แบ่งปัน

人民需要人脸识别

生活ผู้เขียน: 秘丛丛
人民需要人脸识别
บทสรุป换脸App ZAO的这句slogan一句成谶,它的好戏似乎演砸了。

文 | 秘丛丛

编辑 | 崔砚冬

“仅需一张照片,出演天下好戏”。

换脸App ZAO的这句slogan一句成谶,它的好戏似乎演砸了。不久前,ZAO还被10多家VC围追堵截,捧上天,如今却被工信部约谈、微信朋友圈屏蔽,过山车般的剧情从上演到结束,前后没超过四天。

究其原因,和它触碰到用户隐私的红线有很大关系。ZAO并不是第一家因为隐私隐患而被管制的AI产品,今年早些时候的FaceApp,以及公认为是换脸App背后的Deepfakes技术已遭封杀。

国内用户开始探讨人脸识别技术对隐私侵占的边界问题,但如果因此唱衰人脸识别技术,或者因为隐私问题而全盘否定了这一技术就有些过犹不及了。

除了刷脸支付,人脸识别技术以及更为广义的计算机视觉技术正在很多领域积攒自己的加分项。

安防领域。人脸识别技术是抓捕犯人和打击拐卖的有力工具,比如近两年在张学友演唱会上,凭借该技术抓到的逃犯,已经不止一例。另外,它还能应用于AI化妆、AI换装等方面,也是解决一部分人日常需求的有益探索。

医疗领域。人脸识别技术背后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医疗领域的价值持续走高,特别是在医疗影像领域。天奇阿米巴基金投资合伙人魏武挥认为,在人口老龄化趋势和糖尿病大国(糖尿病的眼部并发症比较常见)的背景下,中国目前几万名的眼科医生是不够的。“没有医生给你看,或者医生看片子的效率很低,可能一周后才告诉你结果。”魏武挥说。比如AI眼底筛查,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它将辅助医生提高慢病管理的效率。

养殖领域。未来,计算机视觉技术还可能为养殖领域带来新的产业机会,猪脸识别就是应用方向之一,它将有助于实现猪只盘点、疫病预警、行为分析等功能。另外,近期针对其他动物的面部识别技术也取得了进展。据9月5日朝日新闻报道,京都大学和牛津大学合作研发的AI项目,已经能对十几种动物进行面部识别。其研究人员称:“当人们购买鸡肉时,可以通过App了解鸡的出生地,吃了什么食物,它的一生走过多少步。”

当然,我们无法因为人脸识别技术带来的诸多好处,而无视它的阴暗面——只要这个技术存在一天,它便和隐私泄露的风险如影随形。如今,技术双刃剑的属性仍然成立。“技术本身是没有价值观的,但AI和很多场景结合后,就变成了有对错之分。”科技媒体量子位联合创始人李根将人脸视作人的第三代ID,前两代分别是身份证和指纹。

“我们要避免一刀切的心态。” 李根表示,并不是禁止使用这样的技术,就没有隐私泄露这样的问题了。“人脸识别太便利了,用了基本上就回不去了。”他补充说。

与李根乐观的心态不同,魏武挥对这项技术目前的应用整体持负面的态度。 “我对现在马路上的摄像头非常‘感冒’,不是说不需要,而是过度了。”人们通过让渡自己的部分隐私,获取技术带来的便利。在他看来,我们为此付出的代价越来越高。以智慧小区类的创业项目为例,它会利用人脸识别技术记录你的出入情况。“但是如果物业公司的数据库被攻破或出现安全漏洞了呢?”魏武挥担忧道。

个人信息的让渡是需要契约约束的,比如现在各类App的用户协议。但钻用户空子、条款模糊不清的用户协议并不鲜见。

ZAO在朋友圈的狂欢不再,人脸识别技术的野蛮生长也告一段落。接下来,能否与隐私问题和平相处,是决定人脸识别技术能否迎来突破性发展的关键。虽然目前相关的监管法律或规定还未出台,但AI企业们都应该在保护用户隐私上,更加谨慎和自律。

「PS:如果想和《观察+》的编辑小姐姐以及上万氪友们近距离交流,欢迎添加氪君微信:hello36kr,加入我们的社群,一起学习玩耍。

如果你所在的公司、行业与新商业世界的热点话题息息相关,并且正在寻求报道,欢迎带着简介联系我们(联系人:龙真梓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