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Zealand
Tiếng Việt
chia sẻ

移动社交进化史(上):微信登基,陌陌出世

生活Tác giả: 36氪的朋友们
移动社交进化史(上):微信登基,陌陌出世
Tóm tắt在互联网的江湖里,「社交」始终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hougarden

“社交、电商,得一者可安天下。”

在互联网的江湖里,「社交」始终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伴随着塞班系统步入晚年,iOS和Android进入大众的视野,一幅移动时代的山河画卷正在缓缓展开,而社交的故事也将由移动端的新产品们娓娓道来。

2011年,微信登基、米聊沉浮、陌陌诞生,这一切说起来波澜不惊,却悄无声息地奠定了未来十年社交领域的生死棋局。这一年,注定是移动社交历史上挥之不去的一笔,也可以称它——移动社交元年。

而今天的故事也将从这里展开。

2011:微信登基,陌陌出世

2011年伊始,新兴的移动互联网正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野心勃勃的雷老板想在这这片处女地里插上第一杆旗帜。

“手机会替代PC,这才是未来的趋势。”他说。

时间倒回2010年十月份,一款名为Kik的软件上线,让雷军如获至宝。短短15天吸引了100万用户,他觉得Kik的登场像极了当年的ICQ,这是占领移动互联网的极佳切入点。为此,雷军特地探访了腾讯总部,没有发现类似的项目。

“腾讯给了我们3个月的时间。”这给了雷总极大的信心。

37天后,小米发布了中国第一款模仿Kik的产品米聊。可雷军万万没有料到,就在米聊立足未稳之际,从腾讯帝国的僻壤里(广州)杀出来一个张小龙。接下来便是微信和米聊的短兵相接、生死竞速。

本以为Kik的本土化之争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毕竟雷军也是互联网界的传奇人物,却没想到高手过招凶险只在毫厘之间。张小龙仅仅用了两招,就让这场战争草草收场,并奠定了他封神的地位。

2011年8月3日,微信2.5版本上线,新增“附近的人”功能。被一排排异性头像引爆的荷尔蒙如同病毒一样蔓延开来,帮助微信以日新增10万的速度横扫当时势头正猛的米聊。

hougarden

hougarden

微信接下来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身在其中,我们就暂且按下不表。在这移动社交元年里,“附近的人”不仅引爆了微信,还点燃了另一场战火:移动交友。

如今寂寞无聊的男男女女已经不再像十年前一样泡在聊天室里聊骚、在深夜寻找有摄像头的QQ网友,鱼龙混杂的网络世界让人们慢慢接受了这样一种“事实”:网上的人大都是骗子。随着腾讯和SNS的崛起,虚拟世界的人际关系像是一夜之间就龟缩到以QQ、空间、人人为主导的熟人网络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项新的技术进入了移动社交领域,并且以“签到”的形式第一次展露头角,那就是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

2010年,如日中天的Foursquare正在成为一头独角兽,这款基于地理位置的手机软件鼓励用户签到并分享自己的定位。在移动互联网方兴未艾的时代,这种新颖的模式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目光,国内也出现了街旁、切克等模仿者。可惜这类产品终究没能建立起自己的社交网络,很快就被微博、微信所淘汰。

但Foursquare对LBS的应用却给人们带来了灵感,SKOUT、Blendr等交友软件开始利用这项技术帮助用户认识附近的人,让搭讪不再局限于酒吧、商场,而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在手机上发生。而微信“附近的人”也是师从于此。

这种线上建立联系的方式,与脱胎于现实人际关系的IM和SNS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移动社交也因此进入了熟人通讯和陌生人交友齐头并进的2.0时代。

时间来到2011年,签到已死的言论甚嚣尘上,但LBS却已然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成年人在移动和社交媒体领域中使用LBS服务的比例已经达到了28%。

在中国,LBS也将掀起一场又一场腥风血雨的战争。第一个大获全胜的是微信,而第二个便是唐岩和他的陌陌。

hougarden

来自湖南娄底的唐岩和工程师出生的老乡张小龙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是一名匪气十足的古惑仔。在网易的那几年,唐岩和李甬、方三文等人称兄道弟,一有空就勾肩搭背去喝酒、打牌、捏脚。但有一点他和张小龙很像,就是对人性有着敏锐的嗅觉。凭着这份嗅觉,唐岩在那个大浪淘沙的年代里,短短八年时间就做到了网易的副总编辑。

