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Zealand
Tagalog
ibahagi

当百度与重庆相遇,李彦宏的AI越过山丘?

转载May-akda: 一点财经
当百度与重庆相遇,李彦宏的AI越过山丘?
Buod通过众多AI项目的落地和锤炼,百度逐渐积累沉淀技术能力,全面提升了人工智能的“智力水平”。
hougarden
近些年来,百度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互联网红利爆发期,它曾经创造无限辉煌;在市场进入移动时代后,它曾黯然了光彩。不过无论跌宕起伏,百度从来没有一刻松懈过对人工智能的关注与投入。

全国落地的AI项目,让百度了解到行业的需求,更明确了前进的方向,接上一线的“地气”,让其能够进退自如。

hougarden

作者 / 刘亚杰

编辑 / 刘 煜

对于在人工智能道路上一路奔袭的百度来说,越过“山丘”后,还会有更多的“山丘”在等着它。

人工智能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役,需要长期的坚守与坚持投入的勇气;在向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划清技术的边界、道德的底线、自己的角色,似乎每个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对此,李彦宏选择继续向前一步。

在8月26-29日举行的2019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智博会”)上,李彦宏发表开幕式演讲,并与重庆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借助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杀手锏,从驾驶、交通、城市管理等角度切入,提升重庆的“脑力”。

hougarden

“我们要扎实推进人工智能向各产业领域渗透,帮助各个行业提升效率,提升人们的感受。”李彦宏计划用自己的方法论,开启这场头脑风暴。在“夯实移动基础,决胜AI时代”战略引领下,百度已经在智能驾驶、智慧城市、产业智能化等领域进入收获期。他明白,在人工智能的赛道上,他需要坚定的跑下去。

01
从“布道者”到“建设者”

2017年5月,重庆市政府与百度正式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之后两年间,李彦宏多次西行,对这座城市无比熟悉。也正因为熟悉,让他对这里的变化异常敏感。

两年前,人工智能还处于快速发展期。百度的技术已经足够成熟,不过李彦宏的主要工作,还是教导市场正确认知这项革命性的技术,学会用AI时代的视角观察和思考,重新认知新时代。“人工智能时代是从根本上解决人与万物交流的问题。”当时,李彦宏给自己的定位是“布道者”。

一年之后,再下山城的李彦宏深刻体会着何为日新月异。2018年智博会上,他破除了人工智能三大误区——人工智能长得不一定像人,而是要用机器的方式释放人脑的价值,不存在“威胁论”。形式上在“传道”,不过这只是他工作的一小部分。

更多时候,李彦宏将精力投注在AI项目落地上。这一年,百度将人工智能系统嵌入重庆相应产业制造集群,与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建立智能司法服务系统,与重庆市气象局打造气象AI深度学习平台……他已经意识到,市场被唤醒的速度,以及强大的接受能力,远远超越想象。创新技术带来的便利,能够引导市场主动拥抱人工智能。

hougarden

天资·智能气候预测系统

其实被激发活力的城市,又何止重庆。这一年间,与百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城市,先后有保定、阳泉、青岛、雄安、天津等多地,覆盖了自动驾驶、智能交通、城市公共服务、机构建设、人才培养等众多领域。这距离百度掌握语言处理、机器翻译、语音、图像等技术,开始布局人工智能市场只有8年的时间,距离开放AI核心技术只有2年时间。

市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李彦宏也意识到继续扮演“布道者”的角色或将是刻舟求剑。某种意义上,人工智能类似于“体验经济”,如何让技术落地,让客户感知价值,才是成功的关键。

拿智慧重庆项目来说,日前《重庆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案(2019—2022年)》正式印发,计划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构建智能产业、智能制造、智能应用“三位一体”的新格局。重庆非常清楚数字化建设的蓝图是何模样,需要的不仅是布道者,还要有建设者。

过去一年,企业对人工智能的理解完全上了一个新台阶。意识到“接地气”的重要性,李彦宏开始转换定位,开始扮演“建设者”的角色,加速AI项目落地。有了前期全国各地成熟的落地项目,百度很清楚客户的需求在哪,自己的能力又在哪。

在产业融入人工智能后,随即收获技术红利带来的价值,于是产生的大量的诉求,集中转化为百度的机会。是时代和产业的进步,推动着百度快速向前行驶,也促成了李彦宏的角色转换。全国落地的AI项目,让百度了解到行业的需求,更明确了前进的方向,接上一线的“地气”,让其能够进退自如。

02
技术翻山,百度越岭

对于一个仍处于成长期的产业,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技术在翻越未知的山丘,逐渐步入了成熟阶段;企业也要根据技术的演进,翻越落地的山丘。不能逃避,只能迎难而上。

随着人工智能项目不断落地,企业们已经逐渐明确从业的必备条件:大数据、云计算、深度学习,以及各类识别能力。技术坐标逐渐清晰,让企业有了前进的方向,也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人工智能考验企业的综合实力,行业的门槛比想象中更高。

