นิวซีแลนด์
ภาษาไทย(Phasa Thai)
แบ่งปัน

当地白人主动教自己用筷子!华人姑娘很困惑:我到底属于哪儿?

社会ผู้เขียน: 小侨
当地白人主动教自己用筷子!华人姑娘很困惑:我到底属于哪儿?
บทสรุป出生在马来西亚、5岁移居新西兰的华人姑娘Jean很苦恼,因为她不会用筷子。

出生在马来西亚、5岁移居新西兰的华人姑娘Jean很苦恼,因为她不会用筷子。

Jean是一位美食作家。在接受一个美食纪录片的采访时,采访者问她,“是什么样的亚洲人才不会用筷子啊?”

hougarden

Jean后来在美食杂志上撰文,写下了自己与筷子的爱恨情仇,以及对自己的华人身份从挣扎到认同的历程。

她在文章中写,“来新西兰之前,我是个别扭又固执的小孩,只用叉子和勺子。来了之后,更没必要用筷子了。”

“成年之后,不会用筷子曾给我带来无法想象的尴尬,唯一能缓解的办法就是用一种事不关己,甚至自黑的态度大方承认,告诉别人我真的不会用筷子,甚至在空气中尴尬地比划一下。”


“但是一个白人主动提出要教我用筷子的时候,才是真正的自嘲时刻。”

不会用筷子,让Jean遭受了种种“侮辱”。她只能把筷子当叉子用、被“仿佛天生就会用筷子”的父亲鄙视、日语课上的夹棉花糖练习简直是惩罚……


通过不懈的努力,Jean终于能够比较熟练地使用筷子了。有一天,在一家中餐厅,她成功用筷子吃完了一碗米饭。“连白人都已经可以熟练掌握的中华技能,我却不会,这种尴尬是不是可以到此结束了?”

然而,在成功夹起最后一粒米的时刻,却是“反高潮”一刻。“我并不觉得会用筷子就让我更像一个中国人。”


Jean生在马来西亚,长在新西兰,长着一副亚洲人的面孔,却不会用筷子,也不会说中文。她在文章中说,“曾经我以为只说英语就能让我远离、甚至忘记自己是华人。我以这样一种听得见的方式告诉自己——我完全属于新西兰。”

然而事实是,当她终于辛辛苦苦融入了新西兰社会,却因为不会“华人基本技能”而被反嘲。

hougarden

网友留言截图



“我究竟是谁?”这是许许多多像Jean一样的海外华裔共同的困惑。

在“洋人”面前,他们是亚洲面孔,理应天生就熟悉中华文化。但是在中国人面前,他们又发现自己离中国文化已经太过遥远……

甚至,对很多华裔来说,横亘在眼前的第一道障碍不是来自当地主流社会的偏见,而是自己的家庭。

hougarden

电影《喜福会》同样讲述了华二代的故事。(视频截图)

许多海外华裔父母既希望孩子保留中国文化特性知书达理,又希望孩子能够轻松洒脱地与当地社会打成一片,这本身就是很难兼顾的。

2011年,美国休斯敦大剧院曾上演歌剧《场边》,生动表现了“华二代”为找寻归属感而挣扎的故事。

剧中的主人公杰森是出生在美国的华二代,为了对抗当地人对华人的刻板印象,他疯狂地痴迷篮球,以此来对抗同学认为他“只会数学”以及“不爱运动”的质疑。但来自传统中国家庭的母亲却希望他能够上名校、做白领,为此,杰森与自己的母亲矛盾重重……

来自美国的华二代林嘉燕回忆自己小时候学习中文课的时候也表示,那时候心里会觉得,自己的父母经过很多的努力才来到美国,想要她在美国长大成功,为什么还要“倒退”去学中文呢?

hougarden

hougarden

华裔博主John Wu曾拍摄短片讲述自己学中文的故事。(图为视频截图)


融入主流社会还是保留文化特性,是“华二代”始终要面临的矛盾。鲜有“华二代”能够在两种文化中游刃有余,大多在文化的夹缝中陷入“不中不西”的境地。

在新西兰奥克兰读大学的安安,从小随父母移民到新西兰,一直就面临着“双重文化融合”问题:是继承中国传统价值观,还是成为与新西兰伙伴一样的人?她说:“最简单就是,我的午餐饭盒里面装着的是豆沙包或者炒饭,而我的新西兰小伙伴们吃的是三明治。”


而14岁离开中国在美国生活的华二代章瑞秋也表示:“回顾17年的旅美生活,我有20%的中国特性,而有80%的美国式思维。”长期的海外生活稀释了中国文化特性,而对于在美国出生正在上大学的堂弟,她直言“中文不太行。”

从小接受西方教育,但是却也逃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华二代在其中也逐渐迷失自我身份的认定……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副教授段颖曾表示:“中华传统文化对新生代华人的吸引力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力在逐步减弱。华人移民海外后,基于他们在居住国的生活经验,他们的认同与归属会产生许多复杂、微妙的变化,这些变化并不一定和中国相关,新生代选择传承或放弃华人认同,都是个体依据其在当地的社会化经历做出的选择。”


Jean在文章中写出了她的困惑和挣扎:“慢慢地,我开始明白,让我成为中国人的并不是那些审美想象、不是表演某种中国特质、不是去纠正在新西兰成长起来的自我。”

“况且,我也无力纠正。”

“甚至,我问自己‘我应该纠正吗?’毕竟,新西兰华人也是我的身份。这并不是一种身份上的稀释。”

段颖指出,居住国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有利于新生代华人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接触中国传统,继承“中国特性”。而作为父母,应在家庭教育中更多地介绍仁义礼智信等中国传统文化,说中文、吃中餐、行中式礼仪,让他们在平日生活中去感受中国文化的美好,从而产生兴趣。

hougarden

电影《别告诉她》同样讲述了华二代与传统中国家庭之间的故事。(视频截图)

Jean最后释然了,“还好,没人看我,我还是属于这里的。”

(责任编辑:Aimee)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