过上小资生活的唐岩本以为会一直干到退休,没想到身边的好友一个接着一个辞职创业,他这才如梦初醒:没有能干一辈子的工作,如果有,那就是给自己打工。

萌生了创业想法的唐岩注意到了Foursquare,但这种纯粹的签到打卡机制让他觉得过于寡淡。唐岩认为,分享地理位置根本不是需求,背后一定暗含着某种原始的冲动。而这种冲动,早在当年混迹“神童湾”聊天室的时候他就见过。在唐岩看来,同城聊天室曾经的火爆证明了交友是刚需,但是现在人们缺少释放这种刚需的平台。

于是唐岩决定创造一个,它就是陌陌。

陌陌的设计很简单,附近的人+聊天。LBS打通了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的隔阂,当对方仅仅距离自己几公里甚至几百米的时候,这种距离能快速削弱许多底层用户对虚拟网络的陌生感和不信任。

hougarden

陌陌的雏形渐渐在唐岩的脑海中完善起来。他知道,在附近帅哥美女的列表里,躺着的是人们蠢蠢欲动的荷尔蒙,是他要找的“原始的冲动”。于是,心有定计的唐岩找来网易的前同事,对着一本《iOS30天速成》开始了陌陌的开发。

2011年8月4日,陌陌上线。

所谓无巧不成书,就在陌陌上线的前一天,微信“附近的人”发布。唐岩后来回忆说:“当时你甭管我多牛逼,心里还是很沮丧的。”

幸运的是,当时的移动互联网还是一片蓝海,微信也还没有成为不可逾越的城墙。陌陌上线的第一个月顺利获取了10万用户,甚至冲上了社交榜第3名的位置,仅次于微信和QQ。

hougarden

不过,陌陌想要赢下这一场显然不会这么容易。除了已经颇具规模的微信外,移动交友领域多的是虎视眈眈的对手。

早在2010年7月就上线的兜兜友也算半个Foursquare的门徒。与街旁、切客不同的是,兜兜友选择从陌生人交友领域切入,但在发现机制上依然沿用了地图式的LBS。

另外,兜兜友应该是第一个抄袭微信“摇一摇”功能的产品。对此张小龙曾说:“这个功能我们已经做到了最简,别人想要超越我们,总得加点什么,但他们一加就超不过我们了。”事实上,由于产品和行业的不成熟,直到陌陌上线时,兜兜友依然徘徊在社交榜100名开外。

与陌陌同年出世的友加则要凶猛许多。两位创始人胡铸韬和邹岭都是从山寨机的红海里杀出来的,产品一上线就在华为、中兴、天宇、联想以及一些贴牌手机里搞预装,两个月斩获七八万用户,MTK+安卓设备占到了八九成,增长速度比iPhone还快。

“我们肯定是以MTK和Android所代表的中低端手机市场为主战场,山寨用户慢慢会过渡到Android,做iPhone只是为了品牌形象。”

友加的目标用户是16-22岁的学生群体,胡铸韬认为不管是MySpace、FaceBook还是QQ一开始都是高中生用,但他们长大了还会用,因为关系已经在上面了。“校园永远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这是未来的主力人群。”

同一时期,51.com的张剑福离职创办jjdd.com,旗下社交App简简单单在2011年7月上线。简简单单没有选择以主流的照片墙作为入口,而是在首页展示更多的个人资料、兴趣爱好和约会期望。张剑福认为,很多交友网站折戟的原因在于没能引导用户上传有效的信息。

阿福将目光瞄准了办公室白领和高校师生。他会在校园里摆上一些可爱的公仔,然后向经过的女生介绍:“想知道自己有多美吗?我们做了个App,你可以在这里照张相,我们帮你上传,就会有人给你打分。如果分数高,你就可以带走一个公仔。”简简单单就这样扫荡了上海的各大高校。

除此之外,米聊和手机QQ也迅速跟进了交友功能,更多的新产品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社交领域突然之间热闹了起来。

hougarden

2012:张小龙向左,唐岩向右

微信借助陌生人关系快速成长起来,截至2011年底已经拥有了超过5000万的用户。而“陌陌们”紧随其后,在新的一年里开疆拓土,移动交友的热度也愈发高涨。

与此同时,“神器”这个字眼悄悄进入了大家的视线。

在很多人眼里,“陌生人交友”只是一个委婉的说法,它最终指向哪里似乎是不言而喻的。LBS在网络上也有了新的解读:Location Based Sex。北京的三里屯、星光天地,广州的珠江新城,杭州、上海的酒吧、夜场、CBD,只要你愿意,很快就能加上几百甚至上千个微信好友。微信也因此被称为“神器”。

