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距离《小丑》还有多远?
伴随着网络资源的曝光,本届威尼斯金狮奖最佳影片《小丑》终于和更多内地影迷尴尬的见面了,看过影片的你我他,相信都心中有数,这部佳作势必和中国内地大银幕无缘。
“小丑很棒,凤凰也应该赢得影帝,但他距离中国电影实在太远了。”
一位资深影迷如是说。以目前国内的形势来看,无论是引进上映《小丑》,还是斗胆自己去拍摄类似题材,明显都是不可能的,甚至相比于《寄生虫》,《小丑》想冒出登陆国内电影节的想法都是痴人说梦。
和很多超英电影完全不同,甚至和DC大部分黑暗题材的电影不同,《小丑》是完全反超英电影,又存在了超英电影很多特定的模式,不过其最震撼观众和业内外的是影片所带来前所未有的恐惧和惊悚。
最佳超英电影?《Joker》让所有超英电影变成Joke!
十多年前,《黑暗骑士》横空出世,这部影片IMDb评分高9.0、位列第四名,也是目前年代距离我们最近的IMDb TOP10影片,《小丑》则成为该榜单TOP20中距离我们最近的一部影片。
威尼斯金狮的封神,让《小丑》一跃成为这个时代下最不同寻常的超英电影,或者说,他的已经超越了超英电影本身,我们极难用一种当下的电影的概念模式去判断他。
《出租车司机》1976年 罗伯特德尼罗主演
对于熟悉好莱坞经典影片的朋友不难看出,《小丑》深受马丁斯科塞斯早期影片《出租车司机》和《喜剧之王》的影响,(两部影片并不是国内观众更熟悉的周星驰影片和韩国影片)。
正因如此,《小丑》他本身的独立性和原创性,对于已经被“漫威宇宙“荼毒十余年的观众而言,他非常具有挑战性,这种挑战性来源于影片5500万的成本拍摄原创R级电影,也更多的是对演员本身和观众的挑战。
很难用一种标准去衡量数位伟大的小丑演员孰优孰劣,影片中其实致敬了最伟大的喜剧演员卓别林,无论是杰克尼克尔森、希斯莱杰还是不久前的杰瑞德·莱托,直到现在的杰昆·菲尼克斯,所有小丑的成功,更重要还是来源于角色本色无限的魅力。
正如当年《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把《速度与激情7》虐得体无完肤一样,现在的《小丑》则已经把所有超英影片摁在地上反复摩擦,甚至不客气的讲,抛开DC小丑的角色,他已经完全是最近十年内,最具个性和政治色彩异常浓烈的一部影片。
看过《小丑》的观众,不难理解接连不断的大导演对于漫威电影的各种评价,我们所需要的电影是各具特色、人物鲜明、感情强烈、情绪饱满的,这一点漫威宇宙和DC宇宙都没有做到,但这次小丑做到了。
在很多保守和古典派的影迷眼中,漫威和DC目前的电影就是一个Joke,这一点会让很多粉丝不屑一顾,但在伟大的小丑面前,JOKER有足够强的实力让大家信服的把其他影片视作Joke!
所有人都喜欢小丑,
所有人都惧怕小丑,
所有人又都希望成为小丑
时光网曾经采访过影片的主演杰昆·菲尼克斯,问其艺术能否改变社会,电影是否可以作为一种批判社会、推动改变的工具?
“我不知道,但是谢谢你。”
凤凰的回答很巧妙,也很有个人特色,这也是目前所有电影人(无论中外)都要遭遇的问题和迷茫。因为我们都知道,《小丑》并不是第一部有强烈批评性质的无政府主义电影,甚至不是最强烈的,但其他影片没有做到的事情,如何将使命压在凤凰和《小丑》身上呢?
