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客栈》被KPI压垮了
豆瓣4.4降至4.0,播至三期,《亲爱的·客栈》第三季遭遇口碑危机。
这与第三季全新的改变不无关系。与前两季“慢下来”的氛围相比,《亲爱的·客栈》第三季试图展现一个真实的职场故事与职场生活,因此竞争意味变得浓厚,曾经的“诗和远方”变成了大型职场生存战。
无独有偶,在这之前刚刚收官的《中餐厅》第三季也凭借着店长黄晓明的运营理念和风格,引得网友纷纷感慨“仿佛看到了自己的上司”,从而在话题讨论度上表现不俗。
“慢综艺”瞄准职场,纷纷变“快”,同时,本身展现职场生态和生存状况的节目也在发力。比如,腾讯视频《令人心动的offer》热度、口碑均有不错的表现。职场似乎正在成为真人秀撬动观众的又一把钥匙。
▲《令人心动的offer》海报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改变后的《中餐厅》《亲爱的·客栈》口碑下滑明显。究其原因,慢综艺在偏向职场改变中,正在失去其“慢”的内核。
与此同时,明星并不能代表真实的职场人士,通过节目展现的冲突、竞争,也并不能全面地反映职场面貌。同时,综艺的娱乐性与职场的专业性、严肃感间的平衡,仍是最大的问题之一。
从某种程度上看,将职场作为切口和重要元素,并不是综艺的最优选择。但或许,却也是综艺节目同质化下,在内容创新和话题讨论上新的尝试与探索。
职场入慢综艺,是新切口也是新槽点
如同海报宣传语中的“滚烫的人生”,《亲爱的·客栈》第三季一上来就彻底改变了前两季缓慢、闲适的节奏,竞争成为主旋律,职场气息扑面而来。
▲《亲爱的·客栈》海报
刘涛一改前两季温婉人妻的形象,摇身一变为职场精英,“我必须要做一个包青天,对于六位亲人,我必须六亲不认。”
节目伊始,刘涛的一句话就已然奠定节目竞争的基调。而随后紧跟着的对于简历的诸如“我觉得是在开玩笑”“不细致”等评价,也从一开始就将氛围带至紧张而严肃。
而六位不同资历、年龄的员工争夺一个客栈合伙人资格,需要经过层层筛选和考验:从填写简历,到简单的面试,到餐饮、管家、房务三个排位赛,到创新性收益任务的设计与展示,再到真正地面对客人。前有刘涛评估打分,后有同伴们“较量”不断,而创收则时刻悬在员工们头上。
转向职场的《亲爱的·客栈》第三季,以客栈为载体,找到了转型的新切口。但是仅有3882名用户参与评价,为其打出4.0分,且一星占比为43.3%,从某种程度说明,播至目前还未俘获观众的心。
这不是第一次慢综艺加入职场元素。湖南卫视的另一档经营类综艺《中餐厅》,也在今年播出的第三季迎来了改变。
与《亲爱的·客栈》完全转变不同,《中餐厅》仍然试图保留前两季“慢”的风格,却又在老板与员工关系处理上增添了比重,失衡状态下,似乎只有“明言明语”引起讨论。
事实上,聚焦、反映职场生活、生态的综艺早已存在。且不说早期《非你莫属》《职来职往》等求职类节目,近期来看,今年腾讯视频上线的、反映经纪人、娱乐行业生态的《我和我的经纪人》,就引起过不小的讨论。
而近期上线的《令人心动的offer》则以实习的素人为对象,明星、专家进行观察和分析。
在各大平台2020年招商的名单中,职场元素的综艺也依然存在。《我和我的经纪人2》将从不同公司选取不同艺人及其经纪人,参加节目;观察类真人秀《跟着老板去团建》,将记录老板与员工外出“团建”的全过程。
当然,这些综艺一开始的立足点就是聚焦于职场,与《中餐厅》《亲爱的·客栈》这类慢综艺还是有很大的差别。
目前来看,慢综艺选择职场作为转变的切入口,还多发生于经营类综艺,这与这类节目本身以经营为载体分不开关系。经营就存在上下级、同事关系的处理问题,从某方面来说,就是一个小职场,以此为切入口也不无道理。
不论是职场综艺,只是加入职场元素的慢综艺,或呈现一个行业的生态,或以职场菜鸟打怪升级为“蓝本”,展现职场生存技巧和规则……是想要找到新的角度吸引观众,在内容上更具创意,增加竞争力,毕竟对于综艺来说,话题讨论度是维持和延续生命力的重要维度之一。
不可否认的是,加入职场元素而带来的强竞争、冲突感,对于慢综艺,尤其是“综N代”慢综艺完成KPI作用显著。比如《中餐厅3》就在这种矛盾冲突之下,超额完成了收视率、话题度、播放量等多项指标。