但在道德层面,这种露骨的交友终究还是无法被接受的。更糟糕的是,见网友遭劫财劫色的新闻屡见不鲜,微信、陌陌的名字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这样的报道里。

刚吃完360的亏,腾讯可不希望第二次站到舆论的对立面上,小米自然也一样。因此,虽然LBS很早就进入了张小龙和雷军的视线,但是直到半年后张小龙才谨慎地将它加入到微信的一个小版本中。他们都清楚,太早加入这个功能会让产品变成一个纯搭讪的东西。

“微信并不是奔着泡妞来的。”张小龙说。

hougarden

可就像KK在《失控》里预言的,用户最终会产生蜂群思维,找到自己的方向。“很多人通过微信去找一夜情,我甚至不能判断这样是对是错。我没法把它放在道德层面上想。”这一切或许有些超出了张小龙的预期。

但是他坚信一点:“即使在对网络信息几乎不设过滤机制的美国,泡妞或色情没有也不会成为互联网的主流。”尽管很多互联网人鼓吹Girl、Game、Gamble才是3G时代的杀手级应用,“但庸俗化的理解方式无助于我们认清行业的未来。”

在这一点上唐岩的想法却截然不同。

开发陌陌的时候唐岩就说:“你们就做一个能知道大家都在哪的QQ,泡妞用的。”他把这个过程想得很简单:有一个充分的沟通之后大家结识了,成为男女朋友或者成为性伙伴,都是好的。

“遵循内心的冲动。”谈论起陌陌,唐岩就像个青春期没有结束的中年人,荷尔蒙分泌依旧旺盛,他不在意有人把陌陌称为神器。“我没有道德洁癖,”他说,“压根儿就没有。”

即便在当时的竞争对手里,唐岩如此言论也算得上异类。虽然友加也玩暧昧,但胡铸韬就一再强调:“下流的是成年人心中的魔鬼。”

很自然地,陌陌和微信走出了不一样的道路。微信做熟人关系,做通讯录好友,陌陌不做;微信以即时通讯为核心,陌陌则强调发现,尤其是突出美女;张小龙认为泡妞不是主流,但唐岩却拿它当做立身之本。

陌陌我行我素地往前跑,鼓励用户传真实头像,引入更多的身份信息,唐岩甚至指着投资人的鼻子说:“你都40多岁了,看了你的头像人家也不会搭理你,你唯一的机会就是写上某某创投合伙人,可能还有人搭理你。”就这样,陌陌的用户数慢慢突破了50万、100万。

但是,大家心目中的“神器”依然是微信。原因无他,用户体量有质的差距。2012年3月29日,微信用户量突破1亿,这意味着在微信上能加到的好友数量超过陌陌百倍,而泡妞这种事情从来都是广撒网的。

然而陌陌的转机却来得让人始料未及。4月,Mike隋的一条视频火遍全网,这个老外一人分饰12角,将陌陌推荐给了想要认识中国女生的外国友人。陌陌这个名字随着视频40多万次的转发,一夜之间有了能和微信分庭抗礼的知名度。

hougarden

陌陌和微信对此都乐见其成。作为腾讯的战略级产品,微信是注定要成为全民应用的,神器这样的名头爱给谁给谁。而随着微信的体量越做越大,用户的蜂群效应也又一次做出了选择。毕竟,附近的人里如果都是同事同学、家人朋友,这个功能也就丧失了它的意义。

Mike隋的视频背后有没有陌陌的推动,笔者如今已经无从得知了。但自那以后,腾讯依然做它的社交霸主,而陌陌则成了交友领域的领跑者。唐岩赢下了这一场,可他万万没有想到,陌陌千辛万苦取得的成果,却要在未来付出十倍、甚至百倍的代价抹掉它。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与微信分道扬镳之后,陌陌依然要面对其他的竞争对手,陌生人交友的逻辑决定了没有一款产品能够像QQ、微信一样做到垄断。

