นิวซีแลนด์
ภาษาไทย(Phasa Thai)
แบ่งปัน

3.4亿网友怒了!“联想,滚出中国!”这个“民族品牌”到底做错了什么?

转载ผู้เขียน: 蛋蛋姐Coollabs
3.4亿网友怒了!“联想,滚出中国!”这个“民族品牌”到底做错了什么?
บทสรุป2019年5月,在联想进行了持续将近1年的“5G投票事件辟谣“之后,中国网民对联想的反感,达到了顶峰。

本文授权转载自:酷玩实验室

ID:coollabs

今日话题

近日,联想多次登上热搜,

3.4亿网友围观,

有网友甚至表示:

“联想,滚出中国!”

hougarden

联想到如今的地步,

到底做错了什么?

2019年5月,在联想进行了持续将近1年的“5G投票事件辟谣“之后,中国网民对联想的反感,达到了顶峰。

hougarden

我一直觉得,中国的企业里,联想是特别适合写“重生文”的。

在我小时候,联想是响当当的”民族品牌“;而到今天,联想是路人皆知的”美帝良心“——

一个企业的“人设”,竟然可以崩坏到这种程度,联想可以称得上第一。

hougarden

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这不是一篇打算喷联想一通然后拍屁股走人的文章。因为这样的文章,最近我们看得太多了。

我相信,没有人愿意自己被喷。如果被喷成这样,却依然坚持走这条路,说明他的内心是很坚定的。又或者说,他实在是没有别的路可走

我也相信,没有一个中国人,在内心深处会愿意做“美帝良心”。

一个中国人,但凡有得选,总还是想做个中国人的。

hougarden

问题是,如今的联想,可能没得选了。

哪有什么坚持,全靠死撑。

hougarden

一个好好的民族品牌联想,是怎样陷入这样“被喷 → 坚持 → 被喷得更惨”的恶性循环的?

如果能重来,它有没有机会成为华为?


1 联想的起步,其实比华为还早了3年。

1984年,北京中关村。

三个男人在办公室里愁眉紧锁,公司已经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他们创业不到半年,20万的创业经费已经被骗走了14万。

几个坐办公室的大男人,用板车拉着运动裤、旱冰鞋和电子表,沿街叫卖,维持生计。

王树和、柳传志、张祖祥,他们是中科院旗下的新技术发展公司正式员工。但再这么折腾下去,说不定会被当作“投机倒把分子”抓起来。

不能这么混下去了。

在决定公司生死存亡的那一天,他们三个把各自的想法写在纸条上,默念几秒之后同时打开,三张纸条写着同一个名字——

“倪光南”

hougarden

彼时的倪光南春风满面,是中国计算机领域的香饽饽。

一年前,他刚刚谢绝加拿大的重金挽留,带着自费购买的研发汉卡所需的主要器件,回国了。

他说:“如果我不回来,我此后所做的一切不会对中国制造有所帮助。

果然,不出一年,倪光南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

在整个北京城,手握核心技术的他,更是被无数公司高薪相聘,却都被他一一拒绝。因为他只想做出“汉卡”。

此时的柳传志等人,也十分担心。他这样的超级大神,会来我们这还不知道有没有明天的小庙吗?

和倪光南不一样,柳传志是个苦出身。

柳传志回忆上中学时的饥馑:每月家里只有半斤油,炒菜只能用筷子蘸几滴。他饿到不行时,夜里爬起来找东西吃,饥不择食地把银翘解毒丸吞了下去。

青年柳传志在宝鸡参加劳动生产。一个青壮劳动力,每天的工钱是八分。

没油水,吃不饱。求生的恐惧感,支配了柳传志的后半生。

40岁,柳传志奉旨创业,要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这个商场上的菜鸟,缴纳了14万的“学费”。

