นิวซีแลนด์
ภาษาไทย(Phasa Thai)
แบ่งปัน

挑食这个毛病,是娘胎里带的,还是后来养成的习惯?

生活ผู้เขียน: Markham Heid
挑食这个毛病,是娘胎里带的,还是后来养成的习惯?
บทสรุป差不多一个世纪之前,两名研究员正在做化学实验,其中一名研究员阿瑟·福克斯(Arthur L……

差不多一个世纪之前,两名研究员正在做化学实验,其中一名研究员阿瑟·福克斯(Arthur L. Fox)不小心弄撒了一些无毒的苯基硫代脲粉末,“怎么空气尝起来有点苦?”他的同事问道。但福克斯却并没有尝出空气重的苦味,就算往舌头上涂一点苯基硫代脲粉末也没有。

这个神奇的经历让福克斯决心研究味觉中的科学,他在后来的研究中发现,是否拥有或缺少某些基因,会影响人们对苦味的感知

苦当然是一种不愉快的味觉,很多人就不爱吃苦瓜、喝黑咖啡。那对类似味道的天生敏感,是人们挑食的原因吗?

挑食有理,我们是天生的!

“尝到苦味的人里面,有25%到30%的人会有非常强烈的反应。”克里斯多福新港大学的味觉研究员、心理学副教授戴安·卡坦扎罗(Diane Catanzaro)说。这些人被称为“超级味觉者无味觉者

有证据表明,超级味觉体现在对特定的食物的抗拒上,尤其是含有苦味化合物的水果和蔬菜

hougarden

图丨Verywell Family

还有一些研究,把另外一些基因特征与特定味觉的认知联系起来。“有的人觉得,香菜尝起来就像在嚼肥皂”,卡坦扎罗说,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有人遗传了特定的味觉受体基因,这些受体对香菜和肥皂里都有的醛类化合物很敏感

这些都说明,挑食习惯可能是天生的。超级味觉者可能尝到食物里的苦味化合物就兴趣大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基因特质,会导致对特定食物气味和口感的喜好或者厌恶,因此塑造一个人的食物偏好。

食物不止是味觉

然而,卡坦扎罗的研究还有不同结论。

她和她的同事测试了人们对苦味的敏感度,接着询问他们对食物的偏好——他们并没发现超级味觉者比无味觉者更挑食

毫无疑问,人们用不同的状态和方式感知着味觉,但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天生差异,似乎并不能用来预测谁会挑食。

hougarden

图丨giphy

“基因当然是有影响的,但这也不绝对”,卡坦扎罗说,“我们吃到嘴里的食物,不仅有不同的味道,还有各自的口感,这些综合起来的信息传到了大脑那里,还会和个人经历、文化影响联系到一起。”

所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才能决定一个人喜欢或讨厌某种食物

童年与食物的不快经历

可能会被永远记住

童年时期围绕食物的经历,可能对成年后的饮食偏好有着最强烈的影响

hougarden

成年的挑食者大有人在丨The Cusp

可以确定的是,随着年纪增长,人们对食物的偏好也会随之改变

hougarden

可能新之助长大后就没那么讨厌青椒了

也有另一种可能。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每逢饭点必有争吵的家庭中,ta很可能把进食与压力联系到一起

导致挑食的更多原因

另有一些因素可能也会影响食物偏好。2015年发表在期刊《食欲》(Appetite)上的一个研究显示,患有包括强迫症在内特定精神障碍的人更倾向于挑食

卡坦扎罗认为,个人经历、观察习得和条件反射,也在挑食的形成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接招吧,挑食!

总而言之,生物学、成长环境、个人经历等多种因素共同塑造了挑食的习惯——相应地,要改变挑食的习惯也非常复杂

但她也给出了一个建议,那就是循序渐进地接触更多的食物种类,或者换着花样吃某种食物,“接触某些东西越多,我们喜欢它的可能性就越大。”比如,有人讨厌蒸茄子,但如果把茄子红烧一下,说不定会有奇效。

罗威尔提到了一个从不吃苹果的病人。他把苹果切成非常薄的片给她,有的带皮有的没带皮,并告诉她如果不喜欢随时可以吐出来。结果,病人后来自己发现,大片的嚼碎之后比小片的更不容易噎着,也就接受了苹果作为食物的存在。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用喜欢的食物作为跳板。比如小明非常喜欢吃鸡腿,那就可以给鸡腿用一种新的酱料,或者与新的、没吃过的食物搭配在一起。

但这些方法不是对每一名挑食者都管用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

总之,罗威尔告诉大家,有一种方法完全没有作用,就是亲近的人对挑食者施以羞辱和嘲笑

hougarden

这样是不行的丨giphy

其实,对于食物和对于其他事情一样,有的人比较爱冒险,有的人则会保守很多。现在,你大概也明白自己讨厌某种食物的原因了——或许是天生的记忆你,大概率是后天的不愉快经历,或者文化与习惯的影响。如果你真的非常非常挑食,可能要正视一下,解决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了。

还是说,你的问题在于,对任何食物都来者不拒呢……

编译来源:

https://elemental.medium.com/are-picky-eaters-born-or-made-8e2021f5aace

作者:Markham Heid

编译:李小葵

编辑:李子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คำสำคัญ:中国食品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