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内容业冲浪指南
互联网的发展为内容耕耘提供了全新的天地,人工智能一次次突破内容生产的限制。变化之下,旧的媒介形态逐渐式微,新的媒介形态又不断更迭。面对这一全新的内容时代,我们难免焦虑,厘不清其中的变与不变。
4月19日,全媒派举办5周年沙龙,邀请到数位业界大咖,分享他们在内容时代,坚守初心、更迭自己、完成突围的故事。也为我们解答,媒体究竟是什么?传媒人该如何自我定位?内容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会是什么?
01.内容时代与我:变化的时代,不变的初心传统媒体时代,媒体只需要做好内容生产,纸媒甚至只需要做好文字内容的生产。而技术的革新改变了媒体内容生产的逻辑。越来越多传统媒体开始带入"产品化思维"做内容生产,开始生发出短视频在内的多种媒介形态。
赵嘉:"在信息繁多的时代,做更深度的故事"
"在比较快速的移动互联网之下,在信息繁多的时代,我们选择做一些更深度的故事,这是我们非常大的转变。"《第一财经杂志》总编辑赵嘉说到。
为了追求更深度的报道,《第一财经杂志》从2008年创刊时的周刊,在今年改为了一本月刊。除此之外,《第一财经杂志》团队还在互联网上做了更多探索,其中包括在垂直领域和原来完全不同的尝试。
赵嘉介绍道,《第一财经杂志》建立了三个独立的IP,它们只在互联网上做垂直的运营:
“在应对全球变化的过程中,除了纸媒的变化,我们也在互联网上做探索。”赵嘉表示。
02.卫毅:"媒体需要提供多样的观点与反应":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如何生存?在《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总监卫毅看来面对快速变化的现实,坚持长篇的深度报道,提供自己的观点或者操作的方式,是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的生存之道。
"这一个月发生了很多公共事件,最近的是巴黎圣母院着火。我凌晨看到这个消息,自媒体在五六点钟就发布了他们的文章。对于我们传统媒体而言,这么快速的反应我们做不到,每一条信息要经过反复核实,很难快起来。"
宋建华:"原创的春天真实地来了"
过去两年,《北京青年报》深度部在版权市场上获得越来越多的回报。
"这是一个特别不缺乏信息的时代,同时,这也是一个特别缺乏优质信息的时代。每个人都希望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而深度报道,由于它具有的原创性、独家性以及优质的文本,在读者市场上,会收到越来越多的欢迎。"
“同时,在版权市场上,深度报道也越来越成为被追逐的产品,各大平台越来越愿意为之而付费。”宋建华说道。
彭远文:"我想说这个时代太幸福了"
相比于被称作“向新媒体转型”的成功案例,"我们视频"副总经理彭远文更愿意将“我们视频”作为传统媒体如何在新媒体生存下去的案例。
"我们视频的核心都来自于传统的新闻媒体,传统的新闻价值观。一方面是我们对最传统的核心现场、核心画面、核心当事人的追求,另一方面是我们对时效性的追求。这些都是基础的东西,没什么新鲜的。"彭远文说到。
从用户获取到广告变现,新时代给坚持内容生产的传统媒体带来了不少困扰。但在彭远文看来,这是一个困扰与机遇并存的时代。
03.内容业的入场券:下半场还有多少机会?互联网的到来颠覆了传媒行业原有的秩序。短视频全线切入、音频市场打得火热、媒介融合深入实践、内容付费初步试水,不断地变化让内容行业下半场的格局扑朔迷离。
在全媒派5周年以“内容业的入场券”为主题的圆桌分享中,我们邀请到了业界与学界的大咖,从不同的角度和我们聊一聊在赛道拥挤的内容业下半场,怎样才能实现突围?
