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慕直播:《上气》不属于中国人,惹中国网友怒喷
转载الكاتب: 王一皮
الملخص假如刘思慕对他自己说的话负责:“上气”代表海外亚裔。 那么,在《上气》这部电影里,还剩谁? 能代表我们中国人? 理性分析。
有人认为这选角不符合中国人审美,有人认为只要演技好,选角什么的无所谓。但是,童鞋们站的立场都是一样的,“这是一部代表我们形象的电影吧”。事实是,这都是我们一厢情愿罢了。近日,《上气》男主刘思慕在最近ins直播中的一番话,打醒了很多人:
“提醒一句,我不喜欢这个时代的上气。在角色的打造上,我们会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我们会从漫画中提取一些情节,跟我们身上合理的部分融合,完成再创作。”“这部电影是属于我们‘所有人’的,它属于美国亚裔、加拿大亚裔和澳大利亚亚裔,还有很多出生在不同国家,挣扎于身份问题,希望被认同,被认可,被接纳的人。这是我们的电影。”一言以蔽之,上气这个角色,跟我们中国人没什么关系。他是亚裔用来“找认同”的超级英雄。可笑的是,他们亚裔所谓“找认同”的手段,是夹带“满大人”这样备受争议的“私货”。众所众知,满大人是由傅满洲这一辱华形象改编过来的。上世纪70年代,由于李小龙逝世,漫画着笔创造了《上气》这一角。原剧本的大反派,就是傅满洲。后来,傅满洲因为版权问题,才被改编成满大人,故事线和身世全改。对于改编,我们中国人一直在争吵讨论,满大人到底是不是傅满洲?但在传统美国人看来,恐怕,满大人这个角色形象,就是傅满洲。在美国,傅满洲被改成满大人已经过去很多年,至今网络上依然有人直接把上气称为傅满洲之子。有些美国媒体,在讨论《上气》这部电影时,也会直接说,上气是傅满洲之子,一句带过,不对改编情况加以说明。到目前为止,对于满大人角色的辱华争议,迪士尼中国还没有发官方声明加以回应。这个论题本身,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哈姆雷特问题,答案千人千面,无法定性。但是,我们可以从满大人的英文名字及选角等事实,看出来一些“别有用心”的设定。首先,满大人这个名字的英文翻译,是普通话(Mandarin)。在西方人看来,这就是一个名叫“普通话”的角色,充当故事的反派。其次,演“满大人”的演员,是中国籍演员梁朝伟。他在讲英文的时候,或多或少会带有一些中国口音。根据以上信息,我们来脑洞一下,假如这个电影由中国人来拍,会是怎样?一个名叫“英语”的老外,说着一口蹩脚的美式中文,在荧幕上充当大反派,最后被主角打败。这个主角,虽然长着一张老外脸,但是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深谙中国文化,打倒邪恶老外后,他加入了一个由中国人组成的小团体,拯救世界。先不说在国外长大的老外看了这部电影会觉得有点奇怪。作为一名中国观众,对于这种老外打老外的电影场景,你认为,荧幕上哪个老外,更像你心目中那种老外?回到现实。仔细思考故事的套路,虽然《上气》的具体剧情还没公布,但是既然满大人是反派,那《上气》大概就是一个超级英雄打倒满大人的故事。在西方观众看来,上气打倒的,是一个会说普通话,说英文带着中国口音的中国人。这个中国人的名字叫“普通话”,他邪恶不已,法力无边,是个杀人无数的大魔头。上气打倒这个中国人,加入复仇者联盟。这个中国符号特别重,且存在辱华争议的角色,满大人/普通话/Mandarin,在荧幕上任人屠戮。这种桥段,似曾相识?如果你坚信满大人和演员选角都是无心之举,那就要考虑角色代入问题。当我们看电影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点角色代入,觉得荧幕上那个拯救世界的英雄,是自己。假如这部电影是一部印度裔英雄电影,估计没什么国人会关心。我们中国人之所以在演员选角,满大人辱华问题上产生分歧,说到底,还是角色代入了,觉得《上气》这部电影,一定要拍出国人雄风的一面,让自己在国外的形象更好,脸不能丢。但是,上气男主刘思慕的意思是,这个角色代表海外亚裔。在刘思慕直播前,我们中国人都会想:“满大人辱华虽存争议,但上气是代表我们形象的,也有李小龙的影子,弃旧迎新,是一种好兆头。超级英雄好帅,以后我在纽约曼哈顿可以五岁抬头,走路带风。”然而,事实很残酷:上气不代表你。你出了国,你会说普通话,你说英语还带着一点中国口音,你听到《常回家看看》会流眼泪,你碰到西方人对中国的抹黑会放国歌。但人家亚裔不会,他们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骨子里就是一个西方人,他们面临亚裔的不公时会出来反击,但不会像我们一样,时刻维护中国形象。事实上,你跟他的共同点,仅仅是一层皮而已。刘思慕口中“找认同”的那句话,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把中国人排斥出去。因为出门在外的中国人,很少会在身份认同上存在偏差,相反,亚裔却频频在身份认同上遭遇困境。他们夹杂在母国和移民国之间。接受母国文化,融入不了主流社会;放弃母国文化,又被人认为是white wannabe(精神白人)。有人总认为:“我跟美国人打成一片,就是融入吧。”这种想法不错,但是不全面。能不能融入,要看这个社会机器能不能自觉把你的利益考虑进去。众所周知,西方世界存在很多针对亚裔的系统性歧视。这种歧视不是个人对个人,而是放在一个大环境下。先不说政策方面让人翻白眼的《平权法案》,此项法案在增大其他族裔入学配额的同时,损害亚裔的利益。就连代表亚裔参选的总统候选人杨安泽,也会在美国电视节目辩论赛上,遭主办方禁言。这种针对亚裔的隐形歧视,存在于社会各个角落,你不能在台面上找到证据,但是在背地里,你的感受是如此真实:不公平。当然,亚裔群体面对这些不公时,也没有忍气吞声,而是站出来表达自己的诉求,如今《上气》的上映,似乎是这种声音有了出现在主流社会的必然性。近年来,好莱坞越来越多地引入中国演员,他们的形象并没有在银幕上受到丑化,而是一个个十分正常,且有内涵的角色。这种形象上的改变,既因为中国国力提升,也因为好莱坞非常重视中国市场。10亿美元票房俱乐部背后,少不了来自中国的钞票。从逻辑上来说,好莱坞在道德和钱包上,都不允许出现所谓的辱华行为。然而《上气》这部电影,一直在走在辱华的钢丝绳上,如何定性,就看“辱华”和“不辱华”,哪边风吹得更大。假如刘思慕对他自己说的话负责:“上气”代表海外亚裔。那么,在《上气》这部电影里,还剩谁?能代表我们中国人?理性分析。新闻|故事|留学生编辑|王一皮校对|商日葵排版|奶泡
(责编: Lara)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