之前吊车尾的兜兜友开始奋起直追,友加团队的铺量能力也不可小觑,而简简单单靠着给女生打分一度被称为中国的Facebook。此外,类似KKtalk(KK觅友)这样的IM类产品也开始深挖交友功能,并且表现不俗。

而随着陌陌崛起,陌生人交友这条赛道中也出现了很多新面孔,其中就有陌陌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遇见。

比陌陌晚两个月上线的遇见,在气质上和陌陌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不过比起陌陌来又要显得委婉一些。同样从LBS切入,陌陌是直接的点对点交友,而遇见则希望通过“圈子”帮助用户更好地互动,相当于做了一个移动端的群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陌陌和遇见各自遇到了各自的问题。

2012下半年,陌陌一直处于舆论焦点中心,给唐岩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不可否认,Mike隋的营销很有噱头,但单纯做约的应用,男性用户尝试几次失败受挫后就会慢慢退缩,而女性用户则渐渐不堪骚扰、选择离开,这样就导致整个社区环境的恶化。这些问题迫使陌陌在2.0版本增加了群组功能。

遇见的圈子模型也大有问题。在一个社交圈子中,活跃的人数一般只有十几人至几十人,这是从PC端得到的经验,在移动端这个数字更小。因此遇见上规模较大的圈子大都处于没有意义的沉寂状态。缺乏足够的刺激让用户活跃,整个社区的氛围每况愈下。

临近2013年,陌陌和遇见一起来到了3.0版本。

遇见把之前的核心功能圈子降级,把找朋友的概念固定为产品的核心,提供了邂逅游戏、全球焦点、附近用户等功能方便用户找朋友。而陌陌则基于2.0的群组概念,重塑了一个LBS社区,添加了留言板、好友动态等功能对基于固定地点的群组进行补充。

hougarden

在这一年里,陌陌和遇见就像是照镜子一样看着对方,也不知道擦肩而过的瞬间,两个团队的产品经理是否会有一番感慨。

且不论有没有受到遇见的影响,总之,经历了上半年的增长和下半年的困顿,陌陌终于正式转型。这一次,唐岩绝口不提陌生人交友,这位标榜没有道德洁癖的匪首,最终还是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hougarden

2013:江山既定,群雄四起

2013年1月15日,微信宣布用户量突破3亿。

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要知道当时中国的智能手机用户也不过3.3亿,而同期陌陌的用户量才堪堪突破2000万,遇见则尚未达到800万。整个交友行业加起来都不是微信一合之敌。

不过微信也志不在此。去年朋友圈上线,马化腾便说:“微博的战争结束了。”事实上,微信的崛起直接导致了微博的战略转型、人人网的加速没落,连腾讯自家的手机QQ都不得不避其锋芒。移动互联网不再群龙无首,张小龙和他的微信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

当然,微信坐在这个位置上,自然不乏眼红挑战者。先是飞信重整旗鼓奋起反击,再是电信联合网易推出易信,手握电商的阿里也没有坐住,在2013年10月推出了来往。对于来往的推广,马云可谓是不遗余力、不择手段,甚至给阿里员工定下KPI,年底前来往好友达不到100的没有年终奖。

hougarden

可惜,愚公移山的精神也难以撼动微信打下的江山,毕竟在智能手机的用户覆盖率上,已经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所幸的是,社交这条赛道依然有立足之地。

经过2012年的培育,LBS已经成为与IM、信息流、SNS并列的四大社交产品形态,交友市场的增长也非常强势。随着2013年微信用户增长放缓,手机QQ又萎靡不振,甚至出现过陌陌、遇见分别位列社交榜第一第二的场景。

在这一年里,有两件事值得唐岩欣慰。第一件事是陌陌在11月份突破了8000万用户,并且探索出了一条娱乐化的道路。

前面说到,“神器”的名头虽然帮助陌陌迅速确立了优势,却无益于帮助产品进行高效的价值转化,过低的成功率和过多的骚扰信息,对用户和产品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唐岩急需向外界证明,陌陌到底有多少价值。

