مشاركة

群雄混战的社交战事

转载الكاتب: 杨博丞 蛋总
الملخص6月27日,被称为“娱乐圈地震”的一天:吃瓜群众围观,娱记小编奔忙,微博再度崩溃。

hougarden

出品 | ©

作者 | © 杨博丞 蛋总

hougarden

6月27日,被称为“娱乐圈地震”的一天:吃瓜群众围观,娱记小编奔忙,微博再度崩溃。

当天,早上韩国明星宋慧乔和宋仲基官宣离婚,晚上范冰冰和李晨在微博宣布分手,瞬间亿级的访问量超出了服务器最大访问阀值,让微博直接宕机:范冰冰的账号评论区无法加载。

这种“崩溃状况”也曾在王宝强发布离婚声明和鹿晗公布恋情时出现过——毫无疑问,微博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陌生人社交平台与舆论的最大集散地。如今,除了4.62亿月活跃用户,微博上还活跃着3万多娱乐明星、40多万KOL,社交内容覆盖了60多个垂直兴趣领域。

距离曹国伟举起微博这把“社交”大旗,已经过去了近10年,微博不再是一个纯粹的社交产品。

2009年9月,新浪微博悄然上线,成为第一家开放微博服务的门户网站,迅速复制博客时代的名人策略,一举网罗了无数网民。

随后,各类门户网站微博、电子商务微博、政府机构微博纷纷成立,连电视台、电信运营商也开始涉足微博业务,中国在线社交进入了“微博时代”。

微博成为互联网时代的社交巨头,而当我们站在社交围场上回望来路,中国在线社交的发展已有20年,期间倒下的产品不计其数,而巨头却是“强者恒强”般地生机勃勃。

1999年,中国互联网浪潮席卷全国,以新浪、搜狐、网易为首的门户占据了国内早期互联网的半壁江山,BBS不断涌现,社交1.0时代就此展开。

2009年,以腾讯、新浪微博、人人网为首的社交软件开始逐渐替代BBS和博客,成为主流,社交2.0时代就此到来。

2019年,中国互联网浪潮开始逐渐回落,以微信、陌陌、短视频为首的社交3.0时代到来,它们依托移动互联网各自安营扎寨,同时要迎接众多挑战者的进击。

近期,腾讯QQ刚刚度过20岁生日,张朝阳推出了他颇为得意的社交产品“狐友”,张一鸣相继推出“多闪”和“飞聊”,罗永浩的“聊天宝”和王欣的“马桶”已折戟沉沙……

在线社交这条赛道内,不断有玩家进场PK,在“双微”江山稳固的当下,谁还能打破格局?没有人能给出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中国在线社交的20年征途中,每次的迭代势必会有人成为牺牲品,成为垫脚石。

hougarden

BBS的拓荒时代

“说到我最早用社交产品的时间,那是很久以前的事儿了,BBS我用过但很少发帖,基本就是上去看看,最早基本都是一些技术贴。”徐力,一位典型的80后,在他上中学的那年,家里有了第一台电脑。

那是上世纪90年代,个人电脑和互联网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中国互联网1.0时代正式来临。虽然,全国互联网普及率仅为个位数,普通家庭上网只能依靠电话线的拨号上网来满足,那时的网速只有56KB。

彼时,互联网的定义还只是固定在某一位置进行上网,因此,网吧成为了90年代后时常伴随在年轻人嘴边的词语。

人们来到网吧的第一件事不是打游戏和看视频,而是聊天。

hougarden

正是在那段日子里,徐力学会了借助互联网在电脑上学习新知识。“只有新浪搜狐这些门户,而且是以逛BBS和聊天为主,因为网很卡只有拨号。”

