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ahagi

生活中缺乏“复原力”?这不全是你的错

转载May-akda: 神译局
生活中缺乏“复原力”?这不全是你的错
Buod神译局是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

编者按: “那些打不倒我们的,终将使我们更强大。”这句话我们都很熟悉,其实这背后离不开一个近年来被广泛提及的概念:复原力。有一些人认为失败的来源是缺乏复原力,但本文作者认为这种观点不负责任,并在本文中列出了培养复原力的一些方法,以帮助人们自助。文章译自Medium,作者Markham Heid,原文标题为It’s Okay If You’re Not Resilient。

hougarden

“复原力”(resilience)已然成为一个流行词。一个快速的谷歌学术搜索就能显示数百篇关于复原力及其在心理健康中所起作用的最新研究论文。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增强复原力确定为其2020年卫生政策框架的“关键支柱”,以提高健康和福祉。

虽然复原力的定义因地而异,但它通常被定义为在逆境中应对和坚持的能力。它经常和“毅力”这个词互换使用,属于非认知技能的范畴,包括动机和态度。

“复原力,简而言之,就是把柠檬榨成柠檬汁的能力,” 纽约洛克菲勒大学研究压力与复原力神经科学的教授布鲁斯·麦克尤恩(Bruce McEwen)表示。“这是在学习处理问题,这样你就不会被问题包围,也不会变得无助。”

许多研究已经得出结论,复原力是一种可量的技能,拥有高水平复原力的人更有可能在学业和专业上取得成功。也有证据表明,在经历了负面的生活事情后,复原力强的人不会有自杀的想法,也能抵抗困难所带来的自我怀疑、焦虑和抑郁。

这些发现都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在畅销书和自助指南中广为流传——即复原力类似于一种超级力量,它保护其拥有者免受冲突和绝望,并且它与生活各个方面的成功相关。最重要的是,复原力是一种可训练的、可增强的技能,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练习获得,或者说,这种思维是可遵循的。

但一些专家认为,复原力的整个概念并不明确,一个人表现出的复原力取决于环境和其他变量,而这些变量在很大程度上超出了个人的控制。复原力的流行也与这样的观念相吻合——而且在某些方面也强化了——人们今天缺乏祖先的意志力,在某种程度上是他们的错。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心理学教授马克·塞登伯格(Mark Seidenberg)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你失败了,或者正在挣扎,那是因为你没有别人拥有的这种特质。”他说,这不仅是一种无益的“受害者责备”形式,而且还混淆了因果关系。人们不会因为缺乏复原力而失败;他们缺乏复原力是因为环境注定了他们的失败。 “成功让人充满动力,失败让人沮丧,” 塞登伯格解释说。“人们谈论千禧一代缺乏韧性或复原力,或者他们说‘最伟大的一代’更有毅力。其实并不是,只是两代人都对有利或不利的条件做出了反应。”

面对堆积如山的大学债务,毫无成就感的就业市场,以及可能会导致孤立感和空虚感的广泛社会文化转变,今天很多人感到气馁或沮丧并不奇怪。塞登伯格说,将这些结果归咎于一个人缺乏复原力“过于简单,而且适得其反”。

另一些人认为,每个人表现出复原力的能力,部分是基于环境和其他不可控制的因素。 “每个人的基因组成和早期生活经历都不同,这对大脑发育有很大影响,这些都会影响成年后的情绪复原力,”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心理科学系的神经科学家和心理复原力研究员戈尔纳兹·塔布尼亚(Golnaz Tabibnia)说。“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能为力或完全受外部生活事件的摆布。”

塔布尼亚说,一个人成长和受教育的方式可以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路径”,促进或阻碍面对逆境的复原力。“但我们成年后的经历可以强化这些路径,也可以帮助开辟新的路径,”她解释说。“我不会把建立复原能力的努力看成一种新的‘责怪受害者’的形式,而是把它们看作是‘赋予受害者力量’。”

洛克菲勒大学的麦克尤恩将复原力描述为健康大脑的一个特征——一个能够经受一定程度的压力或逆境而不崩溃的大脑。“那么,你如何向一个有问题的人灌输复原力呢?这就是心理健康的挑战,”他说。“我们使用的所有行为疗法都是为了灌输某种形式的复原力。”

虽然指出缺乏复原力是导致一个人出现问题的原因既没有帮助,也不公平,但根据一些研究,教一个人如何在某些情况下更有复原力是有益的,也是可以实现的。“我认为这场辩论的双方都有自己的观点,” 塔布尼亚说。“正如我们不应该高估行为和社会心理策略在增强复原力方面的潜力一样,以免导致更多的失望和挫败感,我们也不应该采取完全被动和无奈的方式。”

她说,迄今为止的研究指出,三种干预措施似乎能增强心理复原力。第一种是通过暴露疗法和认知重新评估等方法下调消极思维模式。(基本上,这些方法教会你的大脑以新的、不那么麻烦的方式思考压力的来源。)第二种是采取措施改善乐观主义和社会联系,这两者都能鼓励积极的情绪。第三个涉及正念、宗教参与和其他帮助人们“超越自我”的实践,塔布尼亚说。

她补充说,这些增强复原力的技术并不是治疗所有疾病的灵丹妙药,但它们提供了“一套基于证据的工具,可以帮助人们自助”。

译者:Yoyo_J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