مشاركة

巨象之争:以用户和安全的名义

财经الكاتب: 图灵智物
巨象之争:以用户和安全的名义
الملخص这几天科技界的重大新闻,是苹果先后“惩罚”了硅谷另外两只大象:Facebook和谷歌。

上述的功能,都运行于Facebook在iPhone端的内部定制应用程序上,然而苹果已经将其功能关闭了。

苹果此举,针对的是Facebook此前的一项违反“苹果规则”的行为:他们向iPhone用户公开分发了一款App,通过它,Facebook可以窥视和搜集用户的在线行为。苹果觉察到这件事的后果,便取消了Facebook在iPhone上应用程序的特定权限,此举让Facebook 3.5万名雇员无法使用自己的企业版iPhone应用,包括内部版的Workplace和 Messenger。周四,似乎在达成谅解后,苹果恢复了Facebook的上述权限。

hougarden

这件事是一场权力角逐的表象。Facebook是全球最大的网络社交平台,但苹果掌控着iPhone端所有的应用程序。这个问题困扰着马克•扎克伯格:他的公司必须遵守别人制定的规则。争端彰显了硅谷两大巨头之间的紧张关系。当然,事情不会只局限在他们二者之间,因为还有谷歌。紧随Facebook,谷歌的企业开发权限也被苹果取消,谷歌iPhone企业内部搜索应用也被切断了。

卷入巨象之争的,当然也少不了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们。据媒体报道,近日微信“又”下架了今日头条在微信中的小程序,而且是iOS和安卓端并进,其程序界面会提示“小程序今日头条由于所选类目与小程序运营内容不符合已暂停服务”。

去年3月,微信屏蔽了今日头条链接在朋友圈内的分享。此后,字节跳动旗下多款产品,包括最新的“多闪”,都遭到微信屏蔽。

在吵架的不光是这几家曝光的,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移动和几个手机厂商也在吵得厉害。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运营商希望通过短信来直接为用户服务,短信下面直接提供运营商的业务,手机厂商认为这不安全,会直接链接到一些外部的服务,可以接直接消费,而不通过厂商的app……

苹果、谷歌、Facebook以及中国的华为、腾讯和中国移动,其实都想强调一件事,用户是我的,用户的数据也是我的,生态也是我的,要按照我的规则来做事情。

一切都是为了数据

所有这些争斗,都是以数据隐私或数据安全的名义展开的。此次Facebook事件的主角是一款名为Research的应用程序,其可以获取苹果手机用户的“数字生活”数据,对于苹果来说,这显然是不可接受的:如果所有开发者都通过这种方式来“绕过”苹果自己搞事请呢?

此前,在2013年,Facebook控制了一家以色列公司Onavo,通过后者来搜集用户信息,了解人们的智能手机上应用使用情况。Onavo的调查结果帮助Facebook可以预测手机应用商店里某款应用的发展趋势,据此,Facebook曾在Snapchat成为爆款之前就对其发起了收购。虽然最终这项收购没有成功,但Facebook从该项目中获益良多,开发了多款重要应用产品。

hougarden

苹果对此不可能坐视不理。2018年,苹果升级隐私条款,迫使Facebook在App Store中下架了Onavo。但Onavo依然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继续追踪苹果手机用户的应用使用情况。那个research app,就是Onavo开发的。

为了诱导用户下载research app,Facebook使出了“撒钱”杀手锏:为13-35岁年龄段的手机用户提供补贴,让他们安装自己的应用。但正常情况下,这样的应用无法直接上架苹果应用商店,于是Facebook便动用苹果针对企业开发者的一项特殊授权(可以向用户发布内部测试版应用)来向用户分发这款research app,最终触动了苹果。

谷歌的问题与Facebook类似,他们通过一个名为Screenwise的VPN服务,做了与Facebook Research同样的事情。一旦这个Screenwise服务被安装,用户的在线行为数据就会与谷歌“共享”,包括:你访问的网站,你是用的App,你观看的视频节目,甚至你的IP地址,你在网页中的cookies,等等。

谷歌这样做的用意也很简单,当年谷歌起家的pc互联网搜索,谷歌可以通过爬虫强制爬取整个互联网图文世界,了解用户及其需要的各种服务。但是,在移动互联网上,用户世界被分割在一个个的app里,谷歌必须要了解用户在这些app的使用行为才能了解用户。