1994年,中国第一个互联网BBS曙光站上线,正是因为曙光BBS的上线,从此中国在线社交进入了BBS时代。

1995年8月,中国教育网BBS“水木清华”上线,这是一位清华学生在其实验室中架设的BBS,而后,马化腾、雷军、丁磊也纷纷架设起自己的BBS。

就这样,互联网在进入中国的几年内,悄然打开了在线社交的大门。

在BBS上看技术贴、和技术“发烧友”交流聊天,让徐力学会了如何组装台式和装系统。

“互联网对我帮助很大,当然也离不开大量的BBS,再后来就是聊天室和QQ时代了。”徐力对「子弹财经」说道。

1997年10月,中国实现四大主干网互联互通,开启了中国信息高速公路。而后,各种各样的内容和应用技术蓬勃发展,四大门户崛起,人们通过门户可以了解到新鲜的资讯,由此催生了第一次互联网创业浪潮。

当时,虽然已有众多BBS随风口而起,但还远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主要原因在于Telnet协议下的操作繁琐,界面简陋。然而,这并不能阻挡具有敏锐嗅觉的互联网大佬们。

拓荒者而至,在线社交拔地而起。

1997年,国足冲击第六次世界杯以失败告终,不少球迷失望收场。

正是因为国足的又一次失败,一位叫老榕的福州男人愤笔写下《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该文章迅速火遍全网,引发各界关注,而这个男人正是日后新浪网的第一位编辑陈彤。

这一年,丁磊创办了网易,一位名叫田哲的长沙青年在日后用他的网名Mop创下了名为猫扑的BBS。

“像猫扑和天涯都是我那时主要逛的网上社区,天涯后来超越了其它的BBS,像最早的一批网红就是它们捧起来的。”徐力说。

BBS时代的崛起不仅带动了一批技术发烧友的出现,更带火了第一批网红。

1998年春,中国第一个大型综合社区西祠胡同上线,它的开发者叫刘琥,一位毕业于南京动力交通学校的技术男,他曾为了维护西祠胡同不得每天吃泡面以节省成本。当时,刘琥意想不到的是日后的西祠胡同能够在中文网络社区中独树一帜。

紧接着,四通利方正式更名为新浪网,一位年轻小伙子加入了新浪,工号201,他的工作是软件工程师——彼时26岁的程炳皓绝不会想到,在10年后,他的竞争对手是王兴,他也不会想到自己会放弃新浪网的职位去创业。

一年后,1999年3月1日,天涯社区上线,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邢明没能料到天涯社区能够捧红中国第一批网红以及中国第一批网络文学的写手。

hougarden

芙蓉姐姐、奶茶妹妹、宁财神、慕容雪村、十年砍柴、当年明月等如今的文化大咖都是天涯早期的忠实用户。另外,引发全国关注的“三聚氰胺”事件、唐骏学历造假、小月月事件也都是从天涯爆出。

在BBS的发展史上,还有一位功臣——百度贴吧。百度贴吧最早创意来自于李彦宏对搜索引擎和人的连接的想法。他想建立一个在线的交流平台,让那些对同一个话题感兴趣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方便地展开交流和互相帮助。

同时,除了天涯社区是网络文化的创造地外,百度贴可以说和天涯颇为相似。从2005年《超级女声》开始的粉丝社区,到WOW吧、李毅吧等吧中的“你妈叫你回家吃饭”、屌丝等红极一时的文化元素。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百度贴吧和天涯社区定义了中文互联网世界的流行文化特征。

据徐力回忆,当时他还给《超级女声》投过票,那时最有人气的超女是李宇春。“05年那会儿基本都在关注超级女声,主要是它们的营销做得太大了。”

在1990-1999年间,这是在线社交的拓荒时代,在这10年中,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BBS迎来爆发期,陪伴80、90后走过了社交的一个年头。而在2000-2009年间,中国在线社交又一次发生了变化。

在这期间,聊天室、QQ、MSN、微博依次诞生,它们好似新生命的诞生,在向未来召唤。

hougarden

这只企鹅的艰难成长

2000年4月13日,新浪网宣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第一只真正来自中国大陆的网络股登上纳斯达克。

之后,网易和搜狐也相继上市,掀起了对中国互联网的第一轮投资热潮。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互联网的创业之中,全民互联网创业初现端倪。

