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德机构杜铮:在线教育的红利,从需求侧转向了供给侧丨2019WISE超级进化者大会
7月9-10日,在北京和上海同步举办“2019WISE超级进化者”大会,活动设有七大会场,关注企业发展变革路径、行业风向把握、零售行业的进击与蜕变、万亿企业服务市场的崛起、产业创新机会、全球化趋势与差异化需求的爆发逻辑等议题,邀请超百位行业领袖,聚焦那些引领行业变革的超级进化者的崛起之路。
在线教育蓬勃发展了两三年,教育线上化带来的需求端红利,而各大巨头也已经进入到了割据战阶段。
尚德机构 COO 杜铮认为,在线教育的红利未来会在供给端出现,其所搭建的一整套数据库,能够驱动教育体系化创新和运营效率的提升。企业未来能够长远,在线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是核心方向。
今天,我们来一起看看,杜铮老师如何分析未来供给端可能会出现的红利。
从去年开始,大家开始达成一个共识:互联网已经开始从上半场切换到下半场。我认为这是增长模式和增长动力的切换。
那么,从上半场过渡到下半场过程中,如何才能在供给端释放更多的红利?
现在暑假刚开始,正是家庭教育最热的时候。很多朋友说今年互联网广告圈是低靡的,但事实是,在线教育给低靡的市场注入了强心剂。
我们推测,虽然互联网的上半场持续了 20 年,但可能在线教育的上半场只有短短的两年时间。
2016 年在线教育的兴起,其实得益于需求侧红利的释放。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已经把越来越多的用户和好的内容连接进来了,从最早的数字化消费品,比如三大门户、视频、游戏、音乐等等,下一个阶段是以淘宝、京东为代表的电商,把很多实物商品标准化,然后接入互联网。最后一个阶段是各种服务的连接,这是一个最大的需求侧的释放。
在过去的两三年时间里,在线教育的快速发展,我认为是享受了需求侧的红利。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可以看到,过去几年,手机、支付方式、用户认知,以及互联网人才涌入了教育行业。教育之前是不太能够通过互联网连接到的服务,但在这些基础都已经具备的情况下,一旦教育被接入,我们就可以看到特别大的爆发。
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水坝,过去已经积累了特别多的水量和蓄能,很多教育人在这个地方挖出一条道,大水便倾泻而下。蓄水的过程非常长,但是水冲下来的过程非常快。
两年时间,在线教育已经和互联网拉到同一个水平线上,未来比拼的,更多是谁在相对平静的水面上养出更多的鱼。
在线教育开始进入下半场,而下半场靠的就是如何能够释放供给侧的能力。
有一个比喻,线下教育更像舞台剧,在线教育更像电影,在线教育的商业效益和商业模式如何超过舞台剧?这个靠的就是供给侧的红利释放。
尚德机构多年前就停掉了所有线下的课程,全部转移到线上,2016 年开始建设内部体系化的系统。
这三化的结果和目标是什么?我们能够通过三化作为基础,实现两个好的结果:一个是能够持续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其次是让企业具备结构化的创新能力。
先说一下线上化。
大家觉得在线教育自然是线上化,我说的这个线上化不仅仅是把老师和学员放到线上上课,而是把整个企业所有的业务环节和所有员工都实现线上化,这是很重要的。
大家说有这个必要吗?我觉得有。
我们看一下在线教育有一个特别显著的特点,它是一个多环节、多决策、长链条、长周期的业务。我们从触达用户,到让用户成为学员,接着让他们把课上完,过程中会接触到很多人,有非常多的环节。
每一个跟用户接触的都是人,人是非常不稳定的,但是学员体验的还是结果和效果等重要指标,这些量化的指标,都来自于长周期、多链条当中每一个员工给学生提供的服务。如何保证它的效率,以及如何保证每个环节之间的衔接,会变得特别重要。
举一个例子:
我们现在会给用户开放很多免费的公开课、试听课,潜在用户会留下联系方式,我们添加他的微信,但要注意的是,加微信的成功率和添加的时间非常有关系。如果一分钟之内添加,用户通过的百分比会比半个小时以后添加的多出好几倍。
整个教育由非常多的环节组成,我们确实需要一个很强大的在线化系统,把教育的每一个过程都搬到线上,用系统把他们连接起来,保证每个环节之间的效益。
大家会有一个疑问,有必要吗?不就是给人上课吗?需要搞成这样吗?
线下教育阶段比较像农业社会,一个班级几十个人,大家之间的配合靠的是天然信任和互相制约,你不会把事情做得不好,因为你身边的人会质疑你。
而在线教育是一种类似社会化的大分工、大生产模式,大量的员工集中在一起,我们有几百个老师和助教在一起办公,他们互相不认识,如何能够保证不认识的人在高度复杂的环境中高效工作,保证质量,保证衔接的有效性?所以说,在线化一整套系统是特别重要的基础。
我们知道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员工工作的信息和数据,就可以用用户的数据驱动我们体系化的创新,其次,能够用一些策略提升整个体系化的运营效率。
什么叫驱动创新?目前大多数教育机构老师更新课件、教案的频率是多少?可能是一年、一个学期、一个月。他们怎么更新?是靠自己自驱?还是靠体系管理?
在线化之后,我们的老师可以按天更新课件,而且是以体系化的方式驱动,当一个老师上完课1后不久,系统会推一个课程报告。报告会具体呈现:每个人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走,哪个环节走的人最多,学生的课堂情况,课后作业的情况,哪个知识点好,哪个知识点不好等等。通过这种方式,高频推动每个老师更新和迭代内容。
基于这个逻辑,我们把运营和用户数据存到了整个数据中心,有了数据中台后,开始用策略推动业务模式创新。
回到刚刚用户的报名流程。用户如果报名课程,他会留下一个联系方式,这个时候会有授权的学习规划师跟他联系。之前我们会随机分配一个学习规划师,后来发现,其实可以通过学员不同的性别、年龄、职业、所在地等,找到最适合他的学习规划师。通过这种分配策略,最终成单的转化率会比随机分配高出不少,而实际上,每个环节都会有很高的提升空间。
当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免费做策略引擎,就可以用策略优化教育的整个环节。
最早的时候,教学场景里只有两个角色:老师和班主任,后来我们增加了 AI 老师。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事情让AI老师去做了。
比如每一节课老师应该讲什么,不是老师自己定,而是 AI 根据历年考试的题目,把相应内容作为重点,然后让老师去讲。
所以是整个 AI 体系在帮助老师迭代,进而把握更好的上课节奏和效果。
对学生侧也是一样,我们通过 AI 帮助每个学员了解自己的状况,做自适应的方式,推荐最适合他的学习节奏和学习内容。对班主任也同样。之前学员没上课要去提醒,学员没做作业老师要去提醒,现在 AI 会做开课通知、缺课提醒和没做作业的提醒,节约了老师大量的时间,同时机器人做的事情,比人更稳定、更高效。
这就会省下老师很多的时间,去做更多跟情感相关的事情。比如有些同学可能连续 3 次没有来,那么老师就会主动联系,进一步了解原因。
最后总结一下,对于下半场,如果企业能够做到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他将获得体系化的效率提升和系统化的创新迭代,而这两个能力,是在下半场去释放供给侧的能力。它可以让一个企业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