نيوزيلندا
العربية(Al-‘Arabīyah)
مشاركة

智能仓储的独角兽逻辑

生活الكاتب: 石亚琼
智能仓储的独角兽逻辑
الملخص当前,基于电商和新零售场景的仓储正成为主要的仓储场景,基于高性能廉价传感器、AI技术、机器……

hougarden

作者 | 石亚琼

图片来源 | unsplash

当前,基于电商和新零售场景的仓储正成为主要的仓储场景,基于高性能廉价传感器、AI技术、机器人等新兴技术,仓储行业正经历一场智能化大变革。

过去几年,智能仓储方向,国内涌现大量初创公司,从不同的技术路径出发,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围绕该领域,一级市场也出现了大量的交易事件。围绕智能仓储赛道是不是值得投资、什么样的公司值得投资,整个创投领域也进行了持续的探讨与尝试。这些问题,我们也很好奇,于是做了这篇研究。

基于上述选题背景,本文主要希望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在做了行业分析后,我们认为:

本文是基于我们对行业的调研进行的一些解读、分析和推演,难免有不准确的地方甚至错误的地方,欢迎指正(邮箱:,微信:15300063873)。如果你也在关注仓储行业,或者从事相关工作,也欢迎与我们沟通、交流、讨论。

1、仓储行业核心在于基于不同的“业务场景”寻找“最低成本”和“最可靠”的解决方案

从历史上看,仓储行业一直是成本导向的,技术是实现低价的重要手段,行业核心在于基于不同的“业务场景”寻找“最低成本”和“最可靠”的解决方案。

在回答智能仓储行业的技术发展方向之前,可以先简单理清楚过去几百年仓储行业的进化路径。

中国古代有个成语叫“推陈出新”,这其实是一个仓储用语。两千多年前,刘邦让韩信管理粮仓,为了解决粮食的保质期问题,于是韩信就把粮仓设计成前后两个门,新米从前门入,陈米从后门出,从而通过仓储设备的设计保障了“先进先出”的管理要求的落实。

这其实就是古代的“智能仓储”。韩信根据产品特点(单一SKU)、订单特点(整存整取)、KPI要求(效期管理)、流程要求(先进先出)这四个业务特征,设计了一个智能仓储设备(双开门的粮仓),和一个简单的仓储管理系统(推陈出新),成功的解决了粮仓管理问题。

后来的人发现“推陈”(搬麻袋)这个动作还挺费人工的,基于“成本优化”的考量发明了今天的谷仓,新米从上面倒入谷仓,陈米从谷仓下面的闸口流出。解决了用人力反复“推陈”的多余成本,利用地心引力完成了仓库的自动化改造。这其实可以理解成当时生产力水平之下的仓储的“技术解决方案”。

这是一个简单案例。从中我们看出仓储行业一直是成本导向的,技术是实现低价的重要手段。

再进一步,可以抽象中出智能仓储行业进化的规律是:基于不同的“业务场景”寻找“最低成本”和“最可靠”的技术设备和解决方案。

2、技术是降低仓储成本的重要手段

历史上,随着生产力水平的进步,“场景”的变化与“技术”的变化会互相促进,最终导致仓储行业的不断进化。

进入到工业时代,因为内燃机等新技术的出现,今天的国际标准仓库开始正式形成。

1917年美国“克拉克”公司发明了叉车,开启了仓储的机械化时代。100年后的2017年,全球叉车销量达到130万台,形成了一个千亿人民币的市场。由于叉车能够将一吨重的货物举升到七八米高的地方,于是立体仓库开始出现,甚至于形成了今天的国际标准仓库。9米以上的净高、高位货架、标准托盘、堆高叉车,由持证的叉车司机进行机械化作业,共同构成了今天的仓库标准。这一切的源起,是因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内燃机的出现和普及。

随着第三次信息革命,电商场景爆发,带动仓储场景深刻变化,仓储被迫发生新变化。

具体来说,1995年随着亚马逊的诞生,电商开始了爆发式增长。仓库的订单从一天几十单变成了一天几万单,一个订单的货量从几十箱货变成了一两件货。这个时候高位货架+托盘+叉车的拣货模式完全不能满足电商的要求,于是高位货架被两米高的轻型货架替代,托盘被料箱替代,叉车被购物车替代,叉车工被拣货工替代。仓库从立体回到了平面,作业从机械化回到了手工化,仓库场景发生了变化。