彼时,在中国南端深圳,名叫pony的站长正要带着他的QQ走上在线社交征程。或许,存留在记忆里的只是它后期的名称QQ,而他的鼻祖则是OICQ(Open ICQ)。

提起OICQ不得不说起三位以色列青年,1996年,三位刚刚从军队退伍的青年发布了一款即时网络聊天软件,名为ICQ,意为I SEEK YOU,其在1998年底被美国在线以4.07美元收购,当时ICQ用户已超1000万。

在中国,ICQ被当时身为慧多网深圳站站长的马化腾注意到,当时的pony马一心想要创业,不过他并没有想做类似ICQ的软件而是一款“网络寻呼机”。

1997年,在一次广州电信的中文即时通讯招标上,马化腾等创业合伙人决定伸手一试,但由于时间紧迫,只出了一个技术方案,产品最终没有开发完备,这个技术方案便是OICQ。

虽然没有中标,但马化腾还是决心要把这个产品尽快落地。直到1999年2月,OICQ的第一个版本终于发布。

而在3个月前,腾讯公司成立。当时,马化腾的目标很保守,因为在他心里也不知能有几成胜算。他为自己定的是第一年1000个用户,第三年1万个,但最后的数据出乎所有人意料,仅9个月OICQ的注册量突破100万。

2000年,OICQ开始席卷中国。但与此同时,腾讯公司收到了ICQ母公司美国在线的起诉书,美国在线称腾讯侵权,要求收回OICQ.com和OICQ.net两个域名。

这是腾讯历史上第一个转折点,收回域名也代表着OICQ必须改名,但改什么让马化腾异常苦恼。

最终,马化腾想出了一个办法,将ICQ和OICQ分别取一个字母,QQ就此诞生。

在用户数不断攀升之时,高昂的维护成本让马化腾变得举步维艰,公司每个月的开销达到3万多,根本就是杯水车薪,没钱如何养活员工,如何维护QQ?

山穷水尽时,马化腾只好硬着头皮四处借。

hougarden

李黎军当时在深圳电信局工作,看在和马化腾曾在一个楼里办公的份上,就借给了他50万元。到了半年后,该还钱的时候,腾讯的账上依然没有钱,马化腾只好又厚着脸皮找李黎军商量,“要不拿腾讯的股份来抵欠款?”

然而,李黎军只撂下一句话,“老兄,赶紧还钱吧。”

最终,马化腾不得不忍痛割爱,他做了一个决定,卖掉QQ。马化腾第一个找的人是雷军,雷军觉得自己的发展方向和马化腾并不一样,因此没有理睬马化腾。

在雷军这儿碰壁后,马化腾找到了网易创始人丁磊。在当时,网易已是“中学生”,但腾讯只是个“小学生”,丁磊并没有看好腾讯的发展前景,丁磊也拒绝了收购。

在雷军和丁磊处都碰壁后,马化腾依然很执着,他没有放弃要卖QQ举动。而后,他找到了和网易齐头并进的搜狐创始人张朝阳。

相比之下,张朝阳显得有诚意很多了。张朝阳心想,QQ能在几个月的时间中脱颖而出,吸引大量用户,一定有它的过人之处。

因此,张朝阳潜心研究一番,报给了马化腾一个价格——60万,这和马化腾心中的价格差得不是一星半点,整整差了5倍。

当时,马化腾几乎向每一个借钱的亲朋好友都提出过“以股抵债”,但没有一个人愿意要腾讯的股份,包括腾讯的房东赛格集团和广东电信。

直到马化腾降价到100万时,深圳电信局有了兴趣。可是,马上到签合同前夕又嫌贵,还要砍价到60万,而60万是张朝阳向马化腾开的底价。

没谈拢价格,最终这件事不了了之,心灰意冷之下的马化腾只能找风投公司。

2000年4月,IDG的林栋梁找到马化腾,他与香港盈科的李泽楷决定各出110万美金,拿下腾讯40%的股份。靠着这次“输血”,腾讯起死回生。

而腾讯也没让大家失望,迄今为止,无论是腾讯的市值还是马化腾的身价,都是没法用300万来衡量的。

马化腾回忆曾经历的“至暗时刻”:当时QQ如同一个巨型黑洞吞噬资源,却不知道它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想卖掉又无人接手,那段时间是最痛苦的。