为了活下去,他转过头卖旱冰鞋和电子表,哪怕和创业的初心毫无关系。

hougarden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刘关张三顾茅庐请诸葛出山。

此刻,公司陷入绝境之时,柳传志三人也决定,亲赴倪光南家,请他出山。

倪光南开发出我们自己的“汉卡”,想找市场来应用,而柳传志们,则需要拿技术换市场,似乎是一拍即合。倪光南答应:出任总工程师。

不过他提了一个条件:不做官、不接待记者、不赴宴会。

他只想做一个纯粹的科学家。

进公司仅仅半年,倪光南便向市场推出了,适用于PC机的第一型“联想式汉卡”,当年就销售了300万。这个前途飘渺公司的命运,就此改变。

也因为倪光南的“联想式汉卡”,1989年,公司正式改名“联想”。

hougarden

不过,汉卡使用的Z80芯片,依然来自于一家美国公司。

从那时开始,倪光南就坚持,在技术上,我们必须走自主研发道路。

1988年,倪光南赴香港组建研发部门。第二年,便自主研发出汉卡的芯片,全线产品皆改为自主。

此时的联想,靠着倪光南团队研发的产品,年营收数千万。

hougarden

接着,他又带领整个板卡团队,自主设计了整个主板和主板芯片。

1991年,倪光南又带领团队,自主研发打印机芯片。

令人意外的是,他们研发的芯片,居然比当时的打印机巨头惠普,自己研发的芯片还要好。于是,靠着和惠普的合作,联想的势头一片大好。

接着,1992年,倪光南又开始全力研发程控交换机。2年后,研发成功。

今天我们都知道,华为是世界通信业的技术龙头。可是在那时,靠着2.1万元起家的华为,整个公司的营收,都比不上联想一个程控交换机产品。技术更是被联想远远甩在身后。

更何况,倪光南还在马不停蹄地研发,几乎每年一个产品

hougarden

1993年,倪光南又搞出一个金融平台软件。一经推出,同样大受欢迎。

倪光南带领研发的每一个技术,都像一只下金蛋的老母鸡。这一系列卓越的成果,在1994年结出一个大果,倪光南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而彼时的柳传志,也是难得一见的运营和销售奇才。

二人珠联璧合,在几年的时间里,联想迅速成为了中国科技企业的龙头。

hougarden

然而,在联想的辉煌路上,祸患的种子早已埋下。

技术的研发,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1987年,后来叱咤风云的台积电成立,投资额相当于4500万美元。当时联想营收不过几千万人民币,从来没搞过芯片,连设计用的工具软件都没钱买。

倪光南带领技术团队虽是高歌猛进,给财务带来的压力却是巨大的。

关键是,柳传志还发现:争夺市场不一定要靠技术,最重要的是客户满意。

联想的技术团队有过败笔产品:四型汉卡,单板机……曾经费大力气研发,却

相反,一些简单轻巧的创意,如一键上网、一键修复等,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到底是继续要闷头搞技术,还是面向市场搞营销?

