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中生涯规划切入,「小立教育」要做 K12 领域的「宝宝树」
新高考改革催生的市场仍在红利期,至今也还未跑出独角兽企业。但当新高改政策全面推进,并顺利落实后,该市场的想象空间在哪?
最近接触到的「小立教育」目前聚焦于为中学提供生涯规划教育和升学目标规划,未来将解决学校招生端的问题,并给中学生提供精准匹配的教育资源。
“新高改的红利只能存在 3-5 年的周期,它不是我们的长远规划,但确实是目前能够高效打通学生数据的渠道和切入点。”创始人牛晓莉告诉。
从刚需切入,做 AI 精准化推荐:
其实目前新高改的政策进展并非顺利,不少学校只是小部分学生群体在试验新高改体系,老师对学生生涯规划方面知识的匮乏、选课问题如何高效解决等依然是痛点问题。
不同于不少生涯规划辅导机构以一对一线下服务为核心产品,「小立教育」主要通过 AI 算法技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业规划报告,以及精准的内容资源推送。
AI 算法不外乎两个核心:技术壁垒和数据壁垒。
而问及数据获取,牛晓莉向列举了目前单个学生可获取的数据维度:学生的学业成绩、上课考评情况数据;学生的心理和性格测评数据;学校老师为学生设计的调研报告数据;在线生涯课堂的学习行为数据;体能课上的数据等。
但同时,要解决学生的升学目标,从高校招生端看,怎么确保高校大学和专业信息的权威度?除去教育局和市面上公开的招生数据,小立教育也可通过高校渠道获取更为深度和全面的数据。
那目前扩公立校是件难事吗?创始人透露,目前已和 300 多所公立校进行合作,今年目标是 1000 所。拓 B 端市场对小立教育并非难事,创始人在教育信息化行业深耕十年,所以这其实就是如何盘活经验和资源的问题。
从生涯规划过渡到高校招生
高校招生端的痛点似乎是被市场所忽略的。
牛晓莉表示,目前高效招生端的效率其实不高。第一,高校和腾讯教育、考试报一类的流量平台和媒体合作,只是一个单向的广泛性推送,并不能提供明确的 ROI。所以到底有多少学生生源接受了信息,哪些生源没有看,这些看的人是不是目标生源,包括到底什么样的生源画像才是适合高校的生源等等问题,目前都无法解决。
此外,招生这件事其实需要下沉到高一甚至初中进行提早“酝酿”,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高校形成更深刻的认知。但目前招生的资源非常有限,从高一学生开始做人为兼顾是不太现实的事。
所以这是小立教育未来的重心。通过平台为学生推荐精准的高校资讯和活动推送,做好高中和大学的链接作用。
盈利模式:做 K12 领域的「宝宝树」,K12 教育的流量入口
牛晓莉把小立教育定位为 K12 领域的宝宝树,为的是打通内容和消费的转化路径,并将其作为主要营收渠道。
这要看需求端和供给端。
需求端上,学生真的是否愿意在该平台上消费课程?也曾向做公立校项目的创始人了解道,校外 K12 培训赛道白热化,但一方面,学生对课程辅导的需求仍然是刚需,尤其在二三线城市,校外培训仍然以不成体系的家教为主,另一方面,其实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沉在水底”,小立希望能够将这部分用户“捞上来”。
供给端上,对接第三方课程资源,借助平台对学生的精准推送,也可以淡化广告痕迹。在质疑其作为一个流量工具平台的利润空间时,牛晓莉回答道,其实从高中切入也只是一部分,未来一定会下沉到初中、小学,对接整个 K12 阶段的教育资源。
团队方面,创始人牛晓莉为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深耕教育行业 10 年,有市场、渠道等资深经验。核心成员均为清华大学同学,曾任职于亚马逊、宝洁、毕马威、酷我音乐等知名公司。
创始人最后向感叹道,其实教育信息化赛道仍然是人才的蓝海。高端人才不愿意进入公立校赛道,觉得相比“高大上”的互联网行业,布局公立校是件很不起眼的事。再加上,“教育+技术+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
小立教育成立于 2017 年,目前已启动 Pre-A 融资,计划融资 800-1000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