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疫”中归国记:我们为什么回来
中午时分伦敦Tesco超市的牙膏架 拍摄:高山清
记者 | 田思奇 王磬
编辑 | 曾宇
进入3月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国内持稳向好,而全球多国却呈现蔓延扩大之势。不少国家学校开始停课、现场教学取消、防护物资紧俏,一些孤身滞留海外的中国留学生,在“走”与“留”之间艰难取舍。
国外疫情如何?学校防控怎样?是什么让他们下定决心回国?机场和航班上什么状况?落地后国内检疫和隔离如何安排?这是三位留学生讲述的回家故事。
从美国到成都:直到登机前还有些犹豫
3月2日这周,学校最早的防控措施是从电梯等公共空间增加免洗洗手液开始的。
“3月9日学校开始放春假,11日左右宣布要上网课,很可能持续到学期结束。图书馆还开,有些学生还住在宿舍。”在匹兹堡大学读博的Yao同学对界面新闻说。
离开美国前,他没戴过口罩,路上戴的也大多是亚洲人。临走前去超市,食物供应还充足,但没有卫生纸,口罩和洗手液更是“从没买到过”。“早先中国国内疫情爆发时,很多华人买下口罩寄回国,好在自己备下了一些。”他说。
Yao在3月9日买了13日的机票,从匹兹堡到温哥华再到成都,总共800美元。“直到登机前我还犹豫是不是要回来,”他说,“但很重要的一个信号是酒精买不到了。先是口罩,然后是免洗洗手液,临走前酒精也买不到,我就感觉不太好了。”
“美国的疫情发展不很明朗。回来时中国疫情已经很明显得到控制,美国才刚开始。”Yao课业压力不大,只需和老师保持沟通。一些人不回国是因为担心路上危险,但也有人心大。“我也劝过一些人回国,对方回答是:我回国了那我养的老鼠怎么办?”
回来的飞机上人们全程戴口罩——国内航空公司不戴口罩不能上飞机,“四川航空看你没有,会给你发口罩”。
落地后,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拿着名单登机,叫走了名单上所有的人。
“后来我知道那些是来自疫情重点国家的人,需要集中隔离,不在名单上的就是居家隔离。当时对重点国家的定义是意大利、韩国、日本、伊朗和美国,只要此前14天去过其中一个就算,但定义和政策都是随疫情变化的。”他说。
Yao也是来自“疫情重点国家”的入境人员。下飞机后,他跟着工作人员指引,测体温后入住酒店。Yao说,他这批隔离是免费的,但即使没有强制集中隔离,他也会找地方自己隔离起来,不去连累家人,让他们麻烦。
从法国到南京:落地检疫和安排很细致
3月14日的戴高乐机场还不拥挤,流量如同往常。自1月17日春季学期开学还不到两个月,刘明又从法国回到了中国。
3月初的法国疫情已经比较严重,有人拿意大利的上升曲线对比后估计,法国确诊病例在本周末(3月21-22日)就会上万。
“那时就等着政府是不是宣布停课,不停课我就不买机票,不然走了会放弃学分。”在法国里尔政治学院交换学习的刘明对界面新闻说。
3月12日晚上,在看到马克龙在直播讲话中宣布停课后,刘明马上动手买票。
“那时比平常稍贵一点,东航直达上海的经济舱人民币22000元一张。如果是商务舱要6、7万。在法兰克福转机是10000元,在莫斯科转机是5000到6000元。”他觉得转机不安全,就买了直航。
“我是交换生,本来就要回国。有些人拿着外国国籍或者永居,生了病才回国,这跟我情况不一样。”他说。“我有朋友之前就回去了,他们觉得学分和成绩不重要,而我是不想补修。”
为防传染风险,航空公司要求飞机上全程无接触。空乘都戴了口罩和护目镜,会把餐食提前送到座位上。“飞机其实没坐满,我全程戴口罩,”刘明说,“机上绝大多数是中国人,外国人也戴了口罩。不过在巴黎机场只有10%的人戴。”
航班在3月15日早6点降落浦东机场,而乘客出机场已快8点。每个人下飞机都要接受非常仔细的检疫。“先是伊朗和意大利的旅客下去,然后是被报到名字的人,可能是有接触史,然后就是一批一批下,每批大概20人。”
据刘明介绍,下飞机前人们都要填两张表,一张回答有没有去过高危地区、有没有症状、家在哪里;另一张是健康表。“填好后会给你一个码,有ABCD四种码,我的码是绿色的。跟我一起下来的人都是绿色的,需要全程把健康码举着。”
下飞机后,在问询的地方,有绿色健康码的人可以通过,这片区域会有人问“是不是去过意大利、伊朗,之前的行程怎样”。“他们告诉你不能瞒报,否则要受法律制裁。要相信上海的医疗,如有症状如实报,在这里治疗很放心。”刘明回忆说。
虽然没有症状,但由于是从疫区回来,刘明还是被贴上了一个黄标签。之后,人们上交出入境表格,登记护照号和姓名,拿完行李后,在各地安排接收的区域,江苏和浙江的工作人员已在等候。来自江苏的刘明在收到江苏省发的另一张表后,坐上了江苏的专车,从上海机场转移到苏州昆山,一车20个人。
抵达花神会展中心后,江苏13市每个市都设有区域和专车。刘明坐到南京仙灵,人们下车后再按家庭住址等候各区的专车。