而当时没有用60万收购腾讯QQ的张朝阳如今也做起了自己的社交产品——狐友,但刚上线没多长时间就以软件更新的名义下线了。

至此,腾讯奠定了社交帝国的统治基础。而正在QQ发展得如日中天之时,博客与MSN大局来犯。

hougarden

博客与MSN的那片土壤

进入2000年以来,互联网泡沫以及资金寒冬开始席卷全球,众多互联网公司都在这场寒冬中命悬一线,被冻得瑟瑟发抖。

但互联网这个新物种,正在经历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势头。

各大论坛开始不断开花结果,QQ也在经历着涅槃重生。彼时,Blog开始不紧不慢地进入中国,它奠定了如今自媒体的风格——自媒体可以说是依靠Blog的“升级”版微博和腾讯QQ的“升级”版微信公众号起家。

2002年,互联网行业开始回暖,搜狐实现了首度盈利,Blog也正是敲开了中国的大门。同年,专栏作家方兴东联合王俊秀一起发布名为《中国博客宣言》的文章,他首次将Blog直观地翻译成博客。

“博客文化能引领中国向知识社会转型。”方兴东在宣言的最后写道。在方兴东写出这句话的20年后,中国的确在向知识社会转型,博客作出了启蒙的关键作用。

2003年底,天涯博客试运行。至此,天涯将公共社区与个人博客相结合,直到两年后,新浪博客诞生,正如今日在新浪微博中的明星效应一样,当年的新浪博客走的也是这条路,可谓如出一辙的营销方式。

新浪此举一出,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出击,其中包括腾讯、搜狐、网易等,门户博客时代全面爆发。

同年,ADSL宽带用户不断增加,互联网开始大规模地走入百姓家庭。两年后,阿北创办的豆瓣上线,它成为了日后文青们可以安居的精神角落。

至此,中国互联网开始向社交2.0时代转型。

对于90后的周洋来说,他对于社交工具的喜好与80后徐力大为不同,QQ和微博成为了他每天必刷的社交工具,在10年后,微信这一新兴社交工具彻底替代了QQ,而QQ也顺势成为了00后们的主力军。

“我也是QQ将近20年的老用户了,我是02年注册的QQ,当时基本加的都是同学们,现在都在微信联系了,QQ不怎么上了。”周洋对「子弹财经」讲述着他的社交史,“但当时QQ空间的偷菜做得的确不错,很多人都玩,还有停车位。”

在当时来讲,偷菜和停车成为了90后们的最爱,而QQ空间也一度成为这个时代年轻人记录生活的阵地。

说起偷菜和停车游戏,他们最初的设计模型其实并非来自腾讯,而是人人网(原校内网)和开心网。

2005年,25岁的王兴只身一人从美国回到中国,先后创建了多多友和游子图,后开发了校内网直接促使MSN进入中国——校内网开启了中国SNS社交先河,主打学生群体。

年轻的王兴虽有创业的热情和足够的想法,但在资本面前败下阵来。因无力支付服务器费用,校内网最终不得不卖给了千橡互动集团CEO陈一舟。

2008年,程炳皓请辞新浪网,他拿着全部个人积蓄300万元,带着5个人的技术团队,于2008年3月成立了开心网,这是国内第一家以办公室白领用户群体为主的社交网站。

当MSN开始盘踞白领市场,它让腾讯危机感变得尤为沉重。腾讯不得花重金从MSN挖走技术和市场经理。2007年,腾讯开始对QQ进行大幅改版,并大举反攻MSN。

虽然QQ一路紧追,但从学生群体到办公室群体,这是校内网和开心网的主战场,这一战便是10年。

“当时的学生都在用校内,通过这上可以找到你所认识的同学,也能通过同学找到其他朋友。”周洋对于当年使用校内网的经历记忆犹新。

和周鸿祎在BBS上找到知己不同,周洋是在校内网上找到了现在的妻子。“可以说如果不是校内网,可能我们俩也还都不认识。”