娱乐化是唐岩想到的办法。他的想法依然简单粗暴,那就是让你约不到妹子也要留下来。于是陌陌先后推出群组、留言板、动态、陌陌吧等功能,彻底向社区转型为。与此同时,团队开始尝试游戏联运,推出了第一款游戏《泡泡兔》。通过会员增值服务和游戏联运,陌陌慢慢达到了盈亏平衡。

hougarden

第二件事则是随着用户体量增大,陌陌逐渐渗透到了三四线城市。唐岩万万没有想到,在这里陌陌终于摘掉了神器的帽子。

在三四线城市,受到地域和人口的限制,大家生活在一个相对熟悉的社会中,约X受到诸多制约。同时,婚育年龄较早、外出务工人群多,留守人群和单身人群面临交际圈变窄的问题,而陌陌的群组功能恰好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在陌陌上约人唱K、搓麻成了最常见的使用场景。也正是这群人,推着陌陌的用户量,一步一步向亿级俱乐部逼近。

hougarden

相比于陌陌,遇见则显得有些低调,它没有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也深知自己与陌陌之间的差距,只是埋头深挖陌生人交友社区。

为了解决产品用户活跃度的问题,遇见推出了智能交友,在产品中引入了积分、焦点、圈子、粉丝数等概念,并在算法上提高用户的匹配度。在陌陌不再主打陌生人交友之后,遇见又抓住机会推出找朋友的核心功能,刺激老用户活跃,也顺便吸收陌陌的流失用户。

遇见的商业化就是简单的VIP会员,充满了9158和YY语音的味道,查看资料的特权、虚拟商品和曝光度的消费,典型的“屌丝经济”模式。生命力和现金流可期,但规模天花板明显,做不大,赚小钱,也许就这么默默地活下去,也能活得很滋润。这是微信、陌陌之后,大多数产品的选择。

令人痛心的是,一些产品的思路慢慢从鼓励用户线下见面,变成了怂恿用户线上掏钱,进而演化出聊天机器人等套路,更是滋生了许多以桃色交易为幌子,通过各种手段骗钱的专业团伙。最终,这类产品大都难逃下架的命运,在这滚滚长河中连个浪花都没能溅起来。

当然,2013年的社交江湖远远不止这么平静,这一年可谓是江山既定、群雄四起。

首先是婚恋社交。

弗洛伊德说,性主宰了一切。两性关系在陌生人交友中是永远无法抹去的,既然如此,那就将它合理化、合法化。于是许多创业者抛开约X,转而举起了婚恋交友的旗帜。至于商业模式,世纪佳缘已经帮大家想好了。

最早登陆移动端的婚恋社交产品便是传统婚恋网站,世纪佳缘、百合网、珍爱网。移动互联网的红利让传统婚恋网站十分眼红,而婚恋网站的利润对于移动社交行业来说也非常的有诱惑力。

在这一年,心动婚恋、一见钟情、网易花田、美丽约等婚恋类产品先后上线。这些软件大都以身份认证和会员增值服务为主要功能,主打真实、严肃的交友氛围,与陌陌类的产品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阵营。

可惜,当时婚恋的用户群体和用户需求决定了产品不仅要给用户找到合适的对象,还要能够安排线下见面。而对于新兴的婚恋交友类App来说,他们没有深厚的运营功底和完善的红娘体系,很难与其世纪佳缘、百合网竞争。因此,大多数产品要么黯然退场,要么重新向陌陌看齐。

再来便是同志社交。

在国外智能机刚刚兴起时,便出现了基于LBS交友的同志应用Jack'd,其开发时间很早,甚至可以说是几乎所有LBS交友应用的鼻祖。在着手创办陌陌之前,唐岩就曾研究过这个项目,据说他还将办公室里所有男同事的照片都试了个遍。可惜,Jack'd的本土化也遭遇了各种各样的阻力,甚至因为内容问题而被运营商封杀。

到了2013年,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也开放了许多,同性交友已经被大家认可和接受。但是对于这个群体来说,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潜在对象较少,导致其交友需求和交友欲望比异性恋更为迫切,一款好用、本土化的同志社交应用的及时出现便能够占领市场。

于是,脱胎于淡蓝网的blued便应运而生。

hougarden

Blued创始人耿乐认为:“同志市场这一垂直领域潜力大、人群多、目标需求明确精准,同志市场在未来一定是一个热门领域。”

而数据也可以证明,这个群体的用户粘性和传播能力非常强悍。Blued2013新版本上线不到一个月,便有130万用户下载,日活率和月活率达到了惊人的30%和60%。这个成绩比陌陌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说完两性、同性交友,再来看看兴趣社交。

社交无非就是性和兴趣。随着移动社交领域的发展,除了豆瓣、贴吧等老牌网站外,很多移动端的兴趣交友产品纷纷出现。比如主打美食社交的美食美刻、饭本,主打吃喝玩乐和行程分享的小坐,都在短时间内聚集起一批志同道合的用户。