鞠靖:"我们现在要越来越重视技术"
"我们谈及新媒体,如果仅仅是就内容讲内容,我们就把整个新闻传播、媒体行业的面限定在非常窄的范围内。"鞠靖说到。
那么,作为文科生的媒体人能不能谈技术?鞠靖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
胡百精:”业界跑得越快,我们越守在原地”
在技术不断革新的内容业下半场,业界的入场资质也随之不断革新。但对于周期更长的传媒教育而言,更重要的似乎是"以不变应万变"的坚定。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胡百精认为,业界需要与时代的变化迅速衔接,教育则不一定。对于一门技术的使用,学生工作后两三个月就能学会。因此,在美好的大学四年,学生应当学到更多核心的、不变的东西。
"我很肯定学界不能做业界的前置车间,相反,业界跑得越快,我们除了要适应大势,还要有守在原地的定力。至少有三条我们要坚持:第一是培养做内容的学生们整体的感受力、理解力和判断力。
第二点是诚实与勇气,培养学生在变革、闯关的年代追求真相和真理;第三点阅读、写作、行动、思考这样的基本训练,万物皆媒,但是我们学生往那里一站,还是人本身的样子,一个健康、自由、健全的样子。"胡百精说到。
衣鹏:“洞察细分领域,理解平台机制”
衣鹏还特别追溯了全媒派这5年以来研究对象的变化。他发现全媒派对产品和视频的关注显著提升,这也从侧面展现了近年来内容行业的变迁。
高昱:“好的内容是我们的立身之本”
关于“广告支持”与“用户付费”的争论一直存在。但近些年内容行业发生了不少变化,音乐市场开始版权化、视频市场推行会员制、知识付费领域拓宽。而财新选择成为国内新闻媒体用户付费模式的探路者。
全网收费是进步还是退步?众说纷纭。财新传媒常务副主编高昱在圆桌分享中表达了自己的困惑与探索。
“财新擅长的就是做新闻、原创新闻,持续提供好的内容给我们的读者,这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如果持续做这样的内容,就要采取用户付费模式。”
黄一琨:“互联网的核心是连接带来的效率提升”
头部作品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估值过高的问题。蒙眼狂奔的资本们在某种程度上扰乱了内容行业原先的秩序。鱼龙混杂,究竟什么是内容?什么是行业?行距文化创始人黄一琨认为这或许需要祛魅。
04.展望未来:红利收割与形态突围我们还有哪些红利可以收割?尽管开放式的内容生产可能稀释精品内容,信息发布门槛的降低还是给内容业带来了不少红利。
而腾讯网副总编李天亮则从自己的实践出发,谈到了开放的内容生态中,“优质内容”在现阶段更能带来红利。
未来突围的媒体形态会是怎样的?
虽然没办法明确未来内容产品的具体形态,但李天亮肯定了技术革新对媒体业的影响,并描述了自己关于未来媒介产品的感受。
中国开通互联网以来,不管是桌面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都消失殆尽。随着5G时代的到来,万物互联成为可能。谈及未来可能突围的媒体形态,魏武挥老师认为物联网时代的语音交互或许会成为新的市场。
“今天的移动互联网生态下,今天内容产品的核心是算法与图片;而桌面互联网时代是文字搜索;到了物联网之后,人们用语音进行交互,内容行业又会重新洗牌,这离我们其实很近。”魏武挥说到。
展望未来,我们还可以拥有更多想象。
在当下的内容时代,变化的是媒体人对新技术形态不断尝试,不变的是媒体人对优质深度内容的坚守。
收好这份“2019内容业冲浪指南”,变或不变,全媒派都将同你继续前行。
在《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总监卫毅看来面对快速变化的现实,坚持长篇的深度报道,提供自己的观点或者操作的方式,是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的生存之道。
"这一个月发生了很多公共事件,最近的是巴黎圣母院着火。我凌晨看到这个消息,自媒体在五六点钟就发布了他们的文章。对于我们传统媒体而言,这么快速的反应我们做不到,每一条信息要经过反复核实,很难快起来。"
宋建华:"原创的春天真实地来了"
过去两年,《北京青年报》深度部在版权市场上获得越来越多的回报。
"这是一个特别不缺乏信息的时代,同时,这也是一个特别缺乏优质信息的时代。每个人都希望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而深度报道,由于它具有的原创性、独家性以及优质的文本,在读者市场上,会收到越来越多的欢迎。"
“同时,在版权市场上,深度报道也越来越成为被追逐的产品,各大平台越来越愿意为之而付费。”宋建华说道。
彭远文:"我想说这个时代太幸福了"
相比于被称作“向新媒体转型”的成功案例,"我们视频"副总经理彭远文更愿意将“我们视频”作为传统媒体如何在新媒体生存下去的案例。
"我们视频的核心都来自于传统的新闻媒体,传统的新闻价值观。一方面是我们对最传统的核心现场、核心画面、核心当事人的追求,另一方面是我们对时效性的追求。这些都是基础的东西,没什么新鲜的。"彭远文说到。
从用户获取到广告变现,新时代给坚持内容生产的传统媒体带来了不少困扰。但在彭远文看来,这是一个困扰与机遇并存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