“在开心网转型过程中,我始终没成为一个能够享受游戏巨大乐趣的玩家。”程炳皓觉得,从创立开心网到和开心网说再见历经了8年光景,但在这8年里自己也犯下了不少战略错误。

2009年,很多人都认为开心网有望成为一代超级互联网公司,但2010年,开心网用户活跃度大幅下降,最后转型成一家手游公司。

在社交群雄汇聚的2008年,程炳皓的开心网上线了社交游戏偷菜停车和熟人社交,而这两大业务成为了开心网的两大败因。

“偷菜停车”小游戏最先出自于开心网,随后被腾讯和假开心网“学习”,成为了两者平台中的“人气担当”。巨头一旦介入,中小玩家的宿命就此结束。

虽然当前QQ空间中“偷菜停车”活跃度在日益下降,但腾讯依然不会为此担心,因为腾讯除此之外还上线了多品类游戏供玩家选择。

此时,最应该担心的应该是程炳浩和陈一舟。

2011年8月,陌陌上线彻底打垮了开心网的社交属性,同时这也让后来的人人网受到威胁。在人人网创立的10年后,陈一舟选择了放弃。他错失了唯一一个高点卖出人人网的机会。

从“校内”到“人人”,从学生群体的社区转向全视角的泛社交,陈一舟目的是拓展用户群体,进军白领市场,建设跨行业、跨年龄社交网络巨头,从而扩展盈利空间。

陈一舟曾说,我们是中国最早的开放平台,现在很多公司开放是被我们逼着开放的。是的,在竞争血海的市场如果不进化,等待的只有死亡。

hougarden

hougarden

“双微”打下的社交江山

互联网创业,或许是一场“无限游戏”。

王兴是个中好手。

自校内网转手后,王兴做起了“饭否”,不料因舆论而被关停,他在熟人社交领域的战争就此告一段落,但他后来做的美团网也成就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商业篇章。

在饭否被关停的日子里,有两位员工离开了饭否,其中一个人便是日后统治字节跳动江山的张一鸣。

饭否被关停,新浪抓住了新生机。这种短平快的模式迅速被新浪“学习”,2009年9月新浪微博上线,它复制了博客时代明星效应的策略,再一次站在了聚光灯下。

微博以140字的简单随意性、实时更新发布、发散式传播的快捷性等优势,让网民都沉迷其中。微博的博主与粉丝们的互动互粉,抱团取暖,陌生人社交关系和围观效应让微博持续维持高活跃度。

在发展微博这条路上,以社交为基因的腾讯却慢了半拍。腾讯微博整整比新浪微博晚上线8个月之久,而正是这8个月的时间,曹国伟和陈彤直接确立了新浪微博的统治地位。

但无可反驳的是,腾讯虽然在微博业务不敌新浪,但靠微信一把赢回了社交江山。

微信在2011年上线,它曾被誉为QQ的升级版,从诞生之初就与微博“错位竞争”,专注熟人社交,社交半径小,社交精度高,支持语音聊天这个功能一下子拿下了中老年人群体。

随后,微信的用户数急剧攀升。

其实,在张小龙做出微信前,小米的雷军做了米聊,但最终不敌腾讯的庞大流量和产品优势。

同时,2011年也是马化腾最痛苦的一年。

2010年底,计算机日报一篇《狗日的腾讯》让腾讯深陷腹背受敌的境地,3Q大战正式开战。就在此刻,新浪微博突然端部用户量达到1亿,并推出了新浪微群,开始与QQ展开正面搏击。

打败微博的不会是另一个微博,正如后来马化腾说的那样:“打败微信的绝不是下一个微信。”

“微博和微信,这是我现在用的两大社交工具。”在如今,周洋利用微博刷热闻,而微信用于工作上的沟通。

腾讯在微博战场的失利使它不得不在其他业务线上奋起直追,一个新的时代带来了全新的机遇——2010年,乔布斯在美国苹果发布会上推出iPhone 4智能手机,同时,中国3G网络开始商用。

