenna这才发现自己想得太乐观,没有周密的计划,没有对市场的了解,没有对风险的预判,没有人脉和基本的生源。

好不容易收的一点学费,被房租、水电和人工费用分隔殆尽,账单月月准时到来,犹如对面夜车的远光灯那般刺眼。

勉强撑了半年之后,工作室关闭了。遣散了学生,打扫了场地,搬走最后一件物品的时候,Jenna有点恍惚。虽然知道80%的创业者都被拍死在了沙滩上,但又有谁不是抱着成为那20%的侥幸上路的呢?

Jenna的梦碎得有点快。好在,狂热地追逐过财富与自由的她,就算再回去打工,也算是个有故事的女同学了。

用辞职转换跑道,Jenna选择了创业,而她的同学Sam选择了转行。零经验零基础的履历并不能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梦想,于是,他没着急找工作,而是报了个网上课程开始从头学习。

hougarden

好好工作,还是放手一搏?图/《东京女子图鉴》

他用“迷茫是才华配不上理想”给自己打鸡血,每天起床就开始刷课,做笔记,做实操,富余的时间用来自学软件和读书。有了确定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时间都有了去处,等待的日子并不漫长。

六个月后课程完结,他记了满满三本笔记,学会了十几种新的工具,信心满满地去求职,针对每一家面试的公司都做了十几页的PPT分析,最终正式入职了一家心仪的公司。

Sam喜欢的演员春夏说过,要感谢今天反叛过的自己,因为没有反叛你就不会走上另外的路,永远不知道另外的路上是什么,是荆棘或是玫瑰花。

上一次见到Sam时,他说他提前转正了,基本工资从8000元转到10000元,对目前的状态,他很满意。

hougarden

苏明玉的为父辞职,也引起网友热议。图/《都挺好》

很多人说自己的辞职只是源于冲动,但如果再来一次,他们还是会做同样的决定。

不顺心的工作对人的折磨,如此频繁而又强势,于是,辞职成为我们无可奈何时最后的反叛,也是现实洪流冲刷中,关于理想的那点不肯妥协。

辞职后的选择因人而异,没有定论,但起码有一条真理:好不容易创造了机会,不妨多走一步,强迫自己去思考、去实践,重复往昔和改变未来,都是由你自己选择的。

既然告别过去,那就一定要改变点什么,否则,怎么对得起自己当初放手一搏的勇敢与孤独?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