技术走向成熟,也让李彦宏看清了前方。如何让百度超越周期,如何让百度踏准节奏?这是他不得不时时思量的。

hougarden

李彦宏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专业,随后前往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完成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跨专业的留学背景,拓宽了他的知识维度,也建立了他以技术为引导的价值观。没有哪个人可以预知未来,不过知识可以让你尽可能看清它的模样。“对百度而言,(成功的)关键是技术的信仰。”李彦宏表示。

技术的指向不会是脚下,而是向着远方:脚下,继续布局移动互联网仍有机会,不过人口红利正在慢慢消退;远方,企业必须开始洞悉移动时代之后,市场和用户的诉求,并明确专属核心竞争力。

“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结束,未来的机会在人工智能。”这是技术指向,因此李彦宏坚信“AI思维”势必取代“互联网思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其他企业还在收割互联网人口红利时,百度开始“暗度陈仓”布局人工智能。

早在2000年,李彦宏着手积累人工智能技术;到2010年已掌握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语音、图像、知识图谱、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用户理解等技术研发能力;2019年百度大脑已升级至5.0版本,开放210多项AI技术能力,开发者数量达到130万,开发者日均调用次数同比增长108%。

如今,百度已经形成百度大脑、智能驾驶、智能云、物联网、智慧城市五项核心能力,各项解决方案已经全面渗透产业众多环节。值得一提的是,百度联手麦飞科技、宝武集团、英特尔等公司,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领域广泛推广百度大脑与智能云,形成病虫害监测、智能钢包、渣土清理等众多标杆项目。

hougarden

通过众多AI项目的落地和锤炼,百度逐渐积累沉淀技术能力,全面提升了人工智能的“智力水平”。

至于竞争对手,他们布局人工智能的历史简单许多:阿里巴巴副总裁、阿里云人工智能中心负责人华先胜表示,2016年4月阿里才首次提出“智慧大脑”概念;直到今年7月,腾讯云才发布全新智慧城市品牌“WeCity未来城市”;受限于规模和能力,其他厂商的解决方案只能停在角落……各家公司展示落地项目与成功案例,不过论数量和规模,均不能与百度同日而语——论布局未来的能力,百度早已领先几个身位。

03
李彦宏越过“山丘”

不过越是在领先的时候,越是企业风险最高的阶段。

正是因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优势较为明显,百度继续向前的参考经验已经不多。技术趋势和行业需求从来不会停在原地,仅依靠工具箱中的“存货”提供服务,显然无法应对未来复杂艰巨的考验,最终倒在山丘之下。

保持领先优势,百度需要自我重塑,寻找到最适应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需求的状态,无论外界如何波动,技术如何演进,都能以最快的速度顺遂改变,于是这场攻坚战的起点在公司组织架构。

在2018年底,李彦宏将智能云事业部(ACU)升级为智能云事业群组(ACG),作为整个百度产品线的后端数据库,同时承载AI to B和云业务的发展,实现前端业务和技术平台的资源高效统筹及组织全面协同。

“此次组织架构调整将强化集中资源‘打大仗、打硬仗’的能力,帮助百度客户完成智能化转型、早日迈入 AI 时代。”李彦宏已经表明目标。

向上制定了战术,向下就要寻找“兵源”。放眼国内外,人工智能的人才缺口已经出现很长时间。根据中国教育部门测算,目前中国的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过500万,国内的供求比例为1:10,供需比例严重失衡。

整个2018年,百度在人才培养环节投入大量精力。先是在上半年启动启动“燎原计划”,培养超过5000名人工智能人才,遴选超过60家创业公司进入AI加速器;年中,又面向全球推出首个 Apollo自动驾驶线上课程,同步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室在雄安落地。

hougarden

数据显示,2018年百度已经培养近55万名人工智能相关人才。

保卫胜利果实,离不开更大规模的投入。不过由于百度一直以技术为先导,因此高投入从来都是百度的风格。不同点在于,今后的投入要尽量向人工智能领域倾斜。

早前接受采访时,李彦宏表示,2015-2016年期间,百度整体研发投入已经达到200亿元;从2017年开始,每年将15%的营收用于研发,按2018年全年营收1023亿元计算,2019年的研发投入将不低于150亿元。“(今后百度)所有投入都与AI有关。”李彦宏补充说。

根据中国专利保护协会发布的《人工智能技术专利深度分析报告》,目前中国在该领域专利储备已达76876件,百度以2368件的申请量在国内申请人中位列第一,远超腾讯、阿里巴巴等企业,成为中国人工智能的“领头羊”。

04
结语

回顾李彦宏这场人工智能“大计划”,不禁让人心生感慨。

近些年来,百度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互联网红利爆发期,它曾经创造无限辉煌;在市场进入移动时代后,它曾黯然了光彩。不过无论跌宕起伏,百度从来没有一刻松懈过对人工智能的关注与投入。

目前,人工智能的内涵还在不断丰富,“产业+AI”的进程仍在推进,企业都在描绘各自的行业发展的蓝图。可以明确的是,人工智能不是背诵题,没有绝对的正确答案,更像是论述题,考验

(责编:Stella)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