正是这部手机改变了人与手机的交互模式,另外也正因3G的出现,改变了未来10年在线社交行业的发展。

这个拐点因iPhone 4而起,也因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而起。

hougarden

“天下苦微信久矣”

事实上,移动社交的疆域虽然被微信和微博双巨头统治,但社交创业的浪潮远还没有结束。

“双微”的挑战者如过江之鲫。

若微信统治了“关系型社交”时代,那么“娱乐型社交”的交椅恐怕没有微信的位置。

在2010年之后,更庞大的消费主力军——80后和90后的注意力被主打“附近的人”的陌陌抓走了。2011年8月,唐岩带着陌陌上线,从此社交江湖只知唐岩再无程炳皓。

“陌陌是一个经历了大起大落的社交产品,它崛起时的那个标签至今也无法脱下”,吴辉是一个热衷社交活动的80后,对各种社交产品也如数家珍,“但陌陌现在做直播也到了天花板了,增长放缓,产品的体验也没有新亮点。”

话说回来,从网易闯出来的唐岩将陌陌做成了一个上市公司,他从 LBS 陌生人社交切入,避开了与微信的正面交锋,才得以从微信手中分得一杯羹。

而丁磊的易信和马云的来往,也曾对社交赛道“虎视眈眈”。其中,易信背后还有电信这个“土豪干爹”,马云更是亲自上阵为来往拉新,想走当年张朝阳为搜狐微博拉名人的路子。

可见巨头们费尽心思,不惜猛砸钱和卖面子,力图与微信一争高下。

然而,大佬们当时还想不明白——仅简单地堆砌一些基本的聊天功能,缺乏革命性创新,这样的产品无法和已经满足网民通讯及社交需求的“双微”去争夺市场份额。

就这样,易信和来往最后只落得个无人问津的下场,惨淡出局。

但是,大佬们在社交赛道上角逐的失败经验,并不能阻挡后来者的跃跃欲试。

很快地,在美国红极一时的Snap引起了国内创业者的瞩目,在短短半年内,国内涌现出一批主打“阅后即焚”功能的社交软件。事实证明,并不是所有国外流行的模式都能照搬到中国。

阿里对社交念念不忘,来往团队苦心修炼,最终开发了钉钉,却没想到“阴差阳错”地做成了国内最大的智能移动办公软件,现在进入了阿里云智能事业群;随后,还有做语音的YY、专攻职场社交的脉脉、只做直播社交的映客和虎牙……

当前人纷纷倒在与“双微”的正面开火的路线上,后来的挑战者都聪明地选择了“差异化竞争”——区别于微信的熟人社交和IM,专攻陌生人社交与娱乐型社交。

于是,陌生人社交领域催生出更多细分市场:主打颜值匹配的探探、主打心灵匹配的soul、主打同志交友的blued、主打同城兴趣社交的即刻、主打情侣互动的恋爱记……

但这些社交产品远不及自带流量的“子弹短信”、“多闪”、“马桶”。

“子弹短信”对罗永浩来讲,或许是一个“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外故事。去年,子弹短信上线仅 2 天,就在 App Store 社交榜上力压微信和探探,登上第一的宝座,更在上线 7 天便完成第一轮 1.5 亿元融资。

一时之间,社交赛道的战火骤然烧热,人人在猜测与期待“下一个干掉微信的会是谁?”

然而,子弹短信让众人的期待落空。

事实证明,光凭语音转文字、无需加好友也可发信息等功能,子弹短信无法撼动微信紧密的熟人社交关系,“这些功能没什么新意,顶多算是微信的一些功能升级罢了。”吴辉颇为遗憾地说。

2019年3月5日,距离罗永浩发布子弹短信半年不到的时间,“聊天宝”(子弹短信)团队在启明大厦二层宣布就地解散。

当微信已经成了一个超级 app要「连接一切」时,子弹短信还着眼于交互体验细节的优化和小功能的创新时,已经不能与微信在同一个量级上对战了,毕竟腾讯在流量、技术、财力等较量上,所向披靡。

hougarden

张一鸣未必不清楚这其中的难度,那么,多闪和飞聊决心要与微信一决高下的勇气从何而来?