但是,从《中餐厅第三季》和目前《亲爱的·客栈第三季》的情况来看,“慢综艺”加入职场元素、放大甚至全权转换为硬核的竞争综艺,在某种程度上增添了节目的激烈程度和故事张力之余,却在口碑与好感度方面多少有些遗失。
万物皆可综艺,职场却不是慢综艺最优选
职场并不是完全不适合综艺,《我和我的经纪人》累计播放量7.4亿,豆瓣获得7.0;《令人心动的offer》三期下来累计播放量1.5亿,豆瓣也有7.5分。
▲《我和我的经纪人》海报
但是,之于慢综艺,硬核职场元素显然不是最优选择。慢综艺的初衷,即是在压力大、繁忙的工作生活之余,通过各种表达让受众获得短暂的平静。然而,激烈的竞争和“冲突感”让给人以轻松、闲适的“慢”失去了颜色。
一位《亲爱的·客栈》三季观众告诉壹娱观察(ID:yiyuguancha)记者:“第三季竞争性太强了,‘亲爱的’已经找不到了。”硬核职场元素的加入,似乎让慢综艺陷入了“文不对题”的窘境。而当慢综艺失去了最原始的初衷,也就失去了独特的风格和与快综艺竞争的力量。
同时,不只慢综艺,职场生活的特殊性,实际上并不那么适合综艺化。由于综艺必须兼顾娱乐性,且篇幅有限,因此能够呈现的职场生活也有局限性,为了能够引起话题和讨论,表现竞争甚至冲突不可避免。
这实际上并不能完全反映职场生态,因此经历职场生活的观众在获得部分认同之余,也会存在质疑其真实性的情况。
另一方面,职场本就是绝大多数受众每天经历的生活。根据云合数据显示,三季《亲爱的·客栈》最大的用户受众群体为30——39岁,且女性观众占比居多,《中餐厅》《向往的生活》等慢综艺受众也呈现出相似的情况。换句话说,“社畜”是贡献慢综艺收视、播放量的主力军。
▲数据来源:云合数据
这部分群体在观看慢综艺时,更多的需要的是在慢综艺中放松下来,透过镜头看看“诗和远方”,胜过在综艺中重温职场的压力,尽管可能会有职场进阶的教学内容。
如果素人成为职场综艺的主角,那么观众得到的体验更多的是看到自己,当然有痛点有共情,但未免太过“惨烈”。
如果以明星为主角,或许会满足观众的代偿心理,看明星们从菜鸟进击,也会遇到与现实“社畜”们相似的刁难、困境、不知所措……似乎也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随之出现的又是另外一个问题——明星并不能代表真实的职场人士,节目的专业性也受到挑战。
演员是一份职业,但含有职场元素的综艺却并不全是展现演员、娱乐职场、生态的。经营类综艺选取明星作为店长、老板、员工,更多是从菜鸟、体验开始,也有诸如刘涛这样,理念和业务能力较为专业的,但是体验与真实职场毕竟有差别。
《令人心动的offer》将镜头聚焦素人,采用明星棚内观察的方式,也会受到专业性上的质疑——来自观察嘉宾配置的质疑:六位观察嘉宾中除了律师岳屾山之外,都是艺人,这也就意味着,在一档律政职场观察类真人秀中,拥有专业知识储备的,或许只有一位嘉宾。
▲《令人心动的offer》海报
综艺加入职场元素,意在试图或提供专业性,或展现职场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以直击观众痛点、获得观众共鸣,或是能够提供一些借鉴、经验,以供“社畜”们在职场生活中解决问题。
但是,综艺毕竟是职场元素的载体,娱乐性是其不能割舍的一环。职场元素太过硬核难免会或成枯燥的专业知识大讲堂,或成激烈的职场“宫心计”。
太过娱乐,对于聚焦职场的节目来说,又会在专业性上遭到质疑;对于慢综艺而言,则显得改变并不明显,节奏、戏剧冲突仍然平缓。平衡点仍是最大问题之一。
对于综艺节目来说,创新是必然。新的领域和类型作为节目的切口,在新鲜感上自然会加分不少。于是经营、职场、恋爱、社交……甚至高考都成为综艺节目的元素和聚焦领域。
而能够直击痛点、引起讨论的内容才是具有竞争力的内容。而冲突感强的内容又可以反过来助推节目的话题度和收视、播放。从这个方面来说,职场综艺或职场元素加入综艺,或许可以达到创意+引起讨论的效果。
只是,现有的情况表明,专注于职场的综艺似乎仍可观望,但在“万物皆可综艺”的当下,赢了KPI,却输了口碑,或许职场元素并不是慢综艺最优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