此外,Instagram和Snapchat的火爆,也让不少创业者们蠢蠢欲动,认为图片社交大有前途。P1的移动版、贴纸标签新颖的nice、给图片加语音的啪啪、将阅后即焚用在交友上的咔嚓,图片社交产品一时间多如牛毛。

可惜的是,图片社交的模式在国内似是有些水土不服。P1、Nice等产品都没有得到INS的真传,把社交做成了社区,用户规模和用户活跃度一直没有突破,反倒不如堆糖、花瓣活得滋润。而啪啪、咔嚓这类产品,在内容把控上也逐渐变了味,重新走上了陌陌的老路,甚至犹有过之。

总之,迟迟没有一款产品得以成为中国版INS或是Snapchat。

同样在中国尚未跑通的还有商务社交,与陌陌同期的幸会、在这儿曾经尝试开垦这片荒地,但都铩羽而归。有人说在中国这样的熟人社会,商务社交是一条死路,但也有人认为只是时机尚未成熟。而如今移动交友广泛普及,或许时机已经到来,于是诞生了脉脉,再过两年便是它大放光彩的时候。

最后还要提一款很特别的产品:打着“无聊社交”旗号的same。说它特别是因为这是一款没有关注好友、没有LBS、没有性别筛选、没有内容运营、无法导入通讯录的社交产品。在same上看到的内容无非就是“我在呼吸”、“我在吃饭”,而你能做的也不过是点个赞而已。

就是这样一款怪异的产品,却默默来到了社交榜前30的位置,让人不禁慨叹:也许我们真的需要一个安静的角落,没有社交,只有我们自己。

hougarden

2014:匿名之火与陌陌上市

“这个应用太猛了!秘密-朋友圈的匿名爆料!”

2014年4月,一条链接刷爆了微信朋友圈。彼时熟人匿名社交在美国已是燎原大火,而随着“秘密”登顶社交榜,火势终于蔓延到了中国,在硅谷大红大紫的Secret也终于有了自己的像素级模仿者。

Secret的联合创始人David Byttow是前Google员工,借他之手Secret在一周时间里传遍了硅谷,而曾在亚马逊负责搜索引擎技术的林承仁自然就注意到了这款产品。

林承仁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离开亚马逊后回国创办了个性化资讯产品“无觅”,但一直以来都没有什么可圈可点之处。看到Secret只用了短短两个月估值就超过4000万美金,林承仁觉得机会来了。

3月25日,由无觅团队开发的秘密正式上线,不仅复制了Secret的功能,也成功复制了Secret的走势:一周内传遍了中国的互联网圈。

唯一不同的是,秘密在内容上显得有些离经叛道。

hougarden

hougarden

刚上线时,秘密和Secret一样,主要内容都是内幕爆料,产品也借此完成了冷启动。但是,匿名的氛围决定了用户无需为自己的言论负责,也就助长了后来的一些谣言和人身攻击。

不同的是,David认为Secret是一个树洞,更重要的是情感的表达和共鸣,因此平台对恶意的内容设立了严格的过滤机制,更多地向用户展示温暖的内容。而无觅团队则在介绍秘密时称: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心有不满和愤怒,但不方便发朋友圈,因为担心会影响同事或朋友关系。如果彼此戴着面具无法确认身份,这时用户就可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而不用担心影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团队如此态度,秘密被当成泄愤和攻击他人的工具,也就无可厚非了。

其实,同期的其他产品也有类似的问题。比如许朝军的乌鸦,上线时的slogan便是“上班黑同事,下课黑同学”。为了产品的快速启动,大家都心照不宣的选择了同样的方式。究其原因,大概是人性的阴暗面比较容易被点燃和扩散吧。

对此,IT评论人洪波表示:“支持发挥恶意,充斥谎言与欺骗,没有给社会带来任何正面价值,注定不会长久。”

5月8日,由于平台对负面UGC内容把控不足,“秘密”被App Store下架;20日,“秘密”改名“无秘”重新上架,随后又因为类似的原因被下架。最后无秘选择通过与“友秘”合作而重新出现在App Store。

hougarden

虽然几经波折的无秘元气大伤,秘密(Secret中文版)、乌鸦等竞争对手也蜂拥而上,但所谓“学我者生,像我者死”,“师承”Secret的无秘依然稳坐头把交椅。可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熟人匿名社交这条路突然走到了死胡同。