“雨花台区来接我的是非急救转运医疗车,会直接把人送到家门口,”刘明说,“在家门口等我的是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医生、社区民警,三个人,感觉很隆重。对我态度很好,只是为了接我一个人,‘全副武装’。”
三位工作人员跟刘明交代了注意事项、测了体温,四个人建了微信群,要求刘明每天按时汇报情况。“他们告诉我居家隔离14天法律依据是什么,协议(承诺)书上签字。家门口装了摄像头,监督你有没有出门。给了我一个包,里面是有关隔离规定的解释,发了口罩、84消毒水、水银温度计,每天上午下午都要测。”
刘明表示,检疫、回家和隔离一切都安排得很好。除了居家隔离也有别的选择,可以去酒店住,政府也会给安排,但是要自费。“我家现在只我一个人。因为我回来了,我妈就去跟爷爷奶奶住了。如果她也在,就是两个人都要隔离。”
3月15日下午,伦敦空旷的Regents Park Station 拍摄:韦丽婷
从英国到北京:不少国家的同学都走了
“疫情爆发前我本来也是打算3月底回来,在国内写论文同时实习。不过最近接到了实习offer,再考虑到英国和欧洲这边的疫情发展趋势,我就把回国日期提前了。”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攻读硕士的刘慧妍对界面新闻说。
据刘慧妍介绍,英国一年制硕士有三个学期,第一学期从9月到12月,第二学期从1月到4月初,5月到8月是没有课的夏季学期,用来写论文。
“我在3月11日左右买的伦敦-新加坡-北京的新航航班,票价大概人民币4600多元。同一行程比我买得晚的同学有人花了6000多。现在想买中转票估计都买不到了,直飞估计也不行,直飞大都是国航,而国航取消了很多航班。”她说。
决定回国后,刘慧妍先后加了三个微信群:一个LSE回北京的群,一个新加坡转机回北京群,还有一个同航班的群,群里有四五十人,大部分看上去是中国人。“我打算飞机上全程戴口罩,还和别人拼购了护目镜,不过飞机上可能会换成眼罩。”
“买票的时候北京还没有入境人员集中隔离14天的政策,但有了这个政策大家也不会取消行程,”她说,事实上,“‘回北京群’里很多人本身都想申请集中隔离,因为居家隔离的话全家人都要隔离。”
包括奥地利和法国同学在内,其他国家的同学也回家了。刘慧妍说,很多美国同学是赶在美国对英国旅行禁令生效前加急回国的。
刘慧妍同宿舍的两个中国同学打算留在英国,继续上网课写论文直到毕业。其中一位本来也是想留在英国找工作,同时考虑到坐飞机或转机风险也不小。“同学之前也纠结,如果要回国就直飞,但直飞广州票价要19000元,最后还是决定留下了。”
刘慧妍的表姐在法国读书,也想回国,但航班在3月15日取消。“她本来试着买泰国转机的票,但泰国不给中国护照持有者办过境签,她想买的票又是必须入境取行李再出境,所以现在已经放弃了,做好了留在巴黎的准备。那边戴口罩的人也很少。”她说。
近日网上流传消息称,飞往北京的国际航班将被分流到周边城市的机场,旅客在完成检疫后再飞北京。天津机场工作人员对界面新闻确认,已接到通知,但尚未通知哪些航班将采取这种方式。刘慧妍3月18日表示,当时航班信息还没显示有变化。
至于英国的疫情和学校的应对措施,她说,“学校在3月12日发通知要开始上网课,统一说法是3月23日开始,不过具体看每个学院安排,我们学院这周就开始。但校园没有关闭,宿舍、图书馆都没关门,3月13日去学校看到餐厅也没关。”
“我们接收消息一般看BBC比较快,学校反应特别慢。比如一周多以前很多同学就发邮件问是不是改成网上授课,学校过了一周才回复,说一直在商讨。首相约翰逊的讲话之后学校也没说什么,都靠大家自己看新闻。”她说。
两周前,刘慧妍在3月初就觉得英国疫情有些严重,从上周开始每天戴口罩。“我在当地买了30个一次性医用口罩,花了人民币250多元。这边很多人说戴口罩主要是防止自己生病后传染给别人,但我看街上咳嗽打喷嚏的人也没戴,所以觉得不行,我还是得保护好自己。”
刘慧妍说,3月份之前大家对戴口罩有些担心,直到3月初还有新加坡人因为戴口罩在英国被打的事发生,但后来大家觉得这种情况是少数,问题不大。“有人如果要骂我的话,没事,我自己保护好自己就行”。不过目前主要还是亚洲人戴,她说,偶尔能碰到一两个白人戴,但大部分不戴。
除了当地人不戴的情况,口罩也很难买。“亚马逊买不到,eBay有但送货特别慢,很多质量也很差。”刘慧妍说,此外,“卫生纸是真的买不到,特别夸张。食物还好,但是中国超市的水饺和米之类的供货会很慢。”
不少中国学生认为英国防控措施太松,“不靠谱”。刘慧妍说,在欧洲其他国家疫情那么严重的时候,英国政府是这样的说辞、没有显得很紧张,那英国当地民众肯定更不紧张。“本来就没人做防护,这样一说更没人关心了。”
“我觉得英国学生心挺大的,听伦敦国王学院(KCL)的朋友说,他们系有两个英国学生在群里说,‘今天大家一起去上课吧,this will be fun(这肯定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