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少女因模仿短视频做爆米花一死一伤,我们究竟需要告诉孩子一些什么?
8月22日,山东枣庄两名女生(12岁与14岁)因模仿短视频使用酒精和易拉罐制作爆米花,酒精爆燃造成一死一伤。事件发生后,受害人父亲接受采访时提到,孩子模仿的正是热门博主“办公室小野”的酒精灯爆米花视频,引发剧烈讨论。对于事故的责任归属,这是法律工作者的范畴,但是这么一件事故究竟应该给我们带来什么反思,这是值得关注的。
从专业的角度来说,此次事故中,最大的争议焦点在于,本应该出现在实验室里的酒精灯,到底能不能爆米花?
如果你的家里有孩子,如果他还没有接受专业的实验操作训练,请现在立即马上告诉ta:珍爱生命,远离酒精,也不要去碰酒精灯。任何一个受过长期化学实验训练的人都明白,使用酒精灯的正确办法是——
所以,请现在忘掉那些所谓的“操作规程”。如果不搞这一行,记住这些东西,除了考试拿分以外,都是狗屁,它不会让你的生命变得更安全!即便是专业人员真正使用酒精灯的时候,不排除还会有很多意外,不出事只是运气好而已。
我难得用这么简单粗暴的结论解决战斗,但是我想说的是,常见酒精灯的设计,先天就有缺陷,一项项所谓的“使用须知”不过是亡羊补牢的一个个补丁,提醒你现在的动作就如同是走钢丝一样步步惊心。
即便是专业人员真正使用酒精灯的时候,不排除还会有很多意外 | pixabay 酒精灯的原理,是用液体燃料(乙醇)提供火焰加热,用灯芯输送酒精。然而从科技发展的角度来说,这是开历史的倒车,因为同样是用液体燃料加热,我们可以随便找出一些设计更合理的“灯”出来。 比如: 你没有看错,这就是普通的油灯,但是它的原理,却比“专业”的酒精灯更专业,尽管它的结构更朴素。 因为酒精灯最大的原罪就是,采用了一种非常难控制的液体,乙醇。一种沸点不足80度的可燃物,一种与水可以混溶的可燃物,就这两点,足以宣布它的不可靠 如果要想在生活中合理而又安全地使用酒精取火,只有一个办法,放弃酒精炉、酒精灯等等这些装置,用它: 为什么要发明固体酒精?为什么一般烹饪的时候都用它?化学家绝对不是闲得蛋疼。固体酒精的主要成分还是酒精,但是只有把它做成这个样子,像木头一样点燃,才是我们放心的。至于液体酒精,还是让它进内燃机的好。 当然了,生活中可能很少有人没事儿的时候用酒精点火,但是有一个场景倒是很常见,那就是拔火罐,只要随手搜一搜,就会发现这些年因为拔火罐而被烧伤的人可谓是不计其数。 所以,责令孩子不许玩酒精是对的,但是责怪孩子玩酒精点火不按规则所以出事,实在是对孩子要求太高了,长期玩酒精的成年拔火罐技师同样不能确保安全。 你说都这么危险的燃料了,酒精灯的设计是不是应该科学一些呢?偏不,它甚至连个辅助空气均匀流入的装置都没有。 我们再看这种油灯。 相信这是很多人童年的回忆。这种灯用的是“煤油”,也有的地方称之为火油。从结构上看,这种油灯是非常类似于酒精灯的。 但是,这种灯的操作规程很复杂吗?并没有。想当年在农村,上至八十岁老太太,下至八岁小孩,大家都会用,除非打翻了,根本不会有什么安全隐患。 因为它解决了一个最核心的问题——油和空气怎么混合发生反应。最关键的一点在于,空气是由火焰下方的装置(代替了酒精灯芯的陶瓷套)输送过去 这里放一张灯头的图片,可以看得到明显的进气隔栅,供空气流入。不同型号的灯头略有差别,基本原理和结构是一致的。 所以,酒精灯是个非常失败的火源,我宁可操作油灯或者蜡烛也不想用它。实验室中,如果有其他选择,比如本生灯,没人会主动使用酒精灯,因为稍有经验的人都知道这东西多难用。但是对于化学知识只到初中的人而言,却会天真地认为,只要记住了那些安全操作规程,就不会有事。 在这一次酒精灯爆米花的风波中,我看到很多人的焦点都在说,因为小孩子给燃烧的酒精装置添酒精造成爆炸云云,其实这种解释,恰恰是本末倒置,搞错了重点,当然也不排除是某些公关言论转移视线,对普通网友起了作用。负责任地说,我们必须要告诉孩子的是,酒精这东西非常危险,危险得超出一般人控制,一定要远离 希望有此悲剧之后,我们的教科书也能够与时俱进,让孩子们从小就能对酒精这种常见危险源避而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