这本来不是一个选择题,但是对于创业十年的联想来说,人力物力有限,这是他们最现实的问题。

hougarden

1995年,联想走到了命运的分岔口。

6月30日这天,联想200多名中高层干部,乌压压地坐在总部会议室里。

主席台只放了一张桌子,两把椅子。

联想最大的上级——中国科学院派来了一位代表,宣读《关于联想集团领导班子出现分歧的情况通报》

此刻,不过是矛盾的爆发。他们的争吵,已持续了两年之久。

起因是1993年底,倪光南成立“联海微电子设计中心”,要做自己的CPU。

hougarden

这是一个所有PC产品都要用到的核心部件,彼时,微软和英特尔组成的Wintel联盟,几乎垄断着全世界的市场,只有日本还在做最后的殊死抗争。

也许倪光南意识到,这是中国发起冲击,防止市场被血洗的最后机会。

然而,这个产品不像前面的一系列芯片,操作简单,投入较小。这是一个押上联想整个公司的命运,都负担不起的产品。

可倪光南着急啊,此时的他已经54岁了。退休前产品能不能问世,还是一个问题。他更打心底里明白,科技对中国的重要性。

于是,1993年,倪光南用他强大的人脉,拉上了长江电脑公司和复旦大学,一起研发。

hougarden

但是在柳传志眼中,挑战英特尔的CPU,可能是世界上最吃力不讨好的工作。

联想的PC业务稳赚不赔,已经是稳定的现金牛。柳传志还搭上了房地产的顺风车。他从1992年开始,就在烟台、福州、惠阳等城市买地,建立联想工业园。

联想集团副总裁李勤,常常和倪光南吵架。他说,倪光南每年都要拿上百个研发项目来申请,大多都是只赔钱不赚钱的,我当然要指出来了。

柳倪二人开始频频内耗。柳传志更换财务总监,倪光南举报柳传志有个人经济问题。

柳传志表示再也无法与倪光南共事。

联想集团最后的决定是——留用柳传志,解除倪光南总工程师和董事的职务。


2 1999年,彼时已经60岁的倪光南,离开了联想。

已被解聘的他,落寞地向联想呼吁:请不要解聘我的工作成果。

他害怕连带自己的成果,也被联想一起解聘了。没想到一语成谶,联想几乎裁撤了所有技术团队,彻彻底底变成了一家贸易公司。

hougarden

2000年,互联网泡沫崩溃,几乎所有的科技公司都受到波及:网易发行价15美元,跌到0.47美元,被纳斯达克摘牌;中华网的股价缩水到市值的1/200,被人收购出局。

柳传志目睹了无数科技企业的猝死,他决定:转移联想的业务重心。

从那一年起,联想成立联想控股,高调进军各个行业。

神州租车、拜博口腔、房地产企业融科智地、互联网金融企业拉卡拉、水果公司佳沃鑫荣懋、私募和风投公司君联资本和弘毅投资……联想处处发力,除了老本行。

但是柳传志的路风光无限。这一年,联想正式被纳入香港股市恒生指数。

hougarden

柳传志的联想活色生香,倪光南,却成了那个被解聘的人。已是快要退休的年龄,可是他还铆着一股劲——要做中国自主的操作系统和芯片。

他永远记得科技部部长徐冠华的那句话:“中国信息产业缺芯少魂。”芯就是芯片,魂就是操作系统。

这是中国科技之殇。

恰好1999年9月,把濒临倒闭的BBT,重组成为“中芯微”的李德磊,找到了倪光南。倪光南和李德磊相识于加拿大访学之时。

曾经的他们虽没有过多交集,但这支“中芯微”(方舟科技前身)的技术团队,曾承接摩托罗拉的外包业务,也做过日立的芯片业务。

从这支带着技术基因的团队身上,倪光南似乎一下子,看到了“中国芯”的希望。

hougarden

他不要一分钱,也不要一点股份,搭上自己的全部,为李德磊找人、找钱、找资源,还拉来了科技部的项目。

2001年4月,中国自主设计的第一枚嵌入式芯片“方舟1号”诞生。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芯片。

接着,又研发了”方舟2号“。

国家也开始投入资金支持,并全力配合方舟芯片的推广。

北京市政府直接订购了几万台,国务院众多部门,还有其他的行业也被召集起来,大家要一起支持国产芯片。

与此同时,倪光南还用自己的人脉,拉来了很多企业客户,但李德磊却拒绝为他们供货,他从一开始,就只打算把这些货卖给政府客户。

hougarden

因为操作系统早就被Wintel联盟垄断了,不支持方舟搞的这一套技术,各种软件也不兼容。市场上的人不会买单的。

可是,政府部门的人也纷纷抱怨,买来的机器甚至成了被封存起来的废铁。

与此同时,李德磊也放弃了”方舟3号“的研发。

倪光南赌上了自己的信誉拉来了客户,却不能为他们供货;方舟3号也无法继续研发,不得已他只得离开了方舟。

hougarden

而此时的李德磊,却靠着倪光南拉来的资源,在中关村盖起了方舟大楼,直至今日依然屹立不倒。

很多人都说,这是国有资产的流失。再加上没能成功研发的芯片,对倪光南的负面扑面而来。

2018年,中兴被制裁时,倪光南当年的助手梁宁,回忆起这段往事,无比沉痛。

她写道:

世人眼中,他是一个唐吉柯德。被柳传志逐出联想,曾经推动的重大项目未能完成。为了这个梦想被一个又一个人利用。
他明知道自己在被人利用,还是宁可冒着一世英名赴水流的风险,还是继续尝试、继续努力。
不作为,无过错的人们嘲笑他:“不识时务”、“老被人骗”、“被人骗了还在继续做”……

只是,那时的他,在人们眼中,只是一个骗子般的固执的科学家。

2006年,因为此事,被牵连的倪光南,只能一遍又一遍遗憾又愧疚地说,自己看错了李德磊。

然后,67岁的他独自落寞地向科技部负荆请罪。

hougarden

于此同时,联想正处于人生巅峰。

2004年,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国人震惊了:从来只有外资吞并中资,竟然有中资收购外资?

一时间,联想被视为中国品牌的骄傲,柳传志被视为中国企业家的骄傲。

2005年,人民网放出了这样一篇报道——《联想三代CEO的接力与演进》。在文章中,联想的崛起,被视为中国企业的典型样本、中国经济的反映。

hougarden

讽刺的是,收购IBM仅仅一年,联想就宣布将全球总部从北京迁往纽约,迈出了成为“美帝良心想”的第一步。

在中国经济市场化的浪潮下,像联想一样,成长上市的企业越来越多,有能力做研发的自然也越来越多。

然而,在以利益为重的企业上栽倒两次的倪光南,此后再也没找任何企业合作。

只是,直至今日,已经80岁的他却从来没有一天停下,为国产操作系统和芯片奔走呼号的脚步。

即便无数人都说,他带着那股堂吉诃德的“傻气”,即便他的一世英名,在很多人眼里,早已荡然无存。

在博客中国上,他的个人专栏,只有50个粉丝。然而他却写了115篇文章,几乎都在为自主设计芯片和操作系统,还有开源软件等发声。

hougarden

2005年,2006年,2007年,... ,2017年,2018年

hougarden

hougarden

2013年,他还作为主要发起人成立了“中国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产业联盟”,并为联盟拉来了近百家成员单位。

直至今天,满头华发的他依然在为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发声。


3 如今的倪光南院士,似乎已经成为了最大的“联想黑”。

去年年末的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上,倪光南院士曾说,“华为和联想这30年来,犹如龟兔赛跑。”

1995年,联想销售额67亿元,是华为的4.5倍;

2001年,华为销售额超过联想,而截至2018年12月22日,联想市值81亿美元,而华为估值已超4000亿美元,二者差距接近50倍。

默默研发坚持、不断搞创新的华为跑在了前面,而那个聪明的、只看到眼前利益的兔子远远落后了

hougarden

倪光南院士自己,则几乎成了“中国自主研发”的旗手。

在任何地方,如果你看到一个老人在振臂高呼“中国技术必须自主可控”,他是倪光南。

他在回顾“方舟”项目时说:“这是企业的失败,不是技术的失败。”

什么意思呢?这个企业没有活下来,但是技术的尝试,却是有价值的。软件1.0往往不太好,那么1.0就不去做了吗?1.0不一定是失败,1.0只是一个过程。没有1.0哪有2.0呢?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方舟”也许失败了,但是这不意味着“中国芯”失败,更不意味着中国的自主研发失败。

中国不止一个“方舟”,我们还有无数正在奋进的方舟,就像如今人人皆知的,华为的“诺亚方舟”。

而联想呢?

即使被网友群嘲,杨元庆似乎依旧春风满面。

2019年4月,联想的2018年财报出炉,年营收超500亿美元,CEO杨元庆在发布会上总结道:

“现在是联想的最好时刻。”

hougarden

同期,华为的2018营收超过1000亿美元,任正非被记者问道:“华为下一步会不会倒下?”

任正非回答:“早晚的事情。”

2019年5月,中国的高科技行业尤其芯片、AI行业等被严重钳制,举国上下忧心忡忡。

杨元庆却很淡定:

“全球化是必然趋势,联想并不打算做操作系统和芯片。

hougarden

任正非也说,支持全球化,我们应该购买美国芯片,但他是这样说的:

所有的高端芯片我们都可以自己制造。尽管自己芯片的成本低得多的多,我还是高价买美国的芯片,因为我们不能孤立于世界,应该融入世界。”

前几天,联想CFO黄伟明接受采访,表示联想对于“美国增加关税”早有对策:

联想在全球设有制造基地,如果美国再增加关税,联想可能将部分生产线转移到不受关税影响的国家

虽然后来,黄总对这番言论进行了道歉。

hougarden

但是他在道歉中仍然说:

“即便个别地区政策可能会对我们造成影响,我们仍然能够以中国智造作为根基,通过布局全球的产业链,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谁能告诉我,这是澄清还是文字游戏?

hougarden

联想准备好了对策,华为也准备好了。

hougarden

平心而论,华为要做世界第一,但联想也是世界500强。

不是每个人都必须做一个伟大的企业。首先要活下来,然后才是怎么活。

商人是逐利的,无可厚非。站着赚钱,还是跪着赚钱,都是赚钱。

只不过,难免被人喷。

尾声

1998年,柳传志公开提出:“贸工技”是联想应该走的发展路线。

从那时起,到2004年联想收购IBM为止,联想在国内的声望达到顶峰,甚至有人形容为“柳传志神话”。

而当时的倪光南,处境是非常艰难的。

有人认为,倪光南太书生意气,太固执、太自私:“历史不可能回到1995年再按照倪光南的意愿重新走过,而柳传志今天(2004年)的联想似乎比1995年能够想象的还要辉煌

hougarden

但实际上,1995年倪光南离开之后的8年里,联想集团的年销售额仅仅增加了不到5倍。

而在1995年之前的8年中,联想集团的年销售额却增加了至少60倍!

直到2006年前后,反思“柳传志神话”的声音才开始出现。

阿果在《不能失去联想》一文中,为倪光南们鸣不平:“联想过于神化了柳传志们的运作,而不公正地贬低了倪光南们的奉献”。

他追问:

支持柳传志们昨天运作的,有倪光南们前天积淀下来的技术成果;

支持柳传志们今天运作的,有倪光南们昨天到联想后重新开发出来的技术;

支持杨元庆们明天运作的,又是什么呢?

一语成谶。

倪光南说,华为和联想是龟兔赛跑。

如今,兔子如梦初醒,发现乌龟已经跑过了终点线,又在往新的目标前进了。兔子不是不想追,只是已经追不上了。

杨元庆刚刚担任联想集团CEO时,曾想重新回到“技工贸”的发展路线上来,提出要把联想的技术研发投入增加到每年十亿元以上。

但是,由于多年的延误,科技骨干的流失,技术积累不够,最终失败了。杨元庆只好选择,仍然把重心放到生产和销售联想微机上。

hougarden

其实回到1994年,联想曾有机会,成为“中国自主研发”的领军者。

倪光南曾说:“1994年左右,我们(联想)进入通讯领域时,品牌、资金和技术等各方面条件比华为优越多了。”

我在写文章的时候一直想,假如当年倪光南没有离开联想,而柳传志听了他的话,如今的联想,会是怎样?

也许,联想顶不住巨大的科研支出,像“方舟”一样,早就破产、消失。

也许,中国现在有了两个华为。

纪伯伦在他的名作《我的心只悲伤过七次》中说:

“我的心只悲伤过七次……有一次,在困难和容易之间,我选择了容易。

我想,如果有得选,谁也不想做美帝良心。只是一直赚容易钱赚到今天,已经无法回头了。

一不做,二不休。光是活着,就已经拼尽全力。

说实话,我很想写一本同人小说,叫做《重生之我是柳传志》。如果不会被柳传志告的话。

如果能重来,你会不会替柳传志,选那条更难的路呢?