7月,Secret刚刚获投2500万美元B轮融资,估值达到1亿美元,却在一个月后跌到了App Store1500名开外。

这一切也许早有征兆。熟人匿名社交说到底释放了两点需求,偶发性的窥探欲和不用负责的攻击欲。不难想明白,这两者都是难以持续的需求。而说到持续的社交需求,交友这个词又进入了大家的视线。

于是,在2014年夏天匿名社交的玩家们集体一个急转弯,从熟人匿名转向匿名交友,出现了抱抱、微密、小声、耳语、BiBi、叽密等产品。此外还有类似“几度”这样的匿名人脉交友,基于通讯录匿名匹配,撮合二度、三度人脉关系。无秘在3.0版本中也进行了大幅改版,推出了附近的人。

但匿名社交进入交友领域后似乎失去了原来的爆发力,在以陌陌为首的阵营里举步维艰。与此同时,匿名的机制让大量涉黄信息死灰复燃,一时间匿名社交产品们阵脚大乱。

然而,柳暗花明又一村,很快大洋彼岸又传来了激动人心的消息。随着秋季学期的开始,一款应用迅速席卷了美国1300多所高校,并以接近4亿美元的估值拿下了红杉资本领投的6200万美金。

它就是Yik Yak。

Yik Yak是一个基于LBS的匿名BBS,上线时间比Secret更早。上线初期两位创始人Droll与Buffington谎称自己是应哈佛学生邀请开发了这款软件,因此Yik Yak得以在常春藤高校迅速走红。但由于定位在美国东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进入硅谷的视线。

由于在校园内传播,Yik Yak所面临最严峻的问题要数辱骂、恐吓这类校园霸凌信息。

Droll与Buffington以近乎疯狂的方式来杜绝霸凌现象,不仅设立了严格的社区规则,更是在全国所有的高中地区设立地理位置栅栏,禁止高中学生使用。这对当时用户群体主要分布在高中和大学的Yik Yak来说无异于自断一臂。

Buffington说:“此举可能让我们牺牲许多增长空间,但可以确保我们的应用可被正确使用。”

hougarden

这是因为两位创始人在道德上的坚持,使得Yik Yak的氛围得到了良好的控制,也让投资人对他们的团队充满了信心,认为他们愿意以损失用户为代价来换取健康的环境,是一种有远见的做法。

很快,Yik Yak的故事进入中国,给匿名社交领域的创业者们打了一剂强心针,与此同时,另一条许久无人问津的赛道突然被摆上了台面:校园社交。这将是我们要在下一篇2015年中讨论的主题。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这一边匿名社交打得火热,另一头唐岩和陌陌也忙得不可开交。人们都说,陌陌要上市了。

在这一年里,陌陌亮相草莓音乐节,打出“总有新奇在身边”的品牌广告,引入完善的审核机制和用户信用体系,可以说是全力以赴自证清白,倒是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也同样在这一年里,陌陌联运游戏收益颇丰,《陌陌争霸》上线第一个月流水就超过1200万。下半年又上线“到店通”服务,为线下商家提供线上广告平台,开启了全新的商业模式。

2014年11月8日,陌陌正式提交IPO申请,同年12月11日,而立之年的唐岩带着儿子敲响了纳斯达克的上市钟,刚刚上线三年的陌陌正式挂牌,成为了中国移动交友领域第一股。

hougarden

当然,陌陌上市并不代表移动交友走到终局。正如前文所说,产品背后的逻辑决定了微信可以一统江山,但陌陌却难能独领风骚。

或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就在陌陌上市的狂欢声中,一颗新星冉冉升起。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它将犹如一柄尖刀,深深地刺入唐岩和陌陌的腹地,将移动交友的故事引入又一个高潮迭起的新篇章。

它就是探探。

hougarden

hougarden

- 上篇完 -

下篇预告:《移动社交进化史(下篇):大浪淘沙》,带大家回顾后陌陌时代交友领域的新生力量、微信统治下贼心不死的私密社交、以及4G普及之后声色犬马的泛娱乐社交产品。

参考资料:

《腾讯传》 吴晓波

《交友大爆炸》 创业家 2012

《垂直社交创业报告(三):匿名社交》 网易科技 2014年12月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