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Zealand
English
Share

澳总理都不敢去之地,一个中国人竟留下和土人同吃同住30年!

转载Author: 今日澳洲
澳总理都不敢去之地,一个中国人竟留下和土人同吃同住30年!
Summary“澳洲总理都不能进去的原住民部落,我可以进去。”周小平在一次采访中笑着说道。

澳洲是一个独特的地方。

它独占一整片大陆,

既有悠闲、安宁、美丽的城市,

也有袋鼠成群跑过的热烈荒原。

世人更多知道的是澳洲现代的一面:闻名世界的悉尼歌剧院、海港大桥、以及吸引数百万人前来观看的新年烟花汇演等等。

相比之下,它神秘的一面则鲜有人去探索、发掘:如在阿纳姆丛林的幽暗山洞中,在古老树木的树皮上,在干燥的沙地间,竟留有原住民用智慧创造出的色彩缤纷的图腾。

许久以前,澳洲的原住民就已将这份深情浓缩成了传说、歌谣和壁画。这些艺术瑰宝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学者、游人、画家前来"朝圣",其中,当然少不了中国的大神。

hougarden

赤红色的艾尔斯巨石每天都随着天空颜色的变换而换着不同的衣裳。这座巨大的岩石犹如澳洲的心脏,伫立于澳洲大陆中部的荒原之上。一直以来,这里吸引了成群结队的游人来参观、游玩。

但在上世纪80年代,

吸引更多中国人来到澳洲的,

不是丰富的地貌和物种,

而是欧洲人留下的西方城市。

hougarden

hougarden

中国画家周小平也因为一次举办个人画展的机会,于1988年10月踏足澳洲。画家的眼睛总是和普通人不太一样:

窗明几净、生活舒适的悉尼、墨尔本并没有吸引这位中国画家的注意力,在这些大城市,他找不到灵感。

这时,有人建议他去澳洲中部碰碰运气,寻找更广阔的风景作为写生素材。

中部最著名的风景,

不就是艾尔斯巨石吗?

那看似火红色的岩体,

是如此耀眼炫丽!

hougarden

出于对艺术更高层次的追求,这个提议让这位中国画家顾不得遥远与否,他立即跳上了一辆大巴,连续坐了三天三夜车后抵达了艾尔斯巨石!

从此,周小平的人生折向了另一条轨迹。他在这里偶遇了居住在当地的澳洲原住民,看到了自己从未见过的质朴而神秘的原住民绘画。对于这一切,周小平眼前一亮!

澳洲原住民的文化,

简直可以组成一座艺术殿堂!

hougarden

周小平兴奋得从那辆巴士上跳下来!他发现,在这里生活的人,他们的肤色、衣着、说话方式都和自己前几天在大城市见到的完全不同。他的好奇心顿时起来了,他开始与当地人攀谈、结交!他还从艾尔斯巨石地区继续坐车前往达尔文、阿纳姆丛林,尝试着和澳洲原住民一起生活。

和原住民一起生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这里,一个中国画家要学习打猎、习惯吃当地人吃的食物,甚至,他拥有了一个原住民的名字。

hougarden

每晚,他都躺在咖啡色的大地上仰望着暗蓝色的漫天星空、璀璨银河。这里虽然是荒漠,人迹罕至,但似乎在这里看到的世界最大,激发的灵感也最多。

hougarden

“澳洲总理都不能进去的原住民部落,我可以进去。”周小平在一次采访中笑着说道。

我和原住民都成为了朋友,

有时还被邀请去参加部落中

最神圣的仪式。

我有时候也会和原住民吵架,

但过后我们还是一起生活画画。

hougarden

hougarden

“人体是原住民最好的画布之一。在举办成人礼时,原住民会在自己身上画上缤纷的图案。当然,他们也会画在岩壁、树皮、沙地上,画笔是手指、长长的毛发或草茎。”

hougarden

hougarden

周小平感叹过:这片土地到处都充满了奇异的色彩!

“他们最常用白色、黄色、黑色。但有些颜色和图腾则不能乱用。比如有一种赤红色,不同的部落里对这种红色赋予了神圣意义是各不相同的,要根据具体情况来使用。尤其是他们在自己身体上涂抹颜色的时候,更会有所讲究。

“进入黄昏,天空被映成粉红色,微暖的晚风吹得野草晃晃悠悠。周围安静极了,只有自己节奏匀称的脚步声。我在草丛里发现一只蜥蜴,通体褐黄色,与土地的颜色接近。再一转身,三个黑孩子从灌木丛中闪出来,其中一个手上还提着一只黄色蜥蜴。”

在这里遇到的人和事,

都让他又惊又喜!

生活、居民、文化,

就是创作的最伟大素材!

hougarden

一个华人远赴到澳洲的偏远之地,为的是融合这些特色鲜明的澳洲原住民绘画和中国山水画,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绘画语言!这个梦想让周小平下定决心在澳洲居住,好让自己专注研究原住民文化。

为了维持生计,

周小平在餐馆里洗过盘子,

为早年中国淘金者的墓碑描过字,

也做过原住民学校的画画老师。

hougarden

hougarden

30年后,周小平在澳洲原住民区创作的事迹被澳大利亚ABC电视台拍摄成专题纪录片《水墨与赭石》(Ochre and Ink)。

2017年,周小平的中国巡回画展《重返大地——周小平艺术澳洲》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开幕,前澳洲总理Malcolm Turnbull为展览致了序言。

看周小平在澳洲创作的作品,你会有一种在一幅画作上看到两个时空突然重叠的奇妙感觉:

一层是来自中国的泼墨,大片大地色渲染出了代表土地的背景;另一层,是用白色、黄色圆点点出的抽象几何图形,又或是黑色勾勒出的人体剪影,他们以一种相互裹挟、融合的姿态存在于一个画面之上,正如人、土地、神明千百年来共生的关系。

hougarden

蓝山,周小平,2016年

hougarden

人,故土,周小平,2018年

有一次,这位华人画家和一个澳洲艺术家合作作画。Bulunbulun负责右边这一块,他用丙烯颜料内画了云彩、小船、鱼、海参等图形。周小平画了左边的一块,用中国画的笔墨在宣纸上画了水,颜色偏蓝绿。

最初画完以后,周小平觉得这两幅画不完整,有种嫁接的不自然感。直到有一天,他在工作室里打了一个盹,梦里Bulunbulun所画的各种图形活了起来,直接走入了周小平的水墨画里,他才终于找到了将两种看似毫无共同之处的艺术文化结合在一起的办法。那一年,《回归生命》一画诞生了!

hougarden

回归生命,Johnny Bulunbulun和周小平,2009年

周小平兴奋地把这幅画拿给原住民村落的长老们看。长老说,周小平是解读出了古老的原住民文化中最重要的一个故事:

“当你把生活变成一种神圣的艺术,艺术反映了自然,自然又回到了生活中,形成了这样一个循环。它是一个活着的、不断在发生着的故事,包括了人类所有的过去、今天和未来。”

可以说,周小平这位华人画家让世界更多人看到了原本只有褐色皮肤的“大地之子”们才懂得的艺术。

世界需要这种对事业充满热忱的人。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Comment
Verification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