作为一个连续创业者,张一鸣的技术开发能力、市场洞察力和战略部署能力使他成为了一个善于打造“爆款”的人。

今日头条和抖音这两款“明星”产品,都是过去三年里为数不多能在BAT重重包围中跑出来的行业内黑马,张一鸣擅长用数据分析出潜力最高的产品,重点分配流量,“推荐算法+流量”策略是字节跳动的横扫短视频与图文市场的“法宝”。

但这一招在社交产品上不奏效。

纵观社交产品的兴起与衰落,只要IM和内容做得好,就能赢得网民青睐。多闪和飞聊显然无法在短时间内建设起IM和优质的内容功能,算法和流量也无能为力。

彼时,今日头条的CEO陈林直接否认与微信正面交锋:“我们不是做一个IM,我们和微信不是竞争关系。”没有做IM的多闪,想以“亲密关系、年轻人、小视频和表情包”这三个特色去巧妙取胜,但无奈只能泛起一些小浪花。

张一鸣说,在和王兴创办的“饭否”被关停时,他学会了谨慎。多闪和飞聊的推出,更像是他对市场的试探,也是在积累社交领域的经验。这两款产品或许是他在社交赛道破冰第一招的尝试,他还没使出真正的“大招”。

常言道,不管你在其他什么社交渠道上交流,最后一步都是互加微信。这一说法,在当下任何的社交软件上都能看见——比如,在抖音和快手上的数十万网红,在个人简介上都写明了自己的微博和微信账号。

这可能是在社交赛道的竞争中,最让挑战者们绝望的一件事了——自己费尽心力地研发产品和砸钱获客,到头来不过是为“双微”导流,为他人作嫁衣裳。

截至2019年3月底,微博月活跃用户达4.65亿;今年5月,腾讯最新财报显示,微信月活跃用户增长7%,突破11亿,QQ月活破7亿。

可以预见,未来随着微视、火锅视频等腾讯系产品依靠微信、QQ等社交主流平台流量加持,在线社交的这场大战中,始终是腾讯和微博各握胜筹。

换言之,在线社交没有终局,但移动互联网的社交似乎已有定局。

结语

在《从莎草纸到互联网:社交媒体2000年》一书中,《经济学人》的数字编辑汤姆·斯丹迪奇曾说,社交媒体并非新鲜事物。

从西塞罗和古罗马政治家用来交换信息的莎草纸,到宗教改革、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期间印刷的宣传小册子,再到全球各地渐次出现的新闻报纸,过去人类跟同伴交流信息的方式依然深刻地影响着现代社会。

由此可见,人是社交动物,对社交的渴望是写在我们基因里的“代码”,而社交技能和经验则是后天通过学习获得的。

回顾中国在线社交的发展:从最初的BBS到IM和QQ,从博客和SNS到微博和微信,再到陌陌、抖音和快手……这20年承载并记录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波澜壮阔,从论坛、社区、熟人社交到陌生人社交,从私家架设服务器到移动互联社交,从IT极客的小众玩物到全民上网的互联互动,徜徉在中国互联网社交的那些人,曾经历过浪潮之巅,也从不回避至暗时刻。

如今,激烈的战局犹在,互联网人对社交的热望一如既往。下一个战场,将会出现在5G带来的物联网与AI新格局中。

无论社交赛道中的故事如何起落发展,只要人类存在,社交就永不止息,而社交之争将永不熄战。

今日话题讨论

你曾经用过哪些社交产品,或者你对于社交20年有何看法,欢迎在留言区进行互动。

我们会在与话题相关点赞最多的评论里挑选一位读者,送出

欢迎各位读者加入「子弹财经」读者群,在公众号后台回复“入群”即可,文章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END-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الكلمات الدالة:互联网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