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话争霸休战,快手抢滩游戏胜算几何?
这周,虽然圈子不同,但娱乐圈和游戏圈都在“新旧交替”中赚得眼球。
这周一开始,首先是周杰伦和蔡徐坤的微博超话之战,最后周杰伦登上超话王座,蔡徐坤粉丝团随即宣布退出打榜活动。说到底,打榜这件事情本质是做给品牌看。只要品牌仅局限于打榜的游戏规则,流量明星的商业价值就只高不低。
腾讯系的快手继续深入游戏腹地,宣布将上线游戏内容聚合页。中国的游戏市场虽然老大是腾讯,但并不只有它在做,头条系也在发力游戏。如果快手有了流量分配,那它的商业化模式就比较容易走通了。
随着5G时代的到来,音视频领域也迎来了更新迭代期。构建一套音视频系统,对企业来说绝非易事。有需求的企业都可以通过云厂商的服务免去自主搭建所需的基础设施成本,能让相关企业达成快速上线的目的。
今天的观察+周刊,就让我们从坤伦大战开始聊起。
打榜战场:微博超话
周杰伦和蔡徐坤的微博超话之战终于告一段落。这场“野生老年粉”和iKun之间的对决,以周杰伦方胜出,蔡徐坤后援会退出打榜活动而告终。经过这次事件,粉丝们会逐渐看淡打榜这种行为吗?观察员韩洪刚的看法是:
粉丝打榜并不是做给路人看的,是做给品牌看的。蔡徐坤是Prada亚太区的代言人,周杰伦没有拿到过,可毫无疑问周杰伦的乐坛地位比蔡徐坤高特别多。可在现在这种游戏规则下,周杰伦的价值确实是不如蔡徐坤。
我觉得,粉丝会开始意识到打榜、刷数据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他们会发现自己虽然是自己偶像的粉丝,但其实自己是处于某一链条上被压榨的一环。粉丝的付出并非不计回报,当他们发现自己打榜行为的好处并不全给了偶像,反而很大一部分是给其他利益相关方,那粉丝的动力就会大大减少,到后期粉丝便会发现这只是一个数字游戏。所以他们会开始觉得打榜、刷流量的数字游戏并没有太多的实际价值。
还有关键的一方就是品牌方,他们会不会只是通过打榜刷数据来看一个人的人气,我认为品牌方不会再那么看重数据。品牌方不会觉得签了一个流量明星就能够吸引到年轻人,过了这么久他们也应该意识到流量明星并不代表年轻人的喜好,现在年轻人的趣味是非常多元的。品牌方不能够偷懒,他们必须制定更多元、更趣味的营销策略才行。 所以我觉得应该多管齐下,粉丝这种打榜的热情应该会不如以前了。
巨头游戏:腾讯系和头条系
7月24号,快手宣布将上线游戏内容聚合页,投入价值10亿元的流量、资源、资金打造主播在站外的影响力。而在上一周,快手还首次公布了游戏直播数据,移动端日活为3500万,已经超过“斗鱼+虎牙”。作为短视频社交平台,快手有做游戏直播的基因吗?观察员魏武辉认为:
快手刚刚起步的时候,其实是靠网民的自娱自乐发展起来的,到了后期,快手也要考虑商业化问题,因为快手想要变成商业化产品,就不能仅仅是一个自娱自乐的阵地,不能单单是靠用户自己积累的粉丝来进行互动。
快手它商业点在什么地方,我们和微信比较一下商业逻辑。很多人靠微信公众号来做内容创业,微信就是利用去中心化的分发方式,找到了能够贡献商业价值的地方。 如果快手想要快速的进行商业变现,它也必须做一个流量高地,快手需要掌握流量入口或流量分配,才能对用户有足够的话语权。
“云”上进化:音视频更迭
时至今日,再没有人怀疑云是不是互联网时代的基础设施。云所服务的对象涵盖各行各业,电子商务、游戏娱乐以及音视频或是离C端用户最近的应用,尤其是音视频。那么音视频领域的云服务面临哪些痛点?云服务的解决方案是什么?资深作者龙真梓说:
拿视频举例,视频业务主要围绕着点播、直播以及互动直播展开。点播的典型应用为视频网站、短视频,而游戏直播、秀场直播是直播的典型应用,互动直播在直播的基础上增添了双向互动功能。从技术层面看,点播需要通过云端服务器将视频转换为标准格式,再根据用户的带宽适配不同码率的视频文件,保证视频的高清、流畅性。而直播对延时和首屏时间(浏览器显示第一屏页面所消耗的时间)等指标的要求更严格,也对高并发和弱网环境下的稳定性有着更高考量。互动直播支持用户的双向交流,所以对延时的宽容度更低,带宽和编解码压力也是三种形式中最大的。
由此可以看出,视频系统对技术的要求并不低。而且,就算企业投入大量金钱自己搭建系统,也难以避免卡顿、延时问题。各家也需要根据自身业务情况进行二次开发,这其中所付出的人力、金钱成本对许多公司来说压力不小。
视频云服务带来了解决方案。云厂商可以帮助企业搭建视频系统,降低行业准入门槛。中国的云厂商常常采用SaaS与IaaS结合、PaaS与IaaS结合的服务模式。由于网络、存储等基础设施对音视频业务来说至关重要,所以IaaS服务的存在不可或缺。IaaS厂商会多以基础资源为优势延伸业务体系,顺势提供PaaS层级的云服务。PaaS服务以提供通用音视频能力为主,各需求企业可以根据业务需要自行开发,这会让企业的产品更灵活,更具个性化,但也对企业自身的研发能力提出要求。SaaS层服务可以提供直接可用的音视频软件,也可帮企业进行运维。但也由于标准化程度较高,再加上不同客户的诉求差异较大,所以SaaS服务更适合针对特定的垂直场景开发相应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