与此同时,IT革命和互联网革命也在深刻的影响着线下零售的业态,层层的代理经销商网络被不断的“短链化”,门店POS系统的应用帮助品牌商能够实时统计到门店的销售状况,在供应链端“销一补一”和“快周转”在IT系统的加持下变为可能,而在仓储端我们看到的是以“箱”为运输单位的订单快速减少,而以“件”为单位的订单快速增加。简单讲,线下零售的仓库也“电商化”了。

整个零售端的仓库都开始往“多品种”、“小订单”、“高频次”、“浅库存”的方向去发展。因此,今天我们看到整个零售仓储行业的状态是:从立体回到平面,从机械化回到手工化。当然,到了今天,也出现了新的行业共性问题:管理更加精细化,但成本变得更高了。

当前,基于廉价传感器、AI技术、机器人等新技术,结合IT技术、网络技术等成熟技术,仓储行业正进入到了前所未有的智能化阶段。所以,今天会看到,在2012年亚马逊斥资7.75亿美元收购了Kiva机器人公司,全球范围内大量的仓储科技创业公司开始涌现。根据2018年亚马逊的财报显示,6年时间亚马逊总共部署了10万台机器人。

3、基于电商和新零售场景的仓储是当前主要的仓储场景

现阶段,基本可以确定的是,基于电商和新零售场景的仓储是当前主要的仓储场景。那沿着“高可靠”和“低成本”这两个方向来演进,智能仓储的演讲进方向如何?

仓储作为成本中心,核心的成本有两项:一个是房租,一个是人工。所以,降本增效始终围绕着这两把尺子来进行。

简单来说,如果要降房租,就要实现立体化;如果要降人工,就要实现自动化。

其实,在1963年美国就发明了自动化立体库,中国也在1973年自行研制了自动化立体库,到2017年我国自动化立体库已经达到144亿人民币的市场规模,增速只有7%。自动化立体库主要用于上游的工厂仓和港口仓。几乎形成行业共识的是,下游的零售仓由于订单的散小和高频并不适用于自动化立体库。后者也是当前行业相关方重点关注的方向。

因此,理论上来说,如果出现一种技术,既能够满足电商和新零售的海量散小订单的可靠性要求,同时又能够立体化节省房租,还能够自动化节省人工,很可能是一种最优的解决方案。事实上,当前智能仓储领域主流的创业方向,也均是围绕这些点展开。

1、仓储设备具备标准化和通用化特点

由于电商和新零售的快速发展,轻工业品零售仓库的需求量大幅增加。而中国又是全球轻工业制造业的龙头,2017年轻工纺织品出口全球占比41%,具民间统计亚马逊和ebay上出售的商品50%来自中国。得益于一带一路战略,今天俄罗斯、东南亚、印度和中东的电商包裹大部分都是从中国直发。因此,中国的轻工业品零售仓需求量全球第一。

2019年上半年,中国快递包裹已经达到每天2亿件,同时线下零售销售额是电商的6倍。在这背后是6亿平方米的仓库和300万名仓储工人在支撑,保守估计品牌商和零售商每年的房租和人工支出分别高达1500亿元和1800亿元。

仓储设备从来都具备有极强的标准化和通用化特点,在以“箱”为作业单位的旧零售时代,托盘和叉车几乎覆盖了所有的仓库场景。同样,在以“件”为作业单位的新零售时代,轻型货架、料箱和购物车也无处不在。

因此,理论上来说,一旦找到比这“新三件”( 轻型货架、料箱和购物车)更低成本的替代设备,也很可能会拥有广泛的标准化和通用化特点,这意味着这个赛道的公司有机会在中后期获得高增长性,快速推广普及产品和服务。

基于这个假设,我们再来看,这其中的客户的付费意愿和付费能力如何、最终真正的市场规模如何?

