مشاركة

助贷不会被杀死,只会进化

财经الكاتب: 新金融琅琊榜
助贷不会被杀死,只会进化
الملخص监管部门对助贷业务的“默许”,正是一种促进金融科技行业洗牌、加快优胜劣汰的市场化手段。

监管部门对助贷业务的“默许”,正是一种促进金融科技行业洗牌、加快优胜劣汰的市场化手段。考虑到当前复杂的内外部环境,这种“默许”态度,已经是监管部门对新兴金融科技公司的最大善意了。

翻阅最近金融科技上市公司的二季度财报,有一项数据值得特别关注,那就是机构资金占比。

在P2P网贷监管持续高压、网络小贷杠杆收紧的背景下,助贷业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金融科技公司的兴衰,乃至生死。

机构资金占比是一个最直观的观察指标。从最新数据来看,行业里占比最高的是360金融,其机构资金占比达到了85%,在助贷业务上发力相对较晚的小赢科技和拍拍贷,也在二季度实现了机构资金占比的大幅攀升。

需要承认的是,在监管层面,这类助贷业务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金融科技公司转型助贷,未必前路平坦。

然而,没有助贷作为支撑,金融科技公司很难熬过眼下的“极夜”。毕竟,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或许不必那么悲观,从央行近日出台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来看,监管部门高度认可并重视金融科技的作用,要求强化金融科技合理应用,将金融科技打造成为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考虑到当前复杂的内外部环境,监管部门对助贷业务的“默许”态度,已经是对新兴金融科技公司的最大善意了。

基于金融科技的助贷不会死。

助贷兴起的底层逻辑

我之前多次强调过一个观点,在新金融领域,比起资金端,资产端有着更强的生命力和社会价值,因此不会轻易被一刀切。而且就外部性而言,资产端的风险远远小于资金端。

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一切面向C端集聚资金的互联网金融业务都被严格控制了,但面向C端的信贷业务始终都拥有相对充分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不管是监管政策,还是经营压力,都在促使金融机构加大普惠金融拓展力度,但他们往往没有足够的下沉能力;同时,一些金融科技公司,已经积累了相当规模的普惠客群与业务经验,并在获客、风控、运营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科技能力。

在此背景下,金融科技公司与金融机构一拍即合,促使助贷模式在2018年以来全面崛起,并成为了加剧行业分化的助推剂。

这是因为,出于经营风险与声誉风险的考量,金融机构在选择助贷合作机构的时候,都会慎之又慎。只有那些业务规模较大、资产质量良好的头部平台,才有机会走入主流金融市场。

“通常银行的关注点会集中在公司主体、财务报表、有无现金流问题、资产逾期率、真实的不良资产等情况。”小赢科技总裁成少勇提到,此前该公司虽有涉及一定的助贷业务,但正式进入助贷市场是在去年6月。

小赢科技在最近迎来了5周年。自成立以来,它积累了大量有效用户数据,并掌握了大数据风控、反欺诈等方面的技术能力,再加上良好的股东背景与合作经历(很早就与众安保险达成了战略合作),使得小赢科技“牵手”金融机构相对顺利。

财报显示,2019年二季度,小赢科技发放贷款总额为101.7亿元,在资金来源上,非个人资金(主要来源于金融机构)占比26.7%,较今年一季度的10.4%上涨了16.3%,反映了其与机构合作获取资金的能力大幅提升。

据成少勇介绍,小赢科技正在扩大包括银行、信托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资金渠道,以实现资金来源多元化,目标是年底至少一半的放款资金来自持牌金融机构。截至今年6月末,小赢科技已获得金融机构正式授信人民币264亿元。

还有拍拍贷,这家平台亦通过大力拓展助贷业务,确保了业务规模的持续增长。据财报,拍拍贷2019年二季度撮合额达到216.11亿元,其中机构资金合作伙伴撮合的借款占比从一季度的30.9%增长至44.8%。

拍拍贷联席CEO章峰称:“目前,我们有20多个机构资金合作伙伴,并有信心继续深化并多元化资金来源,促进国内市场的业务增长。“根据最新数据,拍拍贷7月份的机构资金占比已经超过五成。

