นิวซีแลนด์
ภาษาไทย(Phasa Thai)
แบ่งปัน

前员工眼中的冯鑫:收购MPS是暴风的败笔

财经ผู้เขียน: 36氪的朋友们
前员工眼中的冯鑫:收购MPS是暴风的败笔
บทสรุป“我们已经这么惨了,暴风是一家上市公司,有什么新的情况会及时更新公告。

“我们已经这么惨了,暴风是一家上市公司,有什么新的情况会及时更新公告。”冯鑫摆摆手,苦笑着对投中网说。

一个月前,投中网曾在暴风影音16的发布会现场见到了冯鑫。发布会地点定在中关村创业博物馆,现场只有五六排塑料椅,十几家媒体,寥寥几个嘉宾,与当年暴风发布会两三千人的盛况反差极大。

发布会不到一小时便结束。会后,冯鑫和一众金山的老同事去了地下一楼的一间会客厅,房间里不时有欢笑声传来。当被问及暴风TV欠薪等问题,他的回答即是“等待公告”。

但等来的公告却令人意外。

7月28日晚间,暴风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冯鑫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相关事项尚待公安机关进一步调查。

根据《第一财经》报道,冯鑫被批捕或因在此前的收购案的融资过程中存在行贿行为,而该项目为暴风集团2016年与光大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收购的英国体育版权公司MP&Silva Holdings S.A.(以下简称“MPS”)。

暴风这家公司的命运可以用戏剧性来形容。它在最好的时机被资本催熟进入A股,一度拥有300多亿人民币市值。

如今,暴风集团总市值仅剩20亿相比高点时已经跌去九成以上,已经无力承担自己的债务,冯鑫的上市公司股票,早已经全数被质押或冻结。熟悉资本市场的人士称,目前的情况下,由于暴风、ofo等新经济公司轻资产等特点,比较难重整。暴风最坏的结果是破产清算。

在资本的幻象面前,冯鑫像是一个生涩的、迷了路的误闯者。

投中网采访过数十位来自暴风魔镜、体育、TV等各个业务线的前员工,他们无一例外认为冯鑫是一个“没有架子的性情中人”,一个“文艺的好人”。但他们也同样观望着硬币的另一面:暴风今日之失败,在资本、战略、管理上存在严重问题。

甚至有人认为,如果暴风能够推迟两年上市,公司会有一个更合理的估值,也会更加健康良性地发展。

以下是其中几位暴风集团前员工的口述——关于暴风集团,关于冯鑫这个人可能面临的结局。

暴风体育曾想做体育领域的今日头条

暴风体育前员工:

我大概是2017年的时候在暴风,待的时间不到一年。当时公司刚拿到融资没多长时间,想在体育方面有一个大规模的扩展,定的战略是做体育垂直领域的今日头条,基于这个战略,当时我们对于内容产出和算法岗位上有比较高的要求。

当时令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暴风体育在招人上的成本管控其实是非常严格的。一方面对人才的要求比较高,另一方面内部薪资卡得比较严格。我们主要是从乐视体育招人,再加上整个互联网体育处于一个井喷期,整个外部人才的盘子比较充裕。

我个人感觉当时暴风的品牌吸引力还是比较大的,我自己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加入的暴风体育。

体育这块的架构其实是很清晰,当时主要是以产品为主导,所以有一个产品部门,这个和我们的COO是产品出身有关系,基于此,有技术开发、内容产出团队,此外还有商务变现部门、市场部门和职能支撑部门。

当时暴风体育的最高负责人就是COO赵静坤,她是暴风的老员工,从暴风的产品一直做到产品VP。据我了解,冯鑫对体育这块的干预并不强,还是比较放权的管理方式,最终决策人还是赵静坤。

但我感觉她在管理上其实并没有那么强,原因在于她是产品出身,对于技术、内容和变现的重视程度并不高。但是在那个时间节点上,我们的B轮融资迟迟没有到,公司要考虑一个存活的问题,而我们实际上就没有什么变现的能力。钱基本上都花在了买版权上。

大概2017年中,暴风体育有操作过一次大的裁员,比例大概是30%——40%。其实互联网公司这种结构性的优化很正常,所以在那个时候,我们其实还是会比较相信公司只是在调头去寻找一个新方向。

暴风一个很大的问题是老员工居多,我们当时裁员的时候,上面也有明确要求说要保“老人”。此外,我们的核心骨干,比如技术,还有产品的核心人员都是从总公司那边过来的。

一般来说,新成立一个子公司,如果现有的人员能直接拿过来用会是比较不错的,在这种情况下,大家的目标感应该会更强,更团结,但实际上的氛围,我认为不应该是我看到的那个样子,其实整体效率并不高。当时的情况是市场部门的人一直申诉产品、技术部门不配合。

最主要是高层这边的目标感也不是很明确。其实暴风这些做事的人关系都非常好,然后整个氛围文化其实都还不错,但是高层之间的关系看上去没有那么好,他们在合作上都会感觉很难。

从我的角度上讲,我可能会认为收购MPS是公司的一个败笔,因为我们把它收购过来之后,实际上对于那家公司的运营并不成功,导致收购的这个东西并不是一个正向的资产。

我觉得暴风体育失败其实也跟整个行业有关系,其实不只是暴风体育的商业模式没跑通,整个互联网体育都是如此。

冯鑫是一个性情中人

暴风魔镜技术合伙人:

冯总是一个真性情的人。要说他和贾跃亭有什么像的地方,就是这两个山西人都喜欢一个叫野子的歌手,而且冯总还在发布会上唱过他的歌。

我是在一个科技媒体的沙龙上,知道暴风在招合伙人的。当时冯总在会上讲,有兴趣的可以联系他,不管是从业者,还是发烧友,都行。

我算是比较早面试的那一批。他没那么大架子,办公桌上没有一台电脑,就一个桌子。当时和他聊天,他很放松,简历都不会看,也不管你是做技术、市场,还是管理的。上来之后,他会先问你,你觉得自己做过的最了不起的事是啥?他也不跟你扯很多专业问题,就是比较随性的聊天。但是问几句,他基本上就有判断了。

有一次我在忙一些事情,他路过的时候看到我了,就跟我讲办完事来找他,之后就聊了一个小时左右。其实,他聊的事情还蛮重要的,但他不会刻意就今天找你,而是说,可能明天顺路经过你这儿,和你聊一聊。

我们当时主要聊一些业务,比方会讲VR应用在汽车领域应该是什么样的?4S店有没有这个需求?有没啥痛点可以打动他们?有了大概的答案,他就会讲你要赶紧去做,抓紧时间招人干,这个事情你要全权负责起来。

但是总的来说是“无为而治”。他的管理风格是啥?就是他一定要对你足够信任,怎么样才信任你呢?就是你要经历过一些大项目的历练,而当时一些比较重要的项目又是多放在老人的手里面。

在他信任了你之后,他就放手让你去做了,让你不断地去尝试,如果没做出来,没关系,他会和你复盘,分析这个原因究竟是为什么,然后再让你去试。

对于一些创新的产品,暴风不像其他的一些互联网公司,要求必须达到什么KPI之类的。当时,有人做了一个类似头盔的东西给冯鑫看,冯鑫看了看开玩笑说,我都不会用,用户怎么会用这个东西,说完就是挺轻松的。

暴风的管理是比较宽松的,在一些具体的实操方面,他可能也懒得管。冯总的专长不在于管理,而在于市场营销。他在90年代做过三株口服液的销售,后来又去了金山负责销售,当时是雷军的下属。所以,他的经历造就了他的这个市场营销意识是很强的,市场部的一些重大事件,他基本上都深度参与,场控能力很强。

暴风最开始的幸运是源于搭上VR风口的早班车。2016年,全世界所有的科技巨头,产品不跟VR有什么关系的话,感觉就是已经落伍了,甚至卖硬盘的、卖主板的都调用魔镜的产品支持VR。

当时,魔镜开发布会,资本市场的反应非常敏感,整个跟VR相关的光学、供应链公司全都涨停,但我觉得产品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一个小小的产品,可以搅动这么大一个浪?

暴风魔镜第四款产品的发布会后,公司内部也开了一个发布会。员工将可以容纳五六百人的酒店会场坐得满满当当,王伟这才意识到,短短几个月之内,公司的人数从200多人涨到了500多人。

但实际上,除了市场嗅觉非常敏锐,冯总对于技术究竟发展到哪个地步、什么时候能够成熟,其实没人给他把关,说起来全中国可能也没几个人真正懂VR,这个东西实在是太复杂了。

资本是一把双刃剑

暴风影音技术负责人:

我在暴风待了四五年,也经历了暴风上市的过程,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荒诞,这个公司的实际价值和它在资本市场上的市值是完全不符的。我记得比较清楚的是,在暴风上市那年的年会上,冯鑫还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一台iPhone。

在上市之前,暴风其实就是一个两三百人的小公司,它靠广告的收入活得很滋润。内部当时提的是要对标优酷,也一直以上市为目标。不过这两者其实是矛盾的,优酷做的是版权,要花很多钱投入在内容上,但是如果上市的话,则不能在上面花太多钱,所以公司当是还是以利润为第一优先级。

上市之后,有钱了,感觉整个风格就从保守变为激进,冯鑫做了一些尝试,但其实都是在跟风并没有自己真正思考清楚。

我个人认为,可能这个观点比较主观,他做小生意可能还可以,做大了的话就感觉比较投机。具体在暴风影音这块,比如说短视频、直播,但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没有什么成效的话他就会撒手不做了,公司也一直处于一个没有核心业务模式的状态。

我觉得冯鑫可能看人不是特别准,有些人可能当时谈的比较好听,他就轻信了。另外,他是一个老文青,感觉非常特立独行的那种,这种特性就导致他管理上其实有很大的问题。

我当时离开暴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感觉里边的氛围不太好,老人居多,并且很多人干活积极性不高,也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

在管理上存在的最大问题其实就是职责划分不明确,有些事情你想做,但是不知道有没有权利去做,不做的话,可能后面出问题也不知道是谁来担责。这就导致在暴风待的前两三年,你还会感觉到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到后面其实就在止步不前了,做的事情跟之前都是一样的。对公司来说,这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新人基本上很少进去,然后也没有提升,就是一潭死水。

我是2016年底离职,当时有限制性股票没有到期需要回购,暴风给我拖了半年。当时发股票的时候是按30多的价格买的,50%贷款,最后我还赔了2万多利息。

对于暴风来说,它如果推迟两年上市可能会有一个合理的估值,当时那么高的估值很多人都套现了,但长远来看,对公司来说就是一地鸡毛。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