2、真正的市场规模是在平台模式

从整个零售行业来看,分为采销模式和平台模式两大阵营。采销模式线下的代表就是沃尔玛、国美、苏宁,线上的代表就是京东和天猫超市、亚马逊。平台模式线下的代表就是王府井和万达广场,线上的代表就是淘宝、天猫和ebay。

采销模式下的短头爆款产品通常都是零售平台自己管仓控货的,京东甚至自建物流配送。这类零售寡头视仓储物流为核心竞争力,有较强的付费意愿,甚至于不惜收购或者自己研发。但实际的市场规模占比其实非常小,以京东每日600万的包裹量去对比快递业每天2亿的包裹量,占比不到3%。

因此,真正的市场规模是在平台模式,而平台模式的仓储付费者是数以万计的品牌商、经销商和卖家,是一个“万仓发千单”的小散差的状态。所以智能仓储行业本质上是一个“低整合度+高创新机会”的市场,同时具备产业升级和产业整合的机会和挑战。

3、分享新价值

那这样的客户是否具备付费意愿和能力?

遗憾的是,占据市场主流的品牌商、经销商和卖家可能并没有足够的付费意愿和付费能力的,他们更倾向于租赁和外包。同时,现有的绝大部分仓储外包服务商虽然有强大的降本意愿,但是完全没有付费能力,因为现金流已经被甲方占用殆尽。

因此,表面来看,这个行业并没有“好客户”,可以同时具有强付费意愿和付费能力。那换个角度来说,客户的付费意愿和付费能力,并不是智能仓储行业改造升级的动力,也不应该成为行业发展的障碍。

据此推测,更好的方式很可能是通过技术降低成本或者创造出新的价值,通过分享这些新的价值,来实现多方盈利。

1、智能仓储很可能是现代服务业

要判断智能仓储行业的终局,首先要想清楚智能仓储行业的本质到底是制造业、金融业、IT业还是服务业?

如果是卖仓储智能化设备加简单软件系统,这个行业很可能就是高端制造业。其商业运作模式即为“研- 产- 销”,最终很可能是一个相对分散的市场。如同叉车行业,最终会形成十几家上市公司的规模体量。

如果市场的需求是以租赁为主,那么仓储的智能化设备就会变成一种金融资产。如同托盘租赁行业,会出现如招商路凯这样的具备金融能力的大公司,最终由几个巨头瓜分市场,拼的是资金成本和体量规模,以实现租赁资产更高的利用率。

如果智能仓储的核心是背后的软件系统,且这个系统会像SAP的ERP系统一样,具备很强的品牌门槛和案例门槛,那这个市场很可能是一个相对集中的市场,考虑到当前软件系统多是基于SAAS交付,很可能有机会“赢家通吃”。

目前来看,未来仓储很可能会是一个基础设施,需要同时向客户提供整体服务,包括设备、软件系统、供应链金融,很可能是属于现代服务业。

2、智能仓储后期是资本密集型

如果我们认为这个行业是现代服务业,那这个行业是人力密集型服务业、技术密集型服务业还是资本密集型服务业?

考虑到上文我们提到的仓储行业的核心在于基于不同的“业务场景”寻找“最低成本”和“最可靠”的解决方案,很可能是前期技术驱动加后期资本密集,头部玩家必须通过不断的并购和整合,最终成为少数几家公司瓜分市场的局面,形成较高的行业集中度。

如果基于万亿的仓储行业是技术加资本驱动,有机会形成高集中度,理论上这是一个有机会出现大体量公司的行业。那什么样的公司才更有机会做大?是否有创业公司的机会?

这里我们可以简单来类比计算服务行业。比特行业存在存储(硬盘)、作业(CPU)和配送(网络)等环节,与仓储服务行业十分类似。回望从晶体管发明后的计算服务行业,也经历了从分散自建到集中共享的发展过程,背后同样是需求的爆发和技术的进步。

今天,云服务已经成为一套包含硬件、软件、服务在内的基础设施,成为计算服务的主要解决方式。恰巧,2018年亚马逊的云计算业务AWS的收入贡献首次超越了亚马逊的老本行——北美电商。

云计算行业当下的情况可概括起来就是:实现上来说,技术层面是简单的分布式技术,硬件层面是普通的低成本服务器、廉价硬盘和廉价CPU;商业驱动上来说,是绝对的资本密集型,由亚马逊、微软、阿里构成的世界三巨头格局已经初步形成,这三家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后面所有家的总和。

如果智能仓储行业的终局是如同云计算一样的新型物流基础设施。那么,一定是要能够给客户提供低价、可靠、弹性解决方案的公司胜出。具备先发优势的公司必须有极强的战略能力和资金实力才能胜出。而这个行业留给创业公司的时间窗口已经十分短暂且宝贵。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