《疤面煞星》1983年 阿尔帕西诺主演
很多影迷都喜欢《疤面煞星》里面阿尔帕西诺扮演的托尼,欣赏他的作风,但几乎没有人愿意成为他,但对于小丑,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这个角色,为他的魅力所倾倒,但所有人又都惧怕,相比于其他科幻电影的中的“反派”,小丑却是那么的真实。
电影中,小丑几乎做到了一呼百应,在现实中,鼓噪和煽动往往也会成功,当我们看到小丑被一些推举为英雄的时候,当所有人都戴上面具时,他们要么是想成为小丑,要么是不被其他小丑伤害,这对于目前的中国人也是深有体会的。
影片的导演托德·菲利普斯从某种程度上刻意模糊了小丑很多细节,甚至观众都无从知晓影片具体的年代,但可怕的是,小丑的故事可能会发生在美国、英国、欧洲、南美、日韩,他代表了一种信仰,一种无政府主义的态度,这可能是目前我们刻意在避讳和极难被谈及的问题。
《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2012年上映
无论是2005年上映的《V字仇杀队》还是诺兰蝙蝠侠三部曲的终结篇《黑暗骑士崛起》,大家都能够看到民众在无政府主义的鼓吹下的癫狂,以及后续对富人的审判。
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上半页,我们几乎将所有的政治体制都演练个遍,影片中的”错误“和人我们都似曾相识,影片所导致恶果,我们都深受其害,大家实在是没有任何能力去再树立一个小丑。
和杰昆·菲尼克斯的态度不同,导演托德·菲利普斯对于电影的社会影响力显得更乐观,当记者问之前同样的问题时,他表示,“我一直觉得电影就像镜子,而不是模具,但我认为镜子有时候也能帮助治愈社会。如果它能让观众去讨论他们平时不愿讨论的话题,一部电影能有这个效果,那就是件好事。”
电影只是电影,不过电影又不完全是电影,这个语义环境和意识形态在中美又会凸显不同的特质,对于《小丑》而言,他更大的意义在于,他用大胆和创新的方法证明了一件事。
电影本身的特殊魅力是无穷的,他的政治影响力更多只是一面镜子。
中国和《小丑》差距,要从新现实主义做起吗?
很多观众看完《小丑》都很绝望,这种绝望似乎比大家看完《寄生虫》还有强烈,它给很多中国观众带来的冲击是全方位的,我们能够进入“豪宅”,体验寄生虫剧情中的生活几乎为零,尽管这可能是我们有那么一丢丢向往的,但几乎没有人会想着成为小丑的邻居。
《芳华》删节剧情剧照
电影是一种遗憾的艺术,也是一种需要妥协的艺术,这一点在中国尤其重要,逐级审查和级级监管,让我们电影工作者畏手畏脚,不得施展,即便像《芳华》这样在歌颂美好人物和美好感情的“红片”,也会要面临着名义上照顾片长,实际上无法名状的删节之痛。
当然,中国经历过那么多次的运·动,大家都深切地感受到无论是个人·犯错,还是集体·失策,他带来的运动都不会是好事,民众永远都是跟风,他们只是在利害关系和自己发生切身相关影响时,才会想起来。
鲁迅先生其实很早就预见到的问题,这种影响和国民惰性,即便过了一百年,也没有本质上的变化,这同样也是目前中国电影要去面对的问题和难以平衡的选择。
我们当然希望,中国能够有胆量和勇气去拍摄属于我们的自己的小丑,以我们目前中国电影产业的高度复合程度和产业资金储备,去制作高质量的影片已经并不是难事。
《少年的你》 魏莱其实没有未来
其实中国电影并不缺乏类似小丑一样的人物,无论是悲剧命运的,还是有好出身,好家庭,这些并不都一定能够让一个人成为“善良的人”,但也许轻轻一推,谁都有可能变成让人既恐惧又信仰的“小丑”,《少年的你》中魏莱的角色可能就是如此。
“30年前,制造小丑需要推进化学池; 30年后,制造小丑只需要推进社会。”
这是一条来自于豆瓣网友关于《小丑》的影评,从另外一个侧面反而佐证了电影的具有极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意义,对于目前的中国电影,同样要把握住社会的命脉和民众的声音。
当然,《小丑》全球范围内的成功,有他很深远的政治因素和文化影响力做为基调,这层限制和突破是目前我们难以达到的,但必须要看到,即便超英电影的主角没有超能力、即便影片的角色是完全负面,甚至消极的,他仍然能够用一流的电影制作水准和强烈的情绪表达感染观众。
这一点其实无论是那个国家的电影,都是一样的,也是我们可以做到的。
从目前国内几部成功电影中也不难发现这个迹象,无论是《少年的你》还是像《芳华》和《无名之辈》等影片,他们已经跳出以往那种好人有好报的简单故事和结局,更多是用超强的情绪和丰满的人物来影响观众。
我们都知道,中国电影距离出现《小丑》和《寄生虫》的瓶颈在哪里,我们也都知道,关于中国电影不能说和不能讲的事情在何处,但我们还是要通过自己的更聪明和大胆的方式去拍摄真正属于中国电影的《小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