市场化洗礼与监管善意

在目前的消费金融市场上,单季度放款规模达到百亿级别的金融科技公司,几乎都是助贷业务发展相对较快的头部平台。

最典型的是360金融、乐信和趣店,它们在助贷业务方面介入更早,因此机构资金占比更高。其中,360金融在今年二季度的机构资金占比已经达到了85%。

对于过往以P2P为主要资金来源的平台来说,在“三降”要求之下,助贷业务的发展的好与坏,直接决定了他们的命运沉浮。

上面提到的小赢科技和拍拍贷算是通过助贷实现平稳增长的典范,而反面例子,诸如另一家上市网贷平台,一季度其业务规模大跳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助贷推进不利——该公司一季度通过助贷服务获得约85.88万美元的收入,营收占比仅为1.04%。

可以看到,助贷业务的开展情况,直接体现了金融科技公司被主流金融市场接纳的程度,也是它们自身实力与声誉的试金石。

由此,新金融琅琊榜认为,监管部门对助贷业务的“默许”,正是一种促进行业洗牌、加快优胜劣汰的市场化手段。

换句话说,在强监管之下,通过金融机构的市场行为,以助贷业务为抓手,帮助极少数的优质平台继续做强做大,倒逼实力不济、合规不严的大多数平台退出市场。

而在当前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下,有关部门迟迟没有对助贷出台正式的监管文件,而是采用了观望与包容,体现了监管部门对新兴金融科技公司的善意。

就像第三方支付行业,在这个行业发展的前面10余年里,央行一直采取“放养”态度,直到行业渐趋成熟的2010年,才出台规则并进行牌照准入。央行对二维码支付的宽容,更被视为中国移动支付领先全球的重要因素。

8月22日,央行公布,已于近日印发了《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下称《规划》),这是中央监管部门第一次出台金融科技相关规划,正彰显了这种善意。

《规划》指出,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要秉持“守正创新、安全可控、普惠民生、开放共赢”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金融科技赋能作用,推动我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助贷不会死,只会进化

于金融科技公司而言,助贷业务不仅可以帮助它们扛过强监管的极端考验,也是一个空间广阔的转型方向;对商业银行来说,助贷同样具有重大意义。

当前,商业银行纷纷启动零售转型,希望结合金融科技快速拓展零售业务。在此过程中,助贷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对那些中小银行而言更是如此。

在城商行里,整体排名靠前的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和南京银行,无不是助贷业务的积极参与者。这些头部城商行的示范效应,也带动更多中小银行加入进来。

诸如桂林银行,该行积极联合微众银行、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合作推广联合贷款;2017年和2018年,该行联合贷款发放规模近900亿元。

还有天津银行,2018年该行先后与新网银行、蚂蚁金服、百信银行和度小满金融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其去年末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达到778.96亿元,同比增长785.9%。

在成少勇看来,“当下以技术见长的金融科技机构,与在监管把控、资金方面具有雄厚天然优势的传统金融机构合作的意愿正在不断加强。如能将这些优势和前者在客户服务、反欺诈和信用审核等方面的长处结合起来,会进一步提升传统金融机构在数字金融方面的业务能力和全流程的业务平衡能力,进而进一步提升其普惠金融的供给能力。”

央行在《规划》中列出了六方面的重点任务,其中之一是“赋能金融服务提质增效”。央行提到,合理运用金融科技手段丰富服务渠道、完善产品供给、降低服务成本、优化融资服务,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与效率。

成少勇认为,助贷机构接下来要想活下去且活得好,就得在坚持合规的基础上兼具以下几方面:获取优质资产的能力、精准的风控能力、高效的运营能力,以及良好的市场口碑。只有将四者结合,才能够保证经营模式的可持续性。

总之,基于金融科技的助贷业务,有着深刻的需求基础,更有着巨大的商业潜力,已然成为中国金融市场改革创新的重要趋势。

助贷不会被杀死,只会不断进化。

正如我在今年初发表的《开正门!助贷大时代来临,金融科技洗牌将至》所提到的那样:

宜疏不宜堵。只有通过规范发展助贷,让正规军有序进场,才能最大限度消灭不合规的金融活动。

更进一步,以金融科技公司作为辅助、以金融机构作为主导的助贷模式,将成为中国零售金融和普惠金融的主流。

那些资产端能力突出的网贷平台,以及专业的金融科技服务商,有望在即将到来的这个助贷大时代彰显自己的价值。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