谷歌的这个screen wise余毒深远,不只是在苹果手机上。几乎所有手机厂商都已经学会了这一招,谷歌这个技术并不难,通过所谓的人工智能图像处理的技术,就可以让硬件厂商了解到用户的一切行为。这是手机厂商了解用户最重要的技术途径。

一贯强调自己“不作恶”的谷歌,在搜集用户隐私数据方面真的是毫不手软,读取扫描用户的邮件内容,使用用户图片数据等等。只能说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恶了。

hougarden

关于用户的数据安全,谁都有话说

在这场数据争夺战中,在吵架的,不光是上边几家被曝光的。最近,听说中国移动和几个手机厂商也在争吵。

中国移动、中欧联通运营商希望通过短信来直接为用户服务,短信下面直接提供运营商的业务,但手机厂商认为这不安全,因为它会直接链接到一些外部的服务,可以直接消费,而不通过厂商的app……又是被“绕过”。

可是,都在说用户数据安全,用户到底理解数据的安全吗?

曾经华为手机和微信之间就有过一场轩然大波,起因就是用户的手机可以识别用户微信的内容。在华为magic手机和腾讯微信的那场争斗当中,华为方面曾经表示过一个观点,数据来自用户,属于用户,为用户服务。

这句话应该是出自华为的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有高层领导在表述这个话题的时候,引用了这个观点。

徐直军的话十分正确。问题是,他得先把用户变成华为的,才行。

未来几大阵营,互联网、硬件厂商、运营商,一定会从用户数据安全的角度,不断强调,争夺用户究竟是谁的。问题是,用户对自己的数据,有时候会盲目敏感,有时候又过于放松警惕,要看他们真正相信谁,愿意属于谁。

用户究竟是谁的

运营商的号码和网络,手机厂商的手机,互联网厂商的应用,在用户使用,尤其是用户付费这个问题上交叉在一起。用户似乎属于所有人,可是每个人都想做用户唯一的主导。现在最占据优势的是苹果、谷歌和腾讯。

苹果是用户必须买的手机,这话说起来武断,可是事实如此,苹果就是可以不支持腾讯那个应用宝,用户每次在微信点开外部链接和文件都会看到应用宝的要求,但是点浏览器打开就可以越过它。苹果可以下架腾讯、今日头条、谷歌和Facebook这些有劣迹或者疑问的app。

因为用户离不开苹果,苹果手机比这些应用对用户来说都重要。其次重要的是谷歌和微信。

在印度,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可以赚到几千万的用户,但是别想赚到一分钱的利润。中国的手机厂商也一样。因为对印度以及其他中国以外的国家用户来说,谷歌比手机厂商还要重要,比其他的互联网服务还要重要。

用户首先是谷歌、Facebook的,尤其是谷歌的。每个用户都需要通过谷歌的支付体系去付钱,谷歌要从中分走相当大的一个比例分成。苹果可以凭借其强势地位和比较完善的应用商店机制来与谷歌等展开角力,但其他安卓厂商的实力就要打一个问号了。

不光是印度,在整个海外市场,移动互联网用户分成两种人,一种是安卓,一种是苹果。海外用户可以使用三星、小米、华为、vivo和OPPO的手机,但是,更重要的是使用谷歌的地图、Gmail和Youtube,这就是安卓系统绑架中国手机生态的秘密。

中国手机厂商并不需要最新版本的安卓,相反,是安卓需要中国手机厂商。但是,手机厂商的最终用户还是需要谷歌的地图、youtube和gmail等服务,这些选择就比手机的选择范围少多了,它们拥有很强的不可替代性。

谷歌和中国手机厂商们的协议是这么签的:你的安卓必须更新到我需要你更新的版本,必须要安装并且只能安装我的Google play,用户只能通过我的谷歌play下载应用,分成比例必须是多少,必须要安装并且只能安装我的Google assistant……

涉嫌垄断?是的,都垄断好多年了。这就是权力。中国手机厂商们在海外移动互联网市场耕耘这么多年,一直颗粒无收,由来有自。

要怪,只能怪中国手机厂商表现太好了。看看欧美,几乎没剩什么值得一提的安卓手机厂牌了。没有人在欧美跟安卓打这个关于“垄断”的官司。至于反垄断,在我们这里,你懂的……

在中国,微信比手机厂商要重要,哪个手机厂商不支持微信,或者适配做得不好,可能都是问题,所以,腾讯应用宝会频繁从微信里出现,虽然厂商和用户都不想要。手机厂商可能比运营商可能要更重要,如